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重庆,地标之惑
admin
2008-09-18
来源:
网
嘉宾 法国国家注册建筑师 PBA国际总建筑师 甘川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中煤重庆设计院城市设计所所长 兰京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硕士 上海凹思设计总监 冯国安
嘉宾 法国国家注册建筑师 PBA国际总建筑师 甘川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中煤重庆设计院城市设计所所长 兰京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硕士 上海凹思设计总监 冯国安
近日,有消息称,瑞安房地产在渝投资的“重庆天地”项目内,将动工修建一栋超高层。其规划高度将在400米以上;而在渝中区,有着令人震撼高度的鼎好世纪新城和万豪国际金融中心,也正在建设中。
业内人士分析称,由于极致的楼宇高度和建筑审美,使每一座城市都不自觉地将高楼作为地标。遗憾的是,虽然重庆近年来不断有高楼开门迎客,但能被称为“地标”的,却是凤毛麟角。
那么,这些摩天大楼阵营里的“新成员”,会给重庆带来新的惊喜吗?除了物理高度外,到底怎样的项目方能承载城市地标的使命?
9月12日,地产同学会邀请到工作和生活在巴黎、中国香港、重庆的三位建筑设计师,纵论城市地标“三城记”。
重庆要“长”多高?
经典语录:“对高楼来说,比突出自己更重要的是融入城市”。
“重庆要长多高?超高层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主持人:今天我们的嘉宾分别在巴黎、中国香港、上海和重庆都生活过。重庆是一座以高层建筑为主的城市,能否结合各位的城市经历谈谈对高楼的看法?
甘川:不可否认,凡是达到一个显赫高度的建筑,必然会成为城市地标。巴黎是反对建高楼的,但是后来随着城市和经济的发展,高楼会有计划地规划在新区里建。对高楼来说,比突出自己更重要的是融入城市。
冯国安:今天我们谈论的地标是指建筑类地标。重庆和香港很像。但是香港的地标性建筑有一个特点,即它是服务于一个区域的。
兰京:重庆要长多高?超高层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以后可能还有更多。高意味着征服,也代表着人类对建筑技术极限的表现欲望;另一个原因则是土地资源的稀缺。
甘川:有些地方,指标已经确定了,不建高楼就要亏。重庆因为地质原因,在成本上有一定优势,可以说是最适合建高楼的城市。
兰京:修高层建筑,节约了土地成本,增加了建安成本,因此很多企业不敢修,也不愿意修,有风荷载,抗震指数等硬技术指标。从这个角度看,瑞安是有这个实力的。
冯国安:高层对周边的配套和空间有着更高的要求,这方面超高层建筑有过很多失败的案例。比如建筑之间的关系太薄弱,人们走进一栋建筑后再不想去其他建筑。那样,超高层只是孤立无援地存在于城市里。
高楼未必是地标?
经典语录:“和“第一高楼”的标签相比,城市地标有更丰富的内涵”。
“地标应该与城市互动。”
主持人:我们也看到,很多海拔很高的楼宇不但不能成为地标,反而被人们所诟病。如果要评价一个建筑是否是城市地标,各位最看重的是什么要素?
甘川:和“第一高楼”的标签相比,城市地标有更丰富的内涵。曾经有国外建筑界的人士评价上海超高层,说中国的高楼水平已经非常高了;建一栋高楼没有问题,关键是能不能“活”起来。
兰京:我首先关注的是空地率。高层的容积率上去了,有没有为周边腾出更多空间做绿化,以让人们有更多活动的空间?从而使城市生活更舒适。其次是城市为之配套的交通,包括轨道交通,地下交通,垂直交通等,几千、上万人如何进出这栋楼。
冯国安:说到交通,香港的高楼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首先是香港的公共交通非常发达,同时很多地下空间不会用来做商业,而是停车库;甚至有些十层的楼宇,只有一两层是用来办公的,其余的都用来停车。地标应该与城市互动。
兰京:解放碑现在高楼林立,交通显得比较拥挤,其实设计界也有过反思,包括能不能把地下全部打通?建设太快了,难免会有考虑不周的地方。
甘川:超高层建在核心区域和新区域也是个问题。应该说核心区域更成熟,但交通往往会成最大的问题;从重庆的发展看,分区域建是一个趋势,但是新区对租金、管理都提出了要求。
地标,拒绝平庸?
