俞孔坚炮轰小区取洋名:一种暴发户意识心态在作怪
针对全国各地楼盘和小区取名洋风劲吹,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教授日前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时认为,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反映,它表现的是一种暴发户的意识和心态,是我们这个时代民族自我身份认同的虚无和缺失。
他说,小区取洋名,这本身不是个大问题,但是它反映了一个大问题。最根本的根源,我想大概称之为暴富的时代,什么是暴富呢?这是法国人首先定义的,就是他突然有钱了,但是文化教育没跟上,这种意识形态必然会以拜金主义为导向,这是暴发户时代的典型特征。开放以后,我们往往把西方当成富有的社会,所以起西方的名字就显得居住者的档次很高,中产阶级或者是富有阶级,这是这个时代的反映。
俞孔坚分析了什么是有意义的居住。海德格尔说,居住在国家就是写诗的过程,什么样的诗有意义?什么样的居住有意义呢?就是跟天和地、跟历史建立起一种联系,回到真实的土地,我们的居住要体现和土地的关系。
人生活在世界上,要使自己的生命有意义,就要跟历史、跟大地建立起一种联系。所以,社区取名字不是个小事,而是个大事,他告诉我们这个民族当代的人,你的身份何在。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名人,以唐代为例,所有的名人都把自己跟他的居住场所建立起联系,比如说杜甫,把自己称为杜少陵,就是因为他居住在长安陵墓的旁边;韩俞把自己称之为韩昌黎,昌黎是他祖先居住的地方;柳宗元居住在山西解州,所以把自己称为柳河东;杜牧的祖上居住在陕西樊川的地方,又称之为杜樊川。
这个时代我们丧失了很多身份,就是自己不知道是谁了,楼盘取洋名就是一个典型表现。把自己化妆成古罗马帝国,把自己化妆成路易十四,把自己打扮成欧洲的所谓权贵、美国的暴发户,也有的把自己打扮成中国的封建帝王。满大街都是罗马柱体现的就是这种思想。最终使我们失去了自己,这一代人不知从何而来,又不知道自己居住在什么地方,这是很可悲的。
俞孔坚说,现在的时尚杂志,无一不在推行一种奢华的居住方式,提倡买西方的化妆品和洋装。这迎合的是买主以及社会大众一种暴发户的心态,他用一种暴发户的意识形态去衡量,认为名字叫得越富有、越高贵,买的客户就越多,实际上所追求的不是真实的自我,而是想象中虚假的自我。西方生活并不都是这样追求奢华的,它还有更民主的生活、更平民化、更休闲、更自我的生活,这部分健康的我们没有去推崇,模仿的是西方贵族化的那部分文化。
改变现状根本在于教育,我说的教育是更大的概念。很重要的是我们民族的艺术审美的教育。教育又不是机械地说要回到传统来找回自信。要通过提升整个社会的审美趣味、民族价值观来解决这个问题。一说国民教育、提高民族自尊心,动不动就把康熙搬上来、把唐朝搬上来、把汉武大帝搬上来,这又是一个误区。
我们的教育应该找到当代人的自我,使当代平民、当代人民重新认识我们脚下的土地,重新回到日常生活,而不是把人带到西方的帝王、带到中国的帝王那里去。应该根深蒂固地的进行城市的启蒙教育、公民教育,公民的身份、公民的义务、公民的责任教育,使人们回到平等的人的教育,就不会出现我们老向往帝王的生活、老向往贵族的生活。
相关新闻:俞孔坚访谈:小区命名如何更好体现城市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