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古典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它的漫长发展历程中不仅影响这亚洲汉文化圈内的朝鲜、日本等地,甚至远播欧洲。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的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含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对人造园的深刻影响。

 



 

中国传统园林的特点

中国传统园林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的利用或者简单的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的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主旨,目的在于求得一个概括、精炼、典型而又不失其自然的山水环境。这样的创作又必须合乎自然之理,方能获致天成之趣。否则就不免流域矫揉造作,犹如买椟还珠徒具抽象的去壳而失却风景式园林的灵魂了。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法国的规整式园林与英国的风景式园林,前者按古典建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眼神而控制园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与其他造园三要素之间往往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的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协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的一面,甚至能够把后者转化为前者,从而在园林总体上使得建筑美与自然美融糅起来,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境界—天人谐和的境界。

三、诗画的情趣

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史空间的艺术。园林景观既需“静观”,也要“动观”,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把握这一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通融时间艺术的诗与空间艺术的画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总体到局部都包含这浓郁的诗、画情趣,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诗情画意”。

四、意蕴的蕴涵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欣赏方面的一个极重要的美学范畴。简单来说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已经产生于艺术创作中此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之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 意蕴的蕴涵 表达方式大体有以下三种
1、借助人工的叠石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与咫尺之间。
2、预先设定一个已经的主题,然后借助于山、水、花木、建筑所构配成的物境吧这个主题表述出来,从而传达给观赏者以意境的信息。
3、意境并非预先设定,而是在园林建成之后在根据现成物境的特征作出文字的“点题”—景题、匾、联、刻石等。

中国传统园林的类型

皇家园林

一、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有,古籍里称之为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的,都可以归属于这个类型。魏晋南北朝以后,随着宫廷园居生活的日益丰富多样,皇家园林按其不同的使用情况又有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之分。

二、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有,古籍里面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地,大抵都可以归入这个类型。 民间的私家园林师相对于皇家的宫廷园林而言。封建的礼法制度为了区分尊贵备件而对士民的生活和消费方式作出种种限定,违者罪为逾制和僭越,要受到严厉制裁。园林的享受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也必然受到封建礼法的制约。因此,私家园林无论在内容或形式方面都表现为许多不同于皇家园林之处。

三、寺观园林

寺观园林即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景观。 寺、观周围多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再配以小桥流水或少许亭榭的点缀,又形成寺、观外围的园林化环境,这在山丘地带的寺观尤为精彩。正由于庭院绿化和外围的园林化环境,寺院园林益发凸显其不同于皇家和私家园林的类型特征。许多寺观也因此成为“园林寺观”,历来的文人名士都喜欢借住其中读书养性,帝王以之作为行宫的情况屡见不鲜。

寺观园林

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时期

一、生成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220年)
即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商、周、秦、汉。此时贵族的宫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滥觞,也是皇家园林的前身。秦汉政体演变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确立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儒学逐渐获得正统的地位。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大帝国形成,相应的,皇家的宫听园林规模宏大、气魄浑伟,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

二、转折期(公元220-589年)
相当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庄园经济的冲击,北方落后的少数民族南下入侵,帝国处于分裂状态。而在意识形态方面突破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呈现为诸家争鸣、思想活跃的局面。豪门士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民间的私家园林异军突起。佛教和道教的流行,使得寺观园林也开始兴盛起来。形式造园活动从生成期到全盛期的转折,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大发展的基础

三、全盛期(公元589-960年)
相当于隋唐。帝国复归统一,豪族势力和庄园经济受到抑制,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更为健全、完善,在前一时期中诸家争鸣的基础上形成了儒、道、释互补共尊,但儒家仍居正统地位。唐王朝的简历开创了帝国历史上的一个意气风发、勇于开拓、充满活力的全盛时代,我们从这里能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曾经有过的何等闳放的风度和旺盛的生命力。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上形成了。

四、成熟时期(公元960-1736年)
相当于两宋到清初。中国封建社会发育定型,农村的地主小农经济稳步成长,城市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市民文化的兴起为传统的封建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封建文化转化为日愈缩小的精致境界之中实现着从总体到细节的自我完善。相应的,园林的发展亦由盛年期而升华为富于创造进去精神的完全成熟的境地。

五、成熟后期(公元1736-1911年)
相当于清中叶到清末。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则暴露出某些衰颓的倾向,已丧失前一时期的积极、创新精神。 清末民初,封建社会完全阶梯、历史发生急剧变化、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园林的发展亦相应的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结束了它的古典时期,开始进入世界园林发展的第三阶段—现代园林的阶段。

中国传统园林代表

中国皇家园林—颐和园  

中国皇家园林—颐和园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 位于北京城西北郊约10 km。其中,以昆明湖为主的水面占全园总面积的3/ 4, 以万寿山为主的陆地占全园总面积的1/ 4。[详细]

 
中国寺观园林—大觉寺  

中国寺观园林—大觉寺
大觉寺位于北京西北郊小西山山系的旸台山。寺后层峦叠嶂,林莽苍郁,前临沃野,景界开阔。寺始建于辽代,名清水院,为金章宗时注明的…[详细]