经典语录:“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再次使用的冲动”。
“地标建筑一定是拒绝平庸的,与众不同的”。
主持人:瑞安所在的化龙桥也是一个旧城改造的区域。目前这个400米以上的建筑还未公开其具体的技术细节;三位对城市地标有什么建议和猜想?
冯国安:重庆近年来商业氛围上去了,商务氛围还有待提升,需要有能代表城市形象的建筑。
兰京:超高层建筑涉及到后期的招商和管理,因此必须由有实力的企业来建,原来的很多高层都是跟着感觉走。新落成的地标建筑,应该是生态的,能反映最高的建筑文明。
冯国安:它应该是一个使用过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建筑,有再次去使用的冲动。
甘川:它应该是一个既超然又融入的建筑,有气质,同时又有个性。就像巴黎的女孩子,没有人穿奇装异服。有气质的建筑是真正的大师作品,绝不会气势凌人,但构思很奇特。从这个角度上看,地标建筑一定是拒绝平庸的,与众不同的。
冯国安:也许我们现在对超高层的认识还缺乏想象力,我们曾经在电影里见过,高层建筑的外墙是车道,汽车可以直接开到屋顶,那样肯定很过瘾。
本期同学会在朝天门的“城市阳台”上举行,让人心旷神怡,我却有些不安。
老实说,之前一直对超高层没有什么好印象;几年前一位专家的话,“如果所有的建筑都去比高,势必会形成城市的嚎叫”,还响彻耳边。
如果嘉宾们都说反对,“声讨”超高层,我们的选题,还有什么意义?
不安和担忧,在宽容而务实的谈话中消解:当超高层成为重庆这样的山地城市必然的选择,只有简单的否定是不够的(虽然简单否定也最简单);面对现实,反思失败和探寻成功,也许才是最有诚意的举动。
我注意到,碑上铭刻的《朝天门广场赋》中有:“贯六峡两江之汇,率九宫八卦之冠,总扼西南之枢纽,遥牵吴楚之群船。”几句话,道尽这座城市的欲望与追求。
把欲望经营得好,就是追求。于人如此,城市亦然。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中煤重庆设计院城市设计所所长 兰京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硕士 上海凹思设计总监 冯国安
近日,有消息称,瑞安房地产在渝投资的“重庆天地”项目内,将动工修建一栋超高层。其规划高度将在400米以上;而在渝中区,有着令人震撼高度的鼎好世纪新城和万豪国际金融中心,也正在建设中。
业内人士分析称,由于极致的楼宇高度和建筑审美,使每一座城市都不自觉地将高楼作为地标。遗憾的是,虽然重庆近年来不断有高楼开门迎客,但能被称为“地标”的,却是凤毛麟角。
那么,这些摩天大楼阵营里的“新成员”,会给重庆带来新的惊喜吗?除了物理高度外,到底怎样的项目方能承载城市地标的使命?
9月12日,地产同学会邀请到工作和生活在巴黎、中国香港、重庆的三位建筑设计师,纵论城市地标“三城记”。
重庆要“长”多高?
经典语录:“对高楼来说,比突出自己更重要的是融入城市”。
“重庆要长多高?超高层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主持人:今天我们的嘉宾分别在巴黎、中国香港、上海和重庆都生活过。重庆是一座以高层建筑为主的城市,能否结合各位的城市经历谈谈对高楼的看法?
甘川:不可否认,凡是达到一个显赫高度的建筑,必然会成为城市地标。巴黎是反对建高楼的,但是后来随着城市和经济的发展,高楼会有计划地规划在新区里建。对高楼来说,比突出自己更重要的是融入城市。
冯国安:今天我们谈论的地标是指建筑类地标。重庆和香港很像。但是香港的地标性建筑有一个特点,即它是服务于一个区域的。
兰京:重庆要长多高?超高层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以后可能还有更多。高意味着征服,也代表着人类对建筑技术极限的表现欲望;另一个原因则是土地资源的稀缺。
甘川:有些地方,指标已经确定了,不建高楼就要亏。重庆因为地质原因,在成本上有一定优势,可以说是最适合建高楼的城市。
兰京:修高层建筑,节约了土地成本,增加了建安成本,因此很多企业不敢修,也不愿意修,有风荷载,抗震指数等硬技术指标。从这个角度看,瑞安是有这个实力的。
冯国安:高层对周边的配套和空间有着更高的要求,这方面超高层建筑有过很多失败的案例。比如建筑之间的关系太薄弱,人们走进一栋建筑后再不想去其他建筑。那样,超高层只是孤立无援地存在于城市里。
高楼未必是地标?
