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王建东:科学规划200万人口大榆林的宏伟蓝图

admin 2008-12-15 来源: 网
榆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全市土地面积43578平方公里,总人口350万人,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接壤地带,是国家城镇体系发展战略“青银(青岛—济南—太原—榆林—银川)联系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境内有神延、包神、神朔铁路,正在建设的有神延复线和太中银铁路,包茂高速和青银高速在境内交汇。新建的榆林4C级机场,每天都有北京、上海、成都、西安等地的10多个航班起降,成为陕西第二空港,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捷。榆林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已探明8大类48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46万亿元以上,其中石油储量6亿吨,煤炭储量
  榆林,位于陕西省北部,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文物古迹众多,自然景观丰富,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榆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全市土地面积43578平方公里,总人口350万人,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接壤地带,是国家城镇体系发展战略“青银(青岛—济南—太原—榆林—银川)联系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境内有神延、包神、神朔铁路,正在建设的有神延复线和太中银铁路,包茂高速和青银高速在境内交汇。新建的榆林4C级机场,每天都有北京、上海、成都、西安等地的10多个航班起降,成为陕西第二空港,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捷。榆林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已探明8大类48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46万亿元以上,其中石油储量6亿吨,煤炭储量2714亿吨,为世界七大煤田之一;天然气储量5万亿立方米,是目前我国陆上最大的整装气田。榆林是迄今为止国家批准的惟一的国家能源化工基地,是新世纪中国重要的能源接续地,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在全球能源日益紧缺的今天,榆林的地位越发受到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榆林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已成为陕西经济增长最快、持续性最强的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带动了城乡规划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近年来,榆林市规划建设部门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以“敢于创新、敢于争先、敢为人先”的气魄和胆识,创新规划建设理念,坚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城乡规划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近日记者专访了榆林市城乡建设规划局局长王建东。 

  筑牢基础,充分发挥规划龙头地位 

  王建东,20世纪80年代毕业于西北建筑学院,从事城乡建设规划工作20多年,2005年担任榆林市城乡建设规划局局长。作为规划局长,他深知规划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基本依据,是管理城市的公共政策。作为城市规划人,不仅需要对这座城市的历史脉络、文化特色和产业发展有深刻的理解,更需要一种高尚的职业修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他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接受城市规划的新理念、新思路,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才能和专业技能;他抓住各种机会宣传城乡规划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干部群众对规划龙头地位的认识,历练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的规划建设团队。 

  规划有思路,城市建设才有出路!为此榆林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组长的城乡规划委员会,建立了由40多名专家组成的城乡建设规划专家库,聘请国内权威专家、学者担任顾问。重大规划事项经规委会集体研究,为市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在榆林城乡建设规划网、城区醒目地段设置宣传栏对城市规划成果和拟审批的项目进行公示,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实行政务公开、阳光规划。2000年以来,全市共投入5000多万元,按照“政府组织、部门协作、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先后编制完成了榆林城市第三轮总体规划、榆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道路交通、环卫、绿化等专项规划以及各类详细规划30多个,榆林城区详规覆盖率达到80%%以上。为打造中国能源新都,提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品味,按照“塞上名城、大漠绿洲、能源新都,宜居城市,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高品质编制完成了《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第四版),并于2008年5月27日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新版总规科学描绘了未来发展的壮美蓝图,对榆林的发展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科学的规划,只有严格的执行,才能体现其崇高的价值,否则,就成了空话。对此,王建东局长有着深刻的体会。他告诉记者,一定要唤起广大市民朋友对城市的热情和关爱,让他们广泛参与,使其了解规划、理解规划,从而服从和监督城市规划的执行。同时,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坚持阳光审批,落实好“例会制度、三级审查、集体审批”,严把“五线”(红线、绿线、蓝线、紫线、黄线)关;批后管理实行“三线”(放线、验线、复线)管理制度,确保规划成果原原本本付诸实施。 

  着眼长远,科学谋划“大榆林”未来 

  王建东告诉记者,城镇群作为区域经济圈的载体,是一个由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对人口迁移、产业聚集、城市发展以及区域空间结构等产生重要影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城市间的竞争正在由单个城市间的竞争转变为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区域间的竞争。发展中的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等几个大的区域经济圈,正是这一规律的体现。在《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中,榆林的城市规划者给我们描绘的蓝图核心有三点。[NextPage] 

