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曾有人问作家龙应台:如果被带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如何分辨它是否发达?龙应台说:一场雨足矣——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3个小时。如果你撑着伞溜达了一阵,发觉裤脚虽湿却不肮脏,交通虽慢却不堵塞,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这大概就是个先进国家;如果发现积水盈足,店家的茶壶头梳漂到街心来,小孩在十字路口用窝子捞鱼,这大概是个发展中国家。

而在中国的许多大城市中,每每暴雨来袭之后,街道水漫金山,交通堵塞,行人举步维艰的场景却屡见不鲜,让人不禁疑惑,原本可以作为资源收集与利用的雨水,在中国的大城市中,却是这般场景?

 


雨水收集与利用·含义

雨水收集利用是指针对因建筑屋顶、路面硬化导致区域内径流量增加而采取的对雨水进行就地收集、入渗、储存、处理、利用等措施。主要包括收集、储存和净化后的直接利用;利用各种人工或自然水体、池塘、湿地或低洼地对雨水径流实施调蓄、净化和利用,改善城市水环境和生态环境;通过各种人工或自然渗透设施使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

雨水收集与利用·意义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我国水资源分布存在显著时空不均。因此近年我国为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局面正着手进行南水北调工程,该项目工程量大、工期长。作为缺水地区不能坐等外源调水,应充分开发和回收利用当地一切可能的水资源,其中城市雨水就是长期忽视的一种水资源。通过雨水的合理收集与利用,补充地下水源,削减城市洪峰流量,有效控制地面水体的污染,对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雨水收集与利用·世界趋势

当前雨水收集利用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已是非常重视的产业,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体系。这些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雨水利用的法律法规;建立了完善的屋顶蓄水和由入渗池、井、草地、透水地面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于洗车、浇庭院、洗衣服、冲厕和回灌地下水。

雨水收集与利用·国内现状

中国城市雨水利用起步较晚,目前主要在缺水地区有一些小型、局部的非标准性应用。比较典型的有山东的长岛县、大连的獐子岛和浙江省舟山市葫芦岛等雨水集流利用工程。大中城市的雨水利用基本处于探索与研究阶段,但已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北京、上海、大连、哈尔滨、西安等许多城市相继开展研究。

雨水收集与利用·前景

目前我国对城市雨水的利用率仍然很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可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在目前水资源紧张、水污染加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城市雨水作为补充水源加以开发利用,势在必行。

 

古今对比

前人的智慧

今人的窘境

 

北海团城节水工程揭秘

北海团城,一个高出地面四五米、面积不过6000平方米的小小围城。这里生长着数十棵根深叶茂的古树。

 
 

北京:遭暴雨多处积水

6月1日晚7时,北京遭遇雷雨袭击,城区普降中雨,局地大雨,雨量最大的丽泽桥达40毫米。西三环丰益桥等…

 

赣州古城缘何千年不涝:缘于一条宋代排水沟

史料记载,在宋朝之前,赣州城也常年饱受水患。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年—1077年)…

 
 

上海暴雨 城区积水

8月4日,上海市突遭雷雨大风天气,部分城区路段出现积水现象,行人与车辆行驶遇阻。

 

山东青岛:青岛为啥不淹?感谢德国人?

在中国最不惧暴雨的城市,不是首都北京,也不是国际大都市上海,而是青岛。

 
 

广州变“广洲” 暴雨浇醒“城市病”

史上最强暴雨、44个水浸黑点、21条道路严重堵塞,广州遭遇更深层次治水思考。

原因剖析

北京

北京超过80%的路面被混凝土、沥青等不透水材料覆盖,雨水无法渗透,因而不得不进入城市的…

 

上海

与中国绝大多数城市一样,上海中心城区以不透水地面为主,降雨排水主要依靠地面排水管网系统。

 

广州

广州市中心城区排水系统防洪排涝标准偏低,达到“一年一遇”标准排水管网占总量的83%…

专家呼吁

 

刘延恺:城市规划应该重视让城市与雨水和谐相处

我国南方相当一部分的洪涝灾害,是因江河的超标准洪水造成。但近年来,一些没有江河洪水问题的城市…

 
 

程晓陶:以法治理城市水患

现代城市面对暴雨洪水显得更为脆弱。除非随城市的发展同时增大治水的投入和管理的力度,否则必然会出现水灾损失急剧增长的恶性局面。

 

安特耶.斯托克曼:从规划做起,让“雨水”回家

水要想办法一级级留住。对于水的设施考虑不仅是在水岸,而且要将雨水河道结合在一起考虑,这样…

 
 

邵益生:城市雨水利用要政策引导

能出台雨水利用专项法规固然很好,重要的是相关法规的衔接与配套,如道路建设、公园绿地建设等都应有涉及…

国外相关法律与政策

美国

美国联邦、州、郡等积极立法,以实现雨水的科学管理。《清洁水法》是美国水资源管理的综合法律。20世纪90年代,美国制定了国家污染物排放削减制度。

 

德国

德国是欧洲开展雨洪利用工程最好的国家之一。德国对城市雨水采用政府管制制度。1995年颁布了第一个欧洲标准“室外排水沟和排水管道”…

英国

英国对城市雨水问题采用多层次、全过程控制的对策,建立了可持续排放体系。该国从解决大暴雨管道排放问题发展到综合雨洪控制体系。

 

日本

1992年日本颁布了 “第二代城市下水总体规划”正式将雨水渗沟、渗塘及透水地面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要求新建和改建的大型公共建筑群…

新加坡

受岛国地质条件限制,新加坡严禁开采地下水,以防止地面沉降,因而获取水资源的主要途径就是采集雨水。新加坡一位政府部长曾说过:“每一滴落在新加坡土地的雨水,我们都会想办法把它收集起来。” 经过多年的实践,新加坡政府成功地采取了适合岛国特色的集水区计划,在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等方面…

技术革新

低冲击开发技术

低冲击开发(Low-Impact Development,简称LID)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由美国推出的一种概念,其初始原理是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机制和设计技术,来达到对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的控制,从而使开发区域尽量接近于开发前的自然水文循环状态。这是一种以生态系统为基础,从径流源头开始的暴雨管理方法。

自然排水系统

 

雨水花园

 

绿色街道

 

生态屋顶

结语

环境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是新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雨水资源的有效收集与利用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城市雨水利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政策法规的引导,需要规划设计人员的技术支持,需要城市市政管理部门的维护管理。当然,更需要民众的广泛理解与支持。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各级政府部门的引导和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推动民众教育,"善待雨水、造福人类"这一生态理念一定会在我国深入人心。

景观中国简介 | About me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会员注册 | 投稿中心 | 建议留言 | 操作帮助|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0 Landscape.cn 京ICP备05068035号
景观中国 版权所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