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重现街巷景观——倡导加快进行广州街巷体系研究

admin 2010-09-19 来源: 网
当今过分强调交通性的城市建设,破坏了街巷传统上的空间意义,单纯的交通在城市中起了主导地位,街巷的商业活动、居民生活、休闲及街巷安全感被巨大的街区尺度所隔绝。街道界面只照应了封闭街区和广告的作用,不再有更多斑驳陆离建筑感的外墙面,城市不再有令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的街市,只有不同通行效率、仅对汽车有意义的道路,为汽车通行而扩建的道路正更大范围地侵占城市用地,并毁掉旧街区和老建筑。似乎目前解决交通的办法只有道路的拓宽、再拓宽,而不在交通管理上想办法,原有街巷的那种人性的城市公共空间

传统街巷是整个亚洲普遍存在的独特城市景观和城市肌理,特别是近代东南亚原英属海峡殖民地,如新加坡、槟城和我国香港,以及广东、福建等地区骑楼街的形式,更使这些地区具有独特的城市街巷景观[1]。街巷作为一种基本的城市线形开放空间,既承担了交通运输任务,同时又为居民提供了生活的场所,是旧时人们生活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整个世界经济一体化及现代化进程当中,大规模的急速开发的新城市与亚洲城市的传统街巷空间、街巷生活存在巨大的断裂,主要表现在美式的“高楼+广场”模式已横扫东南亚及整个华南城市。然而,岭南沿海地区不论从传统、生活习俗以及气候上都应有独特的街巷发展模式。应认真思索以该地域市民生活方式的变化为中心,综合经济开发、建设管理、营建再生等多方面视角切入,重现岭南城市街巷体系的独特景观。

  广州市政府、规划管理部门近年来进行了大量的城市规划研究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并且随着城市向国际化大都市的快速发展,正在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规划研究工作。在最近参加的两次广州市规划局组织的“广州市城市广场体系研究”和“广州市骑楼保护与再开发规划”专家评审会上,笔者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广州欲达到未来的国际化大都市及优秀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目标,加强对广场体系及骑楼的研究显然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广场体系及骑楼这种有价值的基础研究若能纳入到整个城市的街巷体系框架中,则是整体、宏观保存广州独特城市景观的一条必要途径。

  广州《南方都市报》2001年3月10日第3版报道上述两次会议《众专家为广州城市建设把脉》的专题中,中科院齐康院士谈到,“广州的建筑文化应该从骑楼、四合院、五彩缤纷的窗格子和陈家祠中找”,反映了城市建设应重视城市地域文化特点的观点。笔者认为,街巷景观更是广州这样一个岭南亚热带城市的独特之处。

  亚洲现代城市所参照的是“美国式”的城市模式,不少人认为美国的城市文化代表了国际化,殊不知,有地域特点的城市发展才是当今强调多样文化共存的世界主流。在亚洲,急速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及旧城改造过程中,传统的城市文明难以保存,大量的事实已说明了这一点。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社会中,一方面地产商追求规模效应,一方面政府追求短期内城市表面形象的更新。然而,此种方式未必适宜,而渐进的逐步改造的方式才是一种灵活、适宜的方式。

  美国独特的方格网式城市道路结构,计划性是其最突出的特点,它不是一种逐渐生长的城市结构,形成于工业化时期的美国城市,为配合汽车交通而设置的城市道路骨架,反映了城市是一种为汽车的城市,而不是为人,为人步行的城市。在美国的城市发展中,最重要的是容积率和由此得到的资本回报率,所以它的社会生活与建筑文化也不可避免地以此为基础。如今,中国大多数城市的规划与它如出一辙[2]。

  欧洲古城和美国城市同样以商业为本,欧洲的城市形成于机器时代之前,城市的居住与商业及文化休闲活动混合在一起,城市生活的多样性同时呈现在城市空间的每一个角落,慢节奏的市民生活使人们在城市街巷的行进中可以悠闲地浏览街边景色,在线性街道行进中可以充分享受多样性细节感受的乐趣。欧洲古城呈现出一种自然生长的特点。随着城市生活的开展,街道历时百年逐渐生长,并不像美国城市是每一处都计划好的道路格局,而是呈现出自然、自由,看似随意的脉络。欧洲城市所呈现的是一种“舒适”性,至今仍然适宜于各阶层人的生活。当然,不以有车炫耀身份与财富需要一种好的心态,恐怕这不适合中国目前的国民心态。香港凤凰卫视“巡访欧洲”的一期节目中曾经介绍有不少欧洲国家虽不反对私人拥有轿车,但高额的停车费及停车超时罚款,也使人在可能情况下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和步行。有的国家驾驶员考证极其困难,一方面反映它们以人为本,视人之生命为第一重要,另一方面也反映其鼓励公共交通的政策。所以欧洲的不少老城区很少见到私人轿车拥挤穿梭的情景。

