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
admin
2004-04-24
来源:
网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以来,“小城镇大战略”的实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据统计,2001年我国的建制镇增长了近10倍,总数达到20374个。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作为城乡联系的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以来,“小城镇大战略”的实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据统计,2001年我国的建制镇增长了近10倍,总数达到20374个。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作为城乡联系的纽带、农村经济的增长点和接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殊的意义。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城乡政策偏向城市,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结果导致小城镇居住条件恶化、公共设施与服务普遍滞后、基础设施水平较低、生态环境质量不高、社区人文环境亟需完善等诸多问题。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形式的变化,作为小城镇建设资金重要来源的乡镇企业面临新的挑战,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形势也更为严峻。为此,笔者走访了首都规划委员会原副总建筑师谢远骥。他认为,当前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B]抓住经济发展关键 夯实人居环境建设基础[/B]
众所周知,小城镇发展具有资金投入少、建设周期短的特点,但也有生产要素聚集相对不足、凝聚和辐射能力弱的劣势。现在很多地方提倡“农民进城”、“农民上楼”,有人把它简单的理解为只要把农民集中起来,就能拉动消费,创造就业机会。其实,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观点。
谢远骥认为,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关键在于发展经济,扩大产业规模,形成自己的产业特色,从而为进城的农民创造就业机会,多层次的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在发展优质、高效、高产农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把产品加工和第三产业作为主要的发展内容,真正实现人口和产业的集中。“每一个小城镇除了农业以外,一定要有其他的产业依托,或是商贸集散地、或是特产加工地、或是矿产开发地等等,风景优美的地方还可以发展旅游业。总之,如果没有自己的产业特色,没了经济来源,小城镇很难发展起来,人居环境也就失去了建设的基础。”
[B]高起点规划 实现土地永续利用[/B]
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镇规划的水平。目前,很多小城镇普遍存在没有规划或规划指导性不强、违反规划乱搭乱建等现象。谢远骥认为,城市规划在人居环境建设中是第一位的,没有好的规划就像种地没有好的种子一样,一切无从谈起。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尤其要坚持高起点规划,科学确定小城镇发展方向,统筹安排住宅、文化、教育、商业等设施,做到功能分区明确,以小城镇为中心,集中发展,改变遍地开花、无序建设的不良局面。科学规划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利用好土地,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但存方寸土,留与子孙耕”。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具有不可替代性。谢远骥认为,节约土地,除了科学合理的规划,探索和研究适于现阶段居民生活的居住形式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稀缺,独栋式的住宅显然不符合节约土地的要求。而农民由于长期以来对于土地的依赖感以及脱胎于农村生活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使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多层或高层公寓式住宅。因此,他认为,联排式住宅,将是今后小城镇发展很重要的一种住宅形式。这种住宅有天有地,空间比较丰富,适合不同的年龄,两个山墙相连,比独栋住宅更节能、节省土地,适合现代城镇人生活。
[B]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B]
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单靠小城镇自身或某一方面的努力都不行,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政府领导和多方面的配合。谢远骥认为,政府应在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过程中起到主导的作用,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加强城市管理,尤其是要把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
基础设施是居民享有城市文明生活的物质保证。包括规划建设道路、电网、饮水、污水处理、液化气站、天然气站、通讯广播网络等等。由于资金短缺和认识不足等原因,一些村镇在道路、绿化和住宅上进行了较大的投入,树立了新城镇的良好形象,却忽略了地下的基础设施管线,为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留下了后患,是不足取的,应该逐步加以引导杜绝。
[B]大力保护环境 提高居民参与意识[/B]
小城镇往往处在大自然的怀抱当中,具有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优势,一旦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起来,比之大城市更有条件实现最佳人居环境。因此,谢远骥认为大力保护和美化环境,对于小城镇的发展将十分关键。未来的小城镇发展,并不一定要按照大城市的发展模式,应结合各自的地理优势和自然特点,建设风貌独特的人居环境。通过新的探索完全可以做到城市现代化生活方式与田园风光的完美结合,成为人们返朴归真、崇尚自然的理想归宿。大力保护环境,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将是实现小城镇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