经典语录:“和“第一高楼”的标签相比,城市地标有更丰富的内涵”。
“地标应该与城市互动。”
主持人:我们也看到,很多海拔很高的楼宇不但不能成为地标,反而被人们所诟病。如果要评价一个建筑是否是城市地标,各位最看重的是什么要素?
甘川:和“第一高楼”的标签相比,城市地标有更丰富的内涵。曾经有国外建筑界的人士评价上海超高层,说中国的高楼水平已经非常高了;建一栋高楼没有问题,关键是能不能“活”起来。
兰京:我首先关注的是空地率。高层的容积率上去了,有没有为周边腾出更多空间做绿化,以让人们有更多活动的空间?从而使城市生活更舒适。其次是城市为之配套的交通,包括轨道交通,地下交通,垂直交通等,几千、上万人如何进出这栋楼。
冯国安:说到交通,香港的高楼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首先是香港的公共交通非常发达,同时很多地下空间不会用来做商业,而是停车库;甚至有些十层的楼宇,只有一两层是用来办公的,其余的都用来停车。地标应该与城市互动。
兰京:解放碑现在高楼林立,交通显得比较拥挤,其实设计界也有过反思,包括能不能把地下全部打通?建设太快了,难免会有考虑不周的地方。
甘川:超高层建在核心区域和新区域也是个问题。应该说核心区域更成熟,但交通往往会成最大的问题;从重庆的发展看,分区域建是一个趋势,但是新区对租金、管理都提出了要求。
地标,拒绝平庸?
经典语录:“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再次使用的冲动”。
“地标建筑一定是拒绝平庸的,与众不同的”。
主持人:瑞安所在的化龙桥也是一个旧城改造的区域。目前这个400米以上的建筑还未公开其具体的技术细节;三位对城市地标有什么建议和猜想?
冯国安:重庆近年来商业氛围上去了,商务氛围还有待提升,需要有能代表城市形象的建筑。
兰京:超高层建筑涉及到后期的招商和管理,因此必须由有实力的企业来建,原来的很多高层都是跟着感觉走。新落成的地标建筑,应该是生态的,能反映最高的建筑文明。
冯国安:它应该是一个使用过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建筑,有再次去使用的冲动。
甘川:它应该是一个既超然又融入的建筑,有气质,同时又有个性。就像巴黎的女孩子,没有人穿奇装异服。有气质的建筑是真正的大师作品,绝不会气势凌人,但构思很奇特。从这个角度上看,地标建筑一定是拒绝平庸的,与众不同的。
冯国安:也许我们现在对超高层的认识还缺乏想象力,我们曾经在电影里见过,高层建筑的外墙是车道,汽车可以直接开到屋顶,那样肯定很过瘾。
本期同学会在朝天门的“城市阳台”上举行,让人心旷神怡,我却有些不安。
老实说,之前一直对超高层没有什么好印象;几年前一位专家的话,“如果所有的建筑都去比高,势必会形成城市的嚎叫”,还响彻耳边。
如果嘉宾们都说反对,“声讨”超高层,我们的选题,还有什么意义?
不安和担忧,在宽容而务实的谈话中消解:当超高层成为重庆这样的山地城市必然的选择,只有简单的否定是不够的(虽然简单否定也最简单);面对现实,反思失败和探寻成功,也许才是最有诚意的举动。
我注意到,碑上铭刻的《朝天门广场赋》中有:“贯六峡两江之汇,率九宫八卦之冠,总扼西南之枢纽,遥牵吴楚之群船。”几句话,道尽这座城市的欲望与追求。
把欲望经营得好,就是追求。于人如此,城市亦然。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