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质 迈入园林绿化市场的通行证
admin
2004-12-17
来源:
网
第六批城市园林绿化一级资质企业名单在建设部公告栏中的亮相,使以一级资质等级从事城市绿化建设的园林绿化企业的数目上升到了74家。日前,本报记者就城市园林绿化企业的资
第六批城市园林绿化一级资质企业名单在建设部公告栏中的亮相,使以一级资质等级从事城市绿化建设的园林绿化企业的数目上升到了74家。日前,本报记者就城市园林绿化企业的资质管理问题采访了建设部城建司园林绿化处处长曹南燕。
记者:建设部对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进行资质管理的工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曹南燕:城市园林绿化企业的资质管理工作,是根据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中的有关规定设立的。2001年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中也明确规定:“要积极实行绿化企业资质审验、绿化工程招投标制度和工程质量监督制度,确保城市绿化量。”1995年,建设部下发了《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和《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标准》,开始对全国的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进行资质管理。
记者:从1995年到现在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现在的情况怎么样?
曹南燕: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批准有资质的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达15000多家,其中建设部批准的一级资质企业有74家,二级、三级企业资质由各省建设厅、直辖市园林局批准,二级企业有2000余家,三级企业上万家。全国园林绿化企业不断壮大,实力不断增强,每年城市园林绿化企业的施工产值已达上百亿元,仅74家一级企业年产值就近60多亿元。从业人员近300万,专业技术人员近30万人。在批准的企业当中,园林部门的企业占40%左右,林业、交通、石油、公路、水利以及个体经营者等建设系统以外的企业占60%左右。
记者:对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进行资质管理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曹南燕:1995年以来,从实施的情况看,对园林绿化企业实行资质管理,对贯彻落实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加强园林全行业管理,规范园林绿化施工行为,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整体水平,提高城市园林绿化企业竞争力,深化园林行业改革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是极为必要的,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也是园林部门转变职能,实现从组织施工、抓项目、抓工程转变到抓市场、抓准入制度、抓监督管理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和关键措施。从对园林绿化企业实行资质管理以来,全国已形成较为规范的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市场体系,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园林绿化施工企业,成为我国城市园林项目施工建设的主力军,全国众多的优秀绿化工程,均由具有一二级资质、具有较高技术的施工企业完成,由我国政府参加的众多国外园林博览会而建设的80多个著名的“中国园”均由国家一级资质施工企业筹建完成,并多次获国际大奖,使中国园林走向世界,也使世界了解了中国园林艺术。
记者:各地是如何加强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管理的?
曹南燕:为加强园林绿化企业的资质管理,各省、各城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设立了园林资质管理办公室、园林工程管理站等机构,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设立了园林工程市场交易中心和建设市场交易中心园林分中心,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同时,交通、石油、林业、公路、铁路、港口、航空、部队等部门在进行绿化工程建设时,均按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的规定,要求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园林施工企业施工,确保了工程质量,提高了绿化水平。
记者:对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进行资质管理是建设部园林绿化处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会不会有大的变化或调整?
曹南燕:像你所说,资质管理是园林绿化的一项重要工作,园林绿化企业施工资质制度会逐步加强的。因为,城市绿化工程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公园、各类绿地、居住区环境建设等方式建设城市绿地,直接向全社会提供公众服务,这是直接关系到公共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绿化工程必须由专业配套的技术队伍来完成,城市绿化具备生态学、植物学、美学、园林规划设计等众多学科,如果没有专业技术,不仅仅是绿化植物生命本身受到威胁,造成大量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由于不慎引进外来入侵物种等原因,将会对我国植物区系、生态安全造成威胁。
城市绿化工程项目完全不同于建筑工程,绿化工程设计对比于建筑工程设计仅完成了设计的一半,另一半要在具体的绿化工程施工中完成。所以,绿化工程的施工不仅仅是种树、种草,工程项目的主题发挥、造园艺术、民族文化内涵、植物科学配置等都有着很高的科学和艺术要求,绿化工程的施工必须要求具备较高技术和艺术水平的企业才能承担。如果不加强资质管理,将会造成城市园林绿化市场的混乱,造成政府管理混乱。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已经形成全国性工程招投标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取消绿化施工资质,政府或业主将没有规则通过招投标市场选择优良企业;另外,业主将可以随意安排施工,这不仅违反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违反招投标法,还会造成腐败分子的温床。
但是,我们也根据9年来在资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园林绿化企业管理办法》进行了调整,比如说,增加了对资质管理部门执法监督行为的要求、对资质企业市场行为的要求及管理处罚的条款。这将成为今后加强资质管理的法规性文件。本报记者李迎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