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人设计刘德华:优秀景观设计师素质之我见 | 讲座回顾
2022年11月3日下午,《景观设计师职业素养与事业开拓》系列讲座第八期,在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新楼一层报告厅顺利开展。本期邀请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院技术负责人刘德华老师,为大家带来“优秀景观设计师素质之我见”主题讲座。
主讲嘉宾介绍
刘德华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北京土木建筑学会理事、北京市规划学会理事,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院技术负责人。他入职土人十余年来主要承担土人设计的技术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人才招聘与技术管理的实践经验。
关于土人
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简称土人设计)由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于1998年1月领衔创立,拥有500多名职业设计师,自成立至今已在国内外完成大量有影响力的优秀工程项目。土人设计已经成为国内外设计行业中极具影响并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品牌设计公司。
讲座内容回顾
刘德华老师提出作为优秀的景观设计师应当使命、社会责任感,热爱景观专业、思维活跃、善于变通、善于沟通、有效传达思想, 执着、有恒心,具有批判精神、不墨守成规, 具有系统性思考与设计能力,敢于勇于挑战、创新。具体总结为生活人文、审美表达、设计思维、取法自然、工程技术、项目管理及学习研究等七项主要素质,并结合景观设计案例对此一一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01 生活人文素养
第一项是生活人文素养,包括对生活的关注与观察和人文修养。
在生活观察能力与修养上,刘德华老师认为“处处留心皆学问”应当成为我们设计师的座右铭。要养成深入分析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处理好设计的各种细节。我们要会看、能看、带着专业知识问题有目的的看。将生活中的观察与体悟应用在设计中成为设计的特色,这是优秀景观设计师的重要标志之一。
比如:他认为人流、物流与水脉相通,可借鉴到景观的流线组织中,我们观察水流,可以发现它与人流的设计很相近。例如商店展开面最大,有利营业、价值的提高,与之对应的在水流中,水面与陆地接触面增加,利于增加净化边际效果和景观效益。
在人文修养方面,刘老师举了越战纪念碑的例子,它是20世纪美国最受欢迎的十大建筑之一。21岁华裔女学生林璎的方案,采用独特的具有东方空间的隐喻与对景的手法,其设计将地面立体切开并翻起成两翼,一边指向林肯纪念碑,另一边指向华盛顿纪念馆,与唐诗中东方的空间表达有一脉相承之处,同时镌刻着阵亡的姓名的反射的大理石与观众产生“生者和亡者在阳光普照的世界和黑暗寂静的世界之间再次会面”的共鸣,整个作品体现了设计师的人性关怀与人文修养。
02 审美表达素养
第二项是审美表达素养,介绍了审美能力、鉴赏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刘老师指出,我们应树立生态美学观,强调自然之美、大脚之美、野草之美,在此美学观念基础上建立的我们设计师的价值观、生态伦理观;设计伦理、材料以及植物等体现材料的本真、自然肌理质感,强调生态和自然。
刘老师在阐述、分析美的形式基本构成的基础上,特别强调了比例和尺度的重要性,在设计中我们应注重景观结构要素围合与组织,把控总体尺度;注重景观要素与环境尺度相协调,协调环境尺度;忠实于材料以及人的尺度,服务使用尺度。
刘老师又展示并分析了了俞孔坚博士剪裁的当代剪纸和景观大师的手绘,向我们阐述表达能力是优秀景观设计师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建议景观设计师最好每人有一种业余爱好,他认为摄影特别适合。
03 设计思维素养
在设计实践中,常常存在很多误区,包括工程化思维(单一思维)、文学化(风水)思维、艺术化思维、装饰化思维等。在错误的思维引导下,也因此产生很多肤浅之形、浅陋之形、庸俗之形。
良好的设计思维素养,应该具有“同理心思考与切入,强调用户的需求与感受”、“社会化合作”、“迭代性优化”、“可视化表达”等四个特征,并体现在问题解决的不同层面中。
刘老师认为要通过系统思维、设计思维,在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下,打造深邃之形!
