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人性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admin 2015-08-06 来源: 网
人性化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当中,根据人的行为习惯、人体的生理结构、人的心理情况、人的思维方式等等,在原有设计基本功能和性能的基础上,对建筑和展品进行优化,使观众参观起来非常方便、舒适。是在设计中对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和满足,是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是对人性的尊重。本文主要针对景观设计中人性化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摘要:人性化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当中,根据人的行为习惯、人体的生理结构、人的心理情况、人的思维方式等等,在原有设计基本功能和性能的基础上,对建筑和展品进行优化,使观众参观起来非常方便、舒适。是在设计中对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和满足,是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是对人性的尊重。本文主要针对景观设计中人性化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人性化 景观设计 应用

  引言:人性化是指一种理念,具体体现在美观的同时又能根据消费者的生活习惯,操作习惯,给消费者带来方便。既能满足消费者的功能诉求,又能满足消费者的心里需求。人性化的景观设计是造园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一、人性化设计简介
  1.1 人性化设计的起源与发展
  人性化设计是由人体工程学发展而来的。在工业社会时代,由于大量生产和使用机械设施,急需找到一种方法来使人与机械之间达到相互协调。从而使人体工程学作为独立学科而发展起来,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
  二战中,军事科学技术人员开始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设计坦克、飞机的内舱,使人在舱内有效地操作和战斗,并尽可能使人长时间地在小空间内减少疲劳。二战后,各国把人体工程学的实践和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运用到空间技术、工业生产、建筑及室内设计等领域中去。
  1.2 人性化设计的的特点及表现
  人性化设计是设计师通过对设计形式和功能等方面的“人性化”因素的注入,使设计物具有情感、个性、情趣和生命。
  一般而言,设计人性化的表达方式有如下几种:
  a)通过设计的形式要素的变化,引发人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可称为设计中的“以情动人”。
  b)通过对设计物功能的开发和挖掘,在日臻完善的功能中渗透人类伦理道德,使人感受到人道主义的亲切温馨,,可谓是设计中的“以义感人”。
  c)借助于语言词汇的妙用,给设计物品一个恰到好处的命名,可谓是设计中的“以名诱人”。
  1.3 人性化设计的发展及展望
  时至今日,社会发展向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过渡,重视“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人性化设计强调从人自身出发,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研究衣、食、住、行等一切生活、生产活动的新思路,并且呈现出一片大好的发展前景。
  1.3.1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统一
  在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需要也更加个性化,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产品的功能需求,他们同时也更注重个人情趣和爱好,追求时尚和展现个性。 1.3.2人性化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作为个体的人的独立性越来越强。在繁忙和紧张的工作之后,人们更渴望身边的办公和家居用品更具有人情味,缓解疲惫的身心和放松自己。
  1.3.3人性化和生态环境的融合
