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wenxin 2012-02-01 来源: 网
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湿地旅游这一概念,分析了湿地旅游发展与湿地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针对湿地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等特点对湿地的旅游价值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从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角度,对湿地旅游发展规划,湿地旅游立法,建立服务网络,旅游管理,政府决策与社区参与,湿地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

  1 湿地旅游及可持续发展

  1.1 湿地和湿地旅游

  何为湿地,从动力地貌学角度看,湿地是区别于其他地貌系统(如河流地貌系统、海湾、湖泊等水体)的、具有不断起伏水位的水流缓慢的浅水地貌系统 ;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湿地是陆地与水生系统之间的过渡地带,其地表为浅水所覆盖或者其水位在地表附近变化L4 ;从资源学的角度来看,凡是具有生态价值的水域(只要其上覆水体水深不超过6m)都可视为湿地;而美国工程师协会(The US Corps of Engineers)则干脆把湿地定义为在一定的频率和延续时间内被地面水或地下水淹没或浸润的地区 J。1971年各缔约国签定湿地保护公约规定: “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 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 的海域。这一定义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数国家所接受。

  目前湿地旅游尚无统一的概念。笔者认为,湿地旅游是以湿地为资源基础的旅游活动,具有强烈湿地环境保护意识的一种旅游开发模式。湿地旅游开发的宗旨是让游客在认识湿地、享受湿地的同时,提高湿地生态环保意识,湿地旅游是以生态旅游为目标,使湿地旅游延伸为绿色旅游。湿地旅游的基本原则是:人类与湿地乃是一种伙伴关系,应该共存共荣,协调发展。

  1.2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湿地旅游
  
  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建立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基础上的,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们的旅游需求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对湿地资源和湿地环境进行保护,使后人有同等的旅游发展机会和权利。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应特别关注的是旅游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环境的保护。在发展指标上,不单纯用旅游收入作为衡量湿地旅游发展的唯一指标,而是从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多项指标上衡量其发展 。

  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含义有两大基础:其一,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3大生态系统类型,而旅游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子系统,任何不顾客观条件的超前开发与孤立于市场的滞后开发都会阻碍该湿地旅游的持续发展。湿地旅游业在开发过程中,应有相应的规模与阶段,并与湿地资源开发阶段、内容以及结构等有着协调平衡的关系。其二,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的强度与可利用的潜力是湿地旅游发展的动力。以湿地资源的特色为导向的开发在对湿地旅游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发挥其应有价值; 以市场为导向的开发要协调湿地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关系,顺应人们对湿地旅游不同阶段的需求:景区形象策划要协调文化生态环境,合理规划,有序开发,严禁对湿地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创立新的湿地资源,为后人有效利用旅游资源建立更多的基础;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吸收先进的开发理论、手段与管理技术,建立旅游资源合理的地域结构[6l。

  2 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难题

  2.1 湿地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关于旅游与环境关系,美国学者Erlet C~ater将其划分为四种类型:① 旅游业与环境相互促进关系。② 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不利于旅游收入的关系。③ 有利于旅游业而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关系。④ 旅游业与环境相互制约关系l 。

湿地为生态脆弱地区,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人类在开发和利用湿地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与湿地环 境产生矛盾,这一矛盾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人类对湿地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将日趋严重,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又进一步影响了湿地周围甚至更广大区域的人类生存_8j。在湿地旅游开发中,旅游业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保护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和不可避免的。

  2.2 湿地旅游业的门槛人口与湿地环境容量之间的关系

  湿地可持续旅游强调在发展过程中建立和发展与自然及社会环境的正相关关系,减少或消除负相关关系。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是确定湿地旅游业的门槛人口(保证不发生亏损时的最低游客人数)和湿地环境容量之间的关系。如果湿地环境容量大于旅游门槛人口,旅游接待人数在小于湿地环境容量的情况下,仍可获得经济收益,并且不对湿地环境产生永久性破坏。如果门槛人口数量大于湿地环境容量,发展湿地旅游业可能造成两种后果:如果以经济效益为标准,游客人数必定超出湿地环境容量,造成湿地环境破坏;如果以湿地环境容量为标准,游客人数必须低于湿地环境容量, 同时也达不到门槛人口数量,旅游业难以获得经济效益_8_。上述两种容量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但在一定时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2.3 湿地旅游与湿地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湿地旅游的经济效益与湿地环境保护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 因此任何融合了当地湿地环境特色与新奇内容的湿地建设、湿地农业、湿地工业、湿地环境绿化工程等,都可以作为旅游的吸引物来吸引游客, 同时也就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湿地旅游是在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基础上,在取得生态效益的同时,还带来了相应的经济效益。

