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格尔木河城区段生态景观规划研究

admin 2013-01-15 来源: 网
开展了格尔木河城区段生态景观规划,该规划旨在形成生态廊道,把格尔木河相关区域打造成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环境区和独具特色的生态景观区,以改善格尔木市的人居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吸引力;基于流域范围内生态环境及基础条件较差、人口相对偏少、作为生态景观开发存在一定难度的特点,提出河道生态景观建设必须以生态恢复与保护为基础,进行适度开发、保护性开发。

  摘 要:开展了格尔木河城区段生态景观规划,该规划旨在形成生态廊道,把格尔木河相关区域打造成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环境区和独具特色的生态景观区,以改善格尔木市的人居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吸引力;基于流域范围内生态环境及基础条件较差、人口相对偏少、作为生态景观开发存在一定难度的特点,提出河道生态景观建设必须以生态恢复与保护为基础,进行适度开发、保护性开发。

  关键词:生态规划;景观规划;城区段;格尔木河

  1 现状分析

  格尔木市地处青藏高原,属大陆性高原气候区,少雨、多风、干旱,冬季漫长寒冷,夏季凉爽短促,年平均降水量为41.5mm,蒸发能力高达3000mm。格尔木河对于格尔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河属于内陆河,是柴达木盆地的第二大河,水利资源丰富。

  格尔木河城区段生态景观规划的主要范围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西侧,紧邻城市建成区,总面积为26平方公里,该区河段长约15km。植物单一、凌乱、稀疏,景观设施缺乏,与城市间没有应有的呼应。值得注意的是在靠近格茫公路两侧区域,现状景观条件较好,河池相连,芦苇密布,具备西部特色的湿地景观带,有一定的景观营造、生态修复价值。基于以上条件,笔者结合河流整治和城市发展,对城区段生态景观建设进行了分析。

  2 规划原则

  (1)防洪安全原则。以保证格尔木河防洪安全为第一原则,景观建设不得妨碍行洪泄洪。

  (2)生态优先原则。强调其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强化绿地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功能。

  (3)特色融合原则。注重与城市文化相结合,塑造地域性特色。

  (4)因地制宜原则。尊重当地特有的自然特征,充分利用有利资源,适地适树。

  (5)效益双赢原则。以生态环境效益带动周边土地升值,引导城市建设和开发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3 规划理念

  (1)强调生态优先。格尔木市地处青藏高原,生态问题对于该城市显得尤为重要,关系到城市的繁荣与健康,同时,无生态便无景观可言。为此,规划中生态保护被列为第一位。

  (2)突出城市特色。形成高海拔干旱地区特色城市景观带,利用人工环境塑造与自然景观环境的协调关系,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的二次破坏,提高其自育能力。为城市居民观光、休闲提供清新优美的自然风景,使当地市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够切身体验生态湿地的魅力。

  (3)扩大整个片区在青海省乃至全国范围的影响,进一步发展旅游业。结合格尔木市的文化发展生态观光旅游,形成生态文化与城市建设文化交相辉映的特色生态湿地保护区,成为高海拔地区的一处特色旅游风景区。

  (4)合理利用格尔木河水资源。加强生态湿地与城市的融合,构筑特色鲜明的生态安全格局,为珍稀动植物提供良好栖息地,促进生态保育,实现整个场地的自我更新和完善。(5)根据整个地块的生态容量[1],确保在维护自然的条件下适度开发利用,防止过度开发和短期利益行为,建立功能协调机制。结合地形与水系,走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

  4 规划目标

  通过生态修复与恢复,使格尔木河相关区域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2],进一步完善格尔木河城市滨水区域景观体系,加强湿地保护,并通过保护性开发形成独具特色的湿地公园。通过一系列滨水景观体系的完善与开发,提升格尔木市人居环境并促进该市旅游业的发展。

  (1)因地制宜,在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域建设湿地公园,使其成为集自然观光、人文旅游为一体的富有西部特色的城市综合公园。不仅可以服务于格尔木市民,而且可以吸引外地游客,提升格尔木市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

