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空间》:作为思想者的庞伟
admin
2008-06-10
来源:
网
不能孤立地看待景观设计 《建筑空间》:您赞不赞同“有钱先做建筑,然后做室内装修,最后才做景观”这种说法? 庞伟:过去建筑界有一句话:实用,经济,尽可能的情况下美观。我
不能孤立地看待景观设计
《建筑空间》:您赞不赞同“有钱先做建筑,然后做室内装修,最后才做景观”这种说法?
庞伟:过去建筑界有一句话:实用,经济,尽可能的情况下美观。我们从读设计的第一天开始就给灌输这个箴言。我觉得这个话不对。
为什么?人类的艺术史从哪一天开始?是吃饱了饭之后,是“仓廪足,知荣辱”?实际上从人类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你看西班牙的岩画,非洲的艺术,都是高纯度的艺术。所以说,“尽可能的情况下美观”这句话割裂了美在社会生活中的有机存在,把这些东西条框化、机械化了。
我们的衣服、器物、建筑从第一天开始就兼具了实用和美感两种不可分割的功能,从来没有截然地分开过。这种思维方式是形而上、非常孤立的,是一种庸俗的世界观。过去一个不太富裕的村庄,它的景观可能很优秀,但今天的观点是:景观是个花钱的东西,钱不够的时候就不花这个钱。
《建筑空间》:说到村庄的这个例子,您认为景观是人们有意做出来的美吗?
庞伟:这回到了一个问题:什么是景观?我们今天把景观当做奢侈物,条件好的时候才讲景观,这是不对的。景观处理的是建筑物周边的、外在的东西,园林绿化只是其中一个部分。这样的景观不应该作为一个奢侈物、一个装饰物存在,而必须是环境中最重要的一个构成部分。
《建筑空间》:在“经济、实用、美观”六字方针,景观设计侧重于哪一部分?
庞伟:如果说“六字方针”存在的话,它们都适用于景观设计。景观首先是美观,但又不仅是美观。我们为什么要做花园?因为从人居的角度来说,花园可以晒衣服,可以做游戏,可以接触外面的空气,可以感受冬天落叶春天花开,可以种几棵梅花几棵杏树……这不光是美观的问题,而是全面的、身心的观照。
《建筑空间》:这仅仅是您个人的理解还是整个设计师队伍的共识?
庞伟:实际上这六个字完全不能概括。今天的建筑文化或者社区文化,是我们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今天的设计就是城市本身,就是生活本身。
“经济、实用、美观”里没有提到一个社会学的东西,就是设计在某种程度上是帮助城市、社会发展的。在欧洲,通过对一些社区、公园、博物馆的开发,可以提升人的素质,减少犯罪率,促进不同层次的人融合、增强活力。
设计和设计师要有使命感
《建筑空间》:景观设计的作用在哪里?
庞伟:我觉得应该像俞孔坚先生所说的,将“景观设计学”改名为“土地设计学”。现在很多设计师根本不看土地类型,在图纸上随便画,把土地看成是统一的、死的东西,而不是有差别的、活的东西。土地实际上有一个荷载的极限,超过这个极限原来的优美就变成不优美,再超过就由不优美变成恶劣。所以他建议留出一些土地,让我们的子孙将来决定怎么利用。
现在看,除了一些例行的绿化用地之外,其他地方都被建设了。以前太湖周边的人工建筑很稀疏,到处都是稻田湖泊,是真正的江南。后来人工建筑已经密密麻麻地连成了一片,太湖反被包围住了。再后来就有了蓝藻事件。
现在哪里还有荒原,哪里还有让鸟儿带点种子过来的就可以生长的地方?这样的地方越来越少了,我们要面向未来。
《建筑空间》:设计师的职责是什么?
庞伟:俞孔坚先生还有一个很好的言论:我们设计师的祖先不是鲁班,是大禹。鲁班是个工匠,谁能聘得起就给谁做一些很优秀的作品;而大禹从文明早期开始就致力于中国生死存亡的问题。所以设计师要有自己的态度、自己的努力,这是今天我们没有的一个抱负。
我在一篇文章里讲过犬儒化的问题,说设计师们知道自己的生存状态,挣了点钱,却不敢去承担。设计界整个地犬儒化了,有些人说缺钙,有些人说没有阳刚气,其实就是小富即安。我们现在虽然有一些很优秀的设计师,做的东西很像外国的,但整个设计圈的根本语境是犬儒化的,是非常没有责任感、没有存亡意识的。大家一提起宏观话语就觉得非常不时时髦,非常虚弱,觉得这些东西不是我们管的。
现在设计师聚在一起只会抱怨甲方怎样,领导怎样。土人景观也走市场经济,但我们仍然坚持表达自己的言论,我觉得这什么时候都不矛盾。任何国家的设计师都要在市场经济的环境里生活,但不意味着你可以放弃一些东西,关键是对生存状态的理解,这是哲学和思维的问题。
设计要为人民服务
《建筑空间》:请结合具体项目谈谈你们是怎样做的?
