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西安:城墙下的集市2.0 | 李心雨,高楚,毛佳薇,卜秋燕
-
项目名称:古都西安:城墙下的集市2.0
-
项目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
所获奖项:2023年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获奖作品
获奖作品信息
作品题目:循城集——城墙下的集市2.0
参赛作者:李心雨 高楚 毛佳薇 卜秋燕
指导教师:张豪 石丽
毕业院校:西安美术学院
所获奖项:2023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方案表达逻辑类单项奖
摘要
本次设计的场地位于西安城墙下的小南门早市至西南城角街段。小南门早市是具有浓郁陕西文化特色的传统市场,是游客和当地居民品尝美食、购物休闲的好去处。然而,街道狭窄、车辆拥堵和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令这一地区的空间利用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计划进行一次全面的街区改造,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升小南门早市至西南城角街段的功能性、美观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选题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建设面积大幅度增加,但城市中可提供建设的新增用地面积有限。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正式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城市更新也是我国现阶段以及未来城市发展的主流。城市老旧社区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当城市建设的步伐放慢,居民对衣、食、住、行等基本功能空间的需求量开始增加,既有的城市空间环境,尤其是老旧社区,面临着迫切的转型需求。老旧社区在所有类型的城市现存空间中所占比例最高,其适应性更新也因此成为现阶段我国城市更新的重点内容。城市发展过快导致现阶段一系列“城市病”的产生,追求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模式已然不再适合城市发展的需求。
项目选址及区位分析
顺城巷分属新城、碑林、莲湖三区,选址定位在顺城南路西段的小南门早市至城墙西南角火药局巷路段,以含光门为界线,早市段属于碑林区,火药局巷段属于莲湖区,特殊的区域划分也是造成两段街道不同风貌的一大因素。
区位分析
设计思路及场地现存问题
根据实地调研考察与总结,该场地的问题可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空间利用方面:该区域空间类型混杂,划分不明确,街段空间利用率低。早市段在早上十分热闹,人流量大,该段的酒吧餐厅则主要在晚上营业,造成除早上外其余时间内该空间利用率低;火药局巷段居民楼偏多,娱乐空间较少;
使用者方面:受众面小,多以早市段的小南门早市吸引人流,人群以前来采购的当地中老年居民和慕名而来的游客居多,空间缺少吸睛的特色;
空间尺度方面:街道较为狭窄,由于靠近城墙、隶属于老城区,建筑物较为集中,且以住宅建筑为主,发展大量商业空间易造成交通拥堵。
设计思路
从“点-线-面”的改造思路进行设计,根据使用者需求,贯穿合理的动线从而更好的划分规划街区空间,使改造场地兼具功能性、美观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人群分析及原始建筑分析
改造场地位于老城区内,住宅偏多,因此场地主要受众为周边居民。随着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小南门早市火爆全网,大量游客涌入早市段,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场地的受众人群。
人群分析
场地位于西安城墙内,靠近城墙,原始建筑类型多为住宅,部分一楼临街住宅改为店铺。通过对场地原有建筑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对街区进行拆改结合。
建筑分析
设计策略分析
此片区是西安老城片区内的街道,在近年来的空间改造中,由于时间差异与程度差异,整条街改造不彻底、空间不协调,形成了破碎化的历史环境。居住空间、商业空间与历史空间互相穿插,空间环境也出现了基础设施缺乏、无法适应现代交通需求、建筑质量较差等问题。在场地更新过程中,我们以公共性为更新站点,以在地居民为价值主体,针对影响顺城巷街道未来发展的共性问题,从“功能复合、场所开发、文化复愈、公众参与”四方面提出整体性更新策略。
设计策略
街区改造方案分析
街区生成
通过对原有空间类型混乱、各空间利用率低、街道人群动线单一、环境脏乱差等诸多问题进行总结思考,我们巧妙利用城墙含光门的原有交通体系——东侧门入,西侧门出,与场地的人流动线结合,规范交通动线;并在原有建筑基础上拆改建筑,形成统一整洁的街区空间;各功能分区划分,建筑之间内外贯通、设置平台相连接,合理地利用了场地空间;原来场地绿化较少,多依靠城墙外的环城公园,在改造场地时将绿化与建筑结合,增添绿植,改善街区环境。
街区改造方案分析
街区景观设计
场地效果图
街区典型建筑设计
街区整体鸟瞰图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勿以 编辑版本转载。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info@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