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流在湘江的诗:长沙市橘子洲规划方案_旅游规划_

wenxin 2006-06-09 来源: 网
流在湘江的诗:长沙市橘子洲规划方案_旅游规划_

1. 项目背景与场地禀赋
 
  橘子洲(水陆洲)位于长沙市区的湘江中,是一个长约十华里,宽度约50-150米的长条形江心洲,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由于其独特的价值,多年来,引起长沙市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橘洲建设的高度重视,有关方案的设计已进行多轮。承蒙长沙市府委托,我们对进行橘洲最新一次的方案设计。
  设计源于对橘洲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过程两个方面的全面认识:

1.1 自然过程和格局

  从自然演变过程来看,橘子洲为第四纪全新世时期形成的、典型的一级阶地地层,时代至少在1万年以上,地貌属高河漫滩,其形成曾经受三个因素制约,而且至今仍在变化中,一是江心基岩较两侧较为凸起,湘江主流至此分流对两岸的冲刷,分流携带的泥沙通过回流淤落在江心突起之基岩上形成心滩;二是湘江至猴子石江面变宽,流速减低,泥沙在长沙段易于淤落;三是受下游浏阳河、捞刀河以及洞庭湖水顶托,泥沙易于淤落,天长地久,日积月累,“心滩“经新构造运动上升露出水面,形成一座江心岛,是为“橘洲”。

1.2 历史文化解剖

  从历史文化过程来讲,橘子洲是一部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史书:其演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2.1 曾经橘洲桃源——200年前

  得益于湘江水的恩泽,远在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唐代,长沙人便开垦了橘洲沃土,盛产南橘,远销江汉等地。杜甫曾为此写下了“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的诗句,称“洲上肥沃,宜种柑橘”。宋《太平寰宇记》:“橘洲在长沙县西南四里江中,诸洲皆没,此洲独浮,上多美橘,故以为名”。晋唐以来,橘洲盛产美橘,入秋“树树笼烟疑带水,山上照日似悬金。”如今,橘子洲尚植橘林一片。
  橘子洲因在江中,与世隔绝,自古被称为小蓬莱:“芦中送笛,仙阁琼楼;晒网渔村,竹篱斜护,红尘隔断,只闻钟鼓”。民谣中还有“一步两搭桥、三宫殿、四方塘、五家巷……”的描述。有“星沙景物堪凝眺,遍地桑林遍囿花”(韩愈),“高处望潇湘,花时万井香”(元稹)的景致。
  唐朝建有望江亭,嵌有署名为安福(今临澧)黄道让书的对联“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宋之问著有《江亭望晚》,诗僧齐几度的“春日上方洲”。宋代建有江心楼,是著名的“潇湘八景”之“江天暮雪”所在。元代时在洲尾曾建有水陆寺、拱极楼,显示着宗教文化的昌盛。《善化县志》记载:洲上曾有刊石,刻《潇湘八景图》。

1.2.2 曾经傲慢奢华——100年前

  橘子洲自1904年辟为长沙商埠后,一度成为外国领馆区和外侨居住区,英、日、美、德等多国领事馆、洋行、别墅及宗教设施,遍布于此。据记载,当年(海关)税务司年薪高达白银1000两,高级洋员拥有私馆、别墅、仆役等,华员薪金平均不到洋员薪金的十分之一。从现存殖民时期租界的建筑中,我们仍然可以想象当年属于殖民主义特有的“优越、傲慢与奢华”。
  殖民时期租界的建筑主要集中在湘江一桥以南包括:长沙海关公廨旧址,栋美孚洋行别墅,唐生智公馆,栋神职人员寓所,红楼、外侨寓所和旧客站等共有7处11栋,它们都在保留之列,可将修复后进行再利用。

