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遗址国家公园规划开发刍议
admin
2008-09-18
来源:
网
近日,国家发改委在公布的《汶川地震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文本中接受了《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规划》及何一心等专家的建议,初步确定了北川县城、汶川县映秀镇、绵竹东汽汉旺厂区和成都虹口深溪沟作为汶川地
近日,国家发改委在公布的《汶川地震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文本中接受了《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规划》及何一心等专家的建议,初步确定了北川县城、汶川县映秀镇、绵竹东汽汉旺厂区和成都虹口深溪沟作为汶川地震整体保护的四处遗址。除此之外,龙门山沿线的多处地震遗址地均提出建设地震遗址公园,以保护具代表性地震遗址实体。但就目前来看,地震遗址国家公园的建设在国内缺乏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对这一新资源形态的开发利用还需深入研究。
一、地震遗址国家公园开发价值分析
1、深远的纪念意义
纪念是地震遗址公园永恒不变的主题。无论是完整保留地震遗址遗迹,还是慎重选择公园的建设项目,都是为了更好的凸显纪念功能和纪念意义。在地震遗址公园开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震遗址公园的纪念追忆功能,通过充足的情绪空间来实现纪念功能和纪念意义的统一,表达游览者对遇难者的无限哀思和悼念,表达国家和民族对此次灾难的深刻铭记,表达灾区群众对新生活的热切期盼和重建家园的强大信心。如正在建设的“唐山市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共划分成遗址区、水区、碎石广场、树林区,以“纪念之路”为主轴线,并将建立一座长约300多米的纪念墙,用以镌刻祭文和24万罹难者的姓名,突显出了地震遗址公园的纪念价值。
2、独特的游赏景观
地震是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地球能量在地震发生时的瞬间猛烈释放,形成极强的破坏力。地震可造成建筑物倾斜、倒塌,山体变形,河流改道,地表形态发生剧烈变化,形成众多明显区别于一般形态的特殊景观实体,这些特色鲜明并不可复制的景观群落具有重要的游赏价值。如广元市青川县东阳沟自然保护区内绝壁上的岩石在大地震中发生坍塌,之后在绝壁上“坍塌出”一个巨大的人头像。这一自然景观是人力不可能完成的,大自然却在瞬间鬼斧神工般做得惟妙惟肖,独具震撼力的“巨人头像”今后必将成为景区新的游赏点。
3、珍贵的科研价值
地震遗址公园的建设能够极大限度保存完整的地震遗址实体档案,为地球物理、地质科学、建筑工程等领域提供第一线的科学研究场所,为地震灾害的防灾减灾提供实地的考察试验场所,具有珍贵的科研价值。如新疆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其主要景区即是以地震遗迹为主的卡拉先格尔地震断裂带,被誉为“世界地震博物馆”,曾发生过史称“富蕴地震”的8级大地震,造成了长达176公里的地表地震断裂带,现已成为国内外地震地质学的重要研究基地之一。
4、重要的科普功能
由于地震灾害的偶发性,地震遗址遗迹地具有很强的神秘性。地震遗址公园能够满足人们对地震知识的求知欲,满足人们对地震科学的探索欲,以独特形式、真实环境、丰富活动为人们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学习机会。日本阪神(大阪神户)地区的北淡町地震纪念公园即保留了部分被毁的围墙、花坛等,并专门设立了地震体验馆,模拟家庭环境下地震发生时的情形,让前来参观的人们对地震产生直观感受,从中学习地震知识和自救常识。
二、地震遗址国家公园规划指导原则
1、以景动人
地震遗址主要是以景观实体的形式展现在游客面前的,独具震撼力与感染力的建筑残体、沧海桑田般的自然景观遗迹均能够在视觉上为游客带来强大冲击力,在瞬间将游客带入截然不同的“地震世界”。地震遗址公园在开发初期即应仔细研究确定景观遗址在美学、科学、旅游学等方面的价值,严格保护具代表性的景观景象,通过老景观的保留和新景观的打造,提供一个能够触动游客心灵的现实环境空间。
2、以情感人