庞伟:我们在中山有一个房地产项目,场地里有一个小山包,上面都是杂木杂草,没有值钱的树,土质也比较稀松,不构成一般人说的景观。一般来说要把它推掉,重新设计,种上一些优秀品种的花草。
我们思考再三,觉得把它铲掉也就三两天功夫,但这些树最适合这个土地的,这个存在已经构成一个很大的力量。它本身就郁郁葱葱,为什么不把它留下来?后来我们在上面穿插了一些步道、休息亭,构成了一个非常自然的生态社区公园。
我老是讲,人间本来就够势利的,谁是厅长,谁是CEO,现在这种势利已经深入到植物世界里去了,贵的树才是好树,不贵的、自然长起来的要斩掉。我们到日本随便找一个书店,光野草野花的书就有二三十本,我们的书店哪怕是大书店,哪有讲野草野花的?《诗经》里讲到的“蒹蕸苍苍,白露为霜”,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讲到的都不是观赏性植物。在日本一些很重要的公园里都有狗尾巴草,我们呢?到高档楼盘去,它会告诉你果子喷了农药不能摘,让你不许接近。
《建筑空间》:赞同你们做法的业主多吗?
庞伟:因为我们旗帜鲜明,他们一开始就认同我们的理念,所以这样的甲方挺多,但整个中国就不乐观。我们那点钱都是二三十年间出来的,我们其实都是“暴发户”,我们的文化要有一个沉淀。中国的问题就在这儿,我们没有沉淀。外国都是沉淀出来的社会,虽然有破坏,但千百年来的根基没有动摇。中国大起大落没有沉淀,过去农业文明积淀的底子太薄,很多东西不实用了,所以现在要把一些做错的东西慢慢做对。
《建筑空间》:请谈一下景观设计中的“真、善、美”。
庞伟:比如说堆石头,中国项目很多,政府项目堆石头,房地产项目也堆石头。黄卵石很多都是从流溪河的河床里挖出来的,这是广州的水源地。这一挖就把河床破坏了,旁边的竹林和滩涂都破坏了。黄卵石在山里呆得好好的,因为城市要美化就把它们从山里起出来,放到园林里。这种园林的美是建立在破坏山川、破坏水源地的基础上的,就像我们吃鱼翅,把鲨鱼的鳍都给砍下来了。
过去很多天经地义的事情在今天看来是很背离道德的。宋徽宗为了搞一个园子弄得民生不宁,今天这个园那个园都需要这些东西,是因为我们知道它是来自流溪河、以破坏河床为代价的,它还能美吗?吃鱼翅想到太平洋里鲨鱼的处境你能有味吗?我们这一代人要有这个觉悟,想到好日子要我们去维系。
《建筑空间》这样的美要以谁为对象?
庞伟:外国的古代文明不等于外国的当代文明,很多中国人看的都是外国帝王将相在历史上干的事情。那些东西成为文化遗产可能是正确的,但作为今天的文化取向是过时的,是应该被摒弃的。法国现在搞建设怎么会按照拿破仑的思路?拿破仑穷兵黩武、好大喜功,做出来的东西对我们有些人特别投合。
我们该不该学习外国?该,但要看学习外国的什么东西。是外国当代相对正确的东西还是外国历史不那么正确的东西?中国人去了凡尔赛就觉得草地应该这种才漂亮,但外国的当代谁这样种草?那是历史的漂亮,可以用300个园丁去维护。我们不能像慈禧太后那样,为了一个颐和园把海军军费给耽误了。
古代是一个人占有一个社会的大多数财富,他干什么都可以。美学也由为少数人服务到为多数人服务,由向神服务变成向人服务,这是大的走向。我看过一篇文章,叫《设计要为人民服务》,写得很好,我们就应该叫这口号。尤其是公共景观,一定要为人民服务。
有些人觉得手里拿着理想主义旗子时会举步维艰,我倒觉得在社会普遍缺少理想主义的空气和声音时,理想主义反过来是大家包括甲方都尊重的东西。
作者简介:庞伟,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广州土人景观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首席设计师。
《建筑空间》:您赞不赞同“有钱先做建筑,然后做室内装修,最后才做景观”这种说法?
