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理解设计:中山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

member 2006-01-05 来源: 网
理解设计:中山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

1、引言  

  粤中造船厂旧址,占地11公顷,从1953年到1999年,走过了由发展壮大到消亡的简短却可歌可泣的历程。工厂创业时只有200多人,最辉煌的时代曾经有1500人,相对于任何一个中国的大型国企来说,都不算大,但对中山这样一个小城市的居民来说,曾经是一个值得自豪而令人向往的"单位"。而它那近半个世纪的经历不但可作为城市记忆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折射了整个中国这一阶段的悲壮经历。
  经过激烈的争论和广泛的公众参与之后,中山岐江公园设计组提出的以产业旧址历史地段的再利用为主旨的设计方案终于在当地领导的果敢决策下得以实施(图1)。
  关于本项目的文化及生态意义,已有另文论述(见俞孔坚,2001,俞孔坚等2002)。这里将主要介绍公园对产业旧址及构筑物和机器的利用方式和在此基础上的新的设计形式,并由此引发对设计概念的理解. 关于产业类历史地段的保护性利用,国际上已有一些成功的例子(见王建国、戎俊强2001; 露易, 2001)。如何通过设计使旧址保留其历史的印迹,并作为城市的记忆,唤起造访者的共鸣,同时又能具有新时代的功能和审美价值,关键在于掌握改造和利用的强度和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设计包括对原有形式的保留、修饰和创造新的形式。

2、理解设计  

2.1 保留:尊重没有设计师的设计  
  凯文·林奇认为,“设计是想象地创造某种可能的形式,来满足人类的某种目的,包括社会的、经济的、审美的或技术的”(1974,P511)。一个更为宽泛的定义是“设计是物质、能量和过程的有意识的塑造,以满足期望的需求或欲望”(Van der Ryn and Stuart Cowan,1996,P8),所以,设计是通过物质、能流和土地利用方式的选择,连接文化与自然的纽带。从这个意义上讲,受过职业教育和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城市规划师等都是设计师,同样农民、工人及广大的劳动者也是设计师,因为他们也都或多或少从事着塑造与改变我们日常体验的物质环境,以满足生产与生活,甚至包括审美的欲望。Rudofsky在其著名的“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一书中强调了设计本身就是生活过程的物化,是人们为生存或生活对自然及社会环境的适应和协调的方式((1964,P6),它向我们揭示了没有设计师的设计是动人而充满含意的。不仅农业时代或土著文化的景观是如此,Venturi(文丘里)以及杰克逊(Jackson)告诉我们,拉斯维加斯及美国到处可见的商业及日常生活景观同样值得职业设计师去学习(Venturi,等,1977;Jackson,1984.)。良好的景观不是职业设计师的凭空创造,它们经历时间而发展,随着历史与人的活动的含义的积淀而成熟。所以,“一个良好环境是它们的使用者的直接产物,或者是最懂得使用者需求和价值专业的设计师的作品”(Lynch,1974,p513)。  
  从这些意义上讲,创造良好而富有含意的环境的上策是保留过去的遗留。作为一个有近半个世纪历史的旧船厂遗址,过去留下的东西很多:从自然元素上讲,场地上有水体,有许多古榕树和发育良好的地带性植物群落,以及与之互相适应的生境和土壤条件。从人文元素上讲,场地上有多个不同时代船坞、厂房、水塔、烟囱、龙门吊、铁轨、变压器及各种机器,甚至水边的护岸,厂房墙壁上的“抓革命,促生产”的语录。正是这些“东西”渲染了场所的氛围(图2-9)。
  公园设计组对所有这些“东西”,以及整个场地,都逐一进行测量,编号和拍摄,研究其保留的可能性(图10-21 ):
  (1)自然系统和元素的保留:水体和部分驳岸都基本保留原来形式,全部古树都保留在场地中。为了保留江边十多株古榕,同时要满足水利防洪对过水断面的要求,而开设支渠,形成榕树岛。
  (2)构筑物的保留:两个分别反映不同时代的钢结构和水泥框架船坞被原地保留。一个红砖烟囱和两个水塔,也就地保留,并结合中在场地设计之中。
  (3)机器的保留:大型的龙门吊和变压器,许多机器被结合在场地设计之中,成为丰富场所体验的重要景观元素。

