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LA先锋奖:浮城——重庆江北嘴滨江公园弹性防洪景观设计策略
-
项目名称:浮城-重庆江北嘴滨江公园弹性防洪景观设计策略
-
项目地点:中国重庆江北嘴滨江公园
-
设计公司:西南大学 
-
所获奖项:2018LA先锋奖景观设计奖
参赛作者:唐彧、方舟
指导老师:刘磊
所在学校:西南大学
作品介绍:
1、设计理念
在对该消落带的生态环境进行充分调查的前提下,对其加以生态环境保护,根据场地的地形、水文、周边环境等条件的不同进行功能分区。通过对消落带的交通组织、基础设施的改造建设,以及对景观的营造与生态保护措施的运用,加强消落带的生态修复能力和城市形象展示功能,为市民与游客提供一个游玩、观赏、与水亲近的滨水休息空间。于此同时,与南山一棵树观景台、朝天门码头、江北嘴中央公园共同形成重庆的城市绿轴,为重庆的城市景观增加活力,同时也促进重庆的城市旅游发展。
2、规划分区
在遵循基地环境条件和人文条件的情况下,对场地进行了合理的功能分区,将整个场地共分为六个大区,分别为游船码头区、安静休憩区、城市舞台区、文化展示区、娱乐休闲区和生态游览区。
游船码头区的布置主要是适应原有的江边餐饮游船,为前往用餐的游客和船员提供便捷的通道,同时也将原有混乱的码头道路进行重新整理改造,既满足了交通有增加了景观效果。同时为船员在工作之余提供安静休息、相互交流的空间。每年洪水上涨时,长江江水对码头的冲刷力度也比较大,因此,对游船码头也采取了一定防洪措施,在码头区也布置了一些错层的石笼景墙和卧式堤坝用来减缓洪水的流速,也设置了模块化浮箱应对水位上涨导致固定码头被淹的问题。此处原有植被生长较好,保存了原有的植被并加以景观改造,并且丰富了植物多样性,结合小型雕塑景观和部分基础设施与场地,形成了一个景观优美的安静休息空间。
此段消落带因为地处城市中心位置,在考虑防洪和生态环境修复的情况下,也应重视对重庆城市的形象的展示。因为城市舞台区所处地势较为平缓,并且位于整个消落带的中心位置,因此布置了一个较大的中心活动广场,可以供游客和市民在广场上进行大型的集会活动,同时在中心广场上设置的城市雕塑也可以作为重庆的城市形象。在此区设置的可升降平台不仅仅是用以应对水位变化对景观造成的损坏,还可以增加游客的体验性,人们可以站在可升降平台上体验平台缓慢的上升和下降。除此之外,在亲水的地方也设置了模块化浮箱,减少了裸露的石滩地,丰富了景观,增加了场地的时空变化之感,使整个场地变得更加富有活力。城市舞台区和大剧院位于一条轴线上,所以为了呼应大剧院的整体造型和夜景,城市舞台区的台阶和可升降平台的造型都与大剧院一致,并且设置了色彩与大剧院相同的灯光带,为江北嘴的夜景增光添彩。
重庆具有悠久的码头历史,在码头上产生了最具重庆特色的美食—火锅,过去纤夫拉着大船逆流前行的身影也历历在目,这都是重庆的独特记忆。因此在场地上也设置了文化展示区来体现过去繁荣的码头文化,通过纤夫拉船和江边人民围坐在一起吃火锅、赶集等雕塑来重现当日的景象,在通过文化展示墙的进一步解说,使游人更加了解重庆浓厚的码头文化。
根据水文资料显示,嘉陵江在与长江汇合处,嘉陵江的水位会上涨,水流速度也会增加,嘉陵江一侧的江岸受江水冲刷力度更强。因此在嘉陵江一侧的生态游览区主要设置了卧式堤坝和生态石笼驳岸与场地,用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植物和景观设施。由于江对岸的洪崖洞夜景十分美丽,因此此区也设置了许多眺望平台,可以供市民与游客眺望对岸的景点。
3、设计策略
场地一共采用了四个设计策略,分别为景观策略-可升降平台、交通策略-模块化浮箱、护岸策略-生态石笼和防洪策略-卧式堤坝。每一个策略都有多种形式的呈现,根据场地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使用。
3.1景观策略-可升降平台
可升降平台的灵感是来自朝天门码头的缆车和船只下水的轨道,因为可升降平台面临着被水淹的风险,因此可升降平台的动力系统采用了水动力,避免了洪水对电力设施造成破坏的可能。在水位上涨时,可升降平台会在水流的带动下缓慢上升,避免平台上的重要景观设施被淹没冲刷,同时也可以增加场地活动的趣味性,吸引游人。
水动力设施结构组成主要包括叶轮、各类齿轮以及传送链条、滑轮和换向器。在水位上涨时,打开动力设施之后水流带动叶轮旋转,同时带动齿轮水平旋转,再通过伞形齿轮将水平动力转换成竖直方向的动力,带动斜坡上的链条传动,然后平台就会缓慢上升。上升到一定位置时,可以将水动力设施关闭,平台就会静止在某一高程。如果水位下降,需要将平台下放时,可以开启换向器,在水流方向相同的情况下,平台可以缓慢下降到需要的位置。
平台上布置一些小型景观设施,如花池花坛、景观座椅等,还可以布置室外休闲茶室咖啡厅,供前来游玩的人们品茗休闲观江景。
3.2交通策略-模块化浮箱
