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攻坚战
admin
2008-08-13
来源:
网
我认为从现在开始到未来五年之内,是我们保护持久战中最困难的五年。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这五年内,通过艰苦斗争保护下来的东西,五年后谁要是想再破坏就很难了,因为不管是政府、
我认为从现在开始到未来五年之内,是我们保护持久战中最困难的五年。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这五年内,通过艰苦斗争保护下来的东西,五年后谁要是想再破坏就很难了,因为不管是政府、老百姓,还是开发商,保护意识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名城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执委会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历史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赵中枢博士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三者是并列关系
赵中枢指出,从1982年文物法中提出对历史文化名城进行保护开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走过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是第一次由国务院以条例的形式对名镇、名村进行保护,是对文物法的完善和充实,标志着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形成。
他说:“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三者之间是并列关系,而非包容关系。之所以很多人不赞成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提法,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认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三者已经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二是历史文化名城可以包括名镇和名村。”
赵中枢说:“历史文化名镇和名村虽然在规模上比历史文化名城小,但是它们也是独立的、完整的有机体。”
名镇名村的保护可参照名城的保护方法
在保护方法方面,赵中枢指出,目前,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法比较完整。名镇和名村在保护方法上,可以参照名城的保护方法。
他具体分析到,对于规模比较小、保护很完整的名镇,可以看作是“缩小”的名城,可按名城的保护方法或名城中历史街区的保护方法,分头对照进行保护。对于只有一部分街道保存完好、历史风貌并不完整的名镇,可按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方法去保护。
对于大部分名村的保护,赵中枢说:“应象名城一样从全局和整体的层面去保护。名村虽然小,但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哪怕只有二三十户人,也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整体,因此要考虑名村的整体性。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名村的独特性和原始性,保护时要因地制宜,不能照搬名城的要求和标准。因为,名村的道路不够宽、也不够直,像城市一样建设基础设施没有条件,而且乡村的生活方式也决定了城市的很多东西在这里不需要。”
做名村保护规划不能套用城市概念
“做名村保护规划,必须对当地的情况做详细充分的了解,不能去都不去就随意做规划。”赵中枢强调。
目前在乡村规划中存在三种现象。赵中枢说:“一是相当多做城市规划的人没有做过乡村规划,在学校里也没有学过关于乡村发展历史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只是简单地将城市规划知识搬到农村;二是长期以来我们的规划一直是城乡分离的,在乡村规划方面的实践较少,做得比较好的规划相对少,典型也很少;三是学生的知识背景大多是国内的东西知道得少,国外的知道得多,做规划时往往先入为主。”
赵中枢严肃地说:“如果用城市的概念去套乡村,这样下去的结果,就会城市不像城市,乡村不像乡村。名村就会毁了!”
保护和发展都要掌握好度
赵中枢对“发现了古城、开发了古城,结果却破坏了古城”的现象十分担忧,他说:“这是很可怕的。不管是保护,还是发展旅游,始终要有个‘度’。”
他说,政府要把握好这个度。首先,不能拿GDP论英雄。目前,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科学发展观,城乡协调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这是十分正确的。如北京的城八区考核政府的指标不再是GDP。这样政府就不会单纯地追求经济发展,而越来越关注民生。二是政府要有保护意识。领导人有无保护意识非常重要。政府的一把手如果没有保护意识,只想着盖洋楼、开发新区、搞工业,根本不可能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另一方面,保护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而保护概念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应对政府的一把手进行长期的系统的培训。
赵中枢还建议,应当明确规定保持古城风貌基本不变就是领导的功绩。他指出:“绝大数领导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任期短等原因,力求在短的时间内在保护工作上见成效、出政绩,总想在任期内留下一点、让人们能看到的东西,总想在古遗上留下自己的印迹。没意识到遗产是先人留下来的东西,我们只是一个过客,能把先人留下来的东西保护好、传下来,就是很大的财富。”
不能统一按现代化城市的标准改善名村镇居民生活条件
“现在保存下来的名村名镇在不发达地区多一些,尤其是西部。经济发展滞后是它们得以保存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赵中枢说:“打着保护的名义去开发的趋势是存在的。如丽江,去过多次的人会发现,古城个性化和自然本色的东西在减少。不少喜欢乡土风情的人开始向沙溪等保存更为原始的区域进行探访。”
赵中枢指出,发展经济是无可厚非的,当地百姓改变生活状况的需求是合情合理的。但不能拿上海等发达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作为标准,认为盖高楼大厦、发展很大的产业就是对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这种认识是错误的。逐步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应当以适应当地生活条件的、中等层次水平作为标准。否则,按照城市的标准进行改变,就会使其失掉原有的古朴特色。只有在不破坏当地的旅游、文化资源,在永续利用的情况下,当地才能持续发展起来。除此之外,在保护和改造的过程中还应当尊重原住民的利益和愿望。
