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楼庆西:解读亚洲民居中的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功能与艺术

admin 2005-08-06 来源: 网
楼庆西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以下内容根据楼教授演讲整理而成: 我声明一下,第一我绝不是泰斗,我只是教书匠。第二点,我今天讲的不是亚洲,是我们中国,而且是我们中国农村的乡土建


楼庆西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以下内容根据楼教授演讲整理而成:

我声明一下,第一我绝不是泰斗,我只是教书匠。第二点,我今天讲的不是亚洲,是我们中国,而且是我们中国农村的乡土建筑。

今天我的发言是中国乡土建筑中的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功能与艺术,第一部分是人与自然建筑部分,大家知道,人与自然、建筑从来是不可分的,尤其是中国,但是由于中国的国土辽阔,各地自然环境很不相同,既有鱼米之乡,也有黄土高原,在过去经济不发达的时候,人对自然环境是无法选择的,人们只能凭自身的努力改造它,创造自己的生存条件,下面我们来浏览一下我国的疆土。

这是浙江南溪县,这样如画的环境在城市中见不着的。我们还有广大的黄土高原,大家看到这不是陕北的,而是山西著名的贫困区,人们在恶劣的环境下顽强的生活,他们创造了窑洞来解决他们的居住问题。这是山西另外一个山区,大家看到,老百姓在下脚下盖的小石头院,我们可以称它为天梯。这是云南丽江,在四周有几十个村庄安置在高院。这是贵州,在这些恶劣的环境里,仍然生活着我们多民族的老百姓。这是贵州地区的侗族,是在深山里,侗族最大的特点,每一个村庄都有鼓楼,鼓楼里悬着鼓,击鼓为号。这是云南傣族村庄,气候炎热。这是蒙古的草原,在辽阔的草原上,散步着一个一个牧民的蒙古包。

我们再看乡村,中国古代乡村跟自然山水的关系更密切,人们讲究水口的经营,进水口的畅通,财源滚滚而来,出水口要封闭。这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红村,以水土著名,把水穿过每家每户,甚至于庭院里的堂屋之前。这是浙江的关村,是两山夹一村,在水口做了一个桥,再做一个亭子,亭子不够,再安一个庙,这些乡村的建筑并不起实际的作用,但是给我们村口留下了一个很美丽的景观。

这是贵州侗族村口的廊桥,这个桥既是交通要道,又可以做买卖,又可以进水。这是浙江,广大的农村在长期的封建时代,为了走出来,求得经济的发展,他们就希望村里多出人才,就在村口盖了风水塔,这种标志性的建筑只有象征意义,并不能使村子多出一些房子,但是在村口变成一个标志性的符号。在大的环境里创造一个美丽的景观。

这是固原村子里的樟树,号称固原第一樟,种大树也是标志性的,这是西严村,不仅一棵樟树,有多棵,外面有一个井。这是大家知道的黄山脚下的村子,进村之后就是两个池塘。

我们再看乡村住宅,大家知道,我们中国古代住宅大部分是合院式的,有北京四合院,有南方的,有陕北的窑洞院。但是也有非合院式的建筑,这是典型的山西临汾的四合院,有正房,有厢房,维持一个十分安静的住宅环境。这是窑洞院,就是在黄土地带挖地七八共识,十五六米的见方,组织一个地下的窑洞院,在这里,一样的种树,一样的晒粮食,小学生一样的做功课。这是云南大理的,厢房、正房、围成一个特殊形态的四合院。这是福建的土楼,可以容纳100多口人,这个也是合院式建筑,现在正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这是山西的窑洞,我们看农村的四合院,尽管是合院式,但是和城市的四合院有什么不一样呢?他是在大自然的环境里,出门种地,抬头见山,所以它的四合院都是跟四周的环境紧密相连的,组成一个和谐的环境。就在浙江我们调查,他的院落是开敞的,前面没有厢房,完全融合在大自然中。

这是吊角楼,楼底下是悬空的,贵州是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一片青绿。

这是傣族的,也是融合在四周的绿化之中。这是天山脚下的山包,他是毡包。

那么寺庙,城市也有合院式的,但是农村不一样,农村寺庙大量的不是合院式的,也是跟自然完全和谐的在一起,里面有院子,外面有走廊,有亭子。

这是云南的观音殿,没有围墙,完全是飘拂在海上的,这里有一个最小的岛,上面有一个庙。

这是我们浙江农村的凉亭,这个凉亭就处在田中间,里面有三关神像,这是一个土地庙,因此在农村的寺庙中,也是多神的崇拜,也是跟自然环境密切、和谐的处在一起。

我们讲第二个,功能与艺术。

我们大家知道,乡土建筑的特点是采用当地的材料,运用当地的传统材料,建筑适合当地环境的建筑,做到功能与环境的高度统一。

这是楠溪江,野花、绿草。在这里孕育着我们爱美的工匠,用山上开下来的石头,河里拣起来的卵石,这是中央的大道,既实用,又美观。这是乡间的大道,一面是河,一面是石头,这是建筑的坡道,这是一个石头村,石头的院墙、石头的路,完全构成一个石头的世界。

