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城市街道活力的营造

admin 2010-09-07 来源: 网
随着城市建设一直不断的进行,城市规划和设计领域也不断地有许多思想和理论出现。可纵观城市的现状,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和矛盾,没有一种全新的理论能够完全解决目前城市中的弊端。今天,城市功能主义的弊端日益凸显,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和思想遭到越来越多的诟病,措辞最为激烈的莫过于简.雅各布斯所说的“……他们面对的是他们根本不甚了解的复杂现象,却试图用一种伪科学来加以应付。城市改造和规划……经年之学和数不胜数的微妙复杂的教条原来却建于一派胡言之上”。

一、现代城市规划下的街道现状

  随着城市建设一直不断的进行,城市规划和设计领域也不断地有许多思想和理论出现。可纵观城市的现状,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和矛盾,没有一种全新的理论能够完全解决目前城市中的弊端。今天,城市功能主义的弊端日益凸显,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和思想遭到越来越多的诟病,措辞最为激烈的莫过于简.雅各布斯所说的“……他们面对的是他们根本不甚了解的复杂现象,却试图用一种伪科学来加以应付。城市改造和规划……经年之学和数不胜数的微妙复杂的教条原来却建于一派胡言之上”。

  现代城市规划给城市街道带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首先,在交通为主导思想的影响下,街道的功能已纯粹化为交通功能,人的活动让位于机动车辆的穿行;其次,街道空间合理尺度的破坏。街道为了满足城市交通的需要,原来的适宜和和谐的尺度已很难是规划者眼中考虑的重要因素。街道在巨大的尺度下显的冷漠、孤立;再次,街道作为城市的肌理遭到破坏。宽阔的现代街道割裂了城市由历史上延承下来的城市形态和肌理。由此带来的后果是街道作为城市主要公共空间的魅力也在逐渐的丧失,街道的活力逐渐趋于湮灭 。

  二、创造城市街道活力的条件

  1.街道环境与活动之间的辨证关系

  建筑环境的一个基本目的是建立人们的生活秩序,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环境的质量是通过人们在其中的活动展现出来的,它不仅依赖于环境元素本身的属性以及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且取决于它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一方面,建筑环境应当是人们生活需要的产品,是人们介入环境的基本条件和保证。另一方面,建筑环境又应当是艺术品,具有感染、鼓舞和激动人心的力量,具有增加人们活动强度、丰富人们生活经历和揭示人们存在真理的功能。城市公共空间与市民之间存在着“人造空间,空间塑人”的辨证关系,城市公共空间与社会生活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容器,后者是前者的内容。综合起来,创造城市街道活力的条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营造空间形态良好的街道场所,这活动赖以发生的容器;二是容器中人们的各种生活和行为活动要丰富和多样化。如果能将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就可达到实现城市街道活力这一目标。

  2.街道活力空间的营造

  街道作为线性空间,在空间整体形态上体现出连续性和方向性的属性。营造具有活力和人性化的街道空间,必须将街道空间作为整体来进行设计。

  (1)空间连续性设计:连续性是街道整体性形态的一种表现,是由于街道各个空间联系起来而形成一种延续的空间组织和秩序感。城市街道的空间连续性是人们感知城市整体意象的基础,凯文•林奇强调“可识别的街道,应该具有连续性”。街道空间的连续性可以通过街道两旁的各种元素的空间和形态的延续性设计来实现,如建筑布局、建筑界面设计和色彩、绿化形式、街道设施等等。

  (2)空间方向性设计:由于街道是线状的空间,提供了一种空间的导向性,这种导向性的加强会使街道空间呈现明确的方向性。街道上的行人需要明确方向,或者说行人是在街道上的行走中选择方向来通往目的地。街道的方向性对人们在城市中准确判断自己的位置而不至于迷失方向有很重要的意义。

