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于光宇:以“城、景、人、心” 营造有温度的场所空间

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委会 2022-12-21 来源: 网
原创
于光宇: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城市景观规划设计院长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优秀青年设计师专访”活动正式启动,本次活动将邀请获评“2022年优秀青年设计师”的25位青年设计师参加,共同讨论如何发挥自身力量,从而作出对行业发展、全人类社会福祉的有益贡献。

本次邀请到的嘉宾是来自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城市景观规划设计院长于光宇先生,他坚持以环境引领的理念推动城市再发展,致力于公园城市、城中村“三宜街区”、城市美学、生态修复等相关规划设计和研究,依托深规院综合的规划设计技术平台,从顶层规划到建成落地全流程服务各类项目。


图片

于光宇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院院长
广东省城乡规划协会风景园林分会副会长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委员
深圳市福田区特色公园建设特聘专家
深圳市光明区高颜值专家委员会专家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



CLA:请简单地介绍一下您自己。

于光宇:大家好,我是于光宇,目前就职于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担任副总规划师、城市景观规划设计院院长。从业16年来,参与了全国上百个规划和景观项目,涵盖综合规划、城市设计、概念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及研究、旅游策划、景观规划、工程设计等。多次在国际竞赛中拔得头筹,荣获国内外奖项三十余项,如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奖(ASLA)、美国建筑师大奖(AMP)等。


图片
北京怀柔科学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总体城市设计


图片
深南大道景观设计暨空间规划概念设计国际竞赛


团队依托深规院综合的规划设计技术平台,以环境引领城市再发展,重视项目的伴随式服务,全流程服务贯穿顶层规划到项目建成。例如北京怀柔科学城、深南大道、小梅沙片区、太子湾片区项目等。


图片
深圳盐田区小梅沙片区(在建)


工作以来,我一直坚持一线设计创作,在规划设计过程中用手绘图解的思考方式表达设计逻辑与创意。在这十几年来,积累了大量的手绘草图、效果图,看到一张张草案建成后有很多的获得感。


图片
雄安新区寨里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


图片
合肥滨湖新区概念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


CLA:请阐述您的从业理念,以及您在所从事的领域内有哪些创新?为行业发展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于光宇:“城、景、人、心”是这些年积累的工作方法和设计主张,我希望以“大景观”的视角连接人、自然与城市,成为“城”与“景”跨界交融的连接者。做有逻辑的景观和有温度的设计,提供兼具自然价值、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解决方案。做有心的景观人,以人的需求为核心营造有温度的场所空间。


图片
深圳罗湖区笋岗火车花园


在这样的价值理念下,团队一直致力于创新引领,推动行业发展。我们最早启动了深圳公园城市的研究,持续跟踪编制深圳市及各个区的公园城市规划及建设,并承担多个领域的前沿性研究课题,包括城中村“三宜街区”整治、科学园林绿化、城市美学提升、街道设计与治理、生态修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图片

公园里的深圳 图片来源:深圳特区报 李忠


近年来,我有幸参与行业多个学术性论坛,持续分享和输出团队创新成果和设计观点,与行业同仁一道共同探讨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积极投身公益教育,担任深圳大学建筑学院校外导师,为深圳科学技术大学师生授课,并带领团队参与深圳社区共建花园等社会活动,不断践行规划师、设计师的社会责任。


图片
2022年 “口袋公园与城市微更新论坛”报告分享


CLA:您认为青年设计师应该承担哪些社会责任?您职业生涯中对您影响最深的事情是什么?

于光宇:我认为青年设计师应该有家国情怀,有“为人民设计”的社会责任感。正如深规院一直所倡导的“为城市,我们可以做更多”,要积极关注和解决城市与环境问题,包括:城中村、小微绿地供给、生态环境问题等,也要更多地思考城市、自然与人的共融关系。


图片


深圳南山区粤海街道圆缘园



对我触动比较大的是参与深圳“山海连城·公园深圳”规划项目。这个项目与我们所倡导的“大景观”理念不谋而合,让我见识到景观设计师的力量和价值。我们不仅可以通过规划设计改善市民生活品质、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还能参与制定城市重要战略、实现更高的职业理想。生态文明的新时代给予了景观设计师更多的机会和责任。


