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色协会秘书长梁勇:向身边的色彩垃圾开战
admin
2006-11-03
来源:
网
“几桶颜料救活一个烂尾楼”的佳话一度在京城房地产业界风传。一个令后来开发商一筹莫展的“烂尾项目”在色彩专家的建议下,最终尝试了“色彩规划”。这个住宅项目不但得
“几桶颜料救活一个烂尾楼”的佳话一度在京城房地产业界风传。一个令后来开发商一筹莫展的“烂尾项目”在色彩专家的建议下,最终尝试了“色彩规划”。这个住宅项目不但得以“脱胎换骨”,还赢得了当年的“中国建筑与环境色彩大奖”。 而其“成本”,仅是几桶普通的“颜料”。中国流行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梁勇先生在给记者讲述这个生动的色彩故事时,也一针见血的指出,生活中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案例毕竟太少,相反我们看到的却是几桶“颜料”留给了一座城市恐怕多少年也挥之不去的色彩垃圾。这种现象,应当引起我们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困色彩之惑
当前各地政府都很重视经济发展,重视招商引资,也就必然重视打造城市形象。针对这种情况,梁勇先生认为,实际上城市色彩规划不需要花很多钱,只需按照科学的规律运用色彩,对于城市形象的提升效果,就会立竿见影。这将间接地为城市带来更多的投资客商。特别是对一些旅游城市,色彩规划尤为重要。而现实却往往“事与愿违”,由于中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色彩建设规范和监管制度,建筑领域的色彩应用混乱,因违背色彩运用规律而制造出的所谓“色彩垃圾”却正在日益增多,部分城市在建筑色彩上明显地暴露出“视觉污染”的问题。这给中国城市形象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梁勇指出:目前,中国城市建设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城市色彩没有统一规划,城市建筑物色彩失控,缺少整体协调。楼宇开发选用什么色调基本上是由开发商或设计师自己说了算,赤橙黄绿青蓝紫,爱用什么色彩用什么色彩,有些随心所欲。不尊重城市规划部门对该地区主色调的规定,不尊重周围的环境,不考虑建筑和周围环境在色调上的相互影响和协调的现象时有发生。
一个眼前的力证就是北京。北京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然而城市环境色彩设计缺乏整体性原则,以至于在城市环境色彩应用上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因缺乏有效的法规手段与科学的设计方法,城市环境色彩污染随处可见,不和谐的色彩杂乱夺目,造成了对人的不良视觉刺激。老北京原有的灰、红色调很有特色,然而新建筑各行其是,毗邻建筑之间既无造型呼应,也无色彩衔接,街区、小区皆无色彩调配。这种无序、无色调、无章法,随意使用色彩的状态造成了一些视觉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市人文和审美取向的混乱。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在超高速发展及扩容过程中,由于规划失控,更由于普遍缺少审美文化修养、忽视城市色彩,使某种“显富、摆阔、攀比、争强”的“暴发户”文化或美学趣味在大中城市中蔓延开来。有专家认为,造成城市色彩混乱的一大根源是城市色彩的商业化运用。由于色彩本身也是一种语言,可以传递某种信息,许多新建筑都在争夺色彩的话语权。他们不顾城市色彩的整体协调,争相选择最时髦的装饰材料或最鲜亮的色彩来装饰建筑外表。
但追根溯源,主要原因还不在色彩本身,关键是城市规划。由于对新建筑的体量、高度、风格、质料及环境协调等方面缺少严格控制,许多超大体量、超高层楼拔地而起,伪古典风格与现代、后现代风格建筑并肩而立,这都给城市风貌造成了致命的、难以愈合的硬伤。 所以,我们所能做的,便是制定色彩规划,使某些杂乱无章的建筑在现有的情况下,尽量在色彩方面获得某种统一性。
亮法规之剑
众所周知,良好的城市色彩构成能使居于其中的人们得到愉悦的视觉享受。然而,一直以来,很少有人知道,城市的色彩是可以通过科学方法来管理的。人们对于城市色彩的情感追求以及城市想法的表达,城市底蕴的展现和城市风格的传承都是可以通过色彩规划来实现的。
