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访谈  /  正文

记录城市与自然“永远的冲突”

admin 2006-11-23 来源: 网
  深圳公共艺术广场,作为一项非常有创意并得到国际同行认可的一项设计。据了解,这份深圳都市实践建筑设计公司担纲设计的方案主要是由设计师刘晓都和孟岩完成。这两位设计师
  深圳公共艺术广场,作为一项非常有创意并得到国际同行认可的一项设计。据了解,这份深圳都市实践建筑设计公司担纲设计的方案主要是由设计师刘晓都和孟岩完成。这两位设计师都是从清华大学毕业,在美国工作多年后来到深圳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的。

  深圳已经向纵深发展 

  笔者:广场所在的这个区域给你们最初的感觉是什么? 

  设计师:事实上,我们能够明显的感受到从深南路走过繁华喧闹的东门商业区后,城市的速度和强度都减弱了。这种突然的张力丧失带来一种类似“空洞”的空间体验,几乎感受到一种接近边缘之前特有的空泛和茫然。由深南路向南转到南极路,来到这一地块。四周都被高层写字楼、公寓所包围,长期以来它只是一块围墙环绕的停车场,这也说明深圳已经向纵深发展,在第一波开发过的城市巨型结构之间的空隙里,剩余的地块正被丰富的、多层次的新一层城市生活空间及内容所充实着。 

  一个生动的城市生活舞台 

  笔者:在这么一块市井商业文化非常浓郁的地段设计艺术广场是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设计上基于何种考虑定位的? 

  设计师:这里几乎是深圳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城市在利益的驱使下自由生长,一方面这里印证了早期香港发展模式的有效,同时也在文化上附着了浓厚的香港生活方式。广场西侧就是中国最富有的农村之一———向西村,大量自行开发的几乎没有间距的八层混凝土楼群里住满了来自各地的年轻人,而无数商业及夜生活场所就在这密不透风的城市表层蔓延。城市已经被低劣的生活品质所困扰,缺乏可供城市呼吸的公共空间和设施已成为这一地区的发展障碍。因此,公共文化广场的定位一方面力图在稠密的市井商业街区中开辟高品质的公共活动空间,同时在单一的商业文化的包围中植入公共艺术创作、展示、交流和教育的设施。这里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休闲绿地,而是一个生动的城市生活舞台。 

  记录城市与自然的冲突 

  笔者:在你们的设计中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就是让树从混凝土板块中穿过,而不是我们经常见到的排列在广场四周,这有特别的含义吗? 

  设计师:16棵树从巨大的混凝土板块上的孔洞中穿出,记录了极端人工化的城市与被它覆盖的自然之间永远的冲突。倾斜的坡地既是楼下车库的顶板,上面的16个圆洞又犹如一个阵列的日晷把16束强烈的日光投射到下面的车库,同时坡起的顶板使东西两边侧光漫入,夜晚停车场内的灯光则从孔及两侧漫射出来,向夜空及周围飘散。 

  艺术是文明的一面镜子 

  笔者:艺术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改造城市环境? 

  设计师:艺术是文明的一面镜子,始终为人类提供反省和顿悟的坐标。当代艺术并不都是远离尘嚣的艺术家孤僻的创造,艺术和艺术生活对城市环境有着寄生、共生和促进的关系。纽约的SOHU区从无人问津的城市边缘首先成为艺术家栖身、交流、汲取灵感的源发地和艺术家展示作品的舞台,而后逐渐变成城市特色文化地带和雅文化消费区,从而带动城市相邻区域的复兴。这里所不同的是公共艺术广场的艺术氛围不是城市演进中自发的产物,而是精心策划的文化注入。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相关访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