图片
深圳远足径郊野径专项规划调研


CLA:请谈谈您设计行业的未来展望。

于光宇:设计行业的未来脱离不开时代和环境,它将与国家、社会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我想谈三点展望。

1)  设计的生态属性更加被重视,生态设计成为每个设计师的必备技能。

生态文明背景下,国家强调“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景观行业也不例外。设计师要摆脱单一的工程设计思维,把自己融入到美丽中国的建设事业中,勇于承担和参与生态修复、碳汇研究、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新课题。

2)  设计广度进一步拓展,城市美学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设计师一定程度上参与了让城市变美的建设。这也对设计师和城市管理者的美学品位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不只是市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更体现在为市民带来精神层面的满足感和美的愉悦感。


图片
深圳南山区柘园


3)  设计行业将向服务延伸,设计师将更多介入城市精细化治理的课题。

以往设计行业更多是做了设计项目就结束了,但是随着 “全周期项目管理”市场需求的诞生,规划、建设和管理全流程服务越来越被重视。深圳的共建花园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从项目选址、花园设计到后期养护管理。设计师以平台媒介的作用凝聚了政府、社会、市民等多方力量,通过全流程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方法,推动城市精细化治理新方法和新格局的形成。


图片
深圳社区共建花园工作坊


CLA:您觉得一个设计师应具备多少履职尽责能力?如何判定设计师的综合素质?

于光宇:我觉得一个设计师的综合能力体现在跨界整合、理性判断和创意设计三个方面。

在城市精细化治理的背景下,面对复杂城市问题时,综合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单一的景观、建筑、规划设计能力已经很难适应日益增长的市场和甲方需求。未来设计更趋向无边界的跨专业融合,设计师应该打破传统专业壁垒,更多地锻炼自己的跨界整合能力,做好全链条设计服务。比如很多项目需要从策划开始,一直跟踪到实施落地,这就要求设计师有全流程、跨专业的综合能力。

设计师的理性和感性能力都很重要。理性能力体现在精准的判断力,能够用科学的、有逻辑的方法解决复杂的场地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才是设计创意,才是个人的那些奇思妙想、充满灵性的创意和独立的见解。感性能力还体现在富有同理心、善于从使用者的视角了解和捕捉市民真正的需求,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以人为本。

 

CLA:您对年轻设计师和在校大学生有哪些成长建议?是否可以推荐一些文章和书籍给他们?

于光宇: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借助网络可以接受很多外部信息,同时还有大量不被干扰的、集中的学习时间。他们应该珍惜这样的时光,更多地参与创意设计实践和研究,例如参加一些设计竞赛、研究课题等,这对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包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空间想象力、动手实践的能力等有很大的帮助。

我建议年轻设计师和在校大学生可多看书、多思考,以此充实专业知识储备、建立科学的设计观、触发更多启发设计灵感。这里我推荐4本书籍给大家。

第一本是童雋先生的《东南园墅》(Glimpses of Gardens in Eastern China)。古典园林是中国人体验式场景营造的最好体现,也是中国审美的缩影,隐藏了中国人的山水情怀和处世哲学。正所谓“研今必习古,无古不成今”,在强调文化自信的今天,这本书也具有重要的园林教育和启发意义。类似的书籍我还推荐彭一刚老师的《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第二本是保罗·拉索的《图解思考》(Grahpic Thinking for Architecs & Designers)。这本书用图解方式表达设计逻辑和过程。其实手绘图示语言是最直接地表达一个人设计思想的方式,我认为这种能力需要在学生时期培养,并加以锻炼,为日后参加设计工作做好准备。

第三本是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一直以来,我都倡导“自然+艺术”的设计理念和方法。这本书拓展了景观设计学的边界,让我们更多地用自然科学的逻辑去思考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提供了多种技术路径和方法。这种价值导向和分析方法值得年轻设计师和在校大学生学习。


统筹:周明波

采访:周明波、明 卉

编辑:张梦斐、明 卉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勿以 编辑版本转载。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info@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

打赏
  • 给Ta打个赏

0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