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卫·艾伦·奇普菲尔德爵士CH 荣获2023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
城市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活动家戴卫·艾伦·奇普菲尔德爵士CH 荣获了2023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该奖项是国际公认的建筑界最高荣誉。2023年普利兹克奖颁奖典礼将于今年5月在希腊雅典举行。
戴卫·艾伦·奇普菲尔德爵士 © Tom Welsh
他是一位多产的建筑师,设计风格微妙而有力,低调而优雅,以“惜墨如金”的笔触表达对历史和文化的敬畏、对现存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尊重。通过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现代设计,无论是新建,还是翻新和修复的建筑,他对建筑的功能性和易用性进行了重新构想,并籍此应对气候危机、改善社会关系并振兴城市的发展。
“获得这一殊荣,能与那些曾经为建筑领域带来无数灵感的历届获奖者们列在一起,我的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奇普菲尔德表示:“我把此次获奖视作一种鼓励,我将继续关注建筑的本质和意义,会更加重视建筑师在应对当下气候变化和社会不平等方面的挑战中能做出的贡献。我们深知,身为建筑师需要扮演一个显著角色,通过不懈地互动互联,不仅要去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更要去创造一个公平的、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我们必须超越这一挑战,并帮助和启发下一代,让他们有远见和勇气来担当责任。”
他的建筑职业生涯横亘四十多年,所完成的一百多个作品纷繁多样,涵盖了市政、文化、学术建筑领域,还包括各类住宅和城市总体规划等,遍及亚洲、欧洲和北美。
特纳当代美术馆 © Simon Menges
海浦沃斯美术馆 © Iwan Baan
胡美兹博物馆 © Simon Menges
戴卫·艾伦·奇普菲尔德爵士个人简介
戴卫·艾伦·奇普菲尔德爵士1953年出生于伦敦,在英格兰西南部德文郡的一个乡村农场长大。大量的谷仓和各种农舍建筑给他带来的惊叹充溢在童年回忆中,他对建筑的最初而强烈的实物印象由此形成。他1976年毕业于金斯顿艺术学院,1980年从伦敦建筑联盟学院毕业,在那里他学会了如何成为一名具有批判思维的建筑师,学到了如何重新构想每个元素的潜力,从而让每个项目的意义都超越建造任务本身。
他曾效力于建筑大师道格拉斯·斯蒂芬、1999年度普利兹克奖得主诺曼·福斯特和已故的2007年普利兹克奖得主理查德·罗杰斯。1985年在伦敦成立了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师事务所,后来又在柏林(1998年)、上海(2005年)、米兰(2006年)和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2022年)设立了办公室。
奇普菲尔爵士年轻照片 © David Chipperfield
奇普菲尔德曾获得英国皇家建筑学会金奖(英国,2011年)、欧盟当代建筑奖——密斯·凡·德·罗奖(西班牙,2011年)以及海因里希·特森诺奖(德国,1999年)等奖项。他曾入选皇家美术学院院士(2008年),被授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功绩勋章(2009年),被日本艺术协会授予日本皇室世界文化(建筑)奖(2013年),他是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成员,也是美国建筑师学会和德国建筑师学会的荣誉会士。
2012年,奇普菲尔德主持策划了以“共同基础”为主题的第十三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2016年至2017年被选为劳力士创艺推荐资助计划的建筑学导师;并于2020年担任Domus的特邀主编;他曾于1995年至2001年在斯图加特国立美术学院建筑系担任教授;2011年在耶鲁大学担任建筑设计专业“诺曼·R·福斯特”客座教授。
他于2004年被授予大英帝国司令勋章(CBE),2010年被封为爵士,并被授予名誉勋位。
作品回顾
奇普菲尔德充分考虑了建筑对环境和历史的永久性影响,接纳现有的一切,在与时间和地点的对话中进行设计和介入,并采用和更新每个地点的当地建筑语言。詹姆斯·西蒙美术馆(德国柏林,2018年)位于Kupfergraben运河沿线的一个狭长岛屿上,通过作为博物馆岛入口的宫殿桥与河岸连接。宏大却低调的柱廊令人叹为观止,将一个露台、一个宽敞的楼梯和许多开放空间围拢起来,可以让充足的光线射入宽阔的建筑入口。其设计让人们视野开阔,能够由内至外观赏到更丰富的景色,甚至看到相邻的建筑和周围的城市景观。
詹姆斯·西蒙美术馆 © Simon Menges
詹姆斯·西蒙美术馆 © Ute Zscharnt
詹姆斯·西蒙美术馆 © Simon Menges