梁勇介绍说,国际上很多国家对城市的色彩问题有着较早的意识,相关的研究和管理工作发展成熟。早在17世纪中叶,意大利的都灵市就开始有规划地实施城市的环境色彩建设。进入20世纪70年代,日本和欧洲的一些国家科学有序运用城市色彩规划,不但让这些城市呈现出鲜明的个性,而且为城市带来了无形资产。以日本为例,早在1918年日本就出台了“城市规划法”(City-planning Law)对城市的“硬件”环境如交通、公共卫生、空气保护等进行管理,1968年出台的“新城市规划法”(NEW City-planning Law)的主要宗旨则是创建一个“可居住、可工作的城市”,这是日本第一个对城市景观进行管理的法令,涉及居住环境的保护和优良景观的维护等方面,与此同时日本各个地区的针对各自城市的特殊状况的相关地方法令也相继出台。城市色彩的研究课题也相应在70年代展开,研究成果很快在城市景观的建设和保护中得到运用,建立了一系列地区性的色彩控制法规。1992年,日本建设部颁布了“城市空间色彩规划”文件(Color Planning of Urban Spaces)。今天,日本色彩规划中心是日本最主要的研究城市环境色彩的机构,承担城市色彩的科学研究和实际规划设计项目。
特别是居住建筑色彩的设计与规划更是值得我们借鉴。居住建筑建设规模大、使用时间长(一幢住宅楼自完工之日起,往往要使用五十年以上),对城市面貌影响较大,先天考虑不周会给后天的弥补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对居住建筑色彩进行设计与规划,可以有效地美化城市环境、避免色彩污染,在城市景观建设、旧城改造、历史文化城镇保护等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有着毋庸置疑的现实意义。
在这方面,韩国为我们提供了好经验。韩国地区组织为了规划及控制城市高层公寓的色彩,进行了一项制定高层公寓色彩规划实用指南的研究。这项研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现有高层住宅的外观色彩形象进行了提炼,并筛选出208个标准色,通过对计算机色彩模拟建立的评估场景的分析与评价,最终得出一套色彩搭配体系及色彩规划指南,用以指导以后的设计和保证高层公寓外观最低限度的色彩协调。
而国内城市出现色彩垃圾现象最重要的原因,是时至今日尚无一个大城市将城市色彩建设真正列入城市规划,即使出台过一些相关管理规定,也因缺乏管理而形同虚设。2000年,北京市政府就曾颁布过《北京市建筑物外立面保持整洁管理规定》,在色彩方面提出了“以灰色为本的复合色”的设想。但规定没有真正落实。
梁勇指出,城市色彩需要立法,色彩设计应成为城市规划设计尤其是区域性规划设计中的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没有色彩设计不能施工。因此,如果制定颁发关于色彩规划及用色标准(色谱)的政府条例,应在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对建筑外墙特别是临街的建筑物外墙的粉刷及重新粉刷,必须事先告知城市建筑规划部门,采用的色彩经专业机构审核后方批准施工。而对于老城区的建筑物外墙粉刷则应更为严格,必须遵守限定的色谱范围,不按照色彩标准进行新建的建筑坚决不被批准。施工完成后由政府管理部门检查是否符合要求,从而引导和监督建设单位遵循指定的城市环境基础色彩进行建设规划、设计和施工。
得韵味之果
推广城市色彩规划的第一步,当从治理城市“色彩垃圾”开始。梁勇指出,此前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对色彩运用的不重视,导致了许多城市都出现了“色彩垃圾”。这几乎成为伤害城市形象的“顽疾”。
鉴于此,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的色彩社会团体,中国流行色协会将于今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我国规模最大的学术盛会--2006中国科协年会上,首次举办“城市色彩与和谐居住环境”专题论坛,邀请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就城市与建筑色彩方面的学术问题进行研讨。梁勇表示,这项活动得到了中国科协和国家建设部门有关领导的支持,希望通过举办高水准的专业论坛,让这个课题引起有关政府部门和全社会的重视,建议政府能出台相关监管制度。梁勇认为,要想在中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中,尽量减少色彩垃圾和污染,关键要靠政府,政府规划部门要有这种责任和义务。而居住建筑色彩的设计、规划与管理只有在法律的监督和政府行为的有效干预下,才能得到有力的保障。同时开发商和大众百姓也要有这种意识。按照中国流行色协会的工作规划,协会将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知名院校组建城市与环境色彩咨询机构,并通过“色彩中国”等活动,进一步推广国内外先进的城市色彩规划理念与经验,向社会与大众开展色彩科学普及工作。梁勇表示,当前推广工作的最大阻力,并不是缺少利益驱动,而是社会大众的意识问题。城市色彩规划与其他色彩应用一样,是需要按照色彩科学的规律与方法去做,这不仅仅是城市规划部门和建筑设计人员的事情,与我们大众的审美意识的提高也息息相关,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但有理由相信前景会非常乐观的。