庞伟:过去建筑界有一句话:实用,经济,尽可能的情况下美观。我们从读设计的第一天开始就给灌输这个箴言。我觉得这个话不对。
为什么?人类的艺术史从哪一天开始?是吃饱了饭之后,是“仓廪足,知荣辱”?实际上从人类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你看西班牙的岩画,非洲的艺术,都是高纯度的艺术。所以说,“尽可能的情况下美观”这句话割裂了美在社会生活中的有机存在,把这些东西条框化、机械化了。
我们的衣服、器物、建筑从第一天开始就兼具了实用和美感两种不可分割的功能,从来没有截然地分开过。这种思维方式是形而上、非常孤立的,是一种庸俗的世界观。过去一个不太富裕的村庄,它的景观可能很优秀,但今天的观点是:景观是个花钱的东西,钱不够的时候就不花这个钱。
《建筑空间》:说到村庄的这个例子,您认为景观是人们有意做出来的美吗?
庞伟:这回到了一个问题:什么是景观?我们今天把景观当做奢侈物,条件好的时候才讲景观,这是不对的。景观处理的是建筑物周边的、外在的东西,园林绿化只是其中一个部分。这样的景观不应该作为一个奢侈物、一个装饰物存在,而必须是环境中最重要的一个构成部分。
《建筑空间》:在“经济、实用、美观”六字方针,景观设计侧重于哪一部分?
庞伟:如果说“六字方针”存在的话,它们都适用于景观设计。景观首先是美观,但又不仅是美观。我们为什么要做花园?因为从人居的角度来说,花园可以晒衣服,可以做游戏,可以接触外面的空气,可以感受冬天落叶春天花开,可以种几棵梅花几棵杏树……这不光是美观的问题,而是全面的、身心的观照。
《建筑空间》:这仅仅是您个人的理解还是整个设计师队伍的共识?
庞伟:实际上这六个字完全不能概括。今天的建筑文化或者社区文化,是我们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今天的设计就是城市本身,就是生活本身。
“经济、实用、美观”里没有提到一个社会学的东西,就是设计在某种程度上是帮助城市、社会发展的。在欧洲,通过对一些社区、公园、博物馆的开发,可以提升人的素质,减少犯罪率,促进不同层次的人融合、增强活力。
设计和设计师要有使命感
《建筑空间》:景观设计的作用在哪里?
庞伟:我觉得应该像俞孔坚先生所说的,将“景观设计学”改名为“土地设计学”。现在很多设计师根本不看土地类型,在图纸上随便画,把土地看成是统一的、死的东西,而不是有差别的、活的东西。土地实际上有一个荷载的极限,超过这个极限原来的优美就变成不优美,再超过就由不优美变成恶劣。所以他建议留出一些土地,让我们的子孙将来决定怎么利用。
现在看,除了一些例行的绿化用地之外,其他地方都被建设了。以前太湖周边的人工建筑很稀疏,到处都是稻田湖泊,是真正的江南。后来人工建筑已经密密麻麻地连成了一片,太湖反被包围住了。再后来就有了蓝藻事件。
现在哪里还有荒原,哪里还有让鸟儿带点种子过来的就可以生长的地方?这样的地方越来越少了,我们要面向未来。
《建筑空间》:设计师的职责是什么?
庞伟:俞孔坚先生还有一个很好的言论:我们设计师的祖先不是鲁班,是大禹。鲁班是个工匠,谁能聘得起就给谁做一些很优秀的作品;而大禹从文明早期开始就致力于中国生死存亡的问题。所以设计师要有自己的态度、自己的努力,这是今天我们没有的一个抱负。
我在一篇文章里讲过犬儒化的问题,说设计师们知道自己的生存状态,挣了点钱,却不敢去承担。设计界整个地犬儒化了,有些人说缺钙,有些人说没有阳刚气,其实就是小富即安。我们现在虽然有一些很优秀的设计师,做的东西很像外国的,但整个设计圈的根本语境是犬儒化的,是非常没有责任感、没有存亡意识的。大家一提起宏观话语就觉得非常不时时髦,非常虚弱,觉得这些东西不是我们管的。
现在设计师聚在一起只会抱怨甲方怎样,领导怎样。土人景观也走市场经济,但我们仍然坚持表达自己的言论,我觉得这什么时候都不矛盾。任何国家的设计师都要在市场经济的环境里生活,但不意味着你可以放弃一些东西,关键是对生存状态的理解,这是哲学和思维的问题。
设计要为人民服务
《建筑空间》:请结合具体项目谈谈你们是怎样做的?
