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驻华使馆新馆设计者访谈
admin
2008-08-07
来源:
网
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当天,早上8点08分,美国驻华使馆新馆也将举行落成剪彩仪式。而就在前不久,中国驻美大使馆新馆也正式开馆。事实上,这两座将改写中美两国首都外交版图的
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当天,早上8点08分,美国驻华使馆新馆也将举行落成剪彩仪式。而就在前不久,中国驻美大使馆新馆也正式开馆。事实上,这两座将改写中美两国首都外交版图的新建筑群,自设计图公布后就一直在接受来自各方的关注。对于众多评价,负责美国驻华使馆新馆设计的美国SOM设计事务所旧金山办公室的克雷格•W•哈特曼表示,“我的设计是通过现代、简洁、直接和开放的元素,以及对中国设计传统和文化的尊重,将两种文化有效地结合起来。”
取胜之道
在中国文化中编织现代美国建筑
问:是什么让你们在设计招标中胜出的?您的设计灵感由何而来?想表达的主题又是什么?
哈特曼:我们并不想建造一两栋宏伟的大楼,而是想利用这个机会创造出位于庭院里的细致精巧、高低错落的建筑。我想,这是我们赢得这次设计大赛的主要缘由。
对我来说,最艰巨的挑战,以及最终的灵感,都来源于使馆的象征意义和地理位置:作为美国在中国土地上的权力象征,最为重要的是我们的使馆建筑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我们的文化、社会以及政治观念,同时,也对中国表示尊重。这是一个有着古老、丰富、卓越文化的国度。所以,这种自我强加的压力、或者说灵感,就是在中国都市文化以及古老元素中,编织和创造出一个现代的美国建筑。
问:该建筑的最大特色是什么?
哈特曼:在我的几次旅行当中,我深深被中国传统的城市元素和景观所吸引,它们与庭院、狭长的胡同和花园交织在一起。这种神秘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的精巧结合,都极大影响了我对整个项目的概念。同时,我希望能传达出美国民众的清晰、乐观和开放的价值观。从理念上说,新的美国大使馆是建立和融入在中国土地的21世纪的美国建筑。由于这样的概念,我希望自己克制住要通过纪念碑的方式表达美国重要性的冲动,取而代之的是,我们将使馆项目分割成数个独立的小型建筑,它们与多个花园庭院融会在一起,由两旁种着挺拔竹子的像胡同一样的通幽小径连结起来。当然,其中有一个10层高的大楼,它被透明、半透明以及不透明玻璃所包裹。这种玻璃外壳的质地可以随着全天光线的变化而有所改变,有时像是浑厚的绣帷,有时又成了光亮的平纹棉麻织物。其他的建筑都是两三层高,通过精心搭配的有纹路的石头,可以最大化显示出自然光线的质感。
问:如何让建筑给人以宏大感,同时又不至于咄咄逼人?
哈特曼:通过它的厚重布局,毫无疑问,这个设计反映出使馆的重要性,但我们也尽全力避免建筑过于庞大,而是传达出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理念,也与北京的城市、公众领域和当地居民相融合。
先进之处
可持续绿色设计
问:新的使馆和老使馆相比,最大不同是什么?
哈特曼:新的大使馆是建立在可持续、绿色设计的基本理念之上,反映出时代的要求和科技水平。暴雨积水会被储存起来,通过多个荷花池被净化。因为当地有着可供利用的材料和技术工人,我们也大规模地使用精细的混凝土。其他一些材料都是取自当地。热惯性材料和自然光都被广泛利用,来增加舒适度以及减少能源消耗。白色的屋顶和先进的机械系统都能确保降低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问:和原来使用的美国大使馆相比,新建筑使用了什么新材料或技术?
哈特曼:这些材料都包括大小适中的现浇混凝土、大面积的玻璃,在地面上,则是石头材料。主要的想法是通过材料的整体性、坦诚的表达、优雅的布局以及创新的设计,适当地传达出美国的存在,而不是材料的贵重或华而不实。
问:在设计中,实用性、功能性、公众性、政治性、外交性、安全性等因素如何纳入考量?
哈特曼:整个使馆区被分为三个部分,它们都具有功能使用和安全作用,也有利于使馆人员之间的社会和职业交流。第一个小区由较低的展馆和户外场所组成,包括自助餐厅、咖啡店、商店和供使馆工作人员以及家人休闲娱乐的地方。第二个小区包括一栋八层楼高的办公楼,以及三层楼高的办公展示间。楼体被有装饰图案的瓷面玻璃所覆盖,产生出一种别致的光线和精美感。第三个小区则代表了使馆的公众形象,它包括领事办公楼,主要公众出口处的东边则是花园。领事办公楼在其设计中体现的是可持续的原则。
特殊之处
显示对东道主国的尊重
问:和普通商业/公共建筑相比,建造大使馆的特殊之处有哪些?
哈特曼:使馆建筑应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本国的文化、社会和政治观念以及对东道主国表示尊重。设计美国驻 华大使馆是一种有趣的挑战。中国是一个有着丰富古老文化的国家,但是,它的政体与我们信奉的价值并不相同。主要的挑战还是确保使馆建筑群能传达公民的、而不是商业的价值,在与中国背景和谐一致的前提下,传达美国的价值观。
问:怎么确保大使馆的建筑与周围建筑风格和环境融为一体?
哈特曼:为了与社区和城市产生关联,我们希望在入口处传达出一种强烈的开放感和欢迎之意。在经过由玻璃覆盖的展示馆后,访客会踏上木石修建的小桥穿过荷花池,来到两层高的领事大楼。气派的美式柱廊,被大楼“闪光屋顶”的延伸处所覆盖。走过一面玻璃墙,屋顶和铺着石块的广场扩伸到内部,便来到了领事接待大厅,这里是进行签证和护照服务的地方。柱廊一直通向使馆区的北部花园,公众会被邀请参加在这里进行的美国假日庆祝活动。
问:建造过程中用的全部是美国工人吗?有没有中国人参与?
