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张永和:建筑后面是大生活

admin 2013-03-08 来源: 网
张永和将建筑师比作工匠,将材料上升到主义。这位世所公认的大师骨子里对建筑的态度其实何等谦虚而务实。建筑之外,跨界也颇多,无不印证了他所倡导的理念“建筑后面应该是个大大的生活”。

  张永和将建筑师比作工匠,将材料上升到主义。这位世所公认的大师骨子里对建筑的态度其实何等谦虚而务实。建筑之外,跨界也颇多,无不印证了他所倡导的理念“建筑后面应该是个大大的生活”。

  张永和站在他的作品“塑与茶”前面,这是一个用植草格子构筑的迷宫,是张永和对造型和材料的实验与思考,曾在世界上最大的装饰艺术和设计博物馆V&A展出。
 

著名建筑师张永和

  上世纪80年代的知青发型,有点儿卡通感的圆脸、圆眼镜,以及标志性的微微八字眉,单从形象上看,张永和可能是最不张扬的大师了。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他更一直保持着那么一种随和的状态,平稳的谈吐中不时夹杂着睿智和幽默。而这种随和的心态仿佛也贯穿着张永和创作生涯的始终,不管是当初因为“画得挺差的”而放弃美术选择建筑,还是成名后跨界产品、服装设计等领域,他给出的答案都是微笑着说出的三个字:赶上了。

  此次,张永和携他领导的团队“非常建筑”,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带来名为《张永和+非常建筑:唯物主义》的综合回顾展。“这次展出有我上世纪80年代画的草图,有‘非常建筑’自1993年成立以来的一些概念作品的图和模型,也有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完成的项目,包括住宅、公共建筑、办公设施等,还有我们的一些产品设计。”他将尤伦斯的展厅变成由六个庭院般的模块组成的胡同,以“单车公寓”、“不理想城”、“无间造”、“无尽院”、“后窗”和“圣人书房”等六个富有想象力和生活趣味的主题命名,代表着他的六个不同的关注及实践方向,分别是居住、城市、建造、空间与传统、视觉感知及文化。

  “唯物主义,相对于唯心主义,最简单地说,是对世界认知的客观态度。这是从马克思那里得到的一种解读,有‘客观唯物论’一说。然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物质相当贫乏,‘唯物主义’只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今天物质虽然丰富了,我们强调消费、强调享受,没有了精神的追求,所以只是‘物质主义’;我们的回顾展实际上跟那个‘Materialism’都拉开点距离,但又不是没关系的。准确地说,就是‘材料主义’。”

  在本次回顾展之前,张永和分别在成都、南京、深圳举行了同样以“唯物主义”命名的演讲,向年轻一代的建筑学学生和建筑师传授他对于“材料”的理解。演讲场场爆满,很多人没有位子,在过道间和讲台前席地而坐听完了他的演讲。当年张永和还在美国莱斯大学建筑学院任教时,就被院长归类为关注空间和材料的传统派。这种关注反映在材料上,就是对建造和工艺的追求;反映在建筑风格上,就是实用和简约的体现;反映在艺术上,就是对现代和古典的融合。

  谈到建筑与自然,张永和兴致勃勃地说起他颇为得意的代表作——长城脚下公社之二分宅。虽然父母分别是杭州人和无锡人,张永和却是在北京出生,在四合院里长大的。作品原本以封闭的四合院为建筑灵感,可四合院是城市的产物,通过内向的空间使建筑得以背靠背,从而获得一定的密度,这显然不适合大自然环抱的长城脚下。于是张永和将别墅一分为二,形成和山坡共同围合院落之势,即一个由建筑与自然各围了半边的四合院。

  不论是张永和的建筑还是产品设计,都很有文化气息。看看“非常建筑”最近的作品:2010年在上海青浦建成的涵璧湾别墅群,远看是江南白墙黛瓦的色调,近看白的不一定是墙,黑的更不是瓦,其实是当代建筑对传统水乡韵味的转译;今年在朱家角完成的尚都里,他直接将古镇的肌理移植过来,重建小街小巷的空间尺度;也是近期完成的位于四川安仁的十年大事记馆,则去追溯上世纪60到70年代建筑背后的古典精神。

