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请留下梁思成、林徽因故居
admin
2009-07-31
来源:
网
尽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已规定停止大拆大建、整体保护古城,拆迁通告还是贴到了东城区北总布胡同的墙上,对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故居已经开始拆除。
尽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已规定停止大拆大建、整体保护古城,拆迁通告还是贴到了东城区北总布胡同的墙上,对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故居已经开始拆除。
笔者近日在现场看到,位于北总布胡同24号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门楼、西厢房已被拆毁,正房、倒座房尚存。这里本是一处精美的四合院,大约在二十多年前,庭院内插建了一处住宅楼,垂花门、东厢房不复存在。后来,正房的瓦顶被揭换,其面貌保持至此次拆迁。24号院北侧,仅一墙之隔的12号院是梁思成、林徽因的挚友——哲学家金岳霖的故居。
未盖公章、落款写着“北京市东城区房屋管理局”字样的拆迁通告称:“北京富恒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于2007年9月30日,依法取得了京建东拆许字[2007]第516号《房屋拆迁许可证》,在北总布胡同、前赵家楼胡同、先晓胡同及弘通巷部分门牌进行弘通科研大楼项目建设,并实施拆迁工作。”
不知写作此文之时,故居是否已被夷为平地,笔者还是要振臂一呼:请留下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因为它铭刻着一段中国人应该记住的历史。
1930年,协助梁思成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的林徽因,患肺病离开沈阳回北平治疗,梁思成便把家搬到北总布胡同的这处院落(旧门牌为3号)。1931年,梁思成回北平加入中国营造学社,任法式部主任,从此开始对中国古代建筑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
在兵匪满地、行路艰难的旧中国,他们一次次从这里出发,到地僻人稀之处寻找中华建筑的瑰宝,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敞肩桥——河北赵县的隋代赵州桥、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构建筑——山西应县的辽代佛宫寺木塔、中国现存最伟大的唐代建筑——山西五台的佛光寺……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不愿做亡国奴的梁思成、林徽因举家迁离北平,再也没有搬回北总布胡同的这处院落。
他们在这条胡同度过六年多的时光,那是他们人生中难得安宁的日子,中国人应该感谢他们在那个时候竭尽全力所做的一切。在此之前,能够见证中华辉煌古文明的建筑史一直面目不清,梁思成、林徽因心急如焚,与刘敦桢等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仁们,马不停蹄地踏访15个省、200多个县,测量、摄影、分析、研究了2000多个汉、唐以来的建筑文物,终于在1943年写出中国人自己的建筑史,并有能力在抗日战争时期的1945年5月、解放战争时期的1949年3月,给作战方开出两份沉甸甸的中国文化遗产保存名录。
这两份名录由梁思成执笔,给枪炮安上了眼睛,否则,中国的文化遗产不知会是何等惨况。1945年写出第一份名录时,梁思成还建议保护日本的古都——京都、奈良;1949年写出的第二份名录,成为1961年新中国颁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依据。最近有消息传出,为感谢梁思成当年保护京都、奈良,日本方面正在酝酿为他修建一处纪念碑。可就在这时,梁思成、林徽因在北总布胡同的故居——这处中国建筑史的摇篮,就要被荡为平地了!
这应该是所有中国人都不能接受的事实,除非我们对本国文化已不存在集体的认同。拆除方、批准方或出于无知——根本不知道北总布胡同还有一个梁思成、林徽因故居,或者根本不知道梁思成、林徽因是谁。笔者愿在此告诉他们:梁思成、林徽因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者、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中国建筑设计的国家奖就叫“梁思成奖”。
即使不知道这些,他们也应该明白:分别于2004年11月和2005年1月,由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在北京古城历经持续拆除已残存不多的今天,所有热爱祖国文化的中国人,都应该不折不扣地遵守和执行致力于保存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总体规划;所有热爱祖国文化的中国人,包括他们的子孙后代,都会保留追究践踏中华文化遗产者的法律责任。
笔者近日在现场看到,位于北总布胡同24号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门楼、西厢房已被拆毁,正房、倒座房尚存。这里本是一处精美的四合院,大约在二十多年前,庭院内插建了一处住宅楼,垂花门、东厢房不复存在。后来,正房的瓦顶被揭换,其面貌保持至此次拆迁。24号院北侧,仅一墙之隔的12号院是梁思成、林徽因的挚友——哲学家金岳霖的故居。
未盖公章、落款写着“北京市东城区房屋管理局”字样的拆迁通告称:“北京富恒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于2007年9月30日,依法取得了京建东拆许字[2007]第516号《房屋拆迁许可证》,在北总布胡同、前赵家楼胡同、先晓胡同及弘通巷部分门牌进行弘通科研大楼项目建设,并实施拆迁工作。”
不知写作此文之时,故居是否已被夷为平地,笔者还是要振臂一呼:请留下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因为它铭刻着一段中国人应该记住的历史。
1930年,协助梁思成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的林徽因,患肺病离开沈阳回北平治疗,梁思成便把家搬到北总布胡同的这处院落(旧门牌为3号)。1931年,梁思成回北平加入中国营造学社,任法式部主任,从此开始对中国古代建筑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
在兵匪满地、行路艰难的旧中国,他们一次次从这里出发,到地僻人稀之处寻找中华建筑的瑰宝,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敞肩桥——河北赵县的隋代赵州桥、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构建筑——山西应县的辽代佛宫寺木塔、中国现存最伟大的唐代建筑——山西五台的佛光寺……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不愿做亡国奴的梁思成、林徽因举家迁离北平,再也没有搬回北总布胡同的这处院落。
他们在这条胡同度过六年多的时光,那是他们人生中难得安宁的日子,中国人应该感谢他们在那个时候竭尽全力所做的一切。在此之前,能够见证中华辉煌古文明的建筑史一直面目不清,梁思成、林徽因心急如焚,与刘敦桢等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仁们,马不停蹄地踏访15个省、200多个县,测量、摄影、分析、研究了2000多个汉、唐以来的建筑文物,终于在1943年写出中国人自己的建筑史,并有能力在抗日战争时期的1945年5月、解放战争时期的1949年3月,给作战方开出两份沉甸甸的中国文化遗产保存名录。
这两份名录由梁思成执笔,给枪炮安上了眼睛,否则,中国的文化遗产不知会是何等惨况。1945年写出第一份名录时,梁思成还建议保护日本的古都——京都、奈良;1949年写出的第二份名录,成为1961年新中国颁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依据。最近有消息传出,为感谢梁思成当年保护京都、奈良,日本方面正在酝酿为他修建一处纪念碑。可就在这时,梁思成、林徽因在北总布胡同的故居——这处中国建筑史的摇篮,就要被荡为平地了!
这应该是所有中国人都不能接受的事实,除非我们对本国文化已不存在集体的认同。拆除方、批准方或出于无知——根本不知道北总布胡同还有一个梁思成、林徽因故居,或者根本不知道梁思成、林徽因是谁。笔者愿在此告诉他们:梁思成、林徽因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者、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中国建筑设计的国家奖就叫“梁思成奖”。
即使不知道这些,他们也应该明白:分别于2004年11月和2005年1月,由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在北京古城历经持续拆除已残存不多的今天,所有热爱祖国文化的中国人,都应该不折不扣地遵守和执行致力于保存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总体规划;所有热爱祖国文化的中国人,包括他们的子孙后代,都会保留追究践踏中华文化遗产者的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