1.2.3 曾经激扬文字——80年前

  1925年,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发出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天问更使橘子洲成为红色文化的一个闪亮焦点. 可想当年这里曾是同学少年偕游聚会之天堂。北去的湘江,隔江相望的岳麓名山,自然的沙滩林木,与散布洲上的华丽的殖民主义者和权贵们的豪宅大院形成一种强力的冲撞,激发了诗人的革命豪情与壮志,将这个千百年来一直是浪漫超世的江心之洲,染成一片红色。
  建国后,毛泽东又七次到橘洲附近湘江水域游泳,使得橘子洲成为著名的游泳场所。橘子洲的洲头部分头也被开辟为一个封闭式的公园。

1.2.4 曾经的劳动热情——40年前  

  在60年代“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号召下,橘子洲一度成为长沙的造船中心,“工业生产”成为这块绿洲的新功能。劳动者的建设热情如今早已不复存在,可遗留下来的巨大的船坞框架,带着历史擦横得红砖厂房,革命的标语和符号,见证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这部分构筑物集中分布在洲北端。它们将部分保留,并改造利用作休闲和艺术活动场所。

1.2.5 生态与人文的期待——今天

  湘江北去如常,历史则逝者如斯。今天,物欲横流的时代给这片有着深厚自然与历史文化积淀的绿洲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市民的关心,知识分子们和专业人士的呼吁,来自全国人民的期待,使橘子洲的设计和改造主流思想最终得以避免诸如房地产开发这样的悲剧。长沙市政府采纳了用生态与人文理念主导设计的主张。

2. 设计概念:流在湘江的诗

2.1 关于诗意

  海德格尔说:“作诗首先把人带上大地,使人归属于大地 。”行游于两条大河之上----一条是自然流淌的河,湘江, 另一条是历史文化的长河,那烙印在橘洲之上、沉淀在湘江两岸的湖湘文化----我们找到了橘洲的诗意:
  那水涨水落,那关关雎鸠;那参差荇菜,那葭蒹枫杨;认同并归属于它们,便是那小雅与楚风的诗意,那源自于质朴自然的远古的诗意。
  曾经竹篱斜护,芦中送笛;曾经公馆别业,傲慢华奢;曾经指点江山,问主沉浮;曾经工业炉火,轰轰烈烈;回望并流连其中,便有了豪情与浪漫的诗意,那置人与社会、与历史当中的诗意。

2.2 诗意体现

  这种诗意具体体现在如何解决以下几大关键问题:

2.2.1 在于关于自然的问题

  包括:洪水问题,血吸虫问题,水位落差和堤岸问题,生态问题等。

2.2.2 关于历史与文化问题

  包括:历史建筑的保护、改造和再利用的问题,各层文化积淀的纪念和表达。

2.2.3 关于功能问题

  如何在营造良好自然环境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满足当代人的功能需求,体现现代人的价值。

3. 诗意景观:总体方案  

3.1 总体景观功能

  景观设计必须满足多种功能,表现为五色的流:
  蓝色——湘江是橘子洲的源,设计必须满足有关湘江的行洪和防洪功能,同时避免用工程措施对橘子洲进行防洪,维护自然水流过程,让洪水间隙性地淹没橘洲, 维持橘洲发育的生命过程;
  绿色---满足生态和绿化功能,并在绿化物种选择上以乡土物种为主,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考虑选择枫杨等对吸血虫幼抑制功能的植物.通过大量乔木,形成森林环境;
  紫色-----对殖民时代建筑的保护和利用,讲述中国近代历史故事;
  红色---对红色文化及相关的湖湘文化的纪念,包括体现毛泽东的橘洲诗情以及更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
  黄色---现代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休憩和旅游功能的满足,是一种建立在上述多色功能之上的消费和休闲文化,体现当代城市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3.2 总体景观结构

  总体景观结构通过自然和人文的两类景观元素来构成:
  一个绿色的基底,灵动的肌理,使洲溶于水,一首流在湘江的诗;
  一条红色的飘带,舞动的精神,串联几多节点,一首淌在历史长河的诗。

3.2.1 绿色的基底

  大面积种植乡土林木,沿江保护湿地系统,从江边到洲心形成完整的水生、湿生、中生和旱生植物的群落带谱。绿色的概念还包括用生态的方式来进行河岸的处理,避免用硬质护岸。这个绿色基底成为文化和休闲活动的背景。

