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马岩松:建筑不是权力和资本的纪念碑

admin 2013-11-12 来源: 网
作为建筑师,马岩松觉得很多时候摩天大楼已经成为现代城市里一个很恐怖的存在,因为这些大楼已经成为权力和资本的纪念碑,和人没有关系。

 

p-75
2006年,马岩松拿下了“梦露大厦”——加拿大一座56层公寓楼的设计权,成为了第一个为外国城市设计地标型建筑的中国设计师。

 

p-74
马岩松 肖翊 摄

 

  “无用”山水定义未来城市

  作为建筑设计师,马岩松出名很早,他身上被贴的标签也很多:“国内建筑师中标国外标志性建筑第一人”、“国内先锋前卫建筑师”、“山水城市倡导者”,甚至还有“时尚人士”、“广告代言人”等。

  对于上述种种,马岩松的理解是:建筑师应该是一个“综合”职业,除了技术层面,还应该是知识分子、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甚至还应该是有些乌托邦情怀、对未来有想象的梦想家。因此,马岩松从不避讳“跨界”。近年来,他频频亮相一些重大的财经会议。去年在瑞士举办的冬季达沃斯、今年在大连举办的夏季达沃斯上,马岩松都作为演讲人向许多政商人士讲述他对城市文化建筑的理解。

  事实上,马岩松还有许多建筑设计都没有被实现,甚至还被贴上了“怪异”的标签。对此,马岩松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做很多东西,不是以实现为目的,实现就要受很多牵制。我认为建筑未来就是这样,就先画出来,进而影响现代人的观念。”

  建筑应与人相关

  作为建筑师,马岩松觉得很多时候摩天大楼已经成为现代城市里一个很恐怖的存在,因为这些大楼已经成为权力和资本的纪念碑,和人没有关系。

  马岩松认为,地标性建筑是商业时代的产物。“以经济为核心的城市必定会产生CBD(中央商务区),以权力为中心的城市必定会产生‘中央地标’,从人文、环境出发的城市肯定是一个很美的城市。”

  曾经有这样的评述: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建筑师的“梦工厂”,所有在其他国家不可能实现的建筑理念都可能付诸实践。但是,这些在这个“梦工厂”落地的作品,不见得都是值得推崇的。

  对于中央电视台新大楼,马岩松直言其是一种“新的帝国式建筑”,相比老的帝国建筑,它更有一种横空出世的感觉,是一个特殊时代的产物,展现的是力量、权力。

  马岩松表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所有人会感到自豪的建筑,但为什么许多奥运会场馆建筑,包括央视新大楼这样的标志性建筑,大家都没感觉,说不上好看不好看,或者不好说?因为“人们反对的不是地标性建筑,而是与他们生活没有关系的地标性建筑。”马岩松说。

  因为批评这些标志性建筑,有人以为马岩松“反对商业化”。对此,马岩松的解释是:未来城市追求的人文理念与商业化本身并不冲突。“未来的高密度城市也可以以景观为出发点,而不是一座座用来显示资本和实力的象征物。”

  马岩松近期再次受到关注,是因为他的MAD建筑事务所中标了比邻朝阳公园的某地产项目。在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又一新的地标性建筑即将诞生。“马氏地标”和他所批评的地标有什么不同?马岩松说,在这个项目里他想创造一个环境,把自然、流水、山谷等等这些城市里不太常见的自然景观都呈现在这个项目里,用“借景”的方法把朝阳公园的景观融入到建筑中来。大楼本身像山峰的样子,也会让人感觉这是公园的一部分,做到“城市中的山水意境”,体现东方人一种梦想的生活方式。

  千城一面:失败的城市规划

  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马岩松对北京城很有感情。当被问及北京城市发展现状的时候,马岩松的回答毫不掩饰:“当然是往更差的发展了。建设新城市的方式是不对的,大规模地拷贝西方建筑,有时候建得还不如西方,还对自己的老城造成破坏。”

  马岩松说,中国的城市已经有过非常辉煌的成就,像老北京这样的城市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像无锡、苏州、杭州这样的城市都有其独特的人文特色。

  然而,中国现代城市“千城一面”的现象已非常普遍。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中国自古以来是农耕文明,现代化对中国来说是空白的,中国城镇化一开始就是照搬美国模式,缺少对自身文化的探讨和研究。

  在今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面对在座的天津市政府官员,马岩松在以“我的山水”为题的演讲中毫不避讳地拿出一张天津滨海新区的规划设计图与曼哈顿相比。“几乎一模一样。”马岩松说,如果说中国过去30年的建筑还基本处于copy(模仿)阶段的话,那么未来中国城市的发展,经济就不应该放在首位。

  “我从来不批评中国的城市化,城市的出现是好事,是人类进步的体现,不能因为我们喜欢乡村就否定城市。”马岩松说,但建设城市需要好的规划,天津滨海新区的规划有问题,没能开创一个新时代,处境颇为尴尬。

  马岩松喜欢谈山水城市,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他喜欢过去的东西,是因为他们之间有一种情感上的共鸣,他希望在未来的城市中人们可以更多地感受到这种共鸣。

  “我们未来的挑战是亚洲的高密度城市,不可能每一户都有园林四合院,如何用创造力的思想去创造一种新的建筑文明,是城市规划者面临的挑战。”马岩松说。

  无用之用

  马岩松成名很早,但在成名之前,他“参加过上百次投标竞赛,无一获选”。他并不感到失望:“有时甚至希望业主不要选我的方案,觉得落选的建筑才是好建筑。”

  直到现在,还有评论认为马岩松的建筑设计里有许多没有用的东西、比如景观、湖面等。面对使用率降低这样的问题,马岩松说:“看似没用的东西往往很重要。”如果以有用没用为出发点,那么北海有什么用,景山有什么用,不如推平了全盖住宅小区。“我们的城市就是一个很有用的东西,最后大家都死在里面,和动物没什么区别。”

  马岩松表示,现在几乎所有人都在批判城市。“骂我们自己的文化是很容易的事,也容易得到共鸣,因此批评家相对容易当,但想要做出有建设性的东西是很难的,中国的城市化该怎么走?答案基本空白。”

  “山水城市是在高密度城市下一个很创新很有挑战的想法,接受它的人没把它当一个生意来做,而是一个作品。”马岩松说,山水城市代表着一个新的城市文明的到来,应该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百年之后,一个建筑师不可能翻出当年的报纸杂志证明自己是个名人,但是他设计的实实在在的建筑却是证明自身价值的最好物证。”马岩松说。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