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影像工作室
运动公园位于麓湖生态城东侧区域,隔天府大道与湖区相望,是生态城稀缺的纯陆地公园。场地总体呈十字形状,分布于数个居住组团中间的狭长谷地之上。
▲区位与用地性质 ©易兰设计
总体规划之初,运动公园被定位为社区公园的核心功能区域,旨在通过崭新的运动主题设计,为周边居民提供多元化的健身空间和独特的健身体验。
▲麓湖运动公园平面图 ©易兰设计
运动公园被汉州路划分为东西两部分,西侧靠近社区便于居民使用,东侧则相对远离社区,环境影响较小。设计团队将场地划分为全龄运动区与标准运动区,打造一个覆盖全年龄段、全运动需求、兼具活力与诗意的城市公共空间,成为麓湖片区健康生活的核心载体。
▲分区设计 ©易兰设计
(1)全龄运动区
汉州路以西为全龄运动区,北侧区域设置菜园、社区自然课堂,更加关注健身与养生,为向往田园生活的居民提供一个亲近自然、享受健康劳作的理想空间,满足低强度的锻炼与休闲需求。
林荫广场与休闲树屋是全龄运动区的另一类重要空间。林荫广场香樟大树间隔种植,提供舒适的遮荫环境。在休闲树屋的设计中,白色半圆形廊架的简洁线条与自然光线相得益彰,营造出明亮而宁静的氛围。特选蓝花楹与廊架相向生长,共同构成完整而和谐的生命体系,掩映于郁郁葱葱的树林中,打造与自然相融、与心灵对话的空中花园。
▲休闲树屋提供兼具美观与实用的休闲停留场域 ©张锦影像工作室
▲白色廊架与木质座面巧妙搭配,营造舒适氛围 ©张锦影像工作室
滑板场地与趣味泵道是运动公园的一大亮点,主要服务于儿童与青少年。不仅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街头文化魅力的平台,更成为他们释放活力与创造力的理想空间。从整体的外部形态、种植池的位置到内部的圆角、坡度、铺装分缝等都经过了设计团队反复的研讨与重构,呈现出一个兼具专业性与实用性的场地。地面涂鸦的设计更是为这片场地注入了鲜活的灵魂。
▲地面涂鸦增加运动趣味性,营造活力氛围 ©张锦影像工作室
趣味泵道是在地形起伏中草坪中设置的波浪形赛道,适用于路冲、小轮车、平衡车和山地自行车等多种轮式驱动项目。其精心的设计与严谨的施工,为不同年龄和技能水平的使用者提供一个安全、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空间。
▲波浪形赛道适用于轮滑、滑板、小轮车、平衡车等多种轮式驱动项目 ©张锦影像工作室
▲提供安全、有趣的活动空间 ©张锦影像工作室
活力健身区适合不同群体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健身区穿插种植林荫大树,更适配成都气候,提高健身场地的使用率。
(2)标准运动区
汉州路以东是运动公园的标准运动区,配备有一座7人制足球场、三座篮球场、一座门球场与乒乓球活动区,满足了居民对传统体育运动的需求。场地设计充分考虑了运动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同时通过合理的布局,让运动爱好者们能够在这里尽情挥洒汗水,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标准运动区 ©张锦影像工作室
▲两座篮球场设置遮阳棚 ©张锦影像工作室
▲精选颜色与造型的乒乓球台与环境相融 ©张锦影像工作室
▲阳光球场 ©张锦影像工作室
设计充分尊重场地的自然地形,设置服务建筑与下穿隧道,实现了慢行系统的贯通,确保了公园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设计团队精心打造的服务建筑,不仅兼顾了休息、更衣等综合服务功能,还巧妙地作为上下层转换空间的纽带。地下隧道贯通全龄运动区和标准运动区。功能区被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设计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场地的自然风貌,让居民享受顺畅的步行体验,让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
▲通过道路设计和竖向规划,形成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地下隧道从全龄运动区到达标准运动区 ©易兰设计
▲服务中心 ©张锦影像工作室
▲隧道在兼顾通行功能的同时,成为文化展示的重要载体 ©张锦影像工作室
运动公园在地面铺装和立面挡墙等材料选择上,延续了总体的设计思路,将红砂岩延续其中,成为其场地记忆最有代表性的部分。
成都气候温和湿润,适合多种乡土树种生长,这些树种在公园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林荫广场阵列种植的香樟、滑板场地外围环绕的朴树、场地周边点缀的银杏与桂花,这些乡土树种的应用,体现了运动公园设计中对生态、文化和美学的有机结合,展现了成都作为宜居城市的独特魅力。
▲广泛应用成都乡土树种,有机结合生态、文化与美学 ©张锦影像工作室
在轮滑场地设计中,团队大胆创新,采用了高度介于0.6 - 2.1米之间的非规律性起坡设计。这种独特的设计既满足了新手的初步学习需求,也为轮滑爱好者提供了相对高难度区域的挑战。平缓的底端坡度与坡顶的边界处理,都选择了相对安全和宽阔的尺度,使其成为更适合普通市民的街头轮滑场地。
▲轮滑场地专研技术,全方位提升场地功能性、安全性和耐用性 ©易兰设计
在场地的构建上,基层选用当地砂石垫层,降低成本,凭借砂石的天然特性,为整个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表层选用150厚高标号C35混凝土,内配钢筋,使得场地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和冲击力;再结合不规则分缝的设计,有效释放因温度变化、地面沉降等因素产生的应力,保证场地的稳固性和耐用性,避免开裂。同时,多点分布的排水槽犹如一张精密的排水网络,能够迅速将雨水引导排出。即使在雨季,也能为使用者提供一个干燥、安全的运动环境。
▲平缓的底端坡度与宽阔的坡顶设计,打造适合普通市民的轮滑场地 ©张锦影像工作室
麓湖生态城运动公园的设计,以统筹规划为基础,融合场地特色与地域文化,在材质运用、植被选择上凸显在地性,在轮滑场地等设施设计中大胆创新实现技术突破,并精心雕琢每一处细节。从承载历史记忆的红砂岩,到体现生态美学的乡土树种,再到安全实用的运动场地和充满创意的隧道设计,多方面的巧妙构思与匠心打造,使其不仅是满足市民运动休闲需求的社区公园,更成为展现城市魅力与文化底蕴的独特空间。
推荐阅读
END
易兰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清路68号用友产业园西区1号楼A座 易兰规划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