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尽管他们城市大都历经数百年,其普通建筑质量也不比我们高,但其城市仍给人以典雅、温馨、舒适,充满文化韵味的感觉。而这,便与其城市环境色调规划控制直接相关。简洁和谐的色彩,赏心悦目的感觉,这本身便构成了优雅文明生活的一部分。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像控制噪声和空气污染一样,高度重视城市色彩问题,不断美化、优化人居环境质量。
困色彩之惑
当前各地政府都很重视经济发展,重视招商引资,也就必然重视打造城市形象。针对这种情况,梁勇先生认为,实际上城市色彩规划不需要花很多钱,只需按照科学的规律运用色彩,对于城市形象的提升效果,就会立竿见影。这将间接地为城市带来更多的投资客商。特别是对一些旅游城市,色彩规划尤为重要。而现实却往往“事与愿违”,由于中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色彩建设规范和监管制度,建筑领域的色彩应用混乱,因违背色彩运用规律而制造出的所谓“色彩垃圾”却正在日益增多,部分城市在建筑色彩上明显地暴露出“视觉污染”的问题。这给中国城市形象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梁勇指出:目前,中国城市建设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城市色彩没有统一规划,城市建筑物色彩失控,缺少整体协调。楼宇开发选用什么色调基本上是由开发商或设计师自己说了算,赤橙黄绿青蓝紫,爱用什么色彩用什么色彩,有些随心所欲。不尊重城市规划部门对该地区主色调的规定,不尊重周围的环境,不考虑建筑和周围环境在色调上的相互影响和协调的现象时有发生。
一个眼前的力证就是北京。北京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然而城市环境色彩设计缺乏整体性原则,以至于在城市环境色彩应用上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因缺乏有效的法规手段与科学的设计方法,城市环境色彩污染随处可见,不和谐的色彩杂乱夺目,造成了对人的不良视觉刺激。老北京原有的灰、红色调很有特色,然而新建筑各行其是,毗邻建筑之间既无造型呼应,也无色彩衔接,街区、小区皆无色彩调配。这种无序、无色调、无章法,随意使用色彩的状态造成了一些视觉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市人文和审美取向的混乱。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在超高速发展及扩容过程中,由于规划失控,更由于普遍缺少审美文化修养、忽视城市色彩,使某种“显富、摆阔、攀比、争强”的“暴发户”文化或美学趣味在大中城市中蔓延开来。有专家认为,造成城市色彩混乱的一大根源是城市色彩的商业化运用。由于色彩本身也是一种语言,可以传递某种信息,许多新建筑都在争夺色彩的话语权。他们不顾城市色彩的整体协调,争相选择最时髦的装饰材料或最鲜亮的色彩来装饰建筑外表。
但追根溯源,主要原因还不在色彩本身,关键是城市规划。由于对新建筑的体量、高度、风格、质料及环境协调等方面缺少严格控制,许多超大体量、超高层楼拔地而起,伪古典风格与现代、后现代风格建筑并肩而立,这都给城市风貌造成了致命的、难以愈合的硬伤。 所以,我们所能做的,便是制定色彩规划,使某些杂乱无章的建筑在现有的情况下,尽量在色彩方面获得某种统一性。
亮法规之剑
众所周知,良好的城市色彩构成能使居于其中的人们得到愉悦的视觉享受。然而,一直以来,很少有人知道,城市的色彩是可以通过科学方法来管理的。人们对于城市色彩的情感追求以及城市想法的表达,城市底蕴的展现和城市风格的传承都是可以通过色彩规划来实现的。
梁勇介绍说,国际上很多国家对城市的色彩问题有着较早的意识,相关的研究和管理工作发展成熟。早在17世纪中叶,意大利的都灵市就开始有规划地实施城市的环境色彩建设。进入20世纪70年代,日本和欧洲的一些国家科学有序运用城市色彩规划,不但让这些城市呈现出鲜明的个性,而且为城市带来了无形资产。以日本为例,早在1918年日本就出台了“城市规划法”(City-planning Law)对城市的“硬件”环境如交通、公共卫生、空气保护等进行管理,1968年出台的“新城市规划法”(NEW City-planning Law)的主要宗旨则是创建一个“可居住、可工作的城市”,这是日本第一个对城市景观进行管理的法令,涉及居住环境的保护和优良景观的维护等方面,与此同时日本各个地区的针对各自城市的特殊状况的相关地方法令也相继出台。城市色彩的研究课题也相应在70年代展开,研究成果很快在城市景观的建设和保护中得到运用,建立了一系列地区性的色彩控制法规。1992年,日本建设部颁布了“城市空间色彩规划”文件(Color Planning of Urban Spaces)。今天,日本色彩规划中心是日本最主要的研究城市环境色彩的机构,承担城市色彩的科学研究和实际规划设计项目。