翻新工程中,他精准的设计中充满了他对历史敏锐的见解,他始终着眼于挽救原有的设计和结构,而不是完全用现代建筑取代。柏林新博物馆(德国柏林,2009年)始建于十九世纪中期,在二战期间被摧毁并荒废,奇普菲尔德在修复过程中展现出他对保存和重建增建两者之间的审慎辨析。这是一场新与旧的对话,过去的建筑被放到显著的位置,从而营造出充满现代性的场景,例如,一个全新的、非常醒目的主楼梯,两侧的墙壁上显现出原有壁画和旧材新用的手法,甚至还带有被战争破坏的痕迹。宽阔的室外空间成为所有人的交流场所——包括那些从未进入过画廊的人。
柏林新博物馆 © Ute Zscharnt
柏林新博物馆 © Joerg von Bruchhausen
柏林新博物馆 © SMB/Ute Zscharnt
他的每一个作品都成为服务社会的公共事业,例如当初主要作为参赛队伍和赞助商临时接待场所的美洲杯大楼(西班牙瓦伦西亚,2006年)。建筑室外空间比室内空间更大,悬挑的观景台十分宽敞,分布在每个错落有致的平台周边,有些观景台的进深可达15米。奇普菲尔德利用二层的零售商店和无障碍平台为公众设置了一个活动场所,在那里可以纵览运河和城市的美景。通过这一层的一个坡道可直通场地正北侧的公园。
美洲杯帆船赛大楼 © Christian Richters
他对莫兰综合体(法国巴黎,2022年)进行了翻新和扩建,涵盖了高档住宅和经济适用房、零售和餐厅场所、酒店和青年旅社、装置艺术空间和城市屋顶花园,为社区重新注入了活力。建筑师沿着原有建筑的底部设置一系列承重拱廊,将新建体量托起,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聚集空间,吸引人们进入或者穿越这段从莫兰大道通向塞纳河畔的全新视觉通道。
莫兰综合体 © Simon Menges
无论是公共还是私人建筑,他的作品都为社会赋予了共存和交流的机会,既促进了人们的社会归属感又保护了个体独特性。爱茉莉太平洋总部(韩国首尔,2017年)就实现了个体与集体、私人与公共、工作与休憩的和谐统一。玻璃幕墙上的垂直铝板提供遮阳功能,帮助调节温度和自然通风,并呈现一种半透明感,促进了建筑的使用者、周边和观察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公共中庭、博物馆、图书馆、礼堂和餐厅等公共设施使得办公空间得到平衡。中央庭院可让视野延伸至附近的建筑,而多个空中花园则进一步促使了社区内部与外部元素的互动。
爱茉莉太平洋总部 © Noshe
在位于北摄山脉的猪名川陵园礼堂和游客中心(日本兵库,2017年),在这里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相互融合,兼具独处和聚会的场所,既可觅得平静,也可参访探寻。这些相互联系的元素,在拥有红色泥土般质感的整体建筑中得到了体现,室内外的楼梯和小径顺应地势,营造出连绵不断的空间体验,隐蔽的无教派礼堂和游客中心彼此呈对角线排列。
猪名川陵园礼堂和访客中心 © Keiko Sasaoka
评审辞说
在不同的城市中,我们没有看到任何一座一眼就认出来的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而是看到了针对每种不同情况而设计的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尽管他的每座建筑都彰显着自己的存在,同时又能与周边社区建立新的联系。他的建筑语言既遵从基本设计原则,又能灵活地适应本地文化,实现了真正的平衡……戴卫·奇普菲尔德的作品将欧洲古典主义、英国文化的复杂性,乃至日本的精致风格融为一体,是文化多样性的结晶。
在公共领域,他致力于呈现和定义低调但充满变革的市政面貌——即使是私人委托,其风格精简,规避画蛇添足、远离潮流时尚,一切都在向当代社会传递出最切题的讯息。将淬炼出的设计方案以深思熟虑的方式付诸实施,虽然近年来不那么明显,这种能力是可持续性的一个重要维度:可持续性即相关性,它不仅消除了多余的东西,而且是创建物质和文化上都可持久的建筑的第一步。
在体验戴卫·奇普菲尔德的作品时,人们脑海中浮现出的特质之一往往就是经典,这是一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特质。经典不在于风格,而在于对建筑行为和艺术责任的忠诚,对维特鲁威三个基本原则的忠实:坚固、实用和美观。奇普菲尔德并没有着眼于创造标志性的、孤芳自赏的建筑表达,而是交替运用内敛和大胆,以一种非常个人化的方式诠释着建筑的角色。
鉴于戴卫·奇普菲尔德在其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严谨、正直和切中肯綮,已经超越了建筑学领域的范畴,彰显了其对于社会改良和环境改善的执着精神,我们将2023年普利兹克奖授予他。
(完整版请点击https://www.pritzkerprize.com/cn/%E5%B1%8A%E8%8E%B7%E5%A5%96%E8%80%85/daiweiailunqipufeierdejueshich#laureate-page-2511查看)
编辑 | 周舟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勿以 编辑版本转载。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info@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