这是一个住宅,下面是大石头,慢慢的过渡到小石头,然后是传统的房屋,从质感、色彩上组成一个乡土的画面。

这是溪河旁边的墙。这是铺地,铺的石头地,自然长出了绿草。

这是乡村用石头修的桥,这种自然美,不仅表现在石头上,而且表现在不同的建筑上,梁是我们水平结构很重要的构建,聪明的工匠把两边稍微的尖一些,形成圆的,我们叫“月”,有“大月亮”,有“小月亮”,这既省工,又美观。

我们注意,工匠在加工过程中是没有图纸的,图在他们的心里,在他们的手上,这就是他的生命力。有的是仙鹤的头,有的嘴里还含了草,这就是工匠的创造。

这是四川的民居,这是四川的寺庙。

斗拱是我们建筑上特殊的构件,每一个都加工成一个象鼻子。门,用铁钉钉上,既有装饰作用,又是一个构件。门环也加工成一个兽头。窗户,在用玻璃之前,大量是糊纸,工匠就创造出千奇百怪的窗户纸。这些窗户都是我们在浙江一个小村落里的一栋住宅里照出来的,这是比较复杂的,是天井里的,象征性的。这是安徽的卧室窗,为了防止外人看到,于是在窗户外头加了一扇隔扇,叫户静,这也是一个装饰。

山西的窗户,糊了窗纸。广东很早就有了刻花玻璃,一个芭蕉叶,你说是窗户,还是工艺品,还是装饰品,它都是,既是实用的,又是艺术的。

功能与艺术的统一不仅表现在乡土建筑上,同时也表现在乡土环境,村民的用具、服饰、生产等方方面面。这是门神,整个很热闹。这是广东的一家住宅,外面是对联,门神,打开里面的正房门还是有吉字,门上有八卦、照妖镜。

自己编的竹帘,一共是五色,是有辟邪的作用。

我们在侗族苗族村里看到,当地盖的房子也是比较灰暗的,但是不要紧,只要苗族妇女一出来,他蓝白为主的服装,整个村子就亮丽起来了。

四川的彝族,在解放之前是奴隶社会,建筑文化并不发达,但是服饰很发达,只要彝族姑娘一出来,整个村子就鲜活起来了。

男方的建筑非常朴素,黑瓦白墙,青山绿水,小孩和妇女都喜欢穿鲜艳的服饰,他们并不懂得色彩的对比,或者是互补,但是他们知道,需要穿这种衣服才使他们的生活美和环境美。这是学前的儿童,在一片的油菜花前穿来穿去。

这是陕北的窑洞,整个是黄土的窑洞,黄土的厕所,黄土的水井,在一片黄颜色下,当地的老百姓尽管贫穷,但是尽量穿鲜艳的衣服,他们知道用自身装饰环境。

南方的竹篮子,手工比较细,它是工具,也是日用品,这是四川的,四川的活稍微粗一些,但是也是懂得美。这是一个酒坛子,他是一个陪嫁品,也是实用品,但是也是日用品。

新疆的帽子,这是陕北75岁完全文盲的老太太做的虎头枕、虎头鞋,把这些在床上一摆开,整个鲜亮起来了。

这叫顶牛,在农村,小学旁边,就是一个牛吃草的地方,小孩放学,先看看斗牛,然后再回家。

这是鸡在农田里吃稻草,组成了很美丽的景观。

这是山西,满院子堆的玉米。这是丽江的屋檐下家家户户晒辣椒,自己种辣椒,自己晒辣椒,嫩黄的玉米,组成了一种特有的色彩。

这是浙江,是自己做面,一到晴天出来做挂面,完全是从粗到细,不用机器。

我们从这些画面看到了,这种功能与艺术的统一,可以说表现在村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用当前的世界遗产的标准看,他们既包括有自然的遗产,又有文化的遗产,更包括非物质文化的遗产,都应该受到全人类的保护,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必然会有变化,但是这种记忆会部分甚至全部遗失,但是广大百姓会在生产生活中寻求美,人与自己的和谐也始终是我们人类所追求的。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