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李迪华:“致被淘汰作品的创作者”

admin 2011-10-28 来源: 网
今天来到这个会场的10个同学,实际上是550个同学里面的代表,你们已经接受了评委老师们的精彩点评,所以我想把这个总结留给那些没有机会来北大,成为“绿叶”的那一部分同学,因为他们跟你们一样非常勇敢的把自己的作品投给了北大。


  各位老师、同学们,非常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论坛。对于今天的论坛,前面几位老师讲的都非常精彩,已经不需要再总结了。因为明天的颁奖仪式流程中没有时间对“2011年中国景观设计学专业毕业作品展”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因此,我今晚的发言算作一个扼要的总结。今天来到这个会场的十个同学,是来自全国145个高校512份作品完成人的代表,每年这个论坛上,我都要做这样一个简要发言,我力求每次都有所不同。今年发言内容的不同在于,我不是说给刚才发言的十位报告人的,你们已经非常荣耀地来到这里,接受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的奖励。我想把今年的总结留给那些没有机会来到这里,作为大家的“绿叶”的那一部分作品的完成人,他们非常勇敢地跟你们一起投寄了自己的作品,但作品没有获得参展资格。因此,今天的发言题目是“致被淘汰作品的创作者”。

  从2005年第一次组织毕业生作品展7年以来,我们收到的参赛作品数每年都以30%以上的比例增长,但每年评比出来的获奖作品数量并没有增加,甚至今年较比2010年还减少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一直坚持严格统一的标准对收到的作品进行评审。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组织这个活动的目的如果只是要给大家颁奖,对于成长过程中已经得到很多甚至太多肯定和奖励的你们来说,毫无意义。我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通过大家来影响中国的设计教育,促进中国的景观设计与景观规划教育改革,推动景观设计学学科发展。这个想法多年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持续支持,在座的中国景观设计界的领军人物,好几位每年都出现在这个会场,不辞辛劳,不厌其烦来给大家做点评。这样做的动力毫无疑问来源于对这项工作的高度认可,让我们一起对他们的真诚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回到我要讲的主题上,我想对那些被淘汰的作品的创作者们说8句话,我想用这样的方式,告诉大家为什么有的作品被淘汰了。我要谈的8点内容,形成于遴选时与评审专家的讨论,这些观点可以看作是评审专家们的共识。作品没有被选中,原因可能是综合的,不一定能够从我讲的几点意见中对号入座。我希望,顺着这样的思路寻求改进自己设计的途径,一定会有所收获。更希望透过今天得会场,把这样的意见传达给将要进入毕业设计阶段研究学习的学生们,因为他们更希望明确方向,获得鼓励,调整行动,创造尽美。出于这样的想法,我努力让自己的概括尽量全面一些,尽量实在一些。下面是我要讲的8点意见:

  第一叫选题商业化。选题是导师的市场项目,方案是为了完成甲方的任务,没有挑战,没有独立思考。被淘汰的作品中至少1/3是这样的选题。我们的意思并非指市场项目不能作为毕业设计选题,主要成果毫无挑战性,完成人没有在完成市场任务的基础上,花费更多的心思去研究场地,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坚持并完善自己的想法。大家要意识到,当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提供出比市场期待的好得多的方案,大家的工作才可能被社会认可,这个学科才可能受到社会的尊重。

  第二点是用宏大的,空洞的,模糊的,似是而非的,甚至道听途说的辞藻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这样的语言,掩盖了设计者内心的不确定与空虚,设计结果必然是一堆花里胡哨的图画,很难有实质性的设计与解决问题的方案。大家误以为社会欢迎甚至沉溺于这样的辞藻,我们就可以去迎合,我认为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在北京大学的景观设计学教育中,研究生在校期间,禁止使用“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和谐”、“道法自然”、“灵气”、“大气”和“观赏植物”等自己并不一定能够准确说出其含义,别人的理解更可能大相径庭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思想。我们就是要通过严格改变大家的用语来改变大家的思维方式,转而关心实际问题、具体问题,并用准确直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希望大家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

  第三是没有真正理解生态学,可持续发展,文化关怀,人文关怀,低碳城市,人性化设计等先进理念与知识概念。这些概念都非常好,设计要应用它们,必须首先准确理解它们,同时将这些概念与自己的场地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思考,否则知识和理念只会一直停留在口头上。只有准确理解,才可能把握场地问题,理解场地中生活的人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进而提出场地解决方案,形成务实的成果。

  第四是对场地的理解没有明确的目标,导致或者是没有实质性的解决方案,或者是解决方案与场地的实际问题完全的脱节。最近几年的作品评选过程中,专家们普遍感到的一个进步是,收到的作品年比上一年更重视场地分析了,这是好的趋势。然而同时不得不讲明,随之而来普遍存在的另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就是许多作品是为了分析而分析。这样的分析不带目的,因而分析出来的结论通常不能支持设计,导致解决方案与对场地的分析与理解相脱节。

  第五是没有创造人的活动与交流空间。大家永远要记住,几乎所有的设计都是在为人而做,因而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哪里做设计,首先想到的就是要研究场地中已经存在的和未来一定会要存在的人的活动。场地中人的活动,有的是可以预见的,有的是不可以预见的。对于可以预见的,要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对于不可以预见的,要留下足够的空间让人们有自发活动的机会。

  第六是制造了新的场地麻烦与问题。一块场地本来好好的,设计却制造了大量新的问题与麻烦,如造价与项目性质不符;解决方案与当地生物气候自然条件或者人们的生活习惯不符;对场地不必要的大规模改变;可以预见的建成后高昂维护成本和显而易见的安全隐患等等。

  第七是使用已经饱受诟病的设计手法与滥用的符号元素。这些设计手法与符号元素,包括大而不当的广场、滥用的喷泉与汀步、奇石假山、奢华的装饰、不当的铺装、过度照明、杜撰的文化联系、附会的图案等等。它们的出现,常常表明设计者对景观设计的理解尚处于非常初浅的阶段。

  第八是自造炫丽的辞藻含糊表达设计意图。虽然2011年很少有作品因为这个原因被淘汰,但许多作品中出现的自创的表达方式已经违反了语言规范,是不可接受的。现在提出来,希望特别提醒2012年的参加者。来年我们也将在提交作品的要求中,增加准确使用语言的标准。比如今年收到的作品中出现如, “水墨共生• 新映古韵”,“ π•无限发展”,“时空之径,岁月穿梭、渔趣——莲动下渔舟”,“印象海州,逸乐锦屏”,“音跃空间,活力之城”,“溯洄•溯游”,“茹水涵川”,“溪壑虚境”,“自净+轮回”,“25℃城市生态保湿设计”,“寻迹•循继”,“流者•动也”,“荷醑斟露”和“水•主•沉•浮”等等,希望类似的表达,将有一日会从设计学专业毕业作品中消失。

  我希望今天的发言不会伤害那些没有获奖的作者们,如果伤害了大家,我对此深表歉意。欢迎大家用我的方式,对我的发言内容提出质疑,让所有对今天中国景观设计与景观规划教育和学科发展的质疑声音汇聚在一起,共同推动景观设计学人才培养,共同推动景观设计学更好地服务国家需求。请向更多的人转达我们这样共同的诉求,期待明年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涌现。谢谢大家!


 

 

李迪华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

2011年10月14日于英杰交流中心,10月15日整理

(责任编辑:杨颖)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