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426人受到表彰,包括1670名全国劳动模范和75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高静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赴京参加表彰大会。
©工家视界
©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高静现任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是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英国皇家特许注册建筑师,四川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她本科毕业于重庆建筑大学(现重庆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主持设计了三星堆遗址博物馆公园、金沙遗址博物馆公园、武侯祠博物馆锦里二期、天府绿道、交子金融大街、铁像寺水街、大源中央公园等一系列优秀项目。
交子金融大街夜景 © SADI G5
作为一名从业30年的设计师,高静专注景观设计实践,深入参与公园城市形态体系构建,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路径;立足遗址活化利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内涵;精筑城市公共空间,营造特色生产生活场景,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在设计实践中推动创意、产业、人文与城市发展相融合,也推动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更推动公园城市实践与新发展理念相印证。
金沙遗址博物馆公园 © 金沙遗址博物馆
作为一名国有设计企业的管理者,在新型城镇化转型发展和“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贯彻实施“建筑强省”战略,按照《省属国有企业重点领域改革总体方案》,高静带领团队努力以建筑业全产业链的专业化整合,推动产业升级与价值重构,希望通过“设计先行”的策略,探索建立“政府决策、智库支撑、企业参与、社区落地”的协调机制,创新规划引领城乡建设新模式;紧扣国省战略,以设计服务社会民生,在城市更新中践行人本理念,在乡村振兴中激活内生动力,以设计为纽带,不断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积极构建绿色技术体系,打造数字设计高地,加快书写四川“建筑强省”的时代答卷。
铁像寺水街夜景 © SADI G5
作为一名区域行业的代表人物,高静充分利用行业平台,推动区域行业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提升行业整体从业水平,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成都是公园城市首提地和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她立足众多设计实践,不断总结公园城市建设理念,倡导“高品质公共空间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公共空间影响和重塑公共生活方式,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等理论范式,助力成都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和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并努力沿着“一带一路”推广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经验。
高静委员出席CLA年会活动
作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专委会委员,高静长期大力支持各项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为行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高静多年来积极参与专委会多项重要学术活动,在历届学术年会上发表专题报告,分享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前沿研究成果。特别是在"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等专委会活动中,高静连续多年担任评审专家,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独到的专业眼光,发掘培养优秀设计人才,为促进行业创新发展注入持续活力。
高静委员出席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评审会
CLA 委员专访
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
高静:公园城市有机更新,需要高品质场景营造
↑ 点击上方链接,查看访谈全文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成立于1984年,隶属中国科协,挂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简称CLA,成立于2016年底,是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下属分支机构。由多位来自生态、地理、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建筑、城市规划、环境工程、土木工程、景观设计及新农村建设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联合创办。针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CLA提倡以景观学为应对途径,使之成为集认知与分析、规划与设计、营建与管理的科学和艺术结合学科。
The Committe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bbreviated as CSUS-CLA, was founded in 2016, and is a branch under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Urban Studies (CSUS). Chinese Society for Urban Studies (CSUS) is affiliated to the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attached to the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SUS-CLA was co-founded by a number of experts and scholars from the fields of ecology, geography,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rchitecture, urban planni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ivil engineer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rural construction. It has more than 200 individual members from universities,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enterprises, and more than 30 corporate members, until the end of 2021.
如果你喜欢本期推送,
请点“赞”和点亮“在看”,分享给更多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