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部风景名胜区景中村管理办法在杭出台
admin
2005-07-04
来源:
网
今后,即便是家住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内的农民,建造自用住宅也必须获经批准,建筑物的外立面还必须按照统一的规划装饰,与周边景色环境相协调;景区村民如在景区内从事商业经营,除
今后,即便是家住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内的农民,建造自用住宅也必须获经批准,建筑物的外立面还必须按照统一的规划装饰,与周边景色环境相协调;景区村民如在景区内从事商业经营,除必须有证经营、不允许强买强卖、兜售假冒伪劣商品外,还不能随便打广告,包括使用企业赞助的广告伞、广告椅;经营人员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上岗执业资格……近日,杭州市出台了《西湖风景名胜区景中村管理办法》,这是我国首部管理风景名胜区内"景中村"的法规性文件。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范围约500平方公里,辖区内共有9个村庄和五个社区,共有居民和农民6万余人。与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中村"一样,风景名胜区内的"景中村"管理也一直是我国城市及景区管理中的老大难问题。据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介绍,由于地处偏远,以往的景中村既是环境敏感区,又是规划管理的"弱区"甚至是"盲区"。原先村镇的无序建设,既破坏了不可再生的景观资源,也无益于旅游业的发展。
"既然是景中村,村中所有的一切都应是景色的组成部分,必须按照景区建设的要求来规划、建设与管理"。为把西湖打造成世界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向广大中外游客提供安全、文明、优质、舒适的游览环境,前一阶段杭州市还调整了西湖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制,将原分属西湖区和上城区人民政府管理的上述行政村和社区(景中村)统统划归市园林文物管理局管理,专门成立了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并相继启动了湖西农居整治工程、梅家坞茶文化村建设等工程,加强对景区内的景中村的改造、整治和管理,在试点的基础上出台了《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景中村管理办法》,并交由市人大通过。
该《办法》共有33条,对景中村从建设、经营到管理都作了明确的规范,比如"建筑物立面应保持整洁,店招牌和夜景灯光按要求设置;严禁经营者未经核准登记擅自开业经营;严禁擅自改变经营场所和扩大营业面积"等。《管理办法》还规定景中村内从事经营活动的经营户必须按要求与有关部门签订环境卫生、绿化管理、容貌秩序的"门前三包"责任书,并对景中村村民建设住宅的通道、建筑物、广告标志等相关配套设施,并在环境保护、游览秩序、交通秩序、安全与消防管理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要求。
在率先尝到整治与规范管理"甜头"的梅家坞村,原先"溪沟上铺板,各家立围墙"的杂乱现象消失了,变成了白墙青瓦的民居点缀于绿意蓬勃的茶园之间;原本只是单纯从事农业生产的茶农,现在成了这个"茶文化村"的经营者,农家茶楼的从业人员在上岗前要去茶叶博物馆接受一个星期的培训,连各家的招牌也要经过统一的规划。据梅家坞村党支部书记翁广银介绍,2004年,村民的人均收入已超过了一万元。
看到梅家坞、茅家埠等村经过整治后村民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过去曾拒绝整治的龙井村村民也着急了。目前,他们对整治充满了期待。村民小王对记者说,"只有村子周边的环境变好了,管理跟上了,我们的利益才有保障"。(完)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范围约500平方公里,辖区内共有9个村庄和五个社区,共有居民和农民6万余人。与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中村"一样,风景名胜区内的"景中村"管理也一直是我国城市及景区管理中的老大难问题。据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介绍,由于地处偏远,以往的景中村既是环境敏感区,又是规划管理的"弱区"甚至是"盲区"。原先村镇的无序建设,既破坏了不可再生的景观资源,也无益于旅游业的发展。
"既然是景中村,村中所有的一切都应是景色的组成部分,必须按照景区建设的要求来规划、建设与管理"。为把西湖打造成世界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向广大中外游客提供安全、文明、优质、舒适的游览环境,前一阶段杭州市还调整了西湖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制,将原分属西湖区和上城区人民政府管理的上述行政村和社区(景中村)统统划归市园林文物管理局管理,专门成立了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并相继启动了湖西农居整治工程、梅家坞茶文化村建设等工程,加强对景区内的景中村的改造、整治和管理,在试点的基础上出台了《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景中村管理办法》,并交由市人大通过。
该《办法》共有33条,对景中村从建设、经营到管理都作了明确的规范,比如"建筑物立面应保持整洁,店招牌和夜景灯光按要求设置;严禁经营者未经核准登记擅自开业经营;严禁擅自改变经营场所和扩大营业面积"等。《管理办法》还规定景中村内从事经营活动的经营户必须按要求与有关部门签订环境卫生、绿化管理、容貌秩序的"门前三包"责任书,并对景中村村民建设住宅的通道、建筑物、广告标志等相关配套设施,并在环境保护、游览秩序、交通秩序、安全与消防管理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要求。
在率先尝到整治与规范管理"甜头"的梅家坞村,原先"溪沟上铺板,各家立围墙"的杂乱现象消失了,变成了白墙青瓦的民居点缀于绿意蓬勃的茶园之间;原本只是单纯从事农业生产的茶农,现在成了这个"茶文化村"的经营者,农家茶楼的从业人员在上岗前要去茶叶博物馆接受一个星期的培训,连各家的招牌也要经过统一的规划。据梅家坞村党支部书记翁广银介绍,2004年,村民的人均收入已超过了一万元。
看到梅家坞、茅家埠等村经过整治后村民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过去曾拒绝整治的龙井村村民也着急了。目前,他们对整治充满了期待。村民小王对记者说,"只有村子周边的环境变好了,管理跟上了,我们的利益才有保障"。(完)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