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卢卡斯:永远不要让完美成为美好的敌人

admin 2013-03-04 来源: 网
据报道,您曾参与过可能是宾夕法尼亚州最早建设的水质净化的人工湿地之一。您能与我们分享一下其中的经验吗?

 

威廉姆·卢卡斯:美国综合土地管理有限公司首席设计

 

  据报道,您曾参与过可能是宾夕法尼亚州最早建设的水质净化的人工湿地之一。您能与我们分享一下其中的经验吗?

  威廉姆·卢卡斯(以下简称卢卡斯):
那基本上算是一个人工池湿地系统。我当时有幸得到一个开发商客户的大力支持。1987年时,还少有人从事这种项目。那时,我们的主要技术还集中在所谓的“湿池”(W e t P o n d)和“湿地”(We t l a n d)上。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特拉华州和马里兰州对湿池的广泛采用推动了湿地和湿池的发展。人们认为湿池比旱池好,因为湿池能让杂质沉淀,因此污水流入湿池后,从另一端就可以排出洁净的水。但是,湿地和湿池的问题是太阳照射会使水温升高。有些人认识到如果用水流中的微生物量作为衡量生态系统好坏的一个指标的话,那么它们与旱池相比并没有什么区别。正是这一点开启了L I D。基本上人们开始认识到他们需要做的更多,不仅仅是滞留和沉淀处理而已。我们需要减少流量,需要治理所需的土壤。关键的进步之处是我们通过土壤能够对水进行最大化的程度治理。

  作为一名提供具体水管理意见的顾问,这些水管理设计准则对于您设计的项目有什么影响?

  卢卡斯:这些设计准则中都具有一种监管的性质。在美国,作为一名顾问,我帮助人们达到这些监管准则的要求。而在中国,就我的理解而言,许多部门都没有设立关于排放的条例。但中国对水还是有一定的标准的,大家都愿意看到更洁净的水,所以我想这就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评判标准。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为了环境、为了下一代,即使没有明文规定,也要积极地去改善。假设现在有了改善水质的渴望和意愿,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去做。一个方法是景观设计师、建筑师和工程师作为一个团队,协同工作。景观设计师是这个团队中的关键一员,因为其要将建筑师的规整硬质结构与包含水体的景观连接起来。因此,景观设计师必须懂得水体如何流经景观,以及他如何能使之减缓、使之渗透、使之净化。景观设计师有必要了解这些过程,而工程师要按照最终图纸使这些过程得以实现。知晓这些,你才能决定如何根据不同层级的设计原理进行处理。

  这些设计原理首先要遵循的是“非渗透区域断隔”(Imprevious Area Disconnection)原则。如果你能够在水流走之前能使水流回到景观之中,并渗透入土地,那么你的工作就完成了,因为土地会过滤那些水。景观设计师的首要任务是从一开始就减少需要的水量,方法则是通过过滤带和生物过滤沼泽来实现。这些特别的设施需要能够快速渗透的改良土壤,这样可以尽量有效地处理尽可能多的径流。过滤带包括草坪、建筑物附近的种植池、道路旁的隔离带,以及生物过滤沼泽。杂质会经由过滤带转移到沼泽的一边,然后再沿着沼泽平坦的底部沉积下来。整个想法是使水在景观中的流经面尽可能广,流速尽可能慢,并尽可能提高渗透率。当水贯流景观之后,杂质应该也所剩无几了。

  设计师的想法会不会有时过于天马行空而无法实施?

  卢卡斯:
我认为浪漫和幻想是必不可少的—它们是景观设计的命脉所在。但是这些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形式,并不一定需要服从于功能,但它必须顾及功能。在大多数情况下,功能优先会为形式设定出各种元素,这种情况会使浪漫和幻想更容易、更有效地融合进来。然而我见到的大多情况是,景观设计师只着眼于形式而忽略了功能,失去了以低廉得多的方式达到水质目标的可行机会。记住,总要有人为此埋单。(我的)观点是,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做到既经济有效,又要使景观尽可能地美轮美奂。景观设计师是其中的纽带。我常常希望我自己是个景观设计师。

  我希望—而且我的确从多方面协助他们—使他们的景观发挥功效。水源—非渗透水源区域,与提供其环境的周边景观—其外部空间之间一定要有平衡。周边的环境是处理雨水的朋友。如果能将越多的水引入周边环境,需要的灌溉就越少,所需要的治理就越少。水景作为许多景观的关键元素,越发越具魅力。由于水体得到了净化,里面含有的养分物质和污浊就会大大减少,便更利于我们保持更高标准的休闲用途和视觉效果。

  根据您与景观设计师的合作,您认为他们最缺乏水管理中的哪个方面的知识?

  卢卡斯:我很幸运能够到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区域规划专业硕士,伊恩·麦克哈格(Ian McHarg)曾在那里任教,他在对于将功能性水景融入建成环境的关键性的综合与理解方面取得了成果。我认为他的确是该领域的第一人。这一过程始于全面的场地分析,对此,我想景观设计师应该在这个方面更多些了解。他们不仅应该知道外观表象,而且要知道其内在原理。他们应该了解场地的地质,应该了解土壤、水和水文— 他们需要知道所有这些知识,因为这些将决定植物生长的好坏,还将决定景观的形态—不论是平坦的沉积台地,或是严重侵蚀的石灰石山。环境如此多样。有时景观设计师懂得这一点,而有时候则不然。

  我们知道您提倡L I D原则,在我们准备这次访谈时,我们发现还有其他策略,诸如SUDS(Sustainable Urban Drainage System,可持续性城市排水系统)和WS UD。您能否简要解释一下这些原则之间的差异?

