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优秀案例合集
近年来,中国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这些实践已走在世界前列,受到全球关注。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期间,举办了“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实践边会”,介绍中国经验。
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实践边会 © 中国新闻网
二十大报告中也表示,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将是接下来景观行业的重点任务之一。
如何用景观的方法实现生态修复?我们精选了十个河流与湿地、海岸带、城市棕地和山地与岛屿的生态修复优秀案例,或许能带来更多启示。
河流与湿地修复
南昌鱼尾洲湿地公园
项目位于南昌市一片面积55.6公顷、严重受污染的水产养殖塘,设计团队受古代沼泽地上耕作的垛田概念和阿兹特克简单的挖填技术、以及漂浮花园系统的启发,将倾倒在现场的粉煤灰回收利用,并与鱼塘塘基的泥土掺合,形成了许多小岛,以及一个可蓄滞100万立方米洪水的湖泊。项目中部的水上森林在每年的季风性汛期期间都会被淹没,形成的消落带景观为高密度的城区带来一片“野性”的沼泽湿地风貌。项目周边则利用了梯田人工湿地,过滤和净化了城市汇入的地表径流。建成后,公园化身成为城市中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的庇护所,同时也是调蓄区域雨水的城市绿洲。
郑州黄河滩地公园
郑州黄河滩地公园是黄河郑州段生态保护核心示范区,也是郑州城区北部的城市后花园。场地因受到防洪政策、农业活动、村庄建设、生产堤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自然生态系统遭受到较大的破坏。设计团队通过科学识别黄河嫩滩、二滩和高滩的特征,落实分区、分类施策的三滩生态修复措施,突出黄河滩地原真性和自然特色,完善供给、调节、支持、文化全方位的生态系统服务。同时引入沿黄慢行系统与休闲创意产业,提供高品质的文化感知与休闲体验。
△设计前后对比
△二滩人工鱼塘生态修复模式
△已建成的慢行道路 © 郑州市惠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环洱海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示范段
项目将被农田、客栈侵占的湖滨岸线修复为水体净化和生态复苏的自然湖滨岸带。设计辅助再生了鸟类栖息地,将原有的林地、荒地根据森林的演替规律而进行近自然经营,形成结构合理的群落空间,局部适当引入本地物种,营建为生态密林、疏林草地、草甸湿地等生物喜栖的基底类型,为白鹭、池鹭等本地鸟类提供筑巢、觅食的栖息环境,以少量的人工辅助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修复。
△项目鸟瞰 © ZEHO
△自然恢复河口湿地 ©ZEHO
△以巢树为中心,形成3000-5000㎡的营巢林 ©ZEHO
△根据鹭类的栖息偏好,营建水深0-0.3m,植被覆盖度在75%的草甸湿地环境 © ZEHO
△在湿地常水位以上0.0-0.3m处摆放枯木、石块,维持湿度及温度相对稳定的微栖息地,为昆虫提供生存空间,同时为鸟类提供食物 © ZEHO
海岸带修复
秦皇岛滨海景观带
项目所在地是秦皇岛市两大生态保护岸线之一,也是秦皇岛市著名观鸟点,然而之前的开发建设破坏了海边湿地,使之满目疮痍。设计将保护地与旅游区域分开,给大量候鸟提供了安全的觅食环境。借鉴潮汐过程所形成的盐沼地生态系统,设计团队设计了珠串状湿地肌理,利用雨水进行湿地仿生修复。此外,项目还用抛石来构建生态友好型的护坡,利用礁石、翅碱蓬以及土壤等设计出自然岛屿的形态,同时利用动物趋光的特性吸引动物来此栖息,为鸟类休憩和筑巢提供了必要的场所。
△设计前后对比
深圳杨梅坑海岸带修复工程
在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Mangkhut)的袭击下,杨梅坑的海岸线损毁严重。设计团队将设计范围扩大至整个海岸带和周边场地,并提出“三重海岸保护体系”的设计理念,利用现场生态资源——海滩、礁石和植物,以反弧式防浪墙和阶梯状的海堤抵抗极端天气的破坏。项目将收集来的礁石置入沙滩和海堤之间,此举不仅加强了沙滩的破浪的效应,更为鸟类、植被、贝类、鱼类提供了栖息地。
© 曾天培
△反弧式海堤 © 曾天培
棕地修复
邯郸园林博览会
场地位于邯钢矿渣旧址,大部分空置区域都是过度开采区的工业厂房废弃地,长期的垃圾堆放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严重。设计团队运用中国传统农业中的“梯田”和“陂塘”形式,结合科学的生态净化方法,将城市排放的废弃中水引向山顶,再经过台地植物层层净化,最终成为满足景观使用需求的水体。如今,该场地每天净化量能够达到5千吨,为园区内湖水供给提供充足保障,引出了城市活水,呈现了融入自然、回归山林的景观,成为生态循环助推绿色发展的佳作。
△设计前后对比
上海桃浦中央绿地
设计以中国传统文化中优雅的流动之美为灵感,借助步道、水道与地形构成的动态网络来改善水质、管理雨水并提供精巧细致的土壤修复策略。项目采取了在现场管理土壤而非迁往别处的做法,有助于实现更长久的生态效益。它还创造了新的连接,将原先的工业用地转变为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和新型的城市生态公园。
△项目鸟瞰 © Holi Photography
© Holi Photography,INSAW Image
广州从化顺兴石场
顺兴石场是一个大型砂石骨料矿山,是广州市重点工程的砂石保供单位。产业发展仍需持续,但当下保护生态是发展的前提,顺兴石场所面临的问题是在采矿山如何实现生产效能和生态修复并行。设计团队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上,为顺兴石场提出综合性开发规划,短期内实现成为“矿业改造示范区”,长期发展为综合性生态康养旅游度假区的愿景目标。最终可实现由单一矿山产业转变为文旅康养多产业融合的可持续发展园区,真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 怡境设计
山地与岛屿修复
2022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延庆赛区生态修复及景观设计
2022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延庆赛区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小海坨山张山营镇,景观依据生态修复强度展开线性、点状、面域的修复策略,形成“一线”、“三片”、“多点”的分区修复,包括水体湿地修复区、市政道路设施边坡修复区、缆车路线修复区等线性生态修复区域,依托赛区建筑建设为核心的片状生态修复区域,以及以分散的附属设施为主体的点状生态修复区域。项目以生态保护为优先,近自然风貌修复为目标,突出了1000m垂直海拔下的差异风貌,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实现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栖息地、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
△赛区鸟瞰图 © 张锦
△F1雪道图 © 张锦
△D3雪道修复后 © 张锦
△雪车雪橇及900塘坝 © 张锦
△高山区集散广场 © 张锦
重庆广阳岛生态修复工程
广阳岛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江心岛,随着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岛内原住民迁出,原始山林野化,水系、农耕肌理退化。设计策略强调尊重自然本底与生态过程,重视巴渝本土文明与原乡风景营建,在生态修复的过程中最大化保留生态过程的完整性,展现巴渝原乡文明的原真性。设计团队划定山林保育范围,保护原生山体、滩涂,同时采用理水、营林、疏田、清湖为主的策略,分类分项保护林、水、田、草等生态要素,优化生态资源配置,应用乡野化理论,优化生境结构,以实现生物多样性、栖息地和食物链的整体保护与提升。
△山地营林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团队
△恢复水脉结构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团队
△生态循环的农业模式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团队
△自然净化理念的湖泊治理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团队
△恢复草场风貌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团队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勿以 编辑版本转载。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info@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