2.2 改变:增与减的设计  
  原有场地的"设计"必竟只反映过去人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当时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从艺术性来将,还需加以提炼,与现代人的欲望和功能需求有一定距离。所以,有必要对原有形式和场地进行改变或修饰。通过增与减的设计,在原有"设计"基础上产生新的形式,其目的是能更艺术化地再现原址的生活和工作情景,更戏剧化地讲述场地的故事,和更诗化地揭示场所的精神。 同时,更充分地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和欲望。岐江公园中几个典型的加法和减法设计包括(图22-31):
  ⑴加法的设计之一,琥珀水塔
  想象着数十万年前的一只昆虫停歇于树枝之上,其貌不扬,不经意间从头顶落下一滴汁液,便永恒地将其凝固,而成为琥珀,成为贵妇们的珍藏。一座50~60年的水塔,再普通不过,无论从历史和美学角度都不值得珍惜,但当它被罩进一个泛着现代科技灵光的玻璃盒后,却有了别样的价值。时间被凝固,历史有了凭据,故事从此衍生。同时,岛上的灯光水塔,又起到引航的功能。因此,经过加法设计的水塔,有了新的功能。仔细的造访者还会注意到这一琥珀塔的生态与环境意义,其顶部的发光体利用太阳能,将地下的冷风抽出,以降低玻璃盒内的温度,而空气的流动又带动了两侧的时钟运动。
  ⑵加法设计之二:烟囱与龙门吊
  一组超现实的脚手架和挥汗如雨的工人雕塑被结合到保留的烟囱之场景之中,戏剧化了当时发生的故事,龙门吊的场景处理也与此同。富有意义的是,脚手架与工人的雕塑也正是公园建设过程场景的凝固。
  ⑶加法设计之三:船坞
  与琥珀水塔的外加现代结构相反,在保留的钢架船坞中抽屉式插入了游船码头和公共服务设施,使旧结构作为荫棚和历史纪念物而存在。新旧结构同时存在,承担各自不同的功能,形式的对比是过去与现代的对白。
  ⑷减法设计之一:骨骼水塔
  不同于琥珀水塔的加法,场地中的另一个水塔则采用了减法设计:剥去其水泥的外衣,展示给人们的是曾经彻底改变城市景观的基本结构--线性的钢筋和将其固定的结点,它告诉人们,无论工业化的城市多么丑陋,抑或多么美丽动人,其基本结构是一样的。正如世界上的男人、女人,高贵者和低贱者一样,最终归于一副白骨。这一设计是对工业建筑的戏剧化的再现,从而试图更强烈地传达关于本场所的体验。(注:因施工过程中发现该水塔原结构安全问题,不能完全按设计处理旧水塔,最终作品为原大小重新用钢制作)。
  ⑸减法设计之二:机器肢体
  除了大量机器经艺术和工艺修饰而被完整地保留外,大部分机器都选取部分机体保留,并结合在一定的场景之中。一方面是为了儿童的安全考虑,另一方面则试图使其更具有经提炼和抽象后的艺术效果。

2.3 再现:全新的设计
  为了能更强烈地表达设计者关于场所精神的体验,以及更诗化地讲述关于场地的故事,同时能满足现代人的使用功能,设计师需要创造新的、现代的语言和新的形式。在本项目中,设计师审慎地作了一些尝试,包括白色柱阵,锈钢铺地,方石雾泉(见俞孔坚,2001),除此之外,还有例如:
  ⑴直线路网  
  这种新的形式彻底抛弃了传统中国园林的形式章法以及西方形式美的原则,表达了对大工业,特别是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大工业的理解:无情的切割、简单的两点之间最近原理、普遍的牛顿力学、不折不扣的流水线和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同时,这一经济与力学原理作用下的直线路网却满足了现代人的高效和快捷的需求和愿望。使新的形式有了新的功能,同时传达了场地上旧有的精神(图 1)。
  (2)红色记忆(装置)
  用什么形式能装下这块场地上、那段时间里曾经发生的故事?又能用什么形式来传达设计者在这块土地上的感受?一个红色的盒子,含着一潭清水。用它的一角正对着入口,任两条笔直的道路直插而过,如锋利的刀剪,无情地将一个完整的盒子剪破。其中一条指向“琥珀水塔”,另一条指向“骨骼水塔”。盒子外配植白茅----当地最野的草,宣染着洪荒与历史的气氛,两株高大的英雄树-木棉,则高唱着英雄主义的赞歌(图32-35)。
  (3)绿房子
  模数化的工业产品和设计,被用于户外房子的设计时,却产生了新的功能,绿房子一些由树篱组成的5×5米模数化的方格网,它们与直线的路网相穿插,树篱高近3米,与当时的普通职工宿舍房子相仿。围合的树篱,加上头顶的兰天和脚下的绿茵,为一对对寻求私密空间的人们提供了不被人看到的场所。但由于一些直线非交通性路网的穿越,又使巡视者可以一目了然,从而避免不安全的隐蔽空间。这些方格绿网在切割直线道路后,增强了空间的进深感,与中国传统园林的障景法异曲同工(图36)。
  (4)铁栅涌泉、湖心亭及栏杆之类
  公园中的一些必要的景观、休息场所、桥、户外灯具、栏杆甚至铺地等都试图用新的语言来设计新的形式,其语言都更多地来源于对原场地的体验和感悟,目的都是在传达对场所精神显现的同时满足现代功能的需要(图37-41)。  

