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伟:在钢筋丛林中找回泥土之美(图)
庞伟其人:
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广州土人景观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设计师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客座教授
美国景观设计协会(ASLA)荣誉设计奖(2002)
第十届全国美展环境艺术类金奖
延边州经济社会发展顾问
2005-2006年中国房地产优秀景观设计师
2006年中国主流地产“金钻奖”、最具影响力建筑景观设计年度名人
广州土人景观顾问有限公司的中山岐江公园项目,在国内曾引起很大反响,并获得本领域内国际最高奖项之一: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2002年度最高奖项——荣誉设计奖。这是中国首次获得该类大奖,标志着中国现代景观设计开始与国际接轨。
总经理庞伟作为岐江公园的主要设计人,在南中国青年建筑师作品展上再一次用作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500顶黄色安全帽群不规则地摆放草地上。庞伟在设计理念中写到:“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工地,建筑师们以全球40%的水泥实现着他们的职业蓝图,每天,中国的新建房屋面积更是占到全球总量的50%左右。到处都是工地,到处都戴着安全帽工作的人群。也许,安全帽也给我们带来了追问:这种用庞大的资源消耗量堆积起来的繁荣安全吗?我们不懈地建筑着的这个世界安全吗?”繁荣的背后是什么?发人深省。
庞伟是个爽快的人。从容不迫的侃侃而谈、既活跃又张扬,加上他在景观设计上颇有其造诣,举手投足间给人思想家的感觉。对于新兴的景观设计行业,缺乏社会的理解是其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庞伟表示,从事景观设计行业后他常常感到困惑,在经济发展迅猛的今天却有逆水行舟的感觉。坚持与妥协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在创作中既没有离开坚持的妥协也没有离开妥协的坚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补充,土人一直在努力交出认真的答卷。
作为一个团队的舵手,庞伟强调:所有的想法,所有优秀的创作都来自于土人团队。土人坚持回归生态、自然、简朴的景观美。追求人性之美,也就是以人为本,做充满人文气息的东西。庞伟认为:城市景观不是为了威风而做,也不是为了张扬霸道之气,城市是一个人居的城市,是大家安居乐业的地方,是人生的舞台,应该是一个给普通人带来和谐生活感的设计。
上图:景观设计不是点缀生活,图为岐江公园一角
上图:好设计可以调和人和自然
上图:设计行业应体现人文关怀
上图:景观设计是人跟土地关系的重新梳理,图为广东省中山市鄂尔多斯尚城景观设计
对话
景观设计让我关注街道与大地
记者:景观这门学问在国内不算太长时间,你为什么会从事这方面的事业?
庞伟:原来我是学建筑学的,从事景观设计是个缘分,也是个机遇。1999年前与俞孔坚老师的相识,使我走上这条路。他从哈佛大学回来后全力推动中国景观设计学的发展。这个转变对我一生来说非常有意义。以前做建筑师的时候,十分注意的是建筑单体、构图呀、审美呀,但现在我会关心更大范围的事情,比如关心街道,关心城市,关心区域,关心江河,关心大地本身,它的历史文化,生态过程等,这些是非常好的事情。开始有了社会学观点的思考,有了一些生态学的思考。我个人来说非常感谢这么一个改变,它使我对社会接触的面更有力、更广泛。我们不应该去通过规划处理整个城市,建筑处理房屋楼宇,然后剩下空余的地方由景观设计师来做点花园或者填填空,这么简单。但是事实上,目前社会很多时候就是这么来分工的。中国现在发展太快了,沧海桑田,如果治理思想不跟上,不拿出新的视野,新的手段去处理这些城市问题,就会闹出许多笑话。在高速公路用太湖石去做装饰,那些石头都是传统的士大夫们提着个鸟笼子,斟着茶慢慢去欣赏的。在现代高速公路旁,怎样去品那个瘦、透、漏、皱?我觉得中国今天现代化进程中我们所面临的情况不是说问题越来越少了,而是越来越深刻甚至尖锐。和谐社会应该是通过揭示矛盾,从而解决矛盾,而不是和稀泥,把所有问题都遮盖起来,只有解决问题才能达到真的和谐。
快速复制是设计最大的粗俗
记者:您对目前国内景观设计的发展有什么看法?
庞伟:我们或者可以从对现状的批评开始。
中国目前正处在一个城市化高度发展的阶段,城市正前所未有的日新月异,前所未有的迅猛拓展,城市景观被大量、快速地制造出来,直接而粗暴地流露着我们时代欲望的淋漓痛快和美学的浮浅轻薄。堆砌各式城市仿制品可以说是中国当下景观设计的时尚景观。而真正的景观设计学却广泛而深刻地缺席。城市景观的无聊和粗俗正在败坏城市景观设计的精致。
岂止是秀才娘子的宁式床,一切中外阔人们的家什摆设都被急迫和胡乱地拿来。城市景观也被当成汽车或数码产品,也是“进口”的好。不仅楼要“洋”的,连植物花草也是以“洋”为美。
记者: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庞伟:无庸讳言,我们的进步过程当然就是学习的过程。但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缺乏文化自信心的树立、文化创新的努力,从而使我们失去坐标。因此很多时候,先进理所当然就是西方的,先进理所当然就是美国。现代化变成了搬外面的东西、外国的楼、外国的广场……很多房地产项目看不出它所处的位置,比如在杭州的项目做出来跟在深圳、广州的一样,这的确是无聊和可悲的。所以我们在这个时代,要立足于做踏踏实实的建设性工作,了解什么是属于中国本土人们的情感。我们也不要一说中国的东西就追溯到古代,追溯到农业社会去。我们要寻求的既是中国的,同时是当代的,要寻找真实的人民生活中好的文化要素,才能在这个时代做出属于中国的东西,这是非常重要的。广州土人景观这些年就是立足在这个抱负上去工作、去努力。
重寻现代的天地人神
记者:景观设计现阶段并不为社会所熟悉,您认为景观设计的真意是什么?
