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至3月27日,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大地之歌——2023美丽中国纪事”展览,将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开展。此次展览是继去年“特写——美丽中国的一百个艺术实践”展的第二次大展,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美丽中国案例文献”展。展览从调研的300多个实践案例中遴选出近百个具有社会性、艺术性、示范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典型案例,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新时代进程中全国各地正在发生着的美丽中国建设。展览编织起实践者的“行动网络”,征集到建设美好生活的百余个“未来提案”。这一美丽中国跨界创新的“智联网”,展现出美丽中国建设的多元维度,让无数实践者们的“点滴之功、一己之力”聚沙成塔、涓滴成河,共同谱写出美丽中国的大地之歌。
展览开幕式时间
Opening Time
2023年3月1日 14:00
地点
Place
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发布厅
「大地之歌——2023美丽中国纪事」先导片
序 言
1928年,蔡元培先生在我校开学式上明确提出“以爱美的心,真正地完成人们的生活。”百年之后,在新时代,新发展格局中,艺术已经超出了感物兴怀、涵养人心的内涵,成为文化自信、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艺术教育也正成为一种扎根中国大地、推动社会更新的“有为之学”。
两年前,中国美术学院成立美丽中国研究院,倡导“以中国美术助力美丽中国”。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跨界贯通中打开生活艺术的新可能,在落地实行中激发文化生产的新方式,从文创、文旅、文教、文娱四个方面,形成艺术文化赋能社会发展的新实践,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人文艺术的新能量。
“美丽中国”建设是个系统工程,牵动着生态、生产、生活多个领域,涉及自然生态、城乡风貌、产业创新、人文素养、社会伦理等各个方面,从区域发展到基层治理、从城乡规划到社区营造、从生态修复到乡村振兴,再到每个人的身心安顿,均涵括其中,可以说是环境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的总和。在艺术维度上,“美丽中国”建设之关键是要在新时代城乡建设中再造一种中国人的风景;从社会维度讲,“美丽中国”建设之核心是乡土体系的修复和生活世界的再造。
本次展览以中华世纪坛为枢纽,从形形色色的美丽中国实践中,遴选出近百个具体生动的代表性案例,呈现出美丽中国建设的多元维度。通过这个展览,我们编织起一个遍布中国大地的美丽中国“行动网络”,以百余个面向未来社会发展的“提案”,形成美丽中国跨界创新的“智联网”。我们希望,通过“2023美丽中国纪事”,可以让无数实践者们的“点滴之功、一己之力”聚沙成塔、涓滴成河,让无数建设者们的默默耕耘、久久为功,谱写出美丽中国的大地之歌。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美丽中国研究院院长
高世名 于西子湖畔
纪事
因其质朴而丰富
因其真实而动人
那些致力于
真切地体察当地
真正地改变生活
坚持真诚的美学
直面现实的症结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实践
都值得被记录
美丽中国
案例文献库 + 提案库
01.
从全国搜集的美丽中国实践的档案和实物近百个案例
展览通过对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的300多位艺术家、学者、设计师、企业家以及案例者的采访,积累了大量文献、影像素材,汇聚成全国首个“美丽中国案例文献库”。案例遵循从研究出发,类别包含四大板块:生态、乡村、社区、数字。•乡村
VILLAGE
这一板块展陈的案例挖掘和记录了真实乡土的民俗艺术,结合新材料与新技术再创造,打造新民艺;营造乡村日常美育,点亮孩子的艺术梦,将美融入乡村的日常场景;以综合多元的方式为乡村振兴建立系统方法并创立平台激励乡村创业;通过崭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当地的环境条件,着眼城乡互动下的乡村经济。
•生态
ECOLOGY
开发绿色价值,人与自然共生
这一板块体现了“开发绿色价值,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所展示的案例,以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以乡村经济带动生态保护,合作共治维护绿色环境;将现代建造和自然材料的融合,唤醒下一代的生态意识,促进生态“平衡”;倡导减少污染的生活方式,探索“循环”利用之道;以“修复”文化与精神上的断裂之能,让生活状态和文化意识重新和自然融为一体。
•社区
COMMUNITY
这一板块打造了新话邻里之间,焕发日常活力的“生活圈”。实践者们以创新的方式寻找重新联结社区关系的独特切入点,试图开创多元立体的公共空间模式,增强邻里情感关系,从而唤醒共同生活记忆,保住生活中最真实的烟火气,也为老旧场所和物品注入新的生命力,对社区在尺度和角度上进行新模式的探索。
•数字
DIGITAL
这一板块体现了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带来的全新可能,同时诞生了新的美学探索,“人机智能交融,科技动力赋能”得以体现。数字升级融合了设计制造,让科技可以为弱势群体赋力,以设计“智造”改变生活;“更新”创作思维方式,达成全新的情境与体验,建构新情景,催生数字新视觉;发挥“聚能”功效,通过数字平台连接都市与乡村,促进乡村发展;数字辅助梳理、记录历史遗存,活化非物质人文资源,促进从古到今的资源“转化”。
“美丽中国”建设中的艺术实践和提案,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特别行政区,包括了城市和乡村项目,以及不依赖特定地域或城乡融合的跨地域性项目。可视化的研究数据,如“案例筛选原则”“案例地域分布图”“案例画像”“词云图”等,为此次的美丽中国实践之旅提供“深度导航”。
每一个案例都折射出划时代的社会性创造力,这些力量既不是出自刻板计划的集体行为,也不是出自放任自流的散沙状态,而往往是来自被共同的信念和危机感驱动而开展的多样竞争、自觉能动、开源互联的群体性实践。
02.