  (2)对防洪河段进行整治,营造护堤林带,用植物群落形成带状景观,改善河道的景观效果及生态环境。对老河道进行整治,改造滨河路景观带,营造滨河带状公园。

  (3)对生态较为脆弱的地区进行恢复和保育,通过水系的整合与再造,为生物生长创造较为良好的基础条件,逐步形成植物群落稳定、生物活动丰富的生态区域,进一步改善格尔木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5 主要规划内容

  5.1 水文化

  水系空间是城市最为宝贵甚至是稀有的空间资源[3],在滨水地区布局公共性的设施有利于促进水系空间向公众开放,并有利于形成核心积聚力来带动城市的发展。所以,水文化[4]是打造格尔木市滨河区域生态景观环境的主题。格尔木河生态恢复区承载着格尔木面积最大、范围最广的滨水空间,规划以城市滨水绿地、湿地景观、休闲广场、游憩绿带为建设目标,形成功能齐全、内容丰富的城市生态廊道,在营造大气、开放、富有特色的景观的同时,体现生态特色与粗放、充满野趣氛围,成为格尔木市民休闲观光的新场所。

  5.2 水景

  格尔木河城区段范围内的生态规划以格尔木河水文化为基础,各景点的设置紧紧围绕着格尔木河水生态环境、格尔木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塑造可观赏游览并承载着生态保育和科普作用的区域,改善流域沿岸的生态环境。

  规划区域河流、湖岸等线性空间较多,可充分利用水岸线丰富的形态,结合游憩步道、自行车道、植物群落以及景观小品,保持水岸线的多样性,与整个区域的防洪工程、生态保护形成完整的系统。

  规划水面面积较大的景观湖泊在城市水系网络总体布局中占据着核心位置,能够连接贯通与其相连的新老河流水系,是塑造城市水景观、发展城市水经济的重要载体,是城市的标志性景观。应通过改善水环境、塑造水景观、弘扬水文化、发展水经济,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城水交融的发展目标。

  景观规划则更多地结合生态恢复与生态保护以及绿地系统规划。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坚持景观生态学的原则恢复生境多样性及形成动植物生态走廊,应充分考虑生态功能方面的要求,从宏观的角度构建优美的河岸林带天际线。对于生态敏感区的自然湿地、浅滩、弯道、急流、跌水、河心洲等加以重点保护和恢复。

  格尔木河流域生态景观规划为格尔木市整个城市战略发展和总体规划提供了新思路,对引导城市健康发展[5]也将起到一定的作用,是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环节,充分体现了滨水空间对整个城市发展的引导和控制。


  规划必须根据格尔木市现状条件进行,特别是对于区域内不适合建设的区域或者建设起来有难度的区域,应实事求是地对其进行合理规划利用。同时,景观建设是循序渐进的一个发展过程,应根据当地技术经济发展分期安排、逐步实施。该规划区域地处青藏高原,条件相对较差,国内外很少有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尤其是绿化景观建设应当特别注意在规划实施过程当中进行试验,将成功经验进行推广,避免盲目性。规划应确保不对生态环境造成二次破坏。

  6 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规划

  通过景观湖面的营造,使各个景点有序布置在湖区的周围,形成丰富的水景观;通过环路的建设,将各个片区有机联系起来,形成有序的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的脉络;利用各个支路与栈道形成线性的景观廊道、生态廊道和视线通廊[5],进而将公园构建成“一湖、一环、六片区”的景观格局。


  (1)一湖即景观湖,也是整个湿地公园的景观核心元素,各个景点围绕其周,其紧紧抓住格尔木河水以及历史人文要素,形成集自然、生态、人文为一体的核心景观。

  (2)一环即公园环路,串联所有景观片区,连接各景观元素,是承载公园交通的主要干道,也是整个湿地公园景观的环状线性脉络。

  (3)六片区即6个功能分区:入口服务区、特色植物观赏区、滨河景观林带、生态彩田区、生态景观湖区、生态跌水游赏区。六片区是整个湿地公园的景观单元,每个单元围绕各自的主题展开景观序列。其中围绕格尔木河水文化与格尔木历史人文设置了多处重要节点,节点紧扣生态景观与文化元素,使整个湿地公园成为格尔木一处集生态、人文为一体的休闲游憩场所。


  参考文献:
  [1] 冒宇晨,王腊春.湿地公园生态容量的估计[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9):120—121.
  [2] 陈玲.北京:让城市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EB/OL].[2010-04-02].ht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