他以晋江市紫帽山景区设计与茅台镇三生空间的规划与设计两个优秀案例为例,阐释了通过设计思维的同理心,用使用者的需求体验为目标发现问题,从而将解决问题的策略应用于设计实践。
例如在茅台镇三生空间的规划与设计项目中,设计师通过在场地中的反复踏勘和分析研究,大量停车造成环境恶化、生态环境不足的问题,准确识别出场地的关键问题以及独特的场所精神,避免了简单围墙绿化、美化的简单化处理,并用创造性的方法和系统思维加以解决和信息应用。
茅台镇三生空间的规划与设计
04 取法自然素养
第四项是取法自然素养,即能够从自然中撷取养分与设计灵感。
刘老师提到,景观及建筑都是人类对诗意栖居的美好表达,创意是人与自然共同的结晶,人以设计创意为自然增色,而大自然也能激发我们设计师的创作灵感,是我们设计的源泉。
例如三亚红树林公园项目中,将地形改造为指状相扣的形态,把海潮引进公园,同时避免了来自上游季风期洪水的冲击和来自山区和城市的径流污染。这样的形态最大化加强了边界效应,涨潮落潮保障了对水生生物十分重要的动态水环境系统,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05 工程技术素养
第五项是工程技术素养,包括精通相关专业知识,专业之间能融会贯通并进行系统化思维等方面。
06 项目管理素养
07 学习研究素养
最后,刘老师以精彩的结语,总结了优秀景观设计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职业三问
Q1 职业生涯需要规划吗?应该怎样规划?
刘老师:职业生涯需要规划,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发挥自己的特长。正如设计中要体现材料的本质,每个人也要发挥自己的素养和优势。景观设计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行业,景观设计行业能创造价值,设计带来满足与精神愉悦,能体现自身价值,具有广阔的前景,我也鼓励大家在这个行业共同努力,继续耕耘。
Q2 如果遇到事业瓶颈期,该如何对待和处理?
刘老师:我在人才招聘的环节中,发现有很多年轻人每两年就跳槽一次,问及跳槽的原因,讲的多是单位、效益、领导等问题,却唯独看不到自己的问题。我认为事业瓶颈期最重要的是去掉浮躁,要努力把自身能力和水平修养提高,静下心来完善自我,不断自我提升,就一定能跨过瓶颈。
Q3 请您给大家一句职业人生寄语。
刘老师:欢迎来景观、来土人,一起为创造美好的家园、美好的地球努力!
同学心得体会
设计师要善于发现事物间的相通之处
——高同学
刘老师通过介绍诸多国内外优秀设计案例,分享了自己在多年从业经验中总结出的优秀设计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包括对生活的观察、人文修养、审美表达、设计思维、工程技术、项目管理及学习研究等,其中在多个方面,都提到了设计和其他事物的相通之处,而这些相通之处,往往正是设计的灵感所在。
找到相通之处,即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老师在讲座中提到,人流和水流是一脉相承的。二者尽管形式上相差很大,但具有相似的特质,对水流的特质理解往往也可以用在对人流的分析中。
找到相通之处,要有超越形式之外的共同价值观、审美观等。不同领域的大师作品,有时会呈现出相似的形式,尽管所表达的内容不同,但却有相似的元素组织形式。因为审美的一致性会超越事物本身,形成类似的模式,体现在不同的方方面面。
找到相通之处,不是要模仿,而是要理解背后的原因。在设计中,如果只是照搬模式或是形式,则会形成空洞的、生硬的景观。例如自然中很多的形式,例如细胞与细胞相连接的形态、蜗牛壳的螺旋等,并不只是形式如此,背后还有更深刻的自然道理,和环境、和自然规律息息相关。只有顺应背后的规律,才能找到对的形式。
向真实生活学习
——于同学
今天听完刘老师的讲座,最让我深受启发的是要做生活的观察者而不是旁观者。在我们身边有非常多的生动的案例值得我们学习、研究甚至是批判,但是我们常常会选择忽略它。难道是因为生活节奏太快导致我们无暇顾及?还是我们已经对设计,对生活失去了热爱?这值得我们深思。
向真实生活学习,丰富专业的维度。从刘老师讲到的日本的大巴停车场,到瑞士的游船码头,到最后商场的流线设计,横跨了不同的专业知识,这些丰富生动的建成案例是我们的学习的最佳教材。
向真实生活学习,加强设计的深度。我们不仅要怀有好奇的心态观察生活的不同方面,还要有深入思考的能力。比如刘老师讲到的日本停车场的设计,如果不仔细思考,很难发现其中巧妙之处。所以,需要我们带着专业的精神细心体会,方得其中精妙。
向真实生活学习,感受人间的温度。场所营造的主角是人,我们还需要观察不同人的生活行为习惯,体会人间烟火,感受人间温度,才能设计出最有人情味的空间。
向真实生活学习,看似很简单的道理,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内涵,需要我们用一生来学习!
图:来自刘德华老师讲座资料
文/版:王誉莹 高睿
审核:叶艳宁 韩静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勿以 编辑版本转载。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info@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