从全国各行各业的实践者处征集百余个“未来提案”
在世纪大厅,过去几十年来的“美丽中国建设大事记”铺陈出社会进程,而行李箱中则装载了由实践者和公众共同贡献的未来“提案”。
“美丽中国”的未来,不是一个人的未来,而是一群热爱这片土地、在不同领域孜孜努力的可爱的人们所共同建构的未来。我们邀请了这些正在进行学习、思考、研究、创作的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企业家、农民、工人、学生等不同群体的提案人,串联起一个或多个“智联体”,形成在时间演绎、空间结构、逻辑语义、亦或是意义类比上的某种相似性,某种互通感,某种关联性,共同畅想“美丽中国”未来的样子。这是一个精彩的思想链条,将会在时代进程的齿轮中迸发出无限的力量。
“携手的未来”将持续联结更多的梦想家为美丽中国提案
未来提案人
眼科医生陶勇、农业up主华农兄弟刘苏良、胡跃清、摄影家尔冬强、Unity China CEO张俊波、腾讯纽约实验室pixel lab主任&哥大计算机学院教授郑昌熙、“黄河今流”歌手苏阳、B站百大up主“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导演小策、住建部建设处处长鞠宇平、北京冬奥会设计总监林存真、神仙画家文那、教育学者钱志龙、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临床大数据中心主任吴及、熊猫和朋友们患者互助组织发起人韩凯、侗族大歌保护者歌手吴虹飞、春晚视觉总导演费俊、镜朗生态创始人闻丞、当代艺术家冰逸、建筑与城市研究学者周榕、城市棕地与废弃地改造专家郑晓笛、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院副院长李迪华、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陈功、轻量化引擎“老子云”创始人李韬、适老建筑专家周燕珉、养老认知症剪爱公益汤彬、帝都绘创始人宋壮壮、边境研究艺术家梁琛、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腾讯研究院WeCityX负责人王鹏、科幻作家顾适、纪录片《大河唱》导演柯永权、天体物理学者「天文八卦学家」刘博洋、斯坦福人工智能博士后吴尚哲、可持续材料设计先锋雷雨霫、Mapping工作坊何志森、菜市场摊主祁红艳、黄月香、悟空研究院院长罗晴秋、大湾区虚拟现实实验室负责人辛子俊、北建大未来建筑技术学院副院长李煜、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浦剑涛、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教授刘晔、工业设计专家吕忠园、绘画图书译者黄朝贵、国风手工者雁鸿、大遗址保护建筑师刘克成、城市中积极实践的建筑师王辉、俞挺、张佳晶、阮文韬、臧峰,在乡村中深耕探索的卢健松、王求安、廉毅锐、庄子玉、傅英斌、孔祥伟,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站长于乐宁、村民义工组织发起人韩春光书记、乡居未来实验室创始人闵冠、“绘长沙”凡益工作室王蔚、“菜筐漂流计划”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李倞、深圳市政院智数中心资深城市规划师王波、深圳公交司机郑青魁、北京大学校园公益营建社黄彬凌、易于歆、复杂问题研究所谢雯、儿童文学作家简平、现代京剧作曲一个正经风平、二十余年家庭影像导演任钢、青年作曲家/声音设计师周天歌、关注超现实数字的港大教师张昊天&李天颖、城市更新影像单帧映画王子睿、Ż-Studio覃斯之、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研究员闵嘉剑&于博柔、扎根凉山十余年的博士金珺、清华美院毕业生白丰一、乡村戏剧节发起人牟昌非、未来农业光合未来创始人石俊峰、平面设计师张烁、刘钊、摄影美育作者吴晓隆、跨媒介国美教师胡沂佳、乡村儿童美育胡俊、太阳公社陈浩如、自然造物张书雁、旧物仓杨函憬、CAP社区艺术计划一介、数字体验设计人倪镔、社区花园发起人刘悦来、归柳杨宅建筑师陈国栋、德伽零废弃社区东周群培、火星营地创始人曲向东、DNA安吉数字游民公社作家许崧、乡村笔记汪星宇、用音乐讲述古建的故事战马时代刘钊……