庞伟:土人的创始人俞孔坚先生给我们提出一个框架,就是景观设计的四个维度:天、地、人、神。我们要找真实的天、真实的地、真实的人和真实的神。我们现在讲神总被一些人认为是落后的和愚昧的,其实人总是跟神捆在一起的,神在这里是指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信仰世界。人是什么?人其实只能在这个系统(天、地、人、神)里面才能找到自己的不大不小的存在!我们现在把天搞坏了,把地搞坏了,河水污染了,环境透支了,全球温室化……这是一个最严重,而且再也不能被忽视的问题。
这就引出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景观设计不是点缀生活,更不是简单的美化生活。我们的工作是还生活一些本来的东西。景观设计学对生态系统、对河道、对自然风景区、对湿地等的工作不是一个简单的美化问题,它不仅仅是用一个个花园去装饰人们的生活,美化、装饰、点缀这些词都是不够的。景观设计实际上是一个人跟土地关系的重新梳理,通过好的设计、优美的设计去调和人和自然,使之和谐。土人其意就是土地和人。社会对景观设计师最多的误解,就是把景观等同于做园艺,等同绿化、园林。在当代这个高度城市化,高度人地关系紧张的情况下,怎么样处理土地和人的关系,怎么样再造美好山河,是一个非常综合的事,这是景观设计师要做的事。景观设计学应该向社会澄清它的工作,这里面有美学的因素,但更多时候要通过科学、通过规划、通过艺术、通过很多非常有效各方面的工作来完成。
记者:针对当代的发展状况,您的景观设计理念是什么?
庞伟:很多大学近年来都开设了景观设计专业。怎么样把园林专业中的一些观念向中国当代的设计需要迅速转型过来,适应当代景观设计的发展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当代中国人的环境审美语言还没有找到,很多人仍旧抱着旧的园林设计思想,找不到创新路径与更好的表达方式。回想上世纪初那场著名的白话文运动曾如此激烈地冲击和刺激了古老而且停滞的中国,实际上我们每个行业都要找到当代的白话文。如果还像清朝末年那样,满嘴之乎者也,说着死去的语言、僵化的语言,甚至连表达感情都找不到活的语言,继续用古人的话说着今天的事,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找到白话文后再回去对唐诗宋词有所欣赏,才是健康的。就像今天的城市,其实始终没有找到真正的活脱脱的属于当代人的城市景观话语。我们为什么不向活着的人、向活着的文化学习,做属于当代的创作?景观一定要用当代人的审美语言去做,这是我们一直坚持的!
创作力来源于思想力
记者:你认为设计师承担着怎么样的社会责任?
庞伟:说到南中国青年建筑师展上的作品,500个安全帽,这是我们团队的作品,我与张健、李津等人,我们在工作中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谈话之后的结果。环境艺术,我们不要把它单纯地视为是社会一些富裕阶层的装饰品,只是一些点缀客厅、点缀富人住宅区的东西,艺术应该是具有社会意义的、具有人文内涵的东西。这次的500个安全帽,实际上是想从社会学和人文内涵方面去参透我们的建设面貌:数量惊人,速度惊人,但是这里面充满了盲目性、缺少思想力,这种矛盾凸显出一个安全问题。我们今天的发展就像一个巨人,它被利益推动着,欲望驱使着,然而他却看得不清楚,看得不够远。一方面是繁荣的表现,而繁荣背后的忧虑,才是最值得我们去警惕的。南中国青年建筑师作品展,是在向人们展示有这么一帮人,他们对社会的思考和忧虑,对这个社会的承担!我们的社会还是比较务实,整个设计圈子内充满了小富既安的思想。目前中国建筑活动那么繁荣,但建筑师的影响却非常弱和淡。建筑师本身就是人类几千年建筑文化的承载者,他应该扮演当代社会向公众阐述和建设建筑文化的角色。在中国的城市问题、建设问题、环境问题这么凸显的今天,建筑师不能再习惯于做单一的绘图角色,而应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当代设计文化的承载者。我们有很多出色的前辈,像法国的柯布西耶等,他们都是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但在问题已经尖锐的今天,全社会包括来自于文学界思想界的很多人都在谈论城市问题,反而做着与城市建设最密切、最关联工作的当代建筑师们的声音却太弱。
我们这个圈子从建国后就缺乏一个好的传统。从上一辈设计师那里承继下来的传统使青年建筑师习惯于不言语,习惯于埋头苦干。反观中国的文学界,中国的艺术界二十年来都经历了非常大的思想变革和洗礼。但是在建筑或者说设计行业变化却不大,整个行业的人文关怀和直接面向大众的勇气和姿态都是欠缺的。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