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万昊(翰博设计):坚持国际视野与本土智慧相结合,因地制宜进行创新

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委会 2023-03-27 来源: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委会
原创
“2022年优秀青年设计师”采访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优秀青年设计师专访”活动正式启动,本次活动将邀请获评“2022年优秀青年设计师”的25位青年设计师参加,共同讨论如何发挥自身力量,从而作出对行业发展、全人类社会福祉的有益贡献。

本次邀请到的嘉宾是深圳翰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任副总及设计总监万昊,他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行业工作了18年,坚持国际视野与本土智慧相结合的理念,为中国城市化进程持续提供颇具价值的综合服务。


图片

万昊

深圳翰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及设计总监

园林高级景观工程师


访谈正文

CLA:请简单地介绍一下您自己。

万昊:我在深圳从事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工作至今已有19年,2000-2004年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专业,2015年至今在深圳翰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任副总及设计总监,此外,自2019年起兼任湖南理工学院硕士生指导教师。

19年来我一直坚持从事设计一线的工作,在设计中我始终坚持将国际视野与本土智慧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进行跨学科、跨地域、跨文化的创新,为中国城市化进程持续提供颇具价值的综合服务,前后完成了几百个各种类型的景观项目,也经历了相对完整的行业起伏周期。


图片

万昊工作照


我在城市公共空间、旅游文化产业、商业综合体、高端人居环境等多个领域有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和自己的见解。代表作有深圳前海桂湾片区公共环境景观工程、深圳沙井河碧道建设工程、深圳大学景观提升工程、深圳大南山城市山体公园景观工程、创业路城市更新提升改造、深圳葵涌生态公园设计、北帝古庙周边街区整治工程设计等。获得国际、国内多项知名大奖,其中深圳排牙山-七娘山节点生态廊道获2022 IFLA AAPME荣誉奖、深圳排涝河碧道获2022 IFLA AAPME荣誉奖、深圳葵涌河碧道建设工程获2022IFLA AAPME卓越奖和美国IDA国际大奖、深圳沙井河碧道景观工程设计获首届大湾区城市设计奖概念规划类优异奖等。


图片

深圳大鹏新区葵涌生态公园

图片

图片
大鹏新区排牙山-七娘山节点生态恢复工程
(监测图片来源: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大鹏管理局)


此外,我还积极参加行业交流,曾担任由翰博设计主办的“对话未来城市”论坛主持人;在“第四届现代城市滨水空间规划与景观环境设计国际研讨”会发表演讲;在由知名地产开发商编制的《都市农场开发项目增值应用研究》《海绵城市技术模块(空间应用手册)》研究报告中担任总负责人。

CLA:请阐述您的从业理念,以及您在所从事的领域内有哪些创新?为行业发展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万昊:个人认为谈不上创新,只能说有一些自己的认知。

很多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对平面很执着,一定要先把平面画得很详细、很完整再来推敲空间,后来发现到了真实空间里不好看也不好用,又再回来调平面,结果由于平面画得过于精美又不舍,陷入两难。其实这是一个设计思路的问题,设计一定要整体同步考虑,平面是逐步生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先期把路、硬质面、绿地、水等骨架结构界定出来并同步进行空间推敲,之后确定乔木软景和林冠线范围,协调上述空间关系后再推敲细节。早期平面设计无需过细和完整,要留有余地和弹性,直到最后一刻都应该有调整的余地。

另一方面我们在平面视角的时会产生视觉误差差,在平面制图时设想的空间会比实际空间里感受的尺度大,很多设计师在平面设计的时候会被形体牵着走,过度关注线条形体走向而忽略了空间实际使用需求、功能和使用人群特征等更重要的要素。可能很多设计师认为这只是个人习惯,或者会质疑“这跟创新有什么关系”,但我认为这是设计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很可惜的是这种现象的确普遍存在,而且导致很多项目落成后的图形感过强,但在人的功能使用及空间体验上却有硬伤。

我们在设计上一定要考虑系统性和完整性,所有的设计都是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每一个设计步骤都是相辅相成的,从理念到平面骨架到空间结构和局部细节都有它内生的逻辑而不只是莫名的陈述。每一个项目都有它自己的唯一性和合理性。

再回到我们的主题“创新”,没有这些扎实的基础和严谨的逻辑何谈创新?


图片

图片
前海桂湾片区公共空间环境提升工程项目(摄影:ACF 域图视觉)


CLA:您认为青年设计师应该承担哪些社会责任?您职业生涯中对您影响最深的事情是什么?

