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刘德华:2013地理设计会议演讲

admin 2013-11-22 来源: 网
我想主要讲一讲GIS在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及项目设计中的应用,对土人设计这几年来的项目实践做个介绍, 基于我国过去三十年的快速城市化、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现状,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中国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在整个国土上提出了建立生态安全格局、建设美丽中国的长期目标。

 

 

  演讲人:刘德华 Dehua Liu 土人设计副院长、总建筑师
  演讲主题:GIS在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及项目设计中的应用


    我想主要讲一讲GIS在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及项目设计中的应用,对土人设计这几年来的项目实践做个介绍, 基于我国过去三十年的快速城市化、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现状,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中国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在整个国土上提出了建立生态安全格局、建设美丽中国的长期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我们的规划师、设计师、城市建设的决策者们能有自觉的生态意识,自觉地运用当今的先进科学与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生态基础设施的建立来打造我们的绿色城市家园、生态的、诗意的栖所。

    怎么实现呢?土人设计这几年一直在研究,包括北大的景观团队一直在研究生态基础设施,包括生态安全格局,我们也借助于技术。我们的技术路线是:用GIS工具,选择场地内六个重要的景观过程:水土保持、防洪、果园-水系格局保护、乡土文化保护、休闲及视觉过程,分别计算其对应的安全格局,叠加形成场地的综合景观安全格局,并对应不同水平的安全格局选择空间发展模式。并从三个不同尺度进行探索。

  在这个基础上,我想讲三个案例,一个是宏观尺度的案例,是浙江台州生态的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浙江台州是一个滨海的城市,环境还是非常好的,这个我们在规划的时候,通过洪水安全和湿地水系的安全格局研究,包括生物保护景观格局,乡土文化景观格局,以及休闲景观格局,视觉景观格局的研究,最后建立了高中低三个级别的安全格局,形成了区域生态基础设施规划的总体格局。在这个案例中,在安全规定的指导下,我们对城市规划进行了布局和设计。

  第二个项目是中观尺度的,中信•山语湖景观概念及景观控制规划。这是佛山的地产开发项目,最早中信委托加拿大一个设计公司对这个项目做了一个初步的规划方案,场地比较复杂,有三个水库还有一些山地。土人设计承担这个项目以后,我们运用GIS技术,在区域场地内建立生态安全格局的前提下,进行优化完善,从左面这张图可以看到,这是原有概念方案,右面这个是我们通过技术在研究的基础上,对原有的规划进行完善。我们采取了多种手段,其中包含了水体部分,通过构建三级水体廊道,形成连续的场地径流网络与景观,使之具有雨洪导流、生物迁徙通道、休闲游憩、开放空间等功能;找出了高尔夫用地水土冲刷严重的原因,并用截流沟予以解决;水库周边增加一条湿地种植带,作为两侧地表水的净化区;利用道路与周边场地的自然高差,强化雨水的收集利用,确保水量等等。 

  第三个案例是微观的,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2009年中,受当地政府委托,土人设计承担的一个群力新区主要公园设计,占地34公顷,为城市的一个绿心。场地原为湿地,但由于周边的道路建设和高密度城市的发展,导致该湿地面临水源枯竭,湿地退化,并将消失的危险。

  土人设计的策略是将该面临消失的湿地转化为雨洪公园,一方面解决新区雨洪的排放和滞留,使城市免受涝灾威胁,同时,利用城市雨洪,恢复湿地系统,营造出具有多种生态服务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通过GIS分析:我们保留场地中部的大部分区域作为自然演替区,沿四周通过挖填方的平衡技术,创造出一系列深浅不一的水坑和高低不一的土丘,成为一条蓝-绿项链,形成自然与城市之间的一层过滤膜和体验界面。

  我想总结一下,GIS是其中的一个很好的技术与手段,使我们借助它可以:在宏观尺度上,构建国土的生态安全格局,指导我们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在中观尺度上,在水生态方面,构建多功能的河流廊道和雨水生态管理系统, 将场地内的雨水留下来,同时优化区域和城市土地利用;在微观尺度上,在水生态方面,进行水敏感性场地的生态设计和生态水处理技术应用,把钢筋混凝土包裹的河道变成会呼吸的河道,变成生态、休闲、绿色的廊道。

  最后的一点时间我想谈一谈对GIS将来的发展的一些思考。第一,现在我们包括土人设计应用的话,还相对是地理表面层面上的应用,将来应该让GIS与地表以上、地下以下这两部分有一个更好的衔接。现在雾霾很严重,这涉及到生态设计的问题,不仅仅属于生态,还有空气环境、风环境的设计问题,实际上这方面也有很多软件,需要运用到城市规划和建设当中。如果我们利用GIS结合风环境进行规划的话,将风引向并进入我们城市的主导风向进行设计,我们可以通过更及时的结合,把城市的一些热导效应,或者把大的风速控制住,形成比较好的城市通风,或者是散发雾霾的空间廊道来进行规划。我觉得这是我们将来可以研究或者探讨的方面。

  第二个方面是地下这一块,现在对道路透水有很多处理方式,实际上在城市当中,作为城市的中心区,有大量的地下空间和地下建筑,这部分是我们地下水渗透的一个很大屏障。如果我们在城市当中有意识的建一些地下的管道,让雨水通过穿越地下空间和建筑,回到地下水的话,我觉得这块从法规层面、规划层面都有很多可看的和可设计的地方。

  第三,我觉得如果GIS能够跟我们的地下情况和水文情况结合,把空中、地表和地下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大的设计系统,对我们的规划和设计是更有帮助和支撑的。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