  随着环境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人们开始意识到设计与环境的重要性,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在全球成为共识。在设计领域开始树立以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为中心的设计理念,这就要求设计时有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1.3.4人性化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
  设计的人性化也使设计师去多加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残疾人、老人、妇女以及儿童。设计师只有用心去关注入,关注人性,才能以饱含人道主义精神的设计去打动人。
  二、人与景观的相互关系
  人与景观的关系是对立与统一的,表现多样性的物我关系。
  2.1人作为主体是景观的创造者、建设者
  由景观的概念可知景观与景观设计的成立是因为人的存在,是人类为了生存和生活而对自然的适应、改造和创造的结果。在此,人作为主体能动地创造与建设了优美的景观环境,使人类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改变。
  无论东方或西方,景观存在的历史都是源远流长,并且不同区域在不同的时期,景观的面貌呈现出各自的特色,相互之间具有极大的差异性。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人。不同的宗教信仰、民俗风情、地域特色等使人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与价值、审美取向。因而由人所设计、建设的景观便具有多样性。
  2.2人作为客体是景观的使用者、体验者、评价者
  景观为人而建,景观中的人作为客体是景观的使用者。景观为人提供多种体验场所,满足人的多种需求,并影响景观中人的心理与行为。景观的适宜性,是以人的感受与评价作为评判标准。在对环境的研究中表明:尊重关怀人的景观能提高人们的生活兴趣与质量,获得对社会的认同,对人类的进步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故被视为好的景观。而忽略人的需求的景观,会加深人际间的陌生感,提高环境的不安全性,减弱人们对环境的控制感,降低工作绩效,故被视为是劣质的景观。
  2.3人与景观的互动关系
  人与景观之间保持着一种持续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景观作为视觉审美的对象,在空间上与人物我分离,景观形态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土地、城市的态度,也反映了人的理想和欲望;景观作为人生活在其中的栖息地,是体验的空间,景观影响人的行为,人在空间中的定位和对场所的认同,使景观与人物我一体。
  人能动地改造环境创造宜人的景观,为人提供理想的居住场所。景观影响左右人的思想与行为,加深人对自身的了解以寻求更适合人的景观形态,并且动调整。人与景观便这样循环地向前发展。
  人与景观的关系证明人在景观中的主导地位,摒弃以往“景观为神而造,为君卞而建”的思想,把景观建设的日标确定在人民大众的身上,真正做到“为人而设计”。因此景观设计应该“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关怀”。
  三、景观设计人性化
  3.1马斯洛的“人的需求层次理论”
  美国行为科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提出了设计人性化的实质。马斯洛将人类击要从低到高分成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
  马斯洛认为上述需要的五个层次是逐级上升的,当下级的需要获得相对满足以后,上一级需要才会产生,再要求得到满足。人类设计由简单实用到除实用之外蕴含有各种精神文化因素的人性化走向正是这种需要层次逐级上升的反映。
  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墨子所说的“衣必常暖,而后求丽,居必常安,而后求乐。”即多少阐述了人类需要满足的这种先后层次关系。虽然人类高级的精神需要的满足不一定全通过设计物品来实现,但为人类生存的主要空间——景观,它在满足人类高级的精神需要、协调、平衡情感方面的作用却是无庸置疑的。因而设计的人性化因素的注入,绝不是设计师的“心血来潮”,而是人类需要的自身特点对景观设计的内在要求。
  3.2景观设计中人性关怀的体现
  3.2.1对生理需要的满足
  景观应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多样的场所,以满足不同的生理活动需求。如运动、体息、交往等,在这些环境设计中应注意令人感到舒适的各种物理性指标:如光照、温度、湿度、噪音、通风等以及生理尺度与行为尺度的合理运用。尤其应对残疾人使用景观场所给予更多的重视。
  3.2.2对安全需要的满足
  景观环境应避免对人造成威胁与伤害,保持自身安全和个人私密性,运用设计手段增强人对环境的定向与认知能力。
  3.2.3对交往与归属需要的满足
