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阐释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以走进自然保护地、回归自然为主要特点的自然教育成为公众的新需求。人们对自然生态、旅游观光、休闲游憩、森林康养、山水摄影、自然探索等方面的愿望越来越迫切。
自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推动全社会形成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观,不断提升人们保护自然的意识和能力。我国各地涌现了专注自然教育的机构,开展了类型丰富、形式多样的自然教育,期望借助自然教育蓬勃发展的态势,为传统行业转型发展注入新活力。
为此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生态文明与美丽国土系列讲座总第9期,将开展“自然教育的场景营造”主题线上讲座。与行业内从业者们共同探讨具体的行业领域发展动态、资讯、方法、案例的分享,方便参会者获取和自己的职业、团队发展最相关的信息和专业支持,从而找到自己的答案与方向。
讲座时间及地点
会议将于2022年4月1日14:00-18:00采取视频会议方式召开。
视频会议地点腾讯会议和微信视频号
腾讯会议:498-186-033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预约直播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
【支持媒体】《景观设计学》(中英文)期刊、 网
演讲嘉宾及演讲内容
主持人:郝爽、乔旭
魏 闽
上海四叶草堂青少年自然体验服务中心
四叶草堂联合发起人、团队规划设计总负责人
演讲题目:在社区花园中播种自然教育
四叶草堂联合发起人,朴门永续设计专业认证教师,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分管团队的规划与设计工作。
近年来和团队一起倡导都市空间更新与社会治理的有机融合与渗透,整合建筑、景观、农业、生态等跨学科内容,在上海协助不同类型社区设计、营造、管理、运维了超过200个在地化的社区花园、公园、校园与农场等社区内生参与性的空间场所,培力赋能数百个迷你社区花园。目标是以这些空间为基础载体,促成社会多方参与的和谐社区生活,加速城乡生境修补和文化复兴。
演讲摘要:
社区花园是利用城市的零碎空间、由社区居民和公益组织设计、营造、保养和管理的自治型“迷你花园”,为社区居民提供参与建设和相互交流的公共空间。本演讲从创智农园、生境花园系列、和平公园自然中心以及社区花园生态网络等项目案例出发,探讨如何在社区花园中以自然教育为方式方法,以社区营造、生物多样性、低碳环保为目标,最终寻求都市中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曹宇英
浙江安道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董事长
浙江大学MBA企业家导师
浙江工业大学校友创业导师
美国建筑师联合会会员
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会员
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会员
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景观产业理事长
演讲题目:《生态教育如何成为城市和乡村的美好生活内容》
曹宇英长期致力于以景观的跨界思维对中国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创新20载,他带领安道成为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引领者、国内大型创意平台之一。结合景观设计学的发展趋势,为当代的人居环境问题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著有《幸福景观》、《景观的连接》等书籍,将景观的概念拓出了传统的范畴,走向社会、生态、生产、生活等更为广阔的领域。
演讲摘要:
在生态危机日渐迫切的压力之下,生态文明战略将开展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而生态教育也成为未来政府与个体培养生态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安道与时俱进,明确发展方向,致力于成为美好生活创意服务与内容构建者。
本次分享将从自然探索乐园、萌宠乐园、自然学校、社区学校、地方营造、自然教育的课程与教具六个维度去探讨如何展开生态文明实践与美好人居环境构建,并提出自然教育是长期过程,需要将其转换为寓教于乐的方式,才能促使生态意识日常化。
乔旭
偶木景观 总经理
偶木景观创始合伙人
奥玛自然教育合伙人
儿童友好实践者 智慧城市规划师 碳资源管理师
演讲题目:偶木NEO-play的种子设计实践
演讲摘要:
当孩子在户外活动时,他们在体验什么?如果他们无法感受到自然的宏大和自然的美好,那对孩子无疑将是一种灾难,他们将如何认知自然、理解自然,又何从热爱自然?而我们又为何要将美好的大自然以如此丑态呈现给地球的下一代呢?
