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读书   /  正文
  • 《设计生态学:俞孔坚的景观》

    作 者:
    类 别:
    景观
    出 版 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02-01

俞孔坚的挑战  

彼得•沃克/著  Peter Walker  

纵观俞孔坚丰产而出色的职业生涯,有三个方面也许最能吸引全世界景观设计师们的关注。第一是1995年从哈佛取得设计学博士后,归国创办的土人景观所设计出的大量作品。第二是在中国过去二十年高度城市化的背景下,他在景观设计领域的学术影响。第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他的设计项目实践并检验了西方学界大多还停留在理论阶段的想法。  
在20世纪二十年代末的美国,行业中因缺乏耐心,导致了景观规划从景观设计中分离。由此奥姆斯特德理念一分为二,同时将政治的权力和视野从景观设计师手中夺走,使得规划在很大程度上不再具有空间性。第二次分裂发生于二战后,是将土木工程从景观设计中剥离出来。有迹象表明,中国也有着同样的趋势。比如,在中国大学里,设计与物质空间规划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科。不过,它们之间还是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并被划分到同一个学院里,那里老师和同学们仍然保持着日常交流。我们也只能寄希望于中国能够抵抗住这种潜在的分裂。诚然,无论是通过话语还是实例,俞孔坚正定义着一个范围更宽广、更具综合性的行业。  
在美国与欧洲,人们正在重新审视景观设计与区域规划的关系,土地规划在行业划分上大都与景观设计相分离。基于这种行业的分离,产生了相应的各自独立的教育。然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伊恩•麦克哈格(Ian Mcharg)基于生态学的规划,以及哈佛大学的卡尔•斯坦尼兹(Carl Steinitz)基于方法论却是两个特例。上世纪末,上述两种规划途径的继承者们尝试将这些方法与设计实践相结合,并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中国已成立了许多家景观设计与规划相结合的事务所。这些设计事务所往往都立足于各个高校,规划的空间尺度大到行政区域,小至独立场地。无论在哪个向度上,大量作品都显得缺乏创意且质量平平。然而,俞孔坚的作品,尽管也贯穿于由小到大的各种尺度,但无论在创意和实施上,都接近了尽善尽美的水准。在中国,他成功地引领这个行业脱离以经济与工程为首要考虑目标的道路,使景观设计回归到基于生态的规划。在各个开发尺度上,他设计的景观达到了概念与建造上的高度美感——这是在西方很少达成的理想境界。奥姆斯特德愿景的裂痕似乎已经被荡涤殆尽,景观设计学正自由地拓展到更为广阔的视域中。  
俞孔坚的空间设计中将农业景观纳入其中,作为空间划分的手段和生产性景观设计的隐喻。他也常常将雕塑语言纳入到设计中,令人想起基于农田景观的十七世纪勒诺特花园。受到种植作物遍野的启发,雕塑有节奏的紧凑排列,他的设计在微小到广袤的空间中得以控制,运用这种朴素的技巧,把当下对于自然的怀乡情结置于一种可控而可视的组合中。人们会迫不及待地想看到这大胆而精彩的方案在大城市和区域规划的空间中得以实现的景象。  
俞孔坚的作品已经证明,最宏大和最普遍的理念是能够付诸现实的,而且这些优秀的建成项目能够在空间形态方面给未来规划的发展指明方向。这些项目作为范例,对全世界范围的景观设计行业正在发挥着显著影响。今天的中国也许是当今世界唯一一个在经济和社会气候层面都能让这样项目最可能实现的的国度。此外,俞孔坚向我们证明:微观尺度的场地和宏观尺度的区域,作为设计尺度中最小和最大的两个极端,他都能够完成得如此相得益彰。  
俞孔坚作为一个在推广综合规划设计道路上的不知疲倦、勇于开拓的先锋,他的成功,有一部分得益于坚持用自己的理论来引导那些决定未来中国政治版图的市长们。无论这个四分五裂的行业表面上看起来是否完整,规划和设计的内在关系还是清晰地呈现在学生、未来公司客户以及形成同盟的从业者面前。土人设计与北京大学的联合为俞孔坚与公众、与学术界直接对话开启了平台。他的成就,无疑将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对规划与设计行业产生影响。  
诚然,不是每位景观从业者都能够像俞孔坚一样在行业中有着如此广博的涉猎,但景观都市主义的拥护者认为景观设计师理应如此。从业者与咨询师之间的亲密合作能够克服设计师个人专业方面的局限性,最终实现景观设计专业范围的整体性。土人设计的作品展示了跨尺度、整体综合设计方面的巨大价值。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在宽广尺度范围内的优秀案例,能够强化和激励在西方在理论性和综合性道路上的更加深入的探索。通过精彩的作品,俞孔坚向我们树立了一个典范,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的挑战。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图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