  3 湿地的旅游特色

  3.1 湿地的文化多样性

  3.1.1 湿地历史文化旅游

  湿地历史文化旅游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它是以人类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变迁而留下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遗产为依托,旅游者通过历史的回顾和艺术审美,得到精神和文化享受的一种旅游活动。它外在表现为人的体验和游览活动,内在本质却是历史和现实以及古今文化的交流_9j。如游览黄河大观、赞美大禹治水之时,进而联系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农业文明对游牧文明一直处于守势,这是由于江河灌溉造成两岸居民耕作的稳定性和游牧打猎造成草原居民的粗犷性格有关。又如游览“水上城市”威尼斯,感受到它的外向、开拓的历史文化内涵,则正是由大海的辽阔为海洋民族提供了扬帆异域的条 件的影响。

  3.1.2 湿地民俗文化旅游

  湿地的居住者创造并继承了独具特色的湿地民俗文化。对旅游者无疑具有强大的诱惑力。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一般由岁时节庆、婚恋、丧葬、生产、服饰、饮食、居住、禁忌、礼仪、文化娱乐等方面 构成l9_。因此,可以根据湿地的民俗特点开发出新颖独特的旅游项目。如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解宗节、龙节、浦节等。它是我国节日名称最多、含义最丰富、活动最多样化的一个节日。每年一度的荆州国际龙舟赛无疑是湿地民俗旅游开发的一个成功典范。

  3.1.3 湿地饮食文化旅游

  饮食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要素,湿地旅游饮食文化对游客则更具有特殊的吸引力。目 前比较独特也比较单一的项目是烤羊肉、烤鱼肉、涮羊肉以及自助烧烤等,可以让人回忆起原始狩猎打鱼时代的质朴食俗。对于饮食文化的参与性,可以让旅游者从中感受文化的内涵,而且也能够让他 们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得到一种精神的陶冶|9 J。

  3.1.4 湿地商品文化旅游

  湿地旅游商品,具有文化性、艺术性、时代性、纪念性、实用性等特征。突出商品的湿地文化特色、民族特色,或是以其独特的造型、具有特殊意义的包装来增加其文化内涵,旅客购买的既有该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更多的是购买其内涵。例如湿地动植物标本和化石,不仅为教育科研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而且可以开发出类型多样的工艺品供游客购买。另外,还有湿地园林文化、湿地建筑文化、湿地宗教文化等都具有其独特的旅游价值。

  3.2 湿地的景观多样性

  景观资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I 。近年来,我国先后公布了一大批国家级和地方级的风景区,颁布了有关风景区的管理和条例。湿地景观也是一种具有巨大文化、娱乐及美学价值的旅游资源,随着世界范围内的湿地热,类型多样的湿地景观为湿地旅游开发提供了新机遇。

  3.2.1 滨海、河口湿地旅游

  滨海、河口湿地旅游无疑限定在滨海地区。现行的与海洋有关的各种旅游活动,仍然局限于距海岸线不远的狭长区域 ¨J。海岸地貌复杂多样, 主要为平原海岸、基岩海岸和生物海岸三大类。大陆和大海这两个地球上最基本的地理单元交织在一起,景观气象万千,秀美奇特|1 。因此,滨海湿地的动植物景观、海岸景观是滨海旅游赖以生存的基础。澳大利亚东部的大堡礁是世界七大奇景之一 , 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水族馆和全球最大的海洋公园,可从水下观察站,参观喂鱼表演_1引。天津古海岸与湿地保护区内的牡蛎礁、贝壳堤景观在我国东部沿海最为典型;黄金海岸上金黄色的海滩,沙细水清,是难得的旅游胜地; 山口红树林湿地区青葱翠绿的红树林热带景观,别具一格|1 。