带着一种对自然亏欠的责任,我们开启了这个“种子”项目的设计,尝试将自然应有的呈现和设计美学深度结合,并且置入我们希望带给孩子的自然观念,塑造以内容场景化为核心的体验式儿童空间设计。
郝爽
未名设计 自然教育负责人
知初小世界 品牌创始人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硕士
自然教育品牌“知初小世界”创始人
科普绘本作者,“科技部优秀科普作品”获奖得主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专业委员会委员
深圳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会员
拥有丰富的课程开发与实际授课经验,任深圳多所知名学校的自然教育校外导师/顾问
曾是一名关注生态健康的景观设计师,对自然与土地有深刻的理解
演讲题目:《自然教育的场景营造》
演讲摘要:
“场景”一词除了应用在空间设计中,近年来也被广泛使用在商业语境中,是一种用来洞察客户需求的手段。空间和场地是自然教育场景的物理基础,除此之外“自然教育的场景”还有哪些构成要素?不同要素之间如何联动,营造一个有厚度的自然教育场景?知初小世界成立以来,在自然教育这个领域内,做过众多不同方向的尝试和探索,现在看来,这也许正是在探索如何打造一个完整而立体的自然教育场景——愿与君分享。
周昕蕾
奥雅设计 洛嘉儿童
教育研发总监
演讲题目:情境化儿童户外活动场景营造
周昕蕾女士2007年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毕业,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关注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推广自然教育理念,注力生态景观营建。提倡情境化教学,从儿童不同年龄段成长需求出发,将场地设计与教育内容深入结合,配合景观互动空间打造,满足儿童好奇心与探索性,增加儿童与自然的连接,引导儿童自主探究学习。
演讲摘要:
通过介绍国内外案例分析理想的自然教育场地设计,探讨如何将社会资源教育化。通过景观的设计手法将自然资源与儿童活动场地紧密结合。介绍洛嘉教育的实践经验,课程体系,探讨不同主题场景下的儿童非动力设备与课程内容的结合。介绍文旅背景下,洛嘉教育在自然教育研学实践经验与未来方向探讨。
高健(自然名:泰山)
北京盖娅景观设计事务所
机构创始人/首席设计师
北京盖娅景观设计事务所创始人,首席设计师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硕士,北大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校友理事会副会长
中国城科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委员会委员
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共创中心共创合伙人
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联合发起人及讲师
自然之友第二期自然体验师(2011)
中国大陆首届(2013)朴门永续Permaculture Design Certificate(PDC)认证设计师
演讲题目:公民营造景观,景观营造公民
高健从2011年到2021年,十年参与式营造实践经历。他倡导“公众参与,共知共行”的设计理念,与在地使用者共同设计,共同营造,共同享用维护。其工作团队积累了大量关于城市与乡村社区营造案例,在生态社区和生态校园营造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社区设计理念及实践曾被中央电视台、《北京晚报》、《中国环境报》、《南方周末》、《瑞丽生活家居》等媒体报道,其中“营造城市社区绿细胞--盖娅生态花园”荣获2016年年度福特汽车环保奖“社区实践奖”。
演讲摘要:
本世代,环境问题频发,这些问题影响着每一位公民的日常生活,让我们不得重新思考与自然的关系。
公民如何从环境问题的制造者、受害者转变成改善环境的行动者?如何从设计视角促发可持续行动的力量?如何将景观专业教育公众化、生活化?如何做才能将公民与景观成为互相营造的主体?在营造人居环境议题上如何实现“众人拾柴火焰高”?作者倡导自然教育场地的营造是一场公民营造的过程。
讲座将从盖娅设计理念及在社区、校园、自然教育基地的公民参与生态行动实践案例解析等角度展开。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成立于1984年,隶属中国科协,挂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简称CLA,成立于2016年底,是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下属分支机构。由多位来自生态、地理、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建筑、城市规划、环境工程、土木工程、景观设计及新农村建设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联合创办。针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CLA提倡以景观学为应对途径,使之成为集认知与分析、规划与设计、营建与管理的科学和艺术结合学科。
The Committe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bbreviated as CSUS-CLA, was founded in 2016, and is a branch under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Urban Studies (CSUS). Chinese Society for Urban Studies (CSUS) is affiliated to the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attached to the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SUS-CLA was co-founded by a number of experts and scholars from the fields of ecology, geography,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rchitecture, urban planni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ivil engineer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rural construction. It has more than 200 individual members from universities,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enterprises, and more than 30 corporate members, until the end of 2021.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勿以 编辑版本转载。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info@landscape.cn
联系电话:010-62747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