  人是社会的,社会是人们在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景观环境是人们活动的场所,更是交往的空间。因而景观设计应为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交往空间,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设计中避免造成人与人的疏远与陌生,使人在适宜的景观场所中通过交往获得归属感。
  3.2.4对尊重需要的满足
  尊重侧重于心理的感知与精神的共鸣,是建立在交往的基础之上,获得社会与他人对自身的认同感。好的景观给人受到尊重的感觉,劣质的景观忽略了人的需求,否定对人的尊重。
  3.3景观在人性化设计中的误区
  人作为景观的主体应受到的重视与关怀的观念己为社会广泛地接纳和采用。在环境建设中一反以往“人是机器奴隶”时代唯功能性而忽略人文性的做法,提倡以人为本,从人性角度考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建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然而,即便人们认识到人性化的重要,并高举人性的旗帜,却大张旗鼓地建设出一批批违背人文、忽略人性的景观环境。比如单纯重视景观的视觉艺术性,忽略其功能性与人的使用;盲目照抄照搬、失去自身特色忽视人的归属感;过分追求现代高档材料、造成人与自然的疏离等。
  城市的同一、社区的漠然、交流的缺乏,不得不令人反思:我们是否真正认识、了解人的需求,了解需求的同一性、差异性、地域性;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文关怀的内容与形式的不同,并在认识指导下进行有的放矢的规划与景观设计。   四、人性化设计的要素
  4.1 调合人们心理亲和力
  人性化设计的景观不仅是给生活带来方便,更重要的是使使用者与景观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它会最大限度地迁就人的行为方式,体谅人的感情,使人感到舒适,而不是让使用者去适应它、理解它。现代都市化城市,土地日益紧张,建筑越来越向高度发展,体量越来越大,小区住宅建筑也不例外。这样给人心理产生很大压抑感。住宅区环境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点,也是人们平日活动的主要场所,所以住宅区外部空间设计的意义就是让巨大的城市达到人的尺度,将大空间划分和还原成小空间,并把空间充实得更富人情味。在景观设计尺度的设置上要以人的习惯尺度为标准,景观设计就是要调节这种尺度上的差异,从超尺度的城市空间到小尺度的个人空间,实现人与环境的尺度交流和亲和。另外纯粹从心理学意义上讲,为了打破游者在前一场所形成的认知和思维的惯性,同时实现心理上的缓冲,提高对下一场所的感知度,也需要有一个过渡空间,这个过渡空间就是指介于城市与个人住家之间的住宅区景观环境。
  4.2 体现人流交往的场所
  现代都市里生活的人,生活工作学习等压力很大,加之社会工作结构分工、调整与人流流动的加速,人与人彼此之间的距离在加大,人际关系疏远,人心隔肚皮。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许多人身心不健康,忧郁、失眠、酗酒、同性恋等社会负面现象增多。设计师有责任创造能抚慰人身心的空间,设计时既要考虑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年龄人活动的特点,要求有明确的功能分区,要形成动静有序、开敞和封闭相结合的空间结构,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同时,应考虑到住区交往活动是丰富而又不确定的,掺杂着太多的非理性因子,同一空间完全可能由不同年龄的人群(老人、小孩、青少年等)、不同的事件模式并存。如老人遛鸟、小孩跳皮筋、青少年打羽毛球,大可不必给予人为分隔。同时通过小区中的交往空间,让更多人相识、相知,彼此成为朋友、知己、恋人,以此增进居民间的交流,使住区的物质环境融入更多的人文情趣,形成自己的社区文化。
  4.3 塑造生态化的空间
  人健康的成长需要阳光、绿化、空气、水,需要远离城市的喧闹,需要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环境。所谓生态化应该从环境的角度最大程度地做到为人着想,与人有益,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在景观设计中,一方面要让人触景生情,另一方面还要使'情'升为'意',这时'景'升为'境',即'境界',成为感情上的升华,以满足人们得到高层次的文化精神享受的需要。
  五、人性化设计在小区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5.1合理的尺度与造型布置
  在景观设殳汁上应该尽量地采用使人感觉亲切的尺度与造型,比如步道,绿地轮廓,景观小品等采用自然曲线,忌用直线、尖角的景物,以免造成届住者心理上的不适。还有,应当采用适宜的尺度,比如除了车道外,其他道路不应过宽,以增加邻居之间的接触机会, 促进社区关系的和谐与发腱,另外,还要注重细节方面的设计,缺少细节刻的景物容易让人觉得产生简单化,缺少激情。
  5.2 注重景观的情趣性与实用性设计