模块化浮箱灵感来源于江北嘴渔船自行搭建的漂浮码头,将其进行适当改造放置在石笼梯式驳岸上,使其景观化并且加上种植功能分别形成活动浮箱和种植浮箱。浮箱可以在水位上涨时仍然保持植物景观和小型活动场地,还可以为渔船提供停靠的码头。浮箱放置在高程较低亲水的地方,较多部分位于水边裸露的石滩上。在水位较低时,浮箱可以遮挡住石滩,并且浮箱内种植的植物还可以对岸边被污染的水质进行净化,同时也增加消落带的绿化覆盖率。
浮箱外壳材料采用高分子的聚乙烯材料,此种材料能够经受恶劣的自然环境变化,并且自重较轻浮力大,还可以选择各种颜色打造不同的景观效果且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浮箱内部填充EPS泡沫。种植浮箱内部共分为4层结构,第一层结构为植被层,第二层结构为轻质壤土层,第三层结构砾石过滤层,第四层就是浮箱结构层。浮箱之间采用金属的滑道相连接,然后再用抛锚将最高的浮箱与地面连接以增加浮箱的稳定性。
3.3护岸策略-生态石笼
石笼最早用于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用以防止驳岸或构造物被水流冲刷破坏。石笼是一种生态网格结构,由于经常受到江水的侵泡和冲刷,需要耐腐蚀、强度高并且有延展性,因此采用了具有这些特点的低碳钢丝作为石笼的材料。石笼内部可以填充各种物件和石块,结合江北嘴消落带环境,石笼内部填充物采用了江边的礁石、砾石、卵石等,在需要有景观效果或者纪念意义的地方可以填充其他物品,如江边废弃的船只零件,既能体现码头的特色,又能废物利用,保护环境。
生态石笼景观可塑性强,可以使用的地方和形式众多。此次设计的石笼景观形式有梯级式石笼驳岸、石笼种植池、石笼景墙、灯柱以及坐凳等。梯级石笼驳岸主要是在为场地提供通行的道路和活动场地的同时,不破坏驳岸的生态结构和江边鱼虾的生活环境。石笼种植池可以保护植物的种植土层免受洪水的冲刷,保护植物的根系。生态游览区的防护林也采用石笼作为树木的保护结构,形成石笼防护林。石笼景墙、灯柱以及坐凳作为基础设施,通过石笼内部的填充物增强其景观性,同时也可以种植悬垂植物增加立体绿化。
3.4 防洪策略-卧式堤坝
卧式堤坝区别与普通防洪堤坝,普通防洪堤坝是防止洪水进入城市内部,是平行于岸线的。而卧式堤坝则是为了减缓洪水流速,降低洪水对江岸的冲刷,是垂直于岸线的。卧式堤坝横置于180m高程至160m高程的消落带上,在夏季洪水快速涨落时不仅可以防止洪水的冲刷还可以提供高程不同的观景平台与活动空间,丰富了场地的景观。
卧式堤坝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连体式卧式堤坝,另一种是错层式卧式堤坝。连体式卧式堤坝从180m高程接入逐渐降低到160m,此种堤坝减缓水流速度作用较大,人们可以从下层空间穿行,也可以从堤坝上方走到亲水驳岸。错层式卧式堤坝减缓水流的作用相对连体式卧式堤坝较小,但是同样也可以对不同水位的水流减速,并且错层卧式堤坝采用了传统的吊脚楼风格,不同的水位也有不同的景观效果。
卧式堤坝的结构主要包括架桥与石笼,架桥提供上行和下行交通,架桥的支柱用来减缓水流。支柱上的石笼不仅可以触水面积,还能对立柱进行加固。在生态石笼上还可以种植悬垂植物进行垂直绿化。
▲总平面图
▲景观策略-可升降平台结构分析图
▲交通策略-模块化浮箱结构分析图
▲护岸策略-生态石笼结构分析图
▲防洪策略-卧式堤坝结构分析图
▲白鹭栖息岛效果图
▲码头景观效果图
▲卧式堤坝效果图
▲浮城体系效果图
▲鸟瞰图
评委推荐意见1:
1.选题佳,古街区改造。
2.对场地与街区历史研究较多。
3.总体平面尚可,布局略显得过度图形化,滨水栈道与放大节点考虑不够,只追求图形美感。架空观光栈桥设计待考虑。
4.文化与当代性体现尚可,节点改造有一些新意。
5.设计表达较佳,排版较佳。
评委推荐意见2:
表现手法清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逻辑清晰,解决策略完整且针对性强。
评委推荐意见3:
选题关注了城市滨水区的洪水适应性设计问题,具有一定的探讨价值。现状分析较为详实,方案总体布局基本合理,并综合关注了城市社会问题和自然生态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比较新颖的解决方案和具体设计,图面表达清晰、美观。
版权声明:本文由作者于
网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
网立场。如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稿,需注明“文章来源:
网”。如有侵权,请与发布者或我们联系。
投稿邮箱:contact@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