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李建伟:景观设计师在解决城乡问题时需要系统性、宏观的视角

admin 2015-07-23 来源: 网
李建伟先生作为当代知名景观规划设计师,是“生态设计与艺术相融合”的引领者,主张景观设计最大限度作到人工结构与自然结构的平衡,以景观设计统筹城市规划、水利、交通、建筑等各项规划设计。

关于嘉宾:

  李建伟先生作为当代知名景观规划设计师,是“生态设计与艺术相融合”的引领者,主张景观设计最大限度作到人工结构与自然结构的平衡,以景观设计统筹城市规划、水利、交通、建筑等各项规划设计。创造性的提出将城市、生态、水景观进行统筹规划,擅长通过建立城市雨洪调蓄,水体净化,景观生态三位一体的综合治理系统,解决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建立以城市公园,生态廊道为一体的城市景观生态系统。 

李建伟先生在海绵城市、城市景观系统有着非常丰富的项目操作经验,其中包括安徽阜阳颍河、湖北十堰泗河、内蒙古乌海滨河二期、吉林市城市景观系统、迁安滦河河道、柳州龙湖景观设计、乌海市龙游湾湿地公园等。

 

中国的景观设计体系

国家景观概念的缺失

LAC:您如何看待中国当前的景观体系?我们面临着怎样的问题?

李建伟:景观设计师们做了这么多的努力,城市改变了什么?交通越来越拥堵、环境污染还是很严重,社区还是脏乱差,总感觉我们所做的事意义不大。因为我们一直在关注公园、小区等小尺度的领域,而国家层面的大体系是缺失的,景观设计师们从来没有把国土当成一个整体来看待。所以应该有一个国家景观的概念。
这个概念在美国很早就有了,比如国家公园体系。除了国家公园,历史遗迹、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等都包含在内,这都需要国家从宏观层面上去保护,让遗迹得以保留下来。我们一直没有人关注这个重要的系统。在做景观系统规划的时候,是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之上来做的,是它的一个配套规划,所以我们的尺度永远被限制在城市范围之内,这就让我们的对环境的影响力降低了。而对于环境的影响力一定是跟尺度有关的。比如要解决北京雾霾问题,光在北京建公园、修廊道是无法解决的。必须从区域的尺度来考虑产业分布、城市建设、林业、农业以及旅游等各个方面的相关性。要治理一条河,光做两岸的景观设计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必须系统地考虑整个流域。所以我们的尺度要放大,否则永远达不到实际的环境效益。
 


 

从宏观尺度解决生态问题

LAC:为什么您特别强调尺度?您从何处得来启发?

李建伟:景我们切身感受到的就是如此。这么多年在园林方面花了不少钱,但没有真正改变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因此要突破城市的边界,用系统性的思维去看问题,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解决城市生态和物种多样性的问题。
生态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的整体。然而我们的社会充满了各式各样的边界,从国家到区域、从社区到团体,各个不同项目都是有边界的。国家的概念只有三百年,行政边界导致了生态的断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环境。每个人都不关心边界上的事情。我们使劲把越南的红木拉过来,反正破坏的是他们的环境,而实际上生态环境是都相连的。破坏了越南的植被对我们也没啥好处。
所以要有宏观的集群概念,从国家层面来控制,排除行政区划的限制,真正做好生态。这就是要提出国家体系的主要原因。从国家景观的层面来考虑不同产业、经济的发展,“一带一路”的生态建设也是同样。我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世界景观或全球生态的概念就会出现在我们的思考范围之内。

景观设计师的职业责任

LAC:您提到宏观的决策,但这需要多方面的智慧和科学背景,对景观设计师要具备的能力要求是不是太高了?

李建伟:要求并不高。比如说一个流域的治理,技术脉络是比较清晰的,关键在于谁来治理。如果整条河流有国家层面的管理,就不受每个区域自身经济利益的影响,可以治理的更好。
如果我们还是各干各的,由地方自行解决本应该属于国家层面的事情,我们哪辈子也无法达成一致,因为利益决定了人们的行为。

LAC:这是很大的一个工程。

李建伟:是很大,但是别人早就有了。比如美国很早以前就做了土壤的普查。我们国家用地普查在五十和七十年代做过,但就是调查土壤的肥力、可耕性和植物结构,没有考虑与经济产业的关系,没有考虑与实地保护的关系等等。

LAC:几年前北大曾做过国家生态基础设施的调研,希望能够建立一套以国土尺度为标准的生态安全格局。像这种尝试,您觉得对这个学科是有意义的吗?