  好的景观应是非常具有情绪化的,其有较强的趣昧性和参与性,而现在风景园林的许多设中却不能达到这个设计要求,不如人意。比如很多居住区拥有大面积的草坪,绿化率上看来很是达标了,但是,虽然面积很大,即不能进去观赏与游玩。而且草种单一,也无法具有情趣化的景观,单调乏味,实在难以称得上是人性化的设计。再如很多居住区建造了罗马式 柱走道,看起来很豪华气派,但是这样一来既不能挡风遮雨,二来不能坐下休息,徒有其表, 实际上却无大用处,缺乏实用性。而中国传统同林就很注重人与景的交融,山可登,石可坐, 水可赏,园林道路更是曲折有效,趣味无穷。
  5.3 注重人与历史文脉的结合
  尊重民俗传统,承接历史文脉。俗话说一水土养一方人,各地方的人都有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文化背景,具有一定的民俗习俗和审美观念。如果居住区景观能够挖掘当地的历史文脉,重视视觉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也就是说在美感之中增加一些人义精神方面的设计。这样会使观内涵与居住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发生共鸣,才能达到“情与景”的相遇,情越深,越能达到景与情相结合的越怡人的效果,令人愉悦目心,韵昧无穷。
  5.4贴近自然,注重各种绿化物的结合
  重视绿化的质量,一方面应该达到相关规定的绿化面积,满足量的要求。另一方面,更要考虑绿化的质量,单凋的草坪总有许多不足之处。第一要注意植物种类的搭配,注重地被植物、灌木和乔木结合,高低错落,各显生姿;第二要注意平面绿化与垂直绿化的结合,长廊、建筑外墙、阳台、护栏等可以用攀爬方面的植物或悬垂式植物加以各种小材料配合,达到装饰美化的效果;第三要注意植物的合理布局。比如乔木不能离建筑太近,以避免挡光的作用,从而阻碍通风和产生各种错觉 。还有就是利用各种对景、借景等手法栽种植物,形成美观的景观效果;第四注意植物在时间上的搭配,包括速生与慢生结合,不同季节,不同的观赏植物结合等。
  5.5适宜地选择合适的植物
  a)许多开发商常常为出奇制胜而不惜花费大量的金钱用于移植外来植物及繁重的后期维 护,这是得不偿失的行为,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应该尽量采用当地的常见植物,因为一来当地的植物都很适应当地气候,维护起来方便省力,成活率高;二来取材容易,既经济又实惠;三来便于营造寓于地方特色的景观风格。而外来植物往往在移栽过程中会大量死亡,不易养植,造成经济上巨大损失和生活上的不愉快,而且造成各地景观千篇一律,缺少特色与个性;
  b)许多景观设计师们为引起开发商及购房者的兴趣而过于注重作品在平构图面上的美观效果,从而忽视了其植物设计在工程实践中的真实效果,而景观是需要人进入其中感受的,并非是上空鸟瞰。我们应当设身于境地中去考虑问题,感受居住者的审美意识,应当以“以人为本”的理念来设汁景观是每个角落,塑造人性化的植物景观效果,理解植物给人的感觉,真正把人性化的景观设计溶入到现实当中来,不仅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而且能够提升人的品位,净化人的心灵,为居住者提供诗意的生活境地。
  六、结束语
  人性化的设计是以人为轴心,注意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动态的设计哲学。人性化设计应该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把握设计设计的方向,以协调景观设计所涉及的深层次问题。在城市设计中 ,无可挑剔的建筑和无可挑剔的组合的形式,并不意味着城市设计就一定优秀。评判设计的优劣,首先要看人们是否乐意在设计的成果中进行自愿、愉快的活动,因此在设计中人的需求、人的行为是首要考虑的因素,进行人性化的设计
  七、参考文献:
  [1] 吴良墉,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0
  [2] 刘滨谊,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新建筑,2001,5
  [3] 罗艳林,关于城市开放空间人性化的思考,中外建筑,2001,2
  (童圣福,1986年生,浙江温州人,浙江万里学院。研究方向 环艺 学历:本科;胡丹萍,女,浙江宁波人,1987年生,浙江万里学院,研究方向:环艺 学历:本科)
  [4]胡水新.浅议小区绿地的人性化设计.当代建筑,2003 (02);
  [5]斯震.生态主义视野下的园林设计策略分析[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9,26(3):421-426
  [6]王雪娟.贾廷伦 关于居住区绿地建设的几点探讨[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3):29-31.
  [7]刘霞.浅谈居住区绿地的规划与设计[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51-52.
  • 给Ta打个赏

12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