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北京!北京!- 被毁灭记忆的城市

admin 2009-04-07 来源: 网
标题的灵感来源于陆川即将上映的电影《南京!南京!-生与死的城市》。一个城市,在近代的多次战争中反复经历浩劫;另一个城市,在20世纪后半叶,在一场所谓现代化的浩劫中被毁灭了记忆。

  标题的灵感来源于陆川即将上映的电影《南京!南京!-生与死的城市》。一个城市,在近代的多次战争中反复经历浩劫;另一个城市,在20世纪后半叶,在一场所谓现代化的浩劫中被毁灭了记忆。

  从三月中旬至今,我先后两次到北京出差,总共呆了6天左右。出于工作的原因,这段时间里差不多经过了北京市区的所有主要区域。

  这几乎是我自2002年从北航毕业后第一次长时间全方位的与这座城市接触,它已经变得让我认不出来了。大学时有印象的地方,那些街区整片整片的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光怪陆离新式建筑。无论是原先就规划的杂乱的海淀、中关村和学院路,还是曾经还保留有很多老北京建筑的南二环内的外城,都已经面目全非。马路变得更宽了,路的两边的建筑都是那种布局很散,楼层不高的新式楼宇。这些建筑一方面缺乏统一规划,颜色风格杂乱无章;另一方面却又大都惊人一致的靠奇形怪状而搏出位,在我看来既粗糙又丑陋不堪(整个城市仿佛被变形金刚占领,最典型的莫过于CCAV的“大裤衩”)。这些建筑的布局极度零散,内部设计也像迷宫,又缺少相应的指示;即便到了那里,要找到一个具体地址都要花费很长时间,走很多的路。

  道路宽得越发不可理喻,步行过马路宛如长征,这当然与北京在中国最高的人均私车拥有率有关。当不堵车的时候,你会觉得道路无比奢侈;然而堵车依然无法避免,到了这里你会明白在北京这样一个高人口密度的城市里,城市规划学者们担心的那种情况-最终城市只剩下一条超宽的马路,其余什么也没有-的状况,照此方向发展下去是绝对有可能出现的。对于喜欢在城市里行走看风景的人来说,这样的城市绝对是噩梦。因为即便是你已经看到的地方,想走过去要花费的脚程超出想象,而且由于看着同样的风景,沿途极其无趣。让人感慨的是这样一座原本建筑极具特色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古城,如今的城市规划和布局已经像极了北美西部那些狡猾的汽车商参与规划的城市,也就是梁文道曾经讲过的走不动的城市。

  出差期间,和我的上司(一个瑞士人)聊起对中国城市的印象。我问他,北京和上海更喜欢哪个城市。他的回答说,这完全不是一个问题,当然是上海。这样的回答对于我来说并不意外。按照我一直以来的印象,在中国生活的老外,只有那些对中国文化有特殊兴趣的人才会喜欢北京,否则上海以其特有的殖民地自由租界历史,以及其多元文化的背景,肯定是那些来自五大洲不同肤色的老外们的不二选择。不过他给出的理由之一是北京已经几乎没有旧城了,旧城被毁得差不多了,这个城市的原有记忆已经几乎消失殆尽了。曾经在季风的读书沙龙听一个复旦历史系博士讲起历史研究的意义,他没有说什么以古明今这类重大的目的,而是认为历史研究其实是为一个族群保存它的记忆。一个人如果没有过去的记忆,只要智商还在未必会严重影响他现在的生活,只是他应该会觉得缺了点什么。那么如果一个城市没有记忆了呢?我想现在可以改变我原先的印象了,那些对中国文化有特殊兴趣的老外如今也肯定不会喜欢北京了,这个城市恐怕只会让他们更为痛心。

  曾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你要看中国两千年的历史,你要去西安;如果你要看中国六百年的历史你要去北京;如果你要看中国近代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你要去上海。我想现在北京这句应该改成“如果你要看最近七年为了奥运城市大跃进的历史,你要看北京”了。台湾的名嘴陈文茜N年前来大陆时,曾经说北京就像一个沧桑男人,它的胸怀和大气,它的遗迹和伤痕无不昭示着它曾历经的沧桑;而上海好比一个风骚女人,它海纳多元,精致时尚又风姿绰约。陈文茜曾说她个人更喜欢北京。我那时以为还是非常准确的抓住了两座城市气质上的神韵。可是如今,这个沧桑男人已经被人为切除了记忆又换上了一个十几岁发育不均衡少年的躯体,只是他的灵魂依旧疲惫。这样的感觉只有一个词来形容-行尸走肉。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