李建伟:是有意义的,应该大规模地做。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看,需要考虑地方的自然资源和风景条件来发展相应的区域经济。现在景观学科完全没有参与经济发展决策。我们要更多的关注国家经济和生态的宏观发展,包括农业和乡村的发展,才能够真正对国家有益。

LAC:景观设计师需要懂经济发展规律和其他相关知识吗?

李建伟:当然需要。景观就是经济。我们不是要去取代经济学家的地位,但我们有我们的贡献,不只是局限于画图,而是可以把风景的价值延伸到经济、产业、工程领域里面去。比如如果景观设计师介入道路交通设计工作,就可以避免高速公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可以营建出风景优美的道路系统。
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职业责任。我们需要赶快学习补充必要的经济知识,并根据掌握的生态学方法方向,拥有全局观、系统观,从整体性角度把控城乡发展。

中国乡村建设出路

乡村建设符合生态原则

LAC:您也提到乡村发展问题。您认为当前乡村建设和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李建伟:农业经济发展需要符合生态原则,不能只为经济利益驱使。有很多地方不适合搞农业,应当因地制宜发展别的产业。
对此国家应该有一个宏观发展战略层面的规划,适合于做农业的地方就不要在里面搞工业。要根据地方的特色来发展相应的经济。旅游、生态、养生也是经济。现在好多的工业城市都因为经济短视就造成了生态的损失,现在再回补,得不偿失。

调整政策实现资源共享

LAC:现在大家都觉得城市化已经发展到一定地步,纷纷把目光放在乡村去,对于这种趋势下的乡村建设,您怎么看?

李建伟:现在很多乡村地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建设工厂,让人非常揪心。城市要把污染企业清出去,结果他们就把工厂往农田里面搬。工厂可以帮农民提高税收、提高就业,可是粮食遭到污染怎么办?
整个城市的发展是依赖于农村,农村养活了城市。现在的一些乡建项目就是离不开农家乐以及酒吧、书屋等设施,这些对于农业本身并没有意义。这是城市人利用资源来拓展领域,是城市功能的一种延伸。这不是改变农村的根本途径,反而还给农村带来了很多的问题,比如很多农村没有相应的垃圾处理能力的,城市人扔下垃圾,又把农村里面的资源带走了。
城市中的资源农村人不能享受。户口等不公平政策的限制,导致了农民越来越处于社会底层。现在是时候让国家从宏观层面做出政策调整,取消户口,实现城乡的资源共享。

LAC:如何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呢?

李建伟:当农民享有和城市居民同样的权利,有资源可以用,有同样机会受教育并拥有技能,又有土地,农民是不会愿意留在城市里的。实际上在很多地区,农业都是令人向往而且门槛很高的职业。在台湾,国家会要求农民去上农业学校。城市人想去当农民,需证明你是懂农业经济技术的。在美国,每一个农场主就是一个企业家,需要要懂得生产销售加工各种知识。依靠这种标准,能够使农业真正发展起来,使土地真正发挥最大效益,跟市场进行良好运作。而我们的农民没有土地,没有资金,没有文化技能,还被城市人歧视,他能待的下去吗?这是政策引发的社会问题,如果能从政策层面有效调控,农民肯定安居乐业。我们要改变思路和体制,让农民有发展空间、自信心,和能力来经营属于他们自己的一片土地。

景观设计师的新定位

LAC:当转到我们景观行业时,设计师应该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定位?

李建伟:首先要对农业的宏观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我们最大的问题在于,经常根据现在城市化的发展模式来规划乡村。
要认清,将来的农业要走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一些山区、水源地必须退耕还林,可能退耕还林带来的经济效益要比搞农业要好很多。比如说十堰就不适合搞农业,适合搞林业和水源涵养,保证丹江口水库到北京的水是清洁的。这是宏观层面的把控。
从更微小的尺度来看,在理解了农业的规模性发展以后,应该想办法从规划、景观的角度来重新看待村落。城镇化建设要求城镇必须跟产业经营相关,将来的农业一定是多功能、具有综合性的。农田本身就是优质景观,要在规划之初就综合考虑旅游性、生态性、休闲娱乐等方面的价值,跟城市建立起互动,在宏观层面上面将经济整体打包,一次性做好,才会有发展的动力和前景。
我们行业的作用和优势就在于具有全局统筹的视角和系统性的思维方式。能够把城市规划、产业规划、风景旅游、道路交通等各个领域归拢在一起,可以来统筹城市的建设与乡村的发展,这是我们行业本身特有的性质所决定的。
 

 


特别感谢EDSA黄鑫对此次专访的协助。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