  一是科学构建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规划提出,坚持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促进工业化的互动战略,形成由古城区(城市历史文化休闲区)、西沙区(城市商务金融、市级行政教育中心)、铁西区(新版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区域,是能源化工基地研发区、生活服务区、物流区、产业加工区)为一体的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大城市,真正把榆林建设成为陕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城市、陕甘宁蒙晋接壤区百万人口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漠宜居城市。二是以榆林为中心,神木、靖边和绥德为副中心,打造一小时经济圈,打破行政壁垒,延长主导产业链、发展相关产业,共同构建“一主三副”200万人口“大榆林”城镇群。三是发挥榆林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接壤区的地理优势,围绕城市发展、产业布局、人口分布以及对外经济联系对交通运输提出的要求,按照“适度超前、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多元化投资”的原则,建设五省通衢,打造区域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形成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保护文脉,建历史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塞上名城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精神的魅力所在。王建东局长告诉记者,塞上名城和能源新都同样是榆林城市的重要品牌。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发挥榆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做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大文章,彰显榆林古城“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明清建筑风貌,精心修缮明清四合院,修复古城墙,再现“大漠边关、九边重镇”历史雄风。 

  同时,深入开展历史文化名城专题研究工作,进一步挖掘、抢救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使榆林古城、文物古迹等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让规划建设为其他产业发展铺路搭桥。挖掘世界罕见的边塞古堡群游览资源,打造大漠边关长城沿线景观带、黄河沿岸峡谷景观带、无定河湿地景观带和革命历史纪念圣地,形成陕西省旅游副中心城市,陕甘宁蒙晋接壤区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旅游休闲中心城市。把榆林逐步建设成为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古城与新城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的环境优美、生态文明的现代化大城市。 

  加快建设,提升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王建东局长说,在新城建设中,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走出“建设、拆迁、再建设、再拆迁”的困境,从而实现城市建设的良性发展。 

  城市建设,道路为先。为此,必须打破交通“瓶颈”制约,中心城市在完善“十一纵十一横”路网体系的同时,还要加快榆林城区环城高速和连接各工业园区的快速通道的建设,高标准优先建设城市新区主干道路,构建城市立体交通网络。用5~8年时间,把中心商务区建成榆林的核心商务区,成为辐射影响陕甘宁蒙晋接壤区的商业中心和商务平台。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把铁西新区建设成为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集商业金融、行政办公、教育科研、高尚居住、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城市新区。用5年的时间投入百亿资金,建成新闻大厦、体育中心、科技馆、大剧院、会展中心、文化广场、市级中心医院、职教学院等40个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和标志性工程。加快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步伐,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同时要加快神木、靖边、绥德副中心城市建设。大力改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榆林大学和两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一批高标准的中小学、医院和体育中心,加快交通、通信、电力、信息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城市内部园林绿地生态景观,构建“城在林中,绿在城中”的绿色人居环境。 

  统筹城乡,构建和谐的城镇发展体系 

  王建东局长提出,在加快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夯实城镇发展基础,重点打造双“人字形”城镇发展轴和“三沿三型”(沿“人”字型千里工业走廊、沿交通主干线、沿河流川道;“三型”为产业型、服务型、生态型)城镇空间发展格局,构建“13899”(1个中心城市,3个副中心城市,8座县城,99个建制镇)城镇空间体系。按照“合理调整、适度扩张、经济区划和行政区划相结合”的原则,减少乡镇数量,进一步优化城镇体系结构。加快县城、有产业支撑和发展条件的重点镇建设,打造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节点和平台,推动农村人口向重点城镇集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三产的吸纳作用,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以城镇聚人、以产业聚人,实现集中发展,发挥规模效应。“十二五”末,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50%。 

  自主创新,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榆林城乡建设规划局成立了行政效能督办室,加大了重点工作督查督办力度;在机关醒目位置设置了监督岗、工作流程、服务指南、工作任务分解一览表,接受社会监督;多次组织有关人员赴规划建设工作先进地区学习调研,借鉴先进省市的规划建设经验;努力办好城乡建设规划网站,加强全市城乡规划建设的宣传和信息交流;开展作风整顿,不断促进机关作风转变;开展城乡建设规划知识竞赛活动,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创建“五型机关”。2007年,该局被陕西省建设厅授予全省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被榆林市委、市政府授予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重点项目推进先进集体和“五型机关”创建先进集体,局长王建东同志也被人事部、建设部授予“全国建设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采访结束时,王建东局长告诉记者,榆林已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他们将以《城乡规划法》和榆林市新版城市总体规划颁布实施为契机,加大规划宣传力度,遵循“绿色榆林、人文榆林、和谐榆林”的规划建设理念,全面推行阳光规划,依法行政,为把榆林建成“能源新都、塞上名城、大漠绿洲、和谐宜居的区域中心大城市”而不懈努力。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