  亚洲的传统城镇,更是突显街巷生活的乐趣。街巷是亚洲传统城镇乃至村落的骨架和支撑。严格意义上的广场在亚洲传统城镇中并不多见,一般是“街市”扩展的变体。街巷在亚洲传统城镇中既是城镇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浏览城市的主要路线。即使在中国的北方平原地区,街巷仍是突出的城市骨架,只是街巷表现为一种规整的几何形态,体现了理性秩序的原则。南方广大地区更是以自由形态的街巷为主要城镇特征。在有转折、有对景的街巷中,会发现街巷的流动感、封闭感和开敞性等不同景观感受。美国评论家B·鲁道夫斯基在《人的街道》一书中曾指出:“街道必定伴随着那里的建筑而存在。街道是母体,是城市的房间,是丰沃的土壤,也是培育的温床。其生存的能力就像人依靠人性一样,依靠于周围的建筑。完整的街道是协调的空间……主要是周围的连续性和韵律。街道正是由于沿街有建筑才成为街道。”
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中,更是以详实的资料论述了街道空间的构成及其对日本传统城市空间所起到的作用。其论文的产生也是肇始于对日本新都市计划时期,城市照搬美国规划模式,而丧失日本原有传统街巷空间的反思。

  当今过分强调交通性的城市建设,破坏了街巷传统上的空间意义,单纯的交通在城市中起了主导地位,街巷的商业活动、居民生活、休闲及街巷安全感被巨大的街区尺度所隔绝。街道界面只照应了封闭街区和广告的作用,不再有更多斑驳陆离建筑感的外墙面,城市不再有令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的街市,只有不同通行效率、仅对汽车有意义的道路,为汽车通行而扩建的道路正更大范围地侵占城市用地,并毁掉旧街区和老建筑。似乎目前解决交通的办法只有道路的拓宽、再拓宽,而不在交通管理上想办法,原有街巷的那种人性的城市公共空间消失了,街巷原有的传统商业活动和老房子也已消失,沿街店铺、街道交流以及街道安全感已无从寻觅。

  在亚洲传统城市里,街巷绝不是城市里的分割线,而是联结和交流的空间。街道并不负载过多的交通压力,更不是单一的机动车流动线。我们所倡导的街巷体系应优先考虑为步行者使用的老街老巷,适当缩小街巷的尺度,路口的间隔应能使车速降低,便于步行者穿越街道。街边的设计应重视划分人行道、车行带、建筑物退后带,在建筑物退后地带,可以设计如门廊、台阶、露台等建筑细节,营造街道肌理。中国大多数城市交通所实行的禁止街边停车是过于简单化的交通管理,在欧、美城市街边停车历来是一种很有效的停车方式并被广泛采用。我们提倡的街巷体系并非一种完全杜绝机动车交通和杜绝街边停车的街巷,纯粹步行的街巷实际上只能在很少的街巷段落上实现,我们所倡导的是一种富有人情味的街巷生活。不可否认,街巷生活的重现与追求交通速度的城市功能要求有着不少的矛盾。在经济社会拥有的交通手段是否快捷与它当前所居的社会地位和未来的预期地位成正比。所以,在街巷体系的形成中,减轻、缓解街巷体系所承载的交通压力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也只有达到这一点,才能提升街巷的其他城市生活属性。街巷体系周边环境的改善,使街巷体系的形成成为可能。如广州市投入巨资进行中心区道路交通系统的改善及地铁建设,大大缓解了中心区的交通压力,使广州部分保存最好的骑楼街段成为全时段或限时段步行街,地铁一、二号线的开通提高了中心区的可达性,为街巷体系的形成、市民购物及观光旅游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但不可否认的是,广州“中心区交通改善实施方案”对街巷体系的形成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原来某些道路功能由商业街改为交通干道,一些骑楼街道线形调整较大,或被新的道路穿越,沿街骑楼建筑的完整性受到影响并打破了老城区的肌理结构。
  近年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史街区保护,以及文物古迹保护受到人们极大的重视。这些旅游及古迹点若能纳入到一个完整的街巷体系中,则会以整体上的广州街区形象展示给世人。

  广州老城区是以骑楼街为主要特点的街巷格局,传统骑楼街是广州老城区普遍存在的具有岭南特色的形式,20世纪初出现的骑楼街及建筑,在广州具有相当的规模和特色。广州市现存骑楼街集中在越秀路以西,东风路以南至珠江以南,同福路的老城区范围内。骑楼街路段总计有36条,长度达 22 480 m2①。由于城市商业的发展对骑楼街产生和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现在骑楼街分布与广州商业设施布局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与广州商业城市的特点相适应。广州骑楼街的主要特色首先是以密集的商业活动为主体,以水平连续的线状空间、连续的街道界面和空间尺度为街巷形态,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是骑楼街界面形态的主要特色。正是因为有符合广州地域气候特点及城市居民生活的大量骑楼街的存在及其独特形式,才使广州街巷体系的建立成为可能,并使之具有鲜明的形式主题。

  要形成广州街巷体系,必须首先从物质实体层面上保护以骑楼为主体的街巷体系这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城市风貌。并从保护地域文化的层次上,保护骑楼商业街所代表的岭南地区传统居住及商业活动形式,使传统街巷体系在当代社会以至于未来的发展中得以延续,城市新区建设也可形成以非交通为主导的街巷体系。通过街巷体系的建立,保护、改善并延续老城区的空间结构,丰富和提升广州城的文化内涵。街巷体系的建立需要将传统街巷与当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要求结合起来,使这种具有亚热带地方特色和历史意义的传统城市特色获得新的生命力而得以保存和发展,从而为现代化城市的街巷景观增添色彩,创造新时代的地方性特色。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