  “我说的古典,是古典精神,而不是古典风格。事实上我对现代的东西更熟悉,理解更深。我从来没有接受过正式的古典教育,所以我寻求的古典来自精神层面, 而不是表象。根据今天的生活方式、建造条件,在设计的过程中把古典的形式过滤掉,留下的自然是古典的精髓,如完整、平衡、沉静。”

  自从1977年考入南京工学院建筑系(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张永和从事建筑行业已经35年了。当被问到这么多年来对建筑的态度有没有变化时,张永和说:“都变了一圈了。一开始对建筑的认识是不清楚的,觉得有无数要考虑的因素。而后意识到建筑有一个核心知识、一个根,扎在空间、材料、建造之中。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却又陷入混乱,又发现更多问题——城市问题、社会问题、技术问题、环境问题……怎么问题越做越多?现在转了一圈,说到底,建筑还是这点事儿;其他问题都在,但都不是最根本的建筑问题。建筑给我带来最大的乐趣就是:根据一个地方的环境想象一个建筑。当你完成设计的时候,建筑还不存在;而有一天当你看到图纸变成了现实,这事儿就有意思极了!”

  此次回顾展的亮点不仅有新建筑和旧日的手稿,还有张永和在各个领域的跨界作品。在提到自己最近完成的微电影《影捉影》(尤伦斯馆长田霏宇将它译作Enjoying)时,张永和忽然升高了语调,兴奋之情表露其中。“虽然学了建筑,但其他的兴趣也没有丢。”张永 和回忆到,电影一直是未完成的梦想,在美国教书时,就曾和一位同事饬拍了一堆镜头,可惜从未剪辑成片。“此次我写了《影捉影》这个本子,得到水晶石公司的全力支持,给我配了专业团队,于是就拍出来了。”

  《影捉影》的拍摄地点之一是“非常建筑”新落成的作品——四川安仁的十年大事记馆。这部三分 多钟长的武侠微电影,让人联想起香港著名武侠导演胡金铨和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的风格,张永和表示很喜欢这二位的作品。电影中看不清面容的男女主角一个叫“斗笠”,一个叫“斗篷”,很像中国古诗词的意境。影片一边追逐着二人既悬疑又诙谐的打斗游戏,一边捕捉着建筑质感、光影的细微变化,再加上引人入胜的鼓点音乐,安静的尤伦斯展厅瞬间被赋予了动感魅力,你也能由此感受到这位外表恬静的建筑师内心暗涌的张力。

  张永和的跨界尝试还包括服装、首饰、产品设计,尤伦斯艺术商店正在出售他的最新限量设计品。“我特别喜欢衣服!我穿的这件外套是张达设计的,我很喜欢他的设计!”他笑着替别人打广告。“今天的中国特别有意思。当今是个文化大转折的时期,很多事情在变,没发生过的事情在发生,发生过的事情重新演变。在这个大混乱中就有很多机会,所以简单地说,我就是赶上了。”张永和与《世界都市iLook》主编洪晃私交甚笃,他为她开设的推动本土设计的时尚概念店BNC设计了室内。洪晃索性邀请张永和为其服装店设计服装,于是没想过要时髦的张永和成了国内最时髦的服装店的特邀设计师。《唯物主义》展览开幕 当天,张永和还与他事务所的建筑师们一起客串当了回模特,穿上他们自己设计的服装,在他们的展览装置中间,走了一场别出心裁的秀。

  而这一切,无论是建筑、电影、著述出版,抑或是服装、产品设计,于他而言,都是一种现代都市的生活方式实践。张永和是热爱城市的。“我喜欢住在城里。最理想的状态是去哪儿都特别方便,晚上十二点下楼可以吃个夜宵,不管是工作、消费,还是看戏、看音乐会,走着就去了。”相对于国内近几十年来对“大”建筑的追求,张永和追求的却是建筑后面的“大”生活。“我所追求的是一个完整的的生活方式。建筑不只是设计一个房子,而是想着更大的环境,想着人们如何在这个环境里展开各种活动。建筑后面应该是个大大的生活。”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