3.2.2 灵动的肌理

  根据河流动力和橘洲形成的动力机制和形态特征,引入流线形的地形和种植斑块,通过局部地形抬高,来保护洲上的建筑物和活动场所常年不被水淹;抬高的地形和群落斑块也为生物提供免受洪水灾害的避难所;灵感也来源于湘江中“百舸争流” 的意象,和毛泽东草书的行云流水之动感;与湘江水流相和谐的流线形的地形和种植斑块,也使行洪阻力降到最低。

3.2.3 洲溶于水

  洲与水是不可分离的,本方案提出不用常规防洪工程来保护洲上的设施,而是根据水流的动态来进行局部地形设计,让洲的生命继续,同时让城市人能体验水涨水落的动态景观。每年约15天的洪水淹没不是灾害,而是橘子洲动人景观的一个精彩片断。届时,水流没过洲身,流线形的地形让潮水顺畅流过,人穿行于高架的栈桥之上,历史建筑物内仍然欢声笑语,小动物纷纷寻找那些高起的小台地以避水难,洪水带来的泥沙使洲变得更加肥沃。这是一个生命之洲,也是一个“诺亚方舟”。

3.2.4 一条红飘带

  通过一条绵延而遒劲的红色飘带,橘洲上的主要设施和节点被串联在一起。它或高行于树冠之上,或跨越湿地草灌,或潜入于修林茂竹,或穿流于亭台楼榭。这红色飘带既是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治国安邦的核心精神的文脉,也是湖南人红辣椒性格的流露,更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橘洲红色文化的演绎。它绵延流畅如湘江之水,它抑扬遒劲如毛体书法之形游。同时,这是一条个多功能的线性景观元素,包括是步行道和引导线、它是避水的栈桥、驻停的长椅,它是文化的展示线,它是各类公园设施包括卫生设施、饮水、儿童活动设施等的布置线。

3.2.5 一个步行与自行车系统

  方案规划了一个完整的、闭合的环岛自行车系统,这是未来长沙市自行车运动休闲的理想之洲。与此相分离的是一个步行道系统,它使步行者环岛一周,或穿越林地,或飞渡于河滩野草之上,不时利用地势,通过栈桥连接成,并与红色飘带相结合,使游客可以享受多种体验。