  3.街道活动

  街道的活力是在各种街道场所中的人进行的多样性活动而产生的,街道功能的多样性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街道活动,进而产生了街道活力的多样性。来到街道中的不同的人们,大人,小孩,年轻人,老年人,各自都带着不同的出行目的:有办公的,有做买卖的,有休闲的,有购物的等等,不同人们在街道中的这些活动都构成了街道活力的一部分。街道活动要长久的维持,必须得到支持。

  (1)是空间对行为的支持。特定地段的空间形式、地点和特征会吸引特有的功能、用途和活动,行为也趋向于在最能满足它要求的场所。空间和行为的相互依存性(Interdependency)又称为行为支持(Activity Support),是形成街道活力的重要因素。如街道两旁的建筑底层面向街道的方向最好能架空,不管何时,在街上活动的人们都能不担心天晴或下雨与否,也不必担忧暴晒过度。

  (2)是街道活动之间的互相。街道中的各种行为和活动表面似乎是互相独立的,实际上各种活动之间存在相关性。街道活动之间的关联性越大,街道也能越获得场所气氛和活力。街道上的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进行活动的人,一种是观看别人活动的人。很多情况下是别人的活动吸引了周围人的参与。这是行为之间的互相支持。综合性的功能会增加活动的相关性,连接成为行为节点,所以街道设计要注意到这些活动之间潜在的相互支持。

  三、城市活力街道的设计对策

  1.街道空间与城市空间整体设计马丘比丘宪章提出,在我们的时代,近代建筑的主要问题已不再是纯体积的视觉表演而是创始人们能生活的空间。要强调的已不再是外壳而是内容,不再是孤立的建筑,而是城市组织结构的连续性。作为建筑围合而成的街道空间,同样是城市空间结构组织的延续。

  “整体设计”思想不仅在形体层面上有意义,而且在心理学和社会层面上同样有意义。从格式塔(Gestalt)心理学观点来看,人对城市形体环境的体验认识具有一种整体的“完形”效应,是一种经由若干个别空间场所和知觉元素体验的叠加结果。这种人们对空间的使用感觉要求街道和城市在空间使用感觉上具有连续性和互相关联性。

  街道空间离不开城市空间这个大的背景而存在,城市空间和场所是街道的大环境,研究分析街道空间,有必要从街道自身所处的形体环境出发,结合道的特点进行整体设计。“十次小组”认为街道作为城市生活组织的媒介,是环境的主要发生器(Generator)。街道是城市的一种过渡空间和场所,因此街道空间和其它类型的城市空间存在相互衔接和关联的空间关系,也必须将街道空间和这样的空间结合起来设计,共同形成一个空间形态完好的城市。

  2.街道的空间尺度和比例设计

  (1)街道空间的尺度

  尺度是表达空间意义的一个普遍且重要的因素。尺度内涵丰富,不仅表达了空间和实体形态本身的度量,还反映了实体与空间、实体与人、实体与实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尺度能决定街道的外在形态,影响街道空间质量,如空间的完整性、舒适性等等。尺度还能影响使用者人的各种行为活动,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如行走、感官、判断等等。

  街道水平距离为空间尺度的首要构成因素,研究表明,不同距离的物体给人产生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反映各异。于街道空间来说,20m是一个比较适当的横向尺度,10m或小于10m则能产生亲切感。过大的街道距离则会产生疏远和排斥感,导致空间冷漠,这是现代城市许多街道的通病。

  街道空间的垂直高度比街道的水平距离更能界定街道空间的围合性。街道空间这一维度主要通过街道建筑等实体来实现。实体的高度(H)与水平距离(D)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决定了街道空间的形式和构成。不同的高度与水平距离关系能导致不同的视觉效应:当D:H=1时,既垂直视角为45度时,观察者能看清实体的细部;当D:H=2时,既垂直视角为27度时,观察者能看清实体的整体;当D:H=3时,既垂直视角为18度时,观察者能看清实体的整体及其背景;适宜街道空间的尺度是依靠街道水平距离和垂直高度之间关系的营造,并借助人的视觉、心理等诸多要素共同来实现的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