地震遗址公园的规划开发应以情为主线,始终围绕着游客的心理和感情需求,在小品雕塑、建筑设计、游线组织、项目设置等细节上多下工夫,力争为游客带来一个全新的心理经历和情绪过程。通过合理划分情绪分区,让游客置身地震遗址公园时能够完全融入环境之中,使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成为感情宣泄点,让每一个情感故事在潜移默化中感染人,游客的感情亦于其中自然升华。
3、以理育人
以理育人,即依托地震遗址遗迹资源,以丰富的地震地质科学资源为知识主体,以真实的人物事迹和抗震故事为情感主体,充分发挥地震遗址公园的科普教育和心灵教育功能,让游客收获寓教于乐、寓情于理的学习经历和心路历程,实现地震遗址公园积极的科普教育和人文关怀软环境的规划建设。
三、地震遗址国家公园开发思路如何纠偏
1、规划先行,避免无序
地震遗址公园的涵盖范围可大可小,资源类别较为特殊,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很少,开发难度高于普通景区,这就需要管理部门在开发初期即委托专业规划设计机构进行全面详细的专项研究,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建设开发前的规划设计准备工作,力争通过高水平、大手笔、高标准的规划策划,确定科学合理的主题形象、功能分区、项目内容、建筑风格等,实现地震遗址公园的高水准建设,避免因开发失误造成不可逆转的资源破坏,实现地震遗址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2、控制规模,避免过度
由于地震的波及范围较广,地震灾区可能形成众多规模不等、特色不同的地震遗址遗迹地,这些地区都具有开发地震遗址公园的条件。但由于遗址公园具有相对特殊的纪念意义和科研价值,旅游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不可能实现如休闲观光旅游类似的大规模游客流动。因此政府部门应合理评估本地地震遗址的资源品级和开发适宜度,合理控制地震遗址公园的建设数量和建设规模,合理控制遗址公园的开发时序,防止跟风盲动,避免因遗址公园开发不当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
因此,像中国汶川地震遗址国家公园的建设,各地均有积极性,但应在各个地区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特色差异明显的遗址开规划建设。
3、选择项目,突显主题
地震遗址公园主要包括前述的游览、纪念、科研和科普等四项主题。地震遗址公园的开发应始终围绕着这四条主线,合理划分功能分区,各分区内项目紧密联系区域主题,以展现本区域特色为出发点,切忌杂乱。需要强调的是,遗址区由于特殊的氛围营造需要,只可在必要的节点穿插适量规模的餐饮、购物等休憩设施,满足游客必要的游览需要和基本的配套服务,主要的休闲娱乐活动应安排在远离遗址区的地点开展。大范围来讲,地震遗址公园游览环线的设计应充分利用各个遗址公园的不同特点,打造游览线路上功能完备、特色分明的地震遗址旅游节点,在大尺度空间上实现良好的形象区分度,完善旅游线路流畅的线性功能分区。
一、地震遗址国家公园开发价值分析
1、深远的纪念意义
纪念是地震遗址公园永恒不变的主题。无论是完整保留地震遗址遗迹,还是慎重选择公园的建设项目,都是为了更好的凸显纪念功能和纪念意义。在地震遗址公园开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震遗址公园的纪念追忆功能,通过充足的情绪空间来实现纪念功能和纪念意义的统一,表达游览者对遇难者的无限哀思和悼念,表达国家和民族对此次灾难的深刻铭记,表达灾区群众对新生活的热切期盼和重建家园的强大信心。如正在建设的“唐山市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共划分成遗址区、水区、碎石广场、树林区,以“纪念之路”为主轴线,并将建立一座长约300多米的纪念墙,用以镌刻祭文和24万罹难者的姓名,突显出了地震遗址公园的纪念价值。
2、独特的游赏景观
地震是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地球能量在地震发生时的瞬间猛烈释放,形成极强的破坏力。地震可造成建筑物倾斜、倒塌,山体变形,河流改道,地表形态发生剧烈变化,形成众多明显区别于一般形态的特殊景观实体,这些特色鲜明并不可复制的景观群落具有重要的游赏价值。如广元市青川县东阳沟自然保护区内绝壁上的岩石在大地震中发生坍塌,之后在绝壁上“坍塌出”一个巨大的人头像。这一自然景观是人力不可能完成的,大自然却在瞬间鬼斧神工般做得惟妙惟肖,独具震撼力的“巨人头像”今后必将成为景区新的游赏点。
3、珍贵的科研价值
