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微观叙事,回到设计师的视角

原筑景观 2019-01-07 来源: 网
原创
原筑认为微观视角和随之而来的个体思辨正是设计师的价值所在,特别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这是设计师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的一种途径。

在当下,景观设计行业越来越被生态平衡、环境危机、社会公平、资本流动、人类健康等一系列的问题捆绑。设计师不得不把修复问题、弥补断裂当做自己的责任。大量的设计成为了解决问题或者是以问题为出发点的设计,设计师的个人视角在这些宏大叙事中被淹没。

原筑关心的正是这种濒临灭绝的、或趣味、或诗意的设计师的视角,并从这些视角进行叙事。如果要给“微观叙事”下一个明确的定义,那就是要站在刚才所说的一切革命的、问题的、主义的、道德的、先进的、资本的对立面。

原筑认为微观视角和随之而来的个体思辨正是设计师的价值所在,特别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这是设计师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的一种途径。

珍视大时代下的个人视角,我们把这种视角转变为设计、传达观点,让设计师成为叙事的作者。原筑以此出发,在城市、建筑、景观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

桥非桥

这是包头一个城市公园入口的桥。桥是一个符号,提到桥,便有它横跨于水上、供人通行这一形象。

在设计中,我们试图重新理解“桥”这个概念。桥天然是一个看台,它标记出两条轨迹相交的瞬间。无论沿路前行还是从水面,桥都是目光交汇的一点。桥又天然就是为了聚集。在城镇,桥头往往是人来人往、商贩云集;而在乡野,桥又是人们会面的一处标记。

我们的设计不是把一座桥融进这个地方,而是把桥变成这个地方。桥容纳通行、窥视与聚集,人们汇聚到桥上来,不再是为了通过,桥回到它的本身,成为一个目的地。

摄影:宋本明

四分亭

亭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节点,如同中国亭的图像一样,亭的建造已经被符号化,四根柱子架起一圈梁,再在上面起角梁和其他结构。

640.webp (3).jpg

我们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对传统亭进行阅读。中国亭具有严整的轴线,角梁以柱为中心平衡内外结构,支撑角部悬挑。我们把这两个元素的关系提取出来进行放大,使它成为亭的最基本单元:一个出挑的柱和梁。对这个基本单元进行旋转和复制便得到了围绕柱子的悬挑结构,再将其旋转复制便是一个新的亭。

640.webp (4).jpg

虽然整个亭在外型上依然保持了中国亭起翘、尖顶的图像,但单元化的结构却是对原来亭结构一种“批判”。

640.webp (5).jpg640.webp (6).jpg

摄影:宋本明

栖凤湖湿地园

场地位于龙潭公园内,其中的水塘名叫栖凤湖。公园建于50年代,原来是动物园的观鸟岛。整个园子的目的只为观看,它是一个舞台,水中的岛是布景,水鸟是演员。

640.webp (7).jpg640.webp (8).jpg

摄影:李昱敏

随着动物园的搬迁,鸟岛表演功能谢幕,整个栖凤湖空间的权力中心却彻底消失了。失去原有的空间中心,场地遗留下来的只有一圈生硬的驳岸和铺地,高高的驳岸和围栏由边界变成了阻隔。怎样重塑栖凤湖的权力中心,并使它融入新的城市生活便成为我们设计的入手点。

640.webp (9).jpg640.webp (10).jpg

在改造设计中,我们拆除驳岸,使人可以进入水中,并在沿湖的一圈以廊架、台阶、水景设置多个新的中心。新的中心成为新的舞台,老人和孩子以及其中的每个人既是演员又是观众。

640.webp (11).jpg

摄影:宋旭

共享与私有、开放与封闭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栖凤湖公园的改造是我们对这种复杂城市公共空间进化的一种阅读和介入,如何让它从单一中心变为多中心,从简单变为复合杂糅,从仪式感转化为人场生活,从单一目的变得更加包容。

昆山计家墩村民中心

我们的基地是村入口最大的一块空地,已有的建筑是原来的村政府大楼。大楼四四方方、高高大大,显然不符合人们头脑中期待的文艺乡村神话的标准。

640.webp (12).jpg

640.webp (13).jpg

640.webp (14).jpg

对我们来说,乡村和城市的地理位置、建造方法、甚至文化传承,在这个项目都不是主要考虑的要点。如何把一个乡村中,服务于乡村人的“乡村建筑”,改造成一个乡村中,服务于城市人的“城市建筑”是我们的入手点。我们把我们关心的问题抽象成为两个概念“乡村性”和“城市性”。

640.webp (15).jpg

我们回顾了城市最早形成的过程,人们分散在各处,为了聚集和贸易来到一起。如果说“城市性”代表了聚集、流动、交流、互动的话,那么我们就将它们的相反面定义为“乡村性”,我们用城市设计的方法将一个封闭的建筑改造成为一个个环境有交流的园林。

640.webp (16).jpg

640.webp (17).jpg

在平面上,除了首层巨大的室内花园,基本都是架空开敞的各种花园、院落,大大小小十几个院落。这些院落与建筑室内空间穿插在一起,植物、水面、座椅相互交织,足够的乡村,但实际上是一个“城市性”的建筑。

640.webp (18).jpg

摄影:田方方

龙潭公园南门区

原龙潭公园位于太原市中心,由于拆迁和用地变化,我们对公园南大门进行再设计。 设计过程中,我们对传统“公园大门”这个概念进行了重新思考。从公园和城市的关系这个角度入手,改变现有入口景观结构,引入多种使用方式,增加公众活动空间,模糊公园大门和城市的边界,重新思考公园大门的城市意义。

640.webp (19).jpg

在这次设计中我们引入了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 ”这个概念,尝试以景观设计为平台,整合其它方面的资源,形成一个景观“综合体”。

640.webp (20).jpg

在城市关键地区,景观可以成为一个平台,对商业、餐饮、展览、文化设施、地下停车、植物景观、交通等进行整合,提供更多的城市生活,创造更多的城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上述几个设计中,通过对“桥”、“亭”、“城市性”、“乡村性”、“大门、“公园”等一系列我们称之为“概念”的事物的重新定义,我们完成了设计。

在重新定义概念之前,我们所做的工作的第一步是对文本的阅读:基地现状、生态系统、业主诉求、社会生活、文化观念,甚至是整个时代的轨迹和特征都是文本的一部分,对文本的阅读是我们设计的基础。常常正是这些阅读过程本身带给我们设计的切入点。

我们在阅读中建构微观视角,阅读本身也正是对每个项目的“解读”。在设计师的视角常常被宏大问题所淹没的今天,我们要求自己认真面对自我,回到设计的本原,找到自己的视角,并叙事,我们把自己的这种实践称之为“微观叙事”。

版权声明:本文由作者于 网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 网立场。如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稿,需注明“文章来源: 网”。如有侵权,请与发布者或我们联系。
投稿邮箱:
contact@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

打赏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