  卢卡斯:
WSUD和SUD S比L I D更宏观一些,因为它们关注整个水循环过程,而LID则仅关注在雨洪方面,更多的是处理景观中的过程—水如何运动、如何变污浊、如何变洁净。WSUD有点不同,因为它包括了诸如雨水收集、水的重新使用、中水回收、综合水管理等元素,其中也有包含LID在内的许多元素,但研究得更深入。WSUD,在我看来,是未来的趋势:它是我们所谓的“可持续”。作为总体体系的一部分,它吸收了可持续性,以及恢复开发前水文的概念—使事物变回人类介入场地之前的样子。WSUD注重水的重新利用,目的是复制开发前的水文状态。但你如何定义“开发前”呢?目标应该是一个实用的景观,你可以在里面游泳、垂钓,并且这个实用景观将支持原生的生态系统。它并不需要完美。在美国,有一些人说必须达到原始状态的系统,但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可能的,实现起来也将非常困难。一个能提供美妙体验、比我们现有系统可取得多的、只是稍微有些缺陷的系统是可实现的,那么,我认为将此作为我们的目标未尝不可。永远不要让完美成为美好的敌人。比起美好,要想达到完美的状态,你的付出也许要多10倍。在这个资产和资源不断减少的时代,我们需要懂得尽可能明智地运用我们的努力。因为当你这么想,其他人也这么想的时候,就会产生出更加实用的景观。

  根据您所有的研究和实验,您认为气候变化对您的工作有影响吗?

  卢卡斯:气候变化是一个重要因素,要认识到绿色景观是弹性景观,这很重要。景观设计师可视不同的状况,比如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较高气温,去选择适应性的,或相较而言可能更具适应的物种和植物材料。气候变化对降水模式也产生了影响。我对于气候变化最大的忧虑之一是干旱。干旱一部分是因为缺少降雨的区域格局,但干旱也可能受局部模式影响。这是LID能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地方。看看城市,拥有广袤的非渗透性表面区域,接收的雨水仅为以前的2/3,所有水还是流向海洋。如果城市将它接收到的雨水吸收并引入地下,水在那儿就可以进入水井,也可以成为河流之基流,还可用于蒸发。众所周知,一旦土壤干透,干旱将变得十分严重,而有机物质能够储存水分。在使景观应对气候变化更富弹性方面,我认为,LID原则将引起重大的改变。
 

屋顶和人行道上的径流被漂亮的绿色植被所拦截,将流向街面的径流量降到最低

 

一个将雨水转移、治理功能与美学设计很好结合在一起的形象范例

 

图中功能性的街景可以净化径流,防止污染物流入汤森港

 

在陡峭的城市景观中运用极富想象力的手法对雨洪进行处理

 

  针对不同尺度的雨水花园项目,您采用哪些不同的策略?

  卢卡斯:
我参与过许多雨水花园的项目。范围从个人居所的小型花园,到位于新泽西州约1 h m2的较大项目—那个项目为一个购物中心,采用了多种系统的组合。我还完成了许多人工湿地。如果可能,分散的小型项目比一个大型项目更好,这其中有几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当网络内的一个小项目失效时,其他的还继续发挥功效,所以不会造成很大问题;但是当一个大项目失效了,可能会是一个大问题。第二个原因是,当它们分散在景观中时,水从景观的各个部分进入系统;但当只有一个系统时,它只能从一个集中点进入。在沙土中,像新泽西的海岸平原,采用较大的系统也可以,因为水流动得如此迅速,所以小项目的堆积效应与大项目相比没有区别—严格来说,是在水力上没什么区别。但是就如我所说的,我认为数量上的安全性更可取。此外,还需要平衡规模经济。如果你做一个大的系统,你必须进行更严格的测试和设计,来确保更大的系统能够运行。

  雨水花园和生物滞留系统很相似。为此,我在美国引领了一场运动。雨水花园被认为是服务于个人住宅的小系统,没有地下排水,而只是渗透。生物滞留系统则更加工程化,以更缓慢的速率渗透、处理和排放。这是两者间很重要的区别。因为对于一个雨水花园来说,它只能吸收底层土壤能够承受的雨水量。如果底层土壤吸收得很缓慢,那么雨水花园就处理不了太多雨水。但就一个生物滞留系统而言,即使不能渗透,它还是能通过地下途经排水。一般来说,拥有很多雨水花园是件好事,因为不需要担心它们垮掉。如果使用生物滞留系统,则必须开始担心介质阻塞,以及地下排水管道被植物根茎污染等问题。从维护的角度讲,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事情。(田乐 采访,陈凯儿、田乐 整理,钱谨 译,田乐 校)

  原文摘自《景观设计学》2011,(06),总20期:44-47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