一直以来与开发商谈保护,被视为无异于与虎谋皮。赵中枢说:“近几年来,开发商也发生了变化,有了保护意识,而且保护意识开始增强。他们也开始利用文化品牌做有长期效益的事情,不再急于追求暴利,不再急功进利。如浙江一带的开发商已经意识到,文化遗产如同是‘鸡’,不能再做杀鸡取卵的事情,要想获得长远效益,先要把‘鸡’保护下来。”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名城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执委会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历史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赵中枢博士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三者是并列关系
赵中枢指出,从1982年文物法中提出对历史文化名城进行保护开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走过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是第一次由国务院以条例的形式对名镇、名村进行保护,是对文物法的完善和充实,标志着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形成。
他说:“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三者之间是并列关系,而非包容关系。之所以很多人不赞成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提法,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认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三者已经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二是历史文化名城可以包括名镇和名村。”
赵中枢说:“历史文化名镇和名村虽然在规模上比历史文化名城小,但是它们也是独立的、完整的有机体。”
名镇名村的保护可参照名城的保护方法
在保护方法方面,赵中枢指出,目前,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法比较完整。名镇和名村在保护方法上,可以参照名城的保护方法。
他具体分析到,对于规模比较小、保护很完整的名镇,可以看作是“缩小”的名城,可按名城的保护方法或名城中历史街区的保护方法,分头对照进行保护。对于只有一部分街道保存完好、历史风貌并不完整的名镇,可按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方法去保护。
对于大部分名村的保护,赵中枢说:“应象名城一样从全局和整体的层面去保护。名村虽然小,但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哪怕只有二三十户人,也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整体,因此要考虑名村的整体性。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名村的独特性和原始性,保护时要因地制宜,不能照搬名城的要求和标准。因为,名村的道路不够宽、也不够直,像城市一样建设基础设施没有条件,而且乡村的生活方式也决定了城市的很多东西在这里不需要。”
做名村保护规划不能套用城市概念
“做名村保护规划,必须对当地的情况做详细充分的了解,不能去都不去就随意做规划。”赵中枢强调。
目前在乡村规划中存在三种现象。赵中枢说:“一是相当多做城市规划的人没有做过乡村规划,在学校里也没有学过关于乡村发展历史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只是简单地将城市规划知识搬到农村;二是长期以来我们的规划一直是城乡分离的,在乡村规划方面的实践较少,做得比较好的规划相对少,典型也很少;三是学生的知识背景大多是国内的东西知道得少,国外的知道得多,做规划时往往先入为主。”
赵中枢严肃地说:“如果用城市的概念去套乡村,这样下去的结果,就会城市不像城市,乡村不像乡村。名村就会毁了!”
保护和发展都要掌握好度
赵中枢对“发现了古城、开发了古城,结果却破坏了古城”的现象十分担忧,他说:“这是很可怕的。不管是保护,还是发展旅游,始终要有个‘度’。”
他说,政府要把握好这个度。首先,不能拿GDP论英雄。目前,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科学发展观,城乡协调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这是十分正确的。如北京的城八区考核政府的指标不再是GDP。这样政府就不会单纯地追求经济发展,而越来越关注民生。二是政府要有保护意识。领导人有无保护意识非常重要。政府的一把手如果没有保护意识,只想着盖洋楼、开发新区、搞工业,根本不可能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另一方面,保护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而保护概念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应对政府的一把手进行长期的系统的培训。
赵中枢还建议,应当明确规定保持古城风貌基本不变就是领导的功绩。他指出:“绝大数领导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任期短等原因,力求在短的时间内在保护工作上见成效、出政绩,总想在任期内留下一点、让人们能看到的东西,总想在古遗上留下自己的印迹。没意识到遗产是先人留下来的东西,我们只是一个过客,能把先人留下来的东西保护好、传下来,就是很大的财富。”
不能统一按现代化城市的标准改善名村镇居民生活条件
“现在保存下来的名村名镇在不发达地区多一些,尤其是西部。经济发展滞后是它们得以保存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赵中枢说:“打着保护的名义去开发的趋势是存在的。如丽江,去过多次的人会发现,古城个性化和自然本色的东西在减少。不少喜欢乡土风情的人开始向沙溪等保存更为原始的区域进行探访。”
赵中枢指出,发展经济是无可厚非的,当地百姓改变生活状况的需求是合情合理的。但不能拿上海等发达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作为标准,认为盖高楼大厦、发展很大的产业就是对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这种认识是错误的。逐步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应当以适应当地生活条件的、中等层次水平作为标准。否则,按照城市的标准进行改变,就会使其失掉原有的古朴特色。只有在不破坏当地的旅游、文化资源,在永续利用的情况下,当地才能持续发展起来。除此之外,在保护和改造的过程中还应当尊重原住民的利益和愿望。
一直以来与开发商谈保护,被视为无异于与虎谋皮。赵中枢说:“近几年来,开发商也发生了变化,有了保护意识,而且保护意识开始增强。他们也开始利用文化品牌做有长期效益的事情,不再急于追求暴利,不再急功进利。如浙江一带的开发商已经意识到,文化遗产如同是‘鸡’,不能再做杀鸡取卵的事情,要想获得长远效益,先要把‘鸡’保护下来。”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