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未来10年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考

admin 2010-03-19 来源: 网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基础和条件千差万别,在大开发中,不可能使用同一模式,不可能齐头并进,更不可能一面平推。国家财力是有限的,面铺得过大,会造成小马拉大车的尴尬局面。就政策效应而言,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如果优惠政策面过大,会产生发散效应,影响政策预期效果

西部大开发将作为长期历史进程继续下去,今后10年仍是西部地区的黄金发展期,其GDP潜在增长速度应在10%以上。西部“短板”,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潜能和希望

  围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家已经明确了三“不”方略——即国家推动西部大开发的决心不动摇,国家扶持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不改变,国家支持西部大开发的投入力度不减弱。

  在国家做好长远政策安排的同时,企业则要科学应对,把握大好机遇,做好战略谋划。

  增速:未来10年仍处于黄金发展期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的10年是历史上西部地区发展最快的时期。2000-2009年西部地区GDP年均增长速度11.6%,GDP总量从2000年的16655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65000多亿元,人均GDP由4624元增加到18000多元。

  然而,东部沿海地区也在加快发展,而且是“率先发展”。因此,东西部地区之间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得以遏制,以增长率为标志的相对差距有所缩小,但是绝对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继续扩大。

  关中-天水经济区作为西部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即便在未来10年该地区以年均11%的速度发展,到2020年其人均GDP总量也只有目前浙江省的水平。可以说,西部地区要比东部发达地区落后10-20年。而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事关整个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大局。

  今后一个时期,东西部地区的差距可能还会存在。

  首先,东部地区加速发展既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包括随着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东部可以反哺西部,支持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要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只能是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除此之外没有其他途径。要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就是要继续保持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态势,把西部大开发作为长期的历史进程继续下去。经过多年特别是近10年的努力,西部大开发有了良好开局,有力地改善了西部地区的发展基础,为西部的继续发展创造了精神的和物质的良好条件。

  其次,东部地区继续发展受到诸多制约的因素,而解决这些制约因素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面向西部地区,从而为西部地区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包括生产要素向西部地区转移,有利于西部地区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

  从西部地区发展的内在因素来看,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能源和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勘探开发利用潜力大,发展前景好,产业基础和科技支撑力增强,劳动力资源丰富而且成本较低。

  由此判断,今后10年仍是西部地区的黄金发展期。如果政策得当,又不发生天灾人祸等非常事件,未来10年,西部地区GDP潜在增长速度应在10%以上。

  投资:三方缺一不可

  10年来,国家预算内建设资金大量用于西部地区,对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前5年,由于时逢增发国债,投入西部地区的预算内建设资金4600亿元,占全部投资的40%。后来由于国债投资逐渐淡出,投入西部地区的预算内建设资金比重虽未降低,但绝对额有所减少,此后4年累计投入2700亿元。2009年为应对经济增长下滑,继续增发国债,其中投入西部地区的比重高达45%。

  值得注意的是,在增加国家投入的同时,需解决好地方配套问题,投入资金应尽量及时足额到位。

  然而,要解决配套资金的问题,单靠地方财力是远远不够的。实施西部大开发10年来,西部地区财政以年均近20%的速度增长,从2000年的1.127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6亿多元。地方财力虽然有了明显增强,但是地方财政仍然入不敷出,其自有财力的培育,仍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要完成这个过程,需要国家大力扶持。

  为优化全国的生产力布局,一些重点项目,应该本着同等优先的原则在西部地区安排。特别是一些公益项目,如青藏铁路2期工程拉萨到日喀则段,国家有责任、有义务增加投入。

  此外,还须动员全社会特别是民营企业增加投入,参与建设。如过去10年,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西部地区新建的交通、电力、水利、邮政、广播电视和高技术投资项目,企业所得税实行2年免收3年减半征收。未来这些政策应该继续保持,以吸引企业在西部投资兴业。

  好的企业家总是要做好战略谋划和战略决策,从长远的观点去选好思路,确定战略,安排投资,选定举措。目前,进入西部地区的企业很多,态势很好——从全球来看,世界500强都纷纷进入;从国内来看,珠三角、长三角企业投资特别踊跃。未来一个时期,企业谋划发展时把视野放在西部地区,应该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布局:“极”“点”效应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位于锡林郭勒盟东部,经济发展以农牧业为主,教育投入不足,交通和教育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因此,存在学生失学、教师失业的现象。