地震遗址公园的建设能够极大限度保存完整的地震遗址实体档案,为地球物理、地质科学、建筑工程等领域提供第一线的科学研究场所,为地震灾害的防灾减灾提供实地的考察试验场所,具有珍贵的科研价值。如新疆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其主要景区即是以地震遗迹为主的卡拉先格尔地震断裂带,被誉为“世界地震博物馆”,曾发生过史称“富蕴地震”的8级大地震,造成了长达176公里的地表地震断裂带,现已成为国内外地震地质学的重要研究基地之一。
4、重要的科普功能
由于地震灾害的偶发性,地震遗址遗迹地具有很强的神秘性。地震遗址公园能够满足人们对地震知识的求知欲,满足人们对地震科学的探索欲,以独特形式、真实环境、丰富活动为人们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学习机会。日本阪神(大阪神户)地区的北淡町地震纪念公园即保留了部分被毁的围墙、花坛等,并专门设立了地震体验馆,模拟家庭环境下地震发生时的情形,让前来参观的人们对地震产生直观感受,从中学习地震知识和自救常识。
二、地震遗址国家公园规划指导原则
1、以景动人
地震遗址主要是以景观实体的形式展现在游客面前的,独具震撼力与感染力的建筑残体、沧海桑田般的自然景观遗迹均能够在视觉上为游客带来强大冲击力,在瞬间将游客带入截然不同的“地震世界”。地震遗址公园在开发初期即应仔细研究确定景观遗址在美学、科学、旅游学等方面的价值,严格保护具代表性的景观景象,通过老景观的保留和新景观的打造,提供一个能够触动游客心灵的现实环境空间。
2、以情感人
地震遗址公园的规划开发应以情为主线,始终围绕着游客的心理和感情需求,在小品雕塑、建筑设计、游线组织、项目设置等细节上多下工夫,力争为游客带来一个全新的心理经历和情绪过程。通过合理划分情绪分区,让游客置身地震遗址公园时能够完全融入环境之中,使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成为感情宣泄点,让每一个情感故事在潜移默化中感染人,游客的感情亦于其中自然升华。
3、以理育人
以理育人,即依托地震遗址遗迹资源,以丰富的地震地质科学资源为知识主体,以真实的人物事迹和抗震故事为情感主体,充分发挥地震遗址公园的科普教育和心灵教育功能,让游客收获寓教于乐、寓情于理的学习经历和心路历程,实现地震遗址公园积极的科普教育和人文关怀软环境的规划建设。
三、地震遗址国家公园开发思路如何纠偏
1、规划先行,避免无序
地震遗址公园的涵盖范围可大可小,资源类别较为特殊,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很少,开发难度高于普通景区,这就需要管理部门在开发初期即委托专业规划设计机构进行全面详细的专项研究,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建设开发前的规划设计准备工作,力争通过高水平、大手笔、高标准的规划策划,确定科学合理的主题形象、功能分区、项目内容、建筑风格等,实现地震遗址公园的高水准建设,避免因开发失误造成不可逆转的资源破坏,实现地震遗址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2、控制规模,避免过度
由于地震的波及范围较广,地震灾区可能形成众多规模不等、特色不同的地震遗址遗迹地,这些地区都具有开发地震遗址公园的条件。但由于遗址公园具有相对特殊的纪念意义和科研价值,旅游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不可能实现如休闲观光旅游类似的大规模游客流动。因此政府部门应合理评估本地地震遗址的资源品级和开发适宜度,合理控制地震遗址公园的建设数量和建设规模,合理控制遗址公园的开发时序,防止跟风盲动,避免因遗址公园开发不当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
因此,像中国汶川地震遗址国家公园的建设,各地均有积极性,但应在各个地区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特色差异明显的遗址开规划建设。
3、选择项目,突显主题
地震遗址公园主要包括前述的游览、纪念、科研和科普等四项主题。地震遗址公园的开发应始终围绕着这四条主线,合理划分功能分区,各分区内项目紧密联系区域主题,以展现本区域特色为出发点,切忌杂乱。需要强调的是,遗址区由于特殊的氛围营造需要,只可在必要的节点穿插适量规模的餐饮、购物等休憩设施,满足游客必要的游览需要和基本的配套服务,主要的休闲娱乐活动应安排在远离遗址区的地点开展。大范围来讲,地震遗址公园游览环线的设计应充分利用各个遗址公园的不同特点,打造游览线路上功能完备、特色分明的地震遗址旅游节点,在大尺度空间上实现良好的形象区分度,完善旅游线路流畅的线性功能分区。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