万昊:一般来说青年设计师“条条框框”的约束会少一些,因此青年设计师要敢于提出有创意的想法并付诸于实践。

设计工作需要积累足够的经验后再通过成熟的、系统性的思考做出决策,但我认为设计从根本上来说应该是创意驱动,所以青年设计师要敢于跨行业思考;敢于以00后的心态、角度和思维去做60、70后正在做的事情。

我认为青年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是要把青年的那种敢于打破常规的闯劲和活泼、热情的创新思维带到项目中来,从而带给整个社会新鲜活跃的能量,以及富有创意的视觉感知和功能体验。青年要敢于对约定俗成的经验、规范、成熟做法进行独立思考和优化创新。

职业生涯中对我触动最大的事情是早期在做城市更新的一个项目的时候,我凭借直觉做了一个地标天桥,在规划中并没有这座桥,然而决策部门因为我的想法直接改了规划,同时我在设计中为室外空间布置了大量的升降梯和扶梯并采用异形纳米材料设计技术,在当时是国内首例,结果竟被决策者采纳了,而且在项目落地后我发现方案的还原度很高,那一刻我的感觉不是惊喜而是头上冒冷汗,我想:早知道还原度这么高,当时应该收着点的。

这个事情对我最大触动就是"只要你敢想真的就有人敢干",虽然现在这种机会越来越少了,但是青年设计师一定要在你还是青年的阶段敢于创新、打破常规。

CLA:您觉得一个设计师应具备多少履职尽责能力?如何判定设计师的综合素质?

万昊:一般来说设计的目标要解决问题、优化行为、改善功能。除此之外,我觉得设计的最终目标是为使用者提供情感体验。

设计可以分三步:首先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要将自己最原始、无拘无束的情绪的想法释放;其次是让想法落地,在这一过程中要遵循很多规范、现状条件和部分限定条件,因此要依靠经验和逻辑能力解决问题,包括功能、流线、规划、法规,以及各个专业间的矛盾;最后是在掌握了大量技能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后能够打破常规,把最炙热的情感、最原始的情绪注入设计思维中。这一过程类似“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哲学思想,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设计感”。在这里我定义的“设计感”就是设计的感觉,我认为对于设计这件事来说,感觉很重要。

设计的确是对个人能力要求很高的行业,一个好的设计师要有好的审美素养、高的眼界、宽的知识面以及成熟的专业能力和跨专业知识体系。除此之外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事物的能力,而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可以练习的。


图片

深圳沙井河碧道建设工程


CLA:请谈谈您对设计行业的未来展望。

万昊:这两年我们见惯了“黑天鹅”事件、“地产行业的巨无霸”股市暴跌,甚至一个行业的消失。所以我认为要活在当下,这并不是悲观消极,只是我认为自己很渺小没有能力预测未来。

但是我想设计行业是不会消失的,二十大明确指出“要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认为这里所说的“美好”是需要设计的。

这个行业未来应该是从浮躁走向平静,我想整个社会也是如此,需要跳脱出只有一个维度的思考方式,民众应该以多维度视角感受和体验生活,可以让真正喜欢这个行业或者热爱创意工作的人沉下心好好做设计。虽然生活要油盐酱醋柴米茶,但在我们无法把握外部环境的时候,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修炼自己,从而间接营造良性的行业生态并对大众审美进行正向引导。

近两年设计行业已经有这个趋势,比如设计的可视化、短视频化甚至电影化,以及设计参数化,其中BIM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在那个拿着拷贝纸在画板上移动戒尺的年代来是无法想象到如今已经出现的可视化设计竞赛,因此我们也有理由对未来期待。

今天媒体行业已经进入了自媒体时代,说不定设计也有“自设计”那一天,当那一天到来时你只需要提供想法,通过脑接口电波的输出就自然生成了你设想到的甚至是优化了之后的空间形态,再通过VR来感受和体验。


图片

图片

深圳葵涌河碧道建设工程


CLA:您对年轻设计师和在校大学生有哪些成长建议?是否可以推荐一些文章和书籍给他们?

万昊:对于年轻设计师和在校大学生,我觉得最主要还是培养对设计的兴趣、对美的感知。在设计这个行业,没有兴趣很难坚持,因为它是一个既劳心又劳力,而且付出远大于回报的行业,因此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寻寻觅觅”这个词很好地描述了很多人一生的状态。我觉得人这一生最幸运的就是能找到自己兴趣,并将其作为能赚钱养活自己和家人的工作,现实中能做到第一步的人已经寥寥无几。

我认为找到设计的兴趣和加强对兴趣的培养是对年轻设计师以及在校大学生最真诚的建议,当然设计这个领域下也有很多其他延展的方向,你可以结合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来选择某一个方向来积累培养,比如:有的人天生对“美”向往而且有敏锐的洞察力;有的人思维跳跃;有的人专注力强等,可以结合这些性格特点在横向上拓宽设计渠道,或者在纵向上积累和沉淀技术能力,最终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出路。


图片

图片

深圳排涝河碧道建设工程



统筹:周明波
采访:周明波、明 卉
编辑:明 卉



打赏
  • 给Ta打个赏

-8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