庞伟:我们在中山有一个房地产项目,场地里有一个小山包,上面都是杂木杂草,没有值钱的树,土质也比较稀松,不构成一般人说的景观。一般来说要把它推掉,重新设计,种上一些优秀品种的花草。
我们思考再三,觉得把它铲掉也就三两天功夫,但这些树最适合这个土地的,这个存在已经构成一个很大的力量。它本身就郁郁葱葱,为什么不把它留下来?后来我们在上面穿插了一些步道、休息亭,构成了一个非常自然的生态社区公园。
我老是讲,人间本来就够势利的,谁是厅长,谁是CEO,现在这种势利已经深入到植物世界里去了,贵的树才是好树,不贵的、自然长起来的要斩掉。我们到日本随便找一个书店,光野草野花的书就有二三十本,我们的书店哪怕是大书店,哪有讲野草野花的?《诗经》里讲到的“蒹蕸苍苍,白露为霜”,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讲到的都不是观赏性植物。在日本一些很重要的公园里都有狗尾巴草,我们呢?到高档楼盘去,它会告诉你果子喷了农药不能摘,让你不许接近。
《建筑空间》:赞同你们做法的业主多吗?
庞伟:因为我们旗帜鲜明,他们一开始就认同我们的理念,所以这样的甲方挺多,但整个中国就不乐观。我们那点钱都是二三十年间出来的,我们其实都是“暴发户”,我们的文化要有一个沉淀。中国的问题就在这儿,我们没有沉淀。外国都是沉淀出来的社会,虽然有破坏,但千百年来的根基没有动摇。中国大起大落没有沉淀,过去农业文明积淀的底子太薄,很多东西不实用了,所以现在要把一些做错的东西慢慢做对。
《建筑空间》:请谈一下景观设计中的“真、善、美”。
庞伟:比如说堆石头,中国项目很多,政府项目堆石头,房地产项目也堆石头。黄卵石很多都是从流溪河的河床里挖出来的,这是广州的水源地。这一挖就把河床破坏了,旁边的竹林和滩涂都破坏了。黄卵石在山里呆得好好的,因为城市要美化就把它们从山里起出来,放到园林里。这种园林的美是建立在破坏山川、破坏水源地的基础上的,就像我们吃鱼翅,把鲨鱼的鳍都给砍下来了。
过去很多天经地义的事情在今天看来是很背离道德的。宋徽宗为了搞一个园子弄得民生不宁,今天这个园那个园都需要这些东西,是因为我们知道它是来自流溪河、以破坏河床为代价的,它还能美吗?吃鱼翅想到太平洋里鲨鱼的处境你能有味吗?我们这一代人要有这个觉悟,想到好日子要我们去维系。
《建筑空间》这样的美要以谁为对象?
庞伟:外国的古代文明不等于外国的当代文明,很多中国人看的都是外国帝王将相在历史上干的事情。那些东西成为文化遗产可能是正确的,但作为今天的文化取向是过时的,是应该被摒弃的。法国现在搞建设怎么会按照拿破仑的思路?拿破仑穷兵黩武、好大喜功,做出来的东西对我们有些人特别投合。
我们该不该学习外国?该,但要看学习外国的什么东西。是外国当代相对正确的东西还是外国历史不那么正确的东西?中国人去了凡尔赛就觉得草地应该这种才漂亮,但外国的当代谁这样种草?那是历史的漂亮,可以用300个园丁去维护。我们不能像慈禧太后那样,为了一个颐和园把海军军费给耽误了。
古代是一个人占有一个社会的大多数财富,他干什么都可以。美学也由为少数人服务到为多数人服务,由向神服务变成向人服务,这是大的走向。我看过一篇文章,叫《设计要为人民服务》,写得很好,我们就应该叫这口号。尤其是公共景观,一定要为人民服务。
有些人觉得手里拿着理想主义旗子时会举步维艰,我倒觉得在社会普遍缺少理想主义的空气和声音时,理想主义反过来是大家包括甲方都尊重的东西。
作者简介:庞伟,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广州土人景观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首席设计师。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