3.2.6 多个节点

  通过连续的红色飘带,从南到北,串联了多个节点,包括:
  (1) 橘洲公园:最南端,为原有景观,保留并略加改造,包括局部抬高地形,广种橘子,形成“仰观橘子”的效果。
  (2)毛泽东纪念馆:为原有的橘洲客栈所在地,作为橘子洲公园扩建部分,设计将原场地内的保护建筑改造成,解说展示毛泽东青年时代的经历和思想脉络,以及湖湘文化和源于湘江的诗文化。
  (3)滨水服务区:设计将场地内的“唐生智公馆”进行改造利用,保护和修复其原有设计,展出和解释历史场景,并赋予新的功能,成为滨水商业服务区的商业休闲场所,别有一番怀旧趣味。场地内设有林荫广场和娱乐休闲广场,在西岸一侧设有滨河休闲木栈道并设有丰富的水上娱乐休闲活动,并与柳叶洲的生态保育基地建立水上联系。
  (4)商务区:该区域位于橘洲中部,毗邻湘江一桥,交通可达性好。利用较为集中的保留建筑,总体设计定位为商务休闲、度假旅馆以及橘洲配套管理服务设施。这里集中分布了长沙海关公廨、美孚洋行别墅及配套建筑、神职人员寓所等近代建筑。建筑改造方案的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第一,外观的真是性,外立保持原风格的原则,新旧结合,旧得原真(保留原有材料和结构),新得现代(用现代结构和玻璃、钢等),改动和修复是可以识别的,而不试图伪造;根据需要,建筑的开窗、门洞都将采用新型材料加以更换。同时,在场地二层增加各个建筑单体间联系交通的过廊、天桥等结构,也将采用新型材料与略显古朴的外墙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整个建筑群的外部区域从色彩到空间都充满变化和趣味。
  第二,内容的真实性,通过当年的图片资料,重现室内及其主人们的生活场景,形成室内的历史文化氛围。
  第三,现代的功能,建筑群的内部功能将以商务休闲为主线,形成三类功能,第一类是以历史文化为主题,形成主题公馆、怀旧酒吧、主题餐厅等设施;第二是以艺术为主题,展示经典艺术、后现代主义,小型室内音乐厅、后现代艺术品展示、集会交流、电影等文化艺术场所;第三类是时尚购物主题,包括时装、摄影和画廊,书店等。上述三个主要功能将相对集中布局,呈线性特征展开,置身其中的人们,将很容易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场所。
  (5)文化商业街:该区域交通可达性好,属旅游开发产品的项目之一,原场地中遗留的村庄,其建筑空间形态变化丰富,民风淳朴,但属待拆迁区域。设方案把被拆的民房基底保留40~80cm的矮墙,形成一个个大大小小可供游人观赏、休憩的百草园,在此百草园的基底上,新建的商业街建筑风格为钢木结构,简洁、明快的现代建筑风格商业建筑。建筑一层架空,之间用廊道相连,主要经营橘子洲的渔餐等名特产饮食和商品。村落遗址的街道格局和院落遗址,向后人讲述着橘子洲上渔家村落的故事。
  (6)艺术集中营/梦工厂:该区域位于南端的造船厂旧址,利用原有船坞和厂房改造,形成一个现代文化艺术与休闲中心。形成“艺术集中营”和“梦工厂”两部分,主要服务面向现代都市年轻人以及各类艺术爱好者。 提供以时尚、前卫为主潮流的休闲空间和艺术交流场所。主要景观包括艺术广场、文化休闲广场、红色栈道酒吧街、艺术视听馆、船坞影院、水吧、梦工厂体验馆等.
  (7)沙洲野烟:在北端洲尾橘洲仍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大面积的沙滩和泥滩上,芦苇、水草和各种乡土野草繁茂地生长,柳树和枫杨等幼树步步为营拓展做领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于是便成为周边校区学生郊野聚会的场所,也是附近市民采集野菜的天堂,充满了风华正茂和书生意气的氛围,流露着远古纯朴的周韵和楚风。因此在设计中保留此地的原始状态,可供青少年野外烧烤、露营聚会、体验自然。

4. 结语

  基于对自然和历史文化过程的分析,为解决包括洪水淹没、吸血虫、水位高差变化、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以及现代人的功能需要,提出橘洲的景观设计,形成橘洲新韵:

百舸为堤,任尔水涨潮落,
枫林泼彩,仰数金橘万点。
赤龙行游,串联峥嵘岁月,
幽篁为屏,掩映楚才湘女。
橘子洲头,伟人音容犹在,
旧时公馆,今宿宏儒巨贾。
故村留痕,楼台鱼香依旧,
船坞灯火,都市闲人忘归。
沙洲野烟,几多书生意气,
楚芡荇菜,更遗小雅诗情。
栈道横渡,邀得岳麓嫦娥,
蒹葭枫杨,但有浮桥穿梭。

委托方:长沙市人民政府 长沙市橘洲建设指挥部
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首席设计师:俞孔坚    
设计总监:凌世红
项目负责人:轰伟
参与设计人:金园园、孟羽嘉、詹雪梅、龙翔、贾佳、潘阳、刘向军、赵元卉、Roman Kogovsek、Nastasa Avakumovic、Nana Savic、Peter Jeric


图01a 橘子洲现状:自然与植被分析

图01b 橘子洲现状:现状建筑分析

图02 流:构思草图

图03 景观构思来源

图04 橘洲景观设计总平面图

图05 流:景观概念

图06a 毛主席纪念馆区域总平面

图06b 毛主席纪念馆区域效果图

图07a 滨水服务区平面图

图07b 滨水服务区剖面

图08a 商务区平面

图08b 商务区旧建筑利用效果图

图08c 商务区旧建筑利用效果图

图09 艺术梦工厂局部效果图(利用原有采砂传送带改造)

图10a 红飘带及栈道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