3、几点遗憾

  同建筑一样,景观设计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本项目留有许多遗憾:这些遗憾包括废旧利用不够充分。设计之初,企图能全部利用原厂房和宿舍的所有红砖、灰砖,以作为铺地,一些拆下的木柱和椽能再利用作为环境小品或设施构筑物;旧有丰富的生态环境能完全保留,但最终都因工期和施工过程的不方便而放弃。骨骼水塔和基于厂棚的的茶舍,原设计都试图在旧有构筑物上进行改造,但施工过程中都因担心安全问题,而不得不重新建造,使原有结构没能充分利用,从而只有形似,而失去了更为深刻的环境与旧建筑再利用的含义(图41-43)。另外,为了迎合大众的审美需要,设计者不得不加入一些现在看来有些过分的景观元素,如曲线的拉膜钢廊。这些遗憾都只能作为教训,在别的项目中弥补。  

4、结语

  岐江公园注释了设计者对“设计”的理解:设计师的首要任务是阅读场地,保留“没有设计师的设计”,或原有设计师的设计,因为那是时间的作品,是历史的积淀,更是故事的载体。然后对旧有设计进行修饰和增减,以图能更加艺术和戏剧化的表达旧设计的精神。最后才是新形式的设计,其目的是通过诗化的语言,将设计师的强烈场所体验,传达给造访者,同时,更能满足新的功能和审美需求。

注:
设计时间:1999年6月-2001年10月  
建成时间:2001年10月  
公园面积:110,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  
设计委托方:中山市规划局  
建设方:中山市共用事业局  
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  
首席设计师:俞孔坚  
主要参与设计人员:庞伟、李健宏、邱钦源 凌世红、胡海波 等  
艺术监理:广州土人景观咨询公司 庞伟,黄征征等  
景观工程:北京土人景观生态工程公司,广州土人景观咨询公司  
本工作得到刘管平、彭建文,刘慧林,何少阳,何华忠等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  

图注:
图1 中山岐江公园总平面图  
图2-9 公园现状:一个近半个世纪历史的旧船厂遗址,遗留下的许多自然与人文的东西。  
图10-21 保留设计:保留场地中的自然与人文元素,使之成为整体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最直接地唤起造访者对场地精神的体验。  
图22-26改变:加法设计:充分表达“东西”的意义。  
图27-31改变:减法设计:揭示“东西”的本质。  
图32-37再现:用全新的设计表达设计师的理解和感悟  
图38-41再现:用场地原有语言再现场所精神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戎俊强,2001,关于产业类历史建筑和地段的保护性再利用,时代建筑4:10~13.
[2] 露易,2001,历史建筑的再生,时代建筑,4 : 14~17.
[3] Brown, B., 2001, Reconstructing the Ruhrgebiet, Landscape Architecture, 4: 66-75.
[4] Venturi, R., Brown, D. S. and Izenour, S.1972. Learning From Las Vegas. The MIT Press,Cambridge, MA.
[5] Jackson, J. B. 1984. Discovering the Vernacular Landscape. 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Haven, MA.
[6] 俞孔坚,2001,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中山岐江公园设计,新建筑,5:17-20
[7] van der Ryn, Sim and Cowan, Stuart,1996. Ecological Design, Island Press Washington. D.C.
[8] Lynch, K. 1974. Urban design. In: T.Banerjee and M.Southworth (Eds.) , City Sense and City Design. 1990, The MIT Press.
[9] Rudofsky, Bernard, 1964, Architecture without Architects.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Press.
[10] 俞孔坚胡海波李健宏,2002,水位多变情况下的亲水生态护岸设计--中山岐江公园案例,中国园林,1期.

作者单位
俞孔坚(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
庞 伟(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