特别是居住建筑色彩的设计与规划更是值得我们借鉴。居住建筑建设规模大、使用时间长(一幢住宅楼自完工之日起,往往要使用五十年以上),对城市面貌影响较大,先天考虑不周会给后天的弥补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对居住建筑色彩进行设计与规划,可以有效地美化城市环境、避免色彩污染,在城市景观建设、旧城改造、历史文化城镇保护等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有着毋庸置疑的现实意义。
在这方面,韩国为我们提供了好经验。韩国地区组织为了规划及控制城市高层公寓的色彩,进行了一项制定高层公寓色彩规划实用指南的研究。这项研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现有高层住宅的外观色彩形象进行了提炼,并筛选出208个标准色,通过对计算机色彩模拟建立的评估场景的分析与评价,最终得出一套色彩搭配体系及色彩规划指南,用以指导以后的设计和保证高层公寓外观最低限度的色彩协调。
而国内城市出现色彩垃圾现象最重要的原因,是时至今日尚无一个大城市将城市色彩建设真正列入城市规划,即使出台过一些相关管理规定,也因缺乏管理而形同虚设。2000年,北京市政府就曾颁布过《北京市建筑物外立面保持整洁管理规定》,在色彩方面提出了“以灰色为本的复合色”的设想。但规定没有真正落实。
梁勇指出,城市色彩需要立法,色彩设计应成为城市规划设计尤其是区域性规划设计中的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没有色彩设计不能施工。因此,如果制定颁发关于色彩规划及用色标准(色谱)的政府条例,应在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对建筑外墙特别是临街的建筑物外墙的粉刷及重新粉刷,必须事先告知城市建筑规划部门,采用的色彩经专业机构审核后方批准施工。而对于老城区的建筑物外墙粉刷则应更为严格,必须遵守限定的色谱范围,不按照色彩标准进行新建的建筑坚决不被批准。施工完成后由政府管理部门检查是否符合要求,从而引导和监督建设单位遵循指定的城市环境基础色彩进行建设规划、设计和施工。
得韵味之果
推广城市色彩规划的第一步,当从治理城市“色彩垃圾”开始。梁勇指出,此前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对色彩运用的不重视,导致了许多城市都出现了“色彩垃圾”。这几乎成为伤害城市形象的“顽疾”。
鉴于此,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的色彩社会团体,中国流行色协会将于今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我国规模最大的学术盛会--2006中国科协年会上,首次举办“城市色彩与和谐居住环境”专题论坛,邀请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就城市与建筑色彩方面的学术问题进行研讨。梁勇表示,这项活动得到了中国科协和国家建设部门有关领导的支持,希望通过举办高水准的专业论坛,让这个课题引起有关政府部门和全社会的重视,建议政府能出台相关监管制度。梁勇认为,要想在中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中,尽量减少色彩垃圾和污染,关键要靠政府,政府规划部门要有这种责任和义务。而居住建筑色彩的设计、规划与管理只有在法律的监督和政府行为的有效干预下,才能得到有力的保障。同时开发商和大众百姓也要有这种意识。按照中国流行色协会的工作规划,协会将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知名院校组建城市与环境色彩咨询机构,并通过“色彩中国”等活动,进一步推广国内外先进的城市色彩规划理念与经验,向社会与大众开展色彩科学普及工作。梁勇表示,当前推广工作的最大阻力,并不是缺少利益驱动,而是社会大众的意识问题。城市色彩规划与其他色彩应用一样,是需要按照色彩科学的规律与方法去做,这不仅仅是城市规划部门和建筑设计人员的事情,与我们大众的审美意识的提高也息息相关,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但有理由相信前景会非常乐观的。
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尽管他们城市大都历经数百年,其普通建筑质量也不比我们高,但其城市仍给人以典雅、温馨、舒适,充满文化韵味的感觉。而这,便与其城市环境色调规划控制直接相关。简洁和谐的色彩,赏心悦目的感觉,这本身便构成了优雅文明生活的一部分。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像控制噪声和空气污染一样,高度重视城市色彩问题,不断美化、优化人居环境质量。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