下一站
NEXT STATION
从古时的驿站,到铁路的发明,“下一站”永远充满着对未知的探索,推动着路线与版图的无限蔓延。下一站,青年幻想着远方的城市;下一站,学者准备着田野的调研;下一站,艺术家期待着创新的视角。展览期间,中国美术学院将集结各界专家学者、联动各大媒体,围绕“生态环境”、“文旅振兴”、“艺术乡建”、“民艺复兴”、“文学影像”、“公共美育”等方向,举行“下一站NEXT STATION·美丽中国系列论坛”活动,意在立足中国大地,聚焦人民生活世界的修复、激活与再造,探索城市更新、乡村建设的创新思路,共同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这些新时代进程中的“美丽中国”建设者们,他们穿越山河大地,扎根生活现实,他们在以真实而质朴的创作实践建设更好的中国,他们也在畅想着创新发展的未来之路。2023,这些质朴的力量正在不断地凝结而壮大,乘着时代的列车,在广袤的大地上,探索,前行。
• 参观须知
1.开放日期为每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不对外开放;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开放时间为09:00—17:00(16:10停止入馆,17:00清场闭馆)。
2.观众需要至少提前一天通过微信小程序“中华世纪坛参观服务”实名预约(含儿童),额满为止。预约后逾期或未预约的参观者,将谢绝入馆。
3.每张有效身份证件每天限定预约一次,单个账号每天最多实名预约3人(每个人的姓名和有效证件号码均需如实填写,信息不符将不能入馆)。未办理身份证的儿童须由家长出示预约订单一同入馆。
4.港澳台人士、华人华侨、外籍人士等非二代身份证持有者,可使用护照、港澳通行证、台胞证进行预约。
5.世纪坛会员享有免预约优先进馆参观权益(每名会员每次最多免预约 3人)。
6.如遇特殊情况需调整开放事宜则另行公告。
7.咨询服务电话:010-84187900(服务时间:周二至周日09:00—17:00)
扫码进入小程序,进行参观预约
吕珮瑄、俞洲、刘艺璇、周嘉鸿、徐欣怡、唐麟、张真予、宋山杉、张可然、赖俊杰、范美珍、朱恺奕、张傲妮全球知识雷锋|李思遥、连晓刚、张婉琳、蔡诗瑜、南川、吴祺琳、舒荷、高笙、 谢斯圆、许嘉琪、黄瑞楠、孙旖旎、孟禹彤、万耀璘、刘芷含、刘瞻远、武素素、温梓苓、洪喆恒、任钢、任栢何、郑雨凡、段忻妍、李聪雪等刘义伟、秦诗雨、雷舒媛、薛雅丽、高祎聪、何瑜曼、郝悦颖、占文丽、孙之惠、杨雨桐、张博文、梁智涵、王蔷、凌俊、樊欣悦叶洁、裘竹如、王瑾雯、陈铄、魏丹丹、李一楠、沈茗之、戴玥杭州形而上设计机构|周峰、王曙光、林震 、郑弘颖、徐茜雅、文沭二、柯泓伟、张晖、宋俊杰杭州镜雨设计咨询有限公司|高雯、王振宇、方艳苹、范东方杭州光能合成文化艺术策划有限公司|杨晨曦、葛瑶、蔡展威、王勤博、殷琦凡、卢建文、顾芊
来 源 |美丽中国研究院
编 辑 |沈佳琪 潘玉珊 王瑾雯 赵雨岑
责 编 |胡清盈
审 核 |徐 元 汪 莎
中国美术学院官方微信号
投稿邮箱:caanews@caa.edu.cn
“国美学术通讯”官方微信号
投稿邮箱:caarmt@caa.edu.cn
出品: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PUBLICITY OFFICE OF THE CPC CAA COMMITTEE
CAA融媒体中心
CAA MEDIA CONVERGENCE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