  3.2.2 河流、湖泊、瀑布湿地旅游

  河流、湖泊、瀑布湿地是内陆居民赖以生存的源泉,也是旅游业开展较完备的地区,同时也是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地区。自然风景奇特,河流、湖泊、瀑布与山川、平原环抱,各具风姿,令人心旷神怡。三峡旅游近几年已经趋向衰落之势,但是随着三峡工程完工之后,在中国大地上将会出现一个极大的人工湖泊,将是“高峡出平湖”,景色与以往不同,其旅游价值当不会低于今日之三峡。

  3.2.3 沼泽、草甸、泥炭湿地旅游

  沼泽、泥炭湿地旅游是一个新兴的旅游项目。笔者认为,其旅游价值在于宣传沼泽、草甸、泥炭湿地的生态及防洪功能,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旅游带给他们欢愉的同时,接受湿地知识的再教育。这样不仅可以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也不失为一种保护此类湿地生态系统免遭围垦、放牧、泥炭开采的破坏。

  3.2.4 人工湿地旅游

  人工湿地主要包括水田、水渠、人工湿地公园等。近几年,人工湿地旅游开发处于探索阶段,其旅游价值主要体现在农业观光旅游、城市人工湿地公园旅游等。农业观光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项目,不仅给人们一种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的感觉,而且不失为一种运动休闲、锻炼身体的好机会。活水湿地公园的主要特点是,在都市公园中展示了具有显著生态与环境效益的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工艺和“用绿叶鲜花装饰大地,把清水活鱼送还自然” 的水污染治理目标_1引。

  3.3 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据赵魁义_1 6_统计,中国湿地已知高等植物825种,被子植物639种,马类300类,鱼类
1 040种, 分别占已知动植物种数的2.8% ,2.6% ,26.1%利37.1%。其中许多是濒危或具有重大科研价值和经济意义的类群。每年约有200种的数百万只迁徙水禽在中国湿地内中转停歇或栖息繁殖。亚洲57种濒危水禽中,中国湿地就发现了l3种。全世界鹤类有l5种, 中国湿地就占9 种["]。湿地是集野生动植物观赏、鸟类观赏等项目于一体的理想场所。目前在我国已建立的700多处自然保护区中,湿地保护区有130多处,其中吉林向海、黑龙江扎龙、江西鄱阳湖、湖南东洞庭湖、青海鸟岛、海南东寨港、香港的米埔7处湿地保护区被列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中。

  4 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4.1 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

  湿地旅游是以相对不受干扰的自然区域为基础,不破坏和降低质量才能在生态上保持可持续发 展【 J。湿地旅游的客体是湿地和人文环境,也是一种无污染、无破坏的旅游,因此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突出“天人一体,保护自然”这一主题【19]。在制定湿地旅游的规划时,必须分析湿地旅游地的重要性,合理划分功能区,拟定适合动物栖息、植物生长、旅游者观光游览和居民居住的各种规划方案,并充分利用河、湖、山、绿地和气候条件,为游客创造优美的景观,为当地居民创造卫生、舒适和安谧的居住环境[20 J。当然,湿地旅游规划应与当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目标一致,以湿地旅游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来改善湿地自然环境。

  4.2 显地旅游的立法
  
  4.2.1 湿地的立法

  目前,我国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涉及管理部门多,内容繁杂,但并无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开发活动和行为,1992年,我国加入《湿地公约》,并由林业部牵头,国务院17个部委参加编制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于2000年6月由国务院批准发布实施。

  4.2.2 旅游的立法

  目前,我国涉及旅游方面的法律有《食品卫生法》、《国境卫生检疫法》、《出境入境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等;但是专门的《旅游法》还没有出台。而在湿地旅游迅速发展的今天,对于一些不合理的旅游开发项目,应该有相应的法律来约束它、完善它。只有这样,湿地旅游才能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

  4.3 建立湿地信息服务网络体系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类对网络的使用和依赖逐渐增强。湿地旅游作为旅游业的支柱旅游项目之一,建立湿地旅游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旅游信息库不仅有文字、数据资料。 而且有图片、照片、声音等形象资料。这样,就可以让旅游者通过网络了解湿地旅游的相关资料,从而激发游客的兴趣,进而刺激湿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无论旅游组织和旅游管理机构,旅游科学研究、旅游经营管理者,都需要及时掌握全面、详实的旅游信息,才能够确定旅游发展方针政策,制订旅游规划和营销计划[ , 因此,湿地旅游信息库服务网络体系的建立对国家、地区以至旅游者个人都是必要的。