哈特曼:在新的大使馆中,只有在敏感场地的建设和准备情况下,才会使用美国工人。目前,这个项目雇用了2000名工人。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这一数字有所变化。
取胜之道
在中国文化中编织现代美国建筑
问:是什么让你们在设计招标中胜出的?您的设计灵感由何而来?想表达的主题又是什么?
哈特曼:我们并不想建造一两栋宏伟的大楼,而是想利用这个机会创造出位于庭院里的细致精巧、高低错落的建筑。我想,这是我们赢得这次设计大赛的主要缘由。
对我来说,最艰巨的挑战,以及最终的灵感,都来源于使馆的象征意义和地理位置:作为美国在中国土地上的权力象征,最为重要的是我们的使馆建筑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我们的文化、社会以及政治观念,同时,也对中国表示尊重。这是一个有着古老、丰富、卓越文化的国度。所以,这种自我强加的压力、或者说灵感,就是在中国都市文化以及古老元素中,编织和创造出一个现代的美国建筑。
问:该建筑的最大特色是什么?
哈特曼:在我的几次旅行当中,我深深被中国传统的城市元素和景观所吸引,它们与庭院、狭长的胡同和花园交织在一起。这种神秘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的精巧结合,都极大影响了我对整个项目的概念。同时,我希望能传达出美国民众的清晰、乐观和开放的价值观。从理念上说,新的美国大使馆是建立和融入在中国土地的21世纪的美国建筑。由于这样的概念,我希望自己克制住要通过纪念碑的方式表达美国重要性的冲动,取而代之的是,我们将使馆项目分割成数个独立的小型建筑,它们与多个花园庭院融会在一起,由两旁种着挺拔竹子的像胡同一样的通幽小径连结起来。当然,其中有一个10层高的大楼,它被透明、半透明以及不透明玻璃所包裹。这种玻璃外壳的质地可以随着全天光线的变化而有所改变,有时像是浑厚的绣帷,有时又成了光亮的平纹棉麻织物。其他的建筑都是两三层高,通过精心搭配的有纹路的石头,可以最大化显示出自然光线的质感。
问:如何让建筑给人以宏大感,同时又不至于咄咄逼人?
哈特曼:通过它的厚重布局,毫无疑问,这个设计反映出使馆的重要性,但我们也尽全力避免建筑过于庞大,而是传达出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理念,也与北京的城市、公众领域和当地居民相融合。
先进之处
可持续绿色设计
问:新的使馆和老使馆相比,最大不同是什么?
哈特曼:新的大使馆是建立在可持续、绿色设计的基本理念之上,反映出时代的要求和科技水平。暴雨积水会被储存起来,通过多个荷花池被净化。因为当地有着可供利用的材料和技术工人,我们也大规模地使用精细的混凝土。其他一些材料都是取自当地。热惯性材料和自然光都被广泛利用,来增加舒适度以及减少能源消耗。白色的屋顶和先进的机械系统都能确保降低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问:和原来使用的美国大使馆相比,新建筑使用了什么新材料或技术?
哈特曼:这些材料都包括大小适中的现浇混凝土、大面积的玻璃,在地面上,则是石头材料。主要的想法是通过材料的整体性、坦诚的表达、优雅的布局以及创新的设计,适当地传达出美国的存在,而不是材料的贵重或华而不实。
问:在设计中,实用性、功能性、公众性、政治性、外交性、安全性等因素如何纳入考量?
哈特曼:整个使馆区被分为三个部分,它们都具有功能使用和安全作用,也有利于使馆人员之间的社会和职业交流。第一个小区由较低的展馆和户外场所组成,包括自助餐厅、咖啡店、商店和供使馆工作人员以及家人休闲娱乐的地方。第二个小区包括一栋八层楼高的办公楼,以及三层楼高的办公展示间。楼体被有装饰图案的瓷面玻璃所覆盖,产生出一种别致的光线和精美感。第三个小区则代表了使馆的公众形象,它包括领事办公楼,主要公众出口处的东边则是花园。领事办公楼在其设计中体现的是可持续的原则。
特殊之处
显示对东道主国的尊重
问:和普通商业/公共建筑相比,建造大使馆的特殊之处有哪些?
哈特曼:使馆建筑应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本国的文化、社会和政治观念以及对东道主国表示尊重。设计美国驻 华大使馆是一种有趣的挑战。中国是一个有着丰富古老文化的国家,但是,它的政体与我们信奉的价值并不相同。主要的挑战还是确保使馆建筑群能传达公民的、而不是商业的价值,在与中国背景和谐一致的前提下,传达美国的价值观。
问:怎么确保大使馆的建筑与周围建筑风格和环境融为一体?
哈特曼:为了与社区和城市产生关联,我们希望在入口处传达出一种强烈的开放感和欢迎之意。在经过由玻璃覆盖的展示馆后,访客会踏上木石修建的小桥穿过荷花池,来到两层高的领事大楼。气派的美式柱廊,被大楼“闪光屋顶”的延伸处所覆盖。走过一面玻璃墙,屋顶和铺着石块的广场扩伸到内部,便来到了领事接待大厅,这里是进行签证和护照服务的地方。柱廊一直通向使馆区的北部花园,公众会被邀请参加在这里进行的美国假日庆祝活动。
问:建造过程中用的全部是美国工人吗?有没有中国人参与?
哈特曼:在新的大使馆中,只有在敏感场地的建设和准备情况下,才会使用美国工人。目前,这个项目雇用了2000名工人。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这一数字有所变化。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