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庄惟敏:公共空间的本土关注

admin 2012-01-10 来源: 网
在公共空间的存在被普遍认可后,我们看到了基于更丰富和多元的社会形态中公共空间的背景和历史。在人们多以国外公共空间作为参照系的当下,我们体会到中国的公共空间不能割裂历史的传承和传统文化的内化而谈论。

  在公共空间的存在被普遍认可后,我们看到了基于更丰富和多元的社会形态中公共空间的背景和历史。在人们多以国外公共空间作为参照系的当下,我们体会到中国的公共空间不能割裂历史的传承和传统文化的内化而谈论。

 

\

庄惟敏

  
  庄惟敏:对公共空间的重视亟待提高

  
城市公共交往空间是当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空间形态,也是城市活力和人性化的体现。

  公共空间的本源是从生理和心理层面来的。之所以谈论公共空间,是因为领域是动物和人类特有的需求。因为有领域,才有个人空间,也才有公共空间,人从出生就有这种需求。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以往我们对公共空间重视不够,举例来说,国家投资教学建筑,作为业主的校方在设计任务书里将教学建筑的平面系数定为不能低于0.8,这就意味着除教室和研究室之外的空间只占有很少的比例。这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公共交往空间,人们交流就会变少,非常不符合学生的行为模式,也就不利于大学对学生的培养。城市也一样,城市公共交往空间是当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空间形态,也是城市活力和人性化的体现。住宅不同,多层建筑的平面系数要达到0.85,高层建筑要达到0.75,因为住宅的使用空间是要花钱买的,公摊面积当然越少越好。但城市和公共建筑却不能如此。

  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的官员根本不理解公共空间的含义,全民对公共空间理解不够;另一方面,又与市民的价值观有关,基于以往的国情和历史,百姓的个人空间或者说领域被剥夺得太厉害了,所以市民更多关注私人空间,而没有关注公共空间。

\
 

刘涤宇

  直视私有空间的侵蚀

  
中国古代的街道空间在长期缓慢演变过程中形成一些曲折和收放的节点,其空间特征可以容纳各种不同的活动。

  在中国古代特定的社会形态下,用“公共空间”这一来源于西方的词语表述有很多唐突之处。普通民众在不同程度上可以使用的空间虽然与现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不同,但却有可比性。另外,商业店铺虽然有明确的所有权,但不同程度上对普通民众开放,也形成民众活动的基本空间。

  与欧洲古代城市相比,中国传统城市的广场空间主要是作皇家举行仪式使用,如午门前广场,与欧洲供市民活动的广场空间是不同的。但中国古代的街道空间在长期缓慢演变过程中形成一些曲折和收放的节点,其空间特征可以容纳各种不同的活动。中国古代的很多街道空间实际上比现代街道容纳了更多的日常生活。从《清明上河图》等古代绘画中可以看到中国古代街道所容纳的生活的精彩度和多样性。

  中国古代由于公与私缺乏明确的界限意识,与公共空间有可比性的街道空间常常会受到私有空间的侵蚀。尤其是沿街店铺常常尽其可能侵占街道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民众甚至官方的利益,而其意外的结果是使街道空间具有了丰富多样和变化性强的特点。

  虽然古代的中国其任何人都可以占据街头一处进行各种活动,但由于富裕人家有充分的居家空间能够容纳各种活动,所以,如《清明上河图》中所绘占据街头进行各种活动的人群在实际中多以下层民众为主。由于下层民众居家空间的狭小,街头往往既为他们提供了娱乐消遣的可能性,也成为他们谋生的手段。

  实际上,当代城市一方面是以汽车为主的交通工具的要求,一方面是多次西化运动将传统街头文化作为清理对象,一步一步将街头文化从城市街道中排挤出去。所以近代以来中国城市街道空间变化过程是一个不断被压缩和弱化的过程。

\

柳亦春

  社会的多样性使空间也具有多样性

  
城市是需要公共性的,但是中国人还没有摆脱对内向性空间的需要,所以我们看到的很多封闭的市民空间也有存在的合理性。

  中国必然存在公共空间,网络和微博就是中国的公共空间。但仅就建筑层面而言,公共空间还是存在的,只是好坏的问题。好街道与差街道的公共价值是不同的。当很多群体聚集在一起,就会产生一种安全感,相互之间形成邻里关系,城市就会产生,公共空间也就会出现。在中国,公共空间取决于对私有空间的尊重,如果失去所有私密性,公共性就不存在。当然,空间本身的公共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从管理角度来看,这必然是一种现实,社会的多样性使空间具有多样性,所以就会出现一个半公共的概念。

  日本一位建筑师坂本一成在给学生教授有关空间公共性的课程时,曾经将空间分为三种,包括private space(私密空间)、common space(半公共空间)和public space(公共空间)。随着社会贫富差距和不安定因素的增多,小区开始拥有围墙和门禁设施,人们进入一个小区后,这个小区由于对进入人群的选择性,小区内的绿化区等就是半公共空间。

  就具体案例而言,我们参与设计的很多建筑案例都是在城市郊区地块。最初发现,郊区的住宅都是有围墙的。那我们设计的房子,如果把它设置为开放的,就要直接把围墙设计成建筑的一部分,这样建筑就具有了内向性。也许这种建筑的内向性就是我们无法摆脱的传统居住方式的特点。从空间上看,我们的传统是内向的。城市是需要公共性的,但是中国人还没有摆脱对内向性空间的需要,所以我们看到的很多封闭的市民空间也有存在的合理性。这也是我们要面对的现状。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