  4.4 湿地旅游的管理

  湿地旅游管理就是在统一规划基础上,动用技术、经济、法律、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自然和人为损害湿地质量的活动,达到既满足人类经济发展对湿地资源的需要,又不超出湿地生态功能阈值的目的[2引。

  4.5 政府决策与社区参与

  湿地旅游的健康发展,只有在政府官员和居民真正理解到湿地环境与人类生存、湿地功能与生活质量的休戚关系之后才有可能收到实效,其中政府官员是关键。另外,社区参与湿地旅游的宣传、监督,无疑有利于湿地旅游更完善的开发。社区要宣传湿地旅游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等种种好处,特别要宣传湿地旅游作为一种当前最先进最文明的旅游方式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种种好处,让所有旅游者都学会并习惯这种旅游方式。

  4.6 作好湿地环境影响评价

  湿地环境影响评价的责任是正确处理与协调好湿地旅游与环保的关系,使湿地这些脆弱、敏感地区的自然与生态环境在得以有效保护的前提下,适度、合理、有序开发其湿地旅游资源,实现湿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任何形式的湿地旅游开发活动都会对湿地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只要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科学地得出开发活动对湿地环境影响较小,不会使生态系统环境功能降低或损伤,或通过努力可以使受损伤的生态功能得以恢复和补偿,保证自然保护目标得以实现,则湿地旅游开发项目就具有环境可行性。 国内外一些旅游资源开发的失败教训表明, 由 于事先没有对其环境可行性进行有效的环境影响评价,就进行盲目的开发建设和野蛮经营,以致带来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使旅游资源价值明显降低、游人迅速减少,正常旅游业难以维持,即使再花费巨额资金和代价也无法恢复和重建。这样的现象近年来屡见报道,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I J。因此,湿地环境影响评价是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
效工具。

  参考文献
  
  [1]崔保山,刘兴土.湿地恢复研究综述[J] .地球科学进展.1999,(4) .

  [2]张连彬.中国湿地面面观[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1999,(5):24~26.

  [3]Mit~h W J et a1.Wetland of the old and new world:ecology and management.in: Mitsch W J (ed) .Global wetlands: old world and new.Elsevier, Netherlan ds, 1994.

  [4]w;len B O et a1.Wetlands of the U.S..in:Whigham (ed):Wetlands of the world I.Kluver Academic Publishe . rs,Netherlands,1993.

  [5]李永文,史本林.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初探[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3):69~72.

  [6]王兴中.中国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与旅游区域可持续发展理念[J].地理科学.1997,(3):218-223. 1 7 J Erlet Cater.Environmental Contradictions in Sutainable Tou~sm [J J .k Geograptlical jou, 口 ,1995,161 (1):21-28.

  [8]牛亚菲.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开发[J].地理研究1999, (2) .

  [9]李江敏,李志飞.文化旅游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26;162;298.

  [10]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47.

  [11]王富玉.国际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发展道路探析[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26.

  [12]马克美.广东海洋生态旅游及其持续发展之我 J].生态科学.1999,(3).

  [13]大堡礁之旅.http:/ g.71net.eom/da.hma1.

  [14]赵红艳.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的探讨.中国湿地研究与保护[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354 ~ 357.

  [15]黄时达,王庆安,钱骏,等.从成都市活水公园看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工艺[J].四川环境.2000,(2):8 ~ l2.

  [16]赵魁义.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与持续利用[A]. 陈宜瑜.中国湿地研究[M]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48~54.

  [17]Lu Xianguo,Wang Rongfen.Study on wetland biodiver sity in China l J J .Geographical Sciences, 1996,6 (1):15~23.

  [18]沙丽清,谢万金,付昀.浅析西双版纳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8,14 (1):37~ 38.

  [19]张延毅.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J].经济地理, 1997,15,(6):24~27.

  [20]李江风,杨昌明,祝港平.赤壁市生态旅游资源特色与开发[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0,(1):52—54.

  [21]国家林业局,等.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1~3.

  [22]刘振礼,王兵.中国旅游地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406-407.

  [23]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湿地管理与研究方法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49~61.

  [24]俞穆清,田卫,李文呈,等.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工具[J].中国环境科学, 1999,(2) .

  [25]崔保山,刘兴土.湿地恢复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1999,(4).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