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王昀:徘徊在传统聚落和现代建筑之间

admin 2013-01-23 来源: 网
提到传统聚落,人们首先会想到山水之间的民居、村落。它给人一种自由、丰富、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然而说到现代建筑,人们首先会想到“少就是多”,“住宅是居住的机器”等宣言。随之想到的是光滑的白墙、大片的玻璃以及冰冷的、反自然的机器美学。通常在人们心目中,传统聚落和现代建筑是相差甚远的两种类型。
  提到传统聚落,人们首先会想到山水之间的民居、村落。它给人一种自由、丰富、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然而说到现代建筑,人们首先会想到“少就是多”,“住宅是居住的机器”等宣言。随之想到的是光滑的白墙、大片的玻璃以及冰冷的、反自然的机器美学。通常在人们心目中,传统聚落和现代建筑是相差甚远的两种类型。

  然而在建筑师王昀眼中,它们却神奇地联系在了一起。在早年的求学岁月里,王昀跟随老师学习古建。留学日本期间,他专门从事聚落研究。在多年世界聚落的探访调研旅途中,他又深深地被早期现代主义的建筑作品所打动。自此,这两种差别甚大的建筑类型便相互交融,共同作用在王昀脑海中,形成了他独特的建筑理解。

  回国以后,王昀一边在北大进行研究和教学,一边积极地投身建筑实践。从自宅室内改造到新近建成的庐师山庄会所及住宅,他延续着一贯的建筑思考,探索着当前语境下中国现代建筑的可能。

  本访谈可算是对王昀从早年建筑学习到今日创作的一个回顾性整理。这样做一方面希望能梳理、介绍他建筑创作的背景和脉络;另一方面也希望由他个人的探索反思中国当代的建筑状况。根据主题,编者将访谈的内容分成几部分,以便阅读,此外,在适当的地方编者还增加了一些批注,这些批注有的是对文中精彩部分的强调,有的是背景资料或相关的引申,其目的在于引发更多的思考和讨论。

  建筑教育 个人兴趣

  能不能介绍一下您的年龄和早年的求学经历?

  王昀:我1981年入学,1985年毕业。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毕业的。

  好像恢复高考以后,从1978年到1981、82年,那几届的学生都比较优秀?

  王昀:对!因为81、82年的时候,建筑学是什么也不是特别清楚。我小时候,四、五年级的时候,跟一个老师学画画,原来打算考个美院。后来我父亲觉得搞艺术的没法吃饭。当时,我舅舅在哈建工做教授。他说:“我们学校有个建筑系。那些人又画画,又学文学。那个专业挺不错的。”当时西单有个书店叫科技书店。我们中学原来就在那儿,三十六中。有一天放学走进去发现有个《建筑师》杂志,正好是第2期,我记得非常清楚。封皮印的是天坛一角的一个速写,绿颜色的。觉的挺有意思,翻一翻,里面有单德启或是楼庆西老师画的速写记不大清楚了)。文章也不枯燥,都有点半文学的感觉。当时想这个专业挺好的,就这样考到建筑系了。但进来以后发现和以前想的不太一样。所以说我们这些人糊里糊涂地进了建筑系。入学以后才知道北京市设计院非常缺人。因为那个时候,像清华等“老八校”是面向全国分配的,设计院这样的单位已经十几年没有新人进来了,很缺设计人才。所以它和我们学校订了个合同,说给学校一共10万块钱,用于学生的学习和调查。然后这批学生毕业后要全部分给北京市建筑设计院。不过当时校方对建筑系的学生有些不理解,感觉我们的思想怪怪的。要说那几批学生好像怎么怎么样, 实际上是因为10年没有培养学生的原因,所以显得比较珍贵。

  您现在还在北大教书。您觉现在的建筑学教育中有什么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王昀:我觉得学校里面教的更应该是方法而不是知识。我觉很多时候并不存在什么真理,你的知识是个人的,也很可能是错误的。学生应该学会自己去发现。要“看到”而不只是“看”。我希望他们“看到”自己的知识。另外,我觉得现在学校里面的研究太宏观。相反,许多具体的“小问题”没有人关注。比如什么样的高度适合人怎么使用?什么样的距离会产生什么感受?等等。这方面日本人做得很好。这些“小问题”数量很多、很基础。它们在建筑学里非常有意义。

  建筑之外对音乐的理

  您在日本参加的一些竞赛和其他一些文章中都讨论了音乐。您是否专门学习过音乐?又怎么理解音乐和建筑间的关系?

  王昀:对音乐的研究,实际上是我留学去了日本以后的事。那时,我在想:人为什么需要那么多种艺术形式呢?他会需要、喜欢诗歌、绘画、文学、音乐、舞蹈等很多。我们现在是把这些东西分开,按门类去研究的,这实际上和人是无关的。可反过来,你看到的这些东西都是人的产物时,你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是相同的,因 为它们都和人相关,都是人的“某一个部分”。所以我想音乐、小说等之间有个共同的逻辑,就是从人自身出发的。那我想建筑也是人造的东西,因此它们是可以在一条线上贯通的。

  文学是看不到的,它是通过文字的流淌在你脑子里展现一个场景。而绘画、雕塑和建筑是用眼睛能够看到的。可音乐很奇怪,它有两方面--看到的和听到的。我想音乐家看乐谱的时候会有一种感觉在。然后他去把这个曲子弹出来。这样,他看到的乐谱平面和弹奏出来的“空间”之间就有一个呼应。我认为这非常像建筑。我认为这非常像建筑。设计师有一个想法,但他不能自己去盖房子,而需要先画出图,然后由别人去诠释,把房子盖出来,有一个空间和它对应。那怎么读解这个图,不 同的层次是不一样的。这时,设计师就成为音乐创作者。作曲者把他头脑中的音乐整体构想投射到一个二维的纸面上,而演奏者从这个纸上去重新读解和诠释。所以乐谱在产生过程中的逻辑及其和人体的联系是我比较感兴趣的。比如一张五线谱中,不同音符之间的距离是我感兴趣的。这个距离与人在建筑里面的行走和时间是一 样的。所以我认为建筑不是一个两维的东西。乐谱不是音乐,就像图纸不是建筑。可是,你可以从中(指两维的乐谱和图纸)获得新的选择。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