南方私家园林—苏州留园  

南方私家园林—苏州留园
留园的景观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丰富的石景,二是多样变化的空间直径。石景除了常见的叠石假山、屏障之外,还有大量的石峰特置和石峰…[详细]

 
南方私家园林—扬州小盘谷  

南方私家园林—扬州小盘谷
此园为小型宅园,紧邻邸宅的东侧,自邸宅大厅旁边的月洞门入园,门额上书“小盘谷”三字。入园便是一个小庭院,坐北花厅三间,南面沿墙堆筑…[详细]

北方私家园林—十笏园  

北方私家园林—十笏园
十笏园现在是潍坊市博物馆,原为丁善宝的宅园。十笏园是在旧住宅的基址上改建而成,园林的总体布局就不能不受到较多的限制。笏园西接郭家巷…[详细]

 
北方私家园林—十笏园  

余荫山房
余荫山房在广州市郊番禺县南村,园主人为邬姓大商人。此园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完整保留至今,是粤中的四大名园之一。余荫山房的布局十分巧妙。[详细]

中国传统园林的典型细节处理

水体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精神

水体在中国传统园林景观中应用
水体是中国园林景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山、石、路径、树林、亭台楼阁一起组成了令西方世界震惊的中国园林景观文化。[详细]

  竹类植物与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史

竹类植物在中国园林中的应用
竹子是我国古典风格园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的造园史从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筑灵台、灵沼、灵囿”开始…[详细]

  园林中植物景观的文化意义

中国园林植物景观中的文化意蕴
原始先民“ 构木为巢”、“钻燧改火”,从对树木的依赖到把树木看作“神木”的原始崇拜, 进而渗透了文化内涵。[详细]

中国传统园林蕴涵的思想文化

中国传统园林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中国园林景观中的人与自然
中国园林景观建设不仅是哲学思想对它的反射,溯其源泉,中国人造景的自然观也源自中国人生存的自然观,中国悠久的…[详细]

  古典美学观念与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园林的影响

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美学观
道家哲学中的“形神合一”在园林景观中体现于将自然元素如云雾, 光线, 山峰等的结构肌理, 微妙特性和相互依存关系…[详细]

  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意义

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意义
古典园林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以及对地域性景观的认识,有助于现代人对木上景观资源和历史传统的深刻认识、惟有…[PDF]

比较与借鉴—日本与西方园林掠影

日本篇

日本传统园林的基本介绍
日本是个具有得天独厚自然环境的岛国, 气候温暖多雨, 四季分明, 森林茂密, 丰富而秀美的自然景观, 孕育了日本民族顺应自然、赞美自然的美学观, 甚至连姓名也大多与自然有关, 这种审美观奠定了日本民族精神的基础, 从而使得在各种不同的作品中都能反映出返璞归真的自然观。日本园林以其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于世。它有别于中国园林“人工之中见自然”, 而是“自然之中见人工” 。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 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 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在表现自然时, 日本园林更注重对自然的提炼、浓缩, 并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 从而使日本园林具有耐看、耐品、值得细细体会的精巧细腻, 含而不露的特色;具有突出的象征性, 能引发观赏者对人生的思索和领悟。

 

日本传统园林与中国园林的关系
在中日历史文化渊源的大背景下,作为社会的文化、情趣反映的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总体上的相似性与继承性。[PDF]

 
 

细节的参考—日本传统园林植物配置图解
日本园林对植物的修剪是从室町时代(1393- 1573 年)后期禅宗寺院的庭院开始的]。禅宗园林以低矮的石景为…[详细]

西方篇

诗意与理性_中西古典园林风格比较
园林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 由于世界各地自然、地理、气候、人文、社会等多方面的差异, 逐步形成了多种流派与风格, 也形成了不同的类型与形式, 从世界范围来看, 主要有两大体系, 即东方自然式园林、西方几何式园林。[PDF]

 

西方传统乡村景观对西方园林的影响
对西方的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师来说,除了直接再现牧场风光,很多设计师也运用艺术的手法,将乡村景观进行抽象的加工与再现。法国设计师米歇尔·高哈汝在西班牙乡村旅行时,西班牙种植在山丘上的橄榄树林所形成的田园风光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详细]

推荐书籍

园冶注释  

《园冶注释》
本书是我国明代关于造园理论的专著,作者计成对造园艺术中的几个主要方面,如造园的指导思想、园址选择、建筑布局(包括屋宇、门窗、栏杆…[详细]

 
西方造园变迁史  

《西方造园变迁史》
本书系统论述了欧美造园文化发展之来龙去脉。内容包括古代、中世纪、意大利文化复兴、法国勒·诺特尔式等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造园演变。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
周维权所著《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版)》在体例上不采用断代通史的写法,而是把园林的全部演进过程划分为五个时期:生长期、转折期、全盛期…[详细]

 
日本园林与中国文化  

《日本园林与中国文化》
本书中作者从文化的角度去审视日本古典园林时,无论从置景、点景还是整个园林的创意布局,随处都带有中国文化影响的鲜明痕迹,隐含着大量…[详细]

景观中国简介 | About me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会员注册 | 投稿中心 | 建议留言 | 操作帮助|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0 Landscape.cn 京ICP备05068035号
景观中国 版权所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