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人物――陈志光:将艺术进行到底
admin
2004-08-05
来源:
网
[center][img]/upload/news/200485131228141.jpg[/img]作品:蚂蚁系列 [/center][center][img]/upload/news/200485131313610
[center][img]//m.teenabolic.com/upload/news/200485131228141.jpg[/img]作品:蚂蚁系列 [/center]
[center][img]//m.teenabolic.com/upload/news/200485131313610.jpg[/img]陈志光和他的雕塑作品[/center]
8月3日,在法国卢浮宫杜伊勒皇家公园举行的《中国·想象:中国当代雕塑展》落下帷幕。作为中法文化年闭幕式的重要项目,此次展览是中国当代雕塑作品首次进入法国皇家公园。展览展示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20位雕塑家的20件作品,我省著名雕塑家陈志光以蚂蚁为原型的作品《团队精神》位居其中。
眼前的陈志光,与想象中的艺术家相去甚远;甚至在他自我介绍之后,记者仍无法纾解“风马牛不相及”的感觉。略显肥胖的身段,在一身浅色装束的衬托下,显出些许“富态”,不禁让人立即将他归入商人行列。
其实,商人也好,艺术家也罢,陈志光并不太在意。“一名艺术工作者不是凭外在的形象说话,而是靠作品发言。”他说。
不过,在他看来,“艺术是一种贵族行为,有钱的人才能游刃有余地从事艺术,也只有如此,艺术才能很自我,很纯粹,达到朴素的境界”。他说,从商让他积累了财富,拥有了现今的一切,“没有先前的商人角色,也就没有我今日艺术上的作为”。
1984年,陈志光考取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这是他正式迈入艺术殿堂的第一步。而这一步,却是出于一个简单而功利的想法——上大学。“按照当时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上大学的机会微乎其微。”他说。但是,当时周围一些同学学绘画的举动却让他看到了一线曙光,因为艺术类专业的考生文考成绩要求很低。于是,他就拜这些同学为师,学起了画画。
但是,大学生活并非他所想象的那么自由,甚至有种压抑感。所以,他叛逆了,将老师传授的那一套搁置一旁,独自畅游在外国艺术的殿堂。1986年,在学院派当道的氛围中,他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举办了第一次学生个人画展《螃蟹个人画展》。清一色的抽象作品顿时激起千层浪,前所未有的压力让他有点喘不过气来,不到三天,画展便关门大吉。
“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当年,《江苏画刊》发表了其中的三幅作品,这坚定了陈志光走不拘一格的艺术之路的决心,他也越发自信沉溺于自己的天地中。在此后的四年中,他彻头彻尾地成了个拼命三郎,创作了三四百幅作品。
毕业后,陈志光回到漳州从教。但是,在接下来的11年岁月里,他却出人意料地歇笔了。“生计都难以维持,哪还有心思画画!”他回忆说。1995年,他干脆下海经商。
1998年,这是一个让陈志光无法忘却的年月。这一年,他以商务考察的名义前往欧洲。考察过程中,他屡屡溜号,流连于博物馆和城市雕塑之间,拍照、询问、记录……“这完全震撼了我,真出人意料,艺术竟然有如此宽广的天地,它的包容性又是如此之大!”他又蠢蠢欲动了。第二年,他就和朋友合作举办了《同异性联展》。
广告公司、装修公司、石材厂、铝合金厂、景观艺术公司……公司办了一家又一家,但是,志光从此便再也割舍不下绘画和雕塑了。为了腾出更多的时间从事创作,他逐渐把公司承包给别人经营,唯独留下环境艺术工程公司,因为,正是这个公司让他接触了城雕,了解了雕塑,也爱上了雕塑。
“用心去做,就一定会有所收获。”陈志光开始在艺术界崭露头角,作品频频出现在国内外著名的杂志和展览中——由人体臀部与牡丹、傩面、年画门神等彩绘结合而成的“蝴蝶系列”、由长度近一米、身着鲜艳亮丽的各军种迷彩的屎壳郎组成的“攻克废墟”,以及夸张的、有些搔首弄姿的“蚂蚁系列”……他不喜欢纯技巧,作品大都属于有感而发、随心所欲,“功到自然成”,都给人以震颤,使人期待。
去年9月份,他被天津美术学院现代艺术学院聘为客座教授,让他兴奋不已。于是,信奉“有个性才有精彩”的陈志光再一次与传统的“师承性”教育体系、观念针锋相对,让弟子找回个性,张扬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有思想、有创意的作品来。”他说。
陈志光成名了,许多艺术界人士劝说他移居他乡。然而,他都一一婉言谢绝了。“一棵树最适合生长的土壤,只有它自己最清楚。”他说,“漳州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漳州人热情坦荡,在这里生活工作,能拥有一份好心情,这是其他任何一个地方所无法赋予我的。”
“其实,对画画、雕塑,我只是以一种‘玩’的心态进入,没有丝毫功利,很单纯……那是一种轻松愉悦的享受。”陈志光说,画画、雕塑已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会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