  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带动下,西乌旗进一步加大办学条件改善力度,2003年以来投入资金达1.3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7万平方米,彻底消除了危房,教学用房全部实现了楼房化。

  如今,在西乌旗,乡、村的学校全部被取消,从一年级起,适龄学生全部集中在旗政府所在地读书,由政府统一解决教学设施、师资以及学生就读的生活问题。所有教师包括乡村教师,全部通过考试确定,质量高的继续教课,质量不高的当宿舍班主任,照顾年纪小的学生生活。

  这样一来,广大牧区学生享受到了更为优质的教育,同时实现了“学生不失学,教职工不下岗,国有资产不流失,农牧民负担不增加”。乡村和牧区学生不仅享受到和城区一样的公平教育,而且乡村学生进入城市之后,多数会“城市化”,不再重回山里或草原,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地的生态压力。一些学生家长也纷纷随之进城务工,步入了城市化生活;而那些离开草原和山区的农牧民,则会把他们的土地、山林、草原转让给他人使用,从而促进了林牧区规模化经营,提高了经济效益。

  实际上,在如何扶持西部教育上,有两种思路:一种思路是全面开花,在西部的县、乡、村都办学校,而另一种思路则是集中师资和投资力量,集中办学。

  前者在一些地方看似公允,实际很不公平。特别是在西部山区和牧区,由于乡村人口少,学校远,孩子上学很不方便,多数要寄宿;学校教学设施和师资配备与城市相比不可同日而语,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生活条件差,不少高质量的有竞争力的师资多离开乡村流入城市。而西乌旗等地这样,集中优势资源和资金办学,取得了显著效果。

  教育如此,经济发展同样如此

  从理论上看,地区之间的绝对平衡是不存在的,因此,对于西部大开发来说,科学地讲应该是“协调”,而不是“平衡”。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基础和条件千差万别,在大开发中,不可能使用同一模式,不可能齐头并进,更不可能一面平推。国家财力是有限的,面铺得过大,会造成小马拉大车的尴尬局面。就政策效应而言,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如果优惠政策面过大,会产生发散效应,影响政策预期效果。

  因此,那些发展基础好、潜力大、前景明朗的地区应该优先开发;那些条件尚不具备的地区,应积累和创造条件,蓄势待发;那些事关国家生态安全、需要重点保护的地区,应以保护为重点,主要发展旅游等不影响生态环境的产业,当然国家要给以足够的财政支持,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10年来,西部大开发的一个成功经验,就是重点突破,通过打造一系列的增长极和增长点,发挥辐射、带动、示范作用,实现协调发展。目前看来,西南地区的成渝经济区、西北地区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沿海地区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3个增长极已脱颖而出,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而包括西部地区各省的省会城市在内的资源密集地区以及对外开发的口岸地区,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增长点。

  矿产资源富集是西部地区的发展优势。在《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勾勒了西部地区一系列资源富集地区的发展前景,这些区域也将成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新增长极。

  产业:优势产业或成龙头

  西部大开发进入新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与基础设施建设相伴而行的生态保护也走上轨道,西部地区的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环境有了明显改观。

  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特别是交通设施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到2008年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42万公里,高速公路超过15000公里,铁路运营里程30000公里。2009年,交通建设是扩大内需的重点,西部又是区域重点,新上了一批重点项目,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会有更大的发展。这为缓解交通压力、缩短运输半径、开拓商品市场、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支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并没有完成,西部地区的路网密度和路况质量,和东部地区相比还差得很远,特别是区域之间的“断头路”亟待加快建设。因此,今后10年,必须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并形成综合交通网络,加强水利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过去10年,西部地区为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实行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批重大工程,在西部地区新增荒山荒地以及退耕还林的面积累计多达4亿亩,相当于全国林地面积的8%,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扼制。退耕还林区因为生态环境的改善,粮食产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但是,西部生态保护和修复的任务同样没有完成。今后10年乃至更长时期,必须坚持加强生态的保护和修复。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大工程的成果,继续搞好荒山荒地造林,加强大江大河源头的综合治理、防风固沙、保护湿地等生态建设,仍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在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重大工程的过程中,要引导好发展接续产业,形成良性循环。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