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景观  /  正文

麓湖竹隐园景观设计 | 易兰设计

易兰设计 2019-01-07
原创
  • 项目名称:
    成都麓湖竹隐园
  • 项目地点:
    四川省成都市
  • 项目规模:
    约1万平方米
  • 设计公司:
  • 委托方:
    成都万华新城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建成时间:
    2017年

近日,英国景观行业协会(British Association of Landscape Industries,简称BALI)公布了2018年度国家景观奖(BALI National Landscape Awards)的获奖名单。成都麓湖竹隐园项目荣获本届的国际奖(International Awards)。

英国景观行业协会(BALI)成立于1972年,是英国景观行业最具代表性的协会,一直致力于提高行业标准,追求卓越。一年一度的英国BALI国家景观奖评选始于1976年,其目的是在广泛的景观设计领域评选出展现了杰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的BALI会员,是英国最大、最富盛名的景观奖项。2018年的颁奖典礼将于12月7日在英国伦敦举行。

居易行简的禅茶去处

竹隐园是麓湖红石公园中的一处园中园,占地约1万平米,位于红石公园西南角2个居住组团中间的狭长谷地上。由于山谷幽静的禀赋在红石公园规划之初即确定要将此作为一个静谧宁静的场所。易兰设计团队在设计这处隐于竹林间的公园时,依托原场地南高北低的地势,将隐逸文化融入茂密的竹林中。

 04竹林区彩屏.jpg

Δ 竹隐园平面图

一条蜿蜒的溪水自西向东流过竹隐园。北入口处的竹林引导人们进入这一秘境,高大的竹子过滤了尘世的喧嚣,漫步林荫,泉水叮咚作响,使人逐渐放空心情,忘却烦恼。沿溪而上是三座高低错落的竹舍隐于山畔溪边,翠林深处汇聚一汪池水,池畔竹舍别具匠心的设计了转门,最大限度的将竹溪美景纳入亭中。不远处的梯田式的叠水景观,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文人画卷,体现出隐逸的耕读之美。由南侧入口拾级而下至开阔静谧的水面,水面之上的九曲桥玲珑别致。人们可以在竹林里散步下棋,在迷人的竹屋中喝茶会友,在安静的氛围中瑜伽、冥想。

Δ 蜿蜒于竹林的小径与溪水之上的折桥,在疏密有致的空间变化中产生节奏感,于城市的繁华与归隐的闲适之间,找到平衡点

06.jpg

Δ 禅意的竹舍旁几株红枫点缀在绿竹之间,使竹隐园四季之景皆有不同

07.png

全园各处都体现出与自然融合共生的设计理念和手法,七分自然,三分人工(陈跃中语)。掩藏在高大竹林后面的水景、地形、建筑物塑造出了自然质朴又充满人文意境的景观环境,展现出竹隐园内敛飘逸、舍弃世俗的美。将禅宗居易行简的文化与现代审美趣味融为一体。竹隐园是读书品茗、文人雅集的场所,是喧嚣中一个静谧的隐逸之处。

08 (2).jpg

 Δ 竹隐园入口处的标识(设计师陈跃中题写)

成都是一座有着悠久竹文化的城市,也是许多文人墨客归隐的地方。竹隐山谷来源于竹与隐逸文化相结合,构成了竹隐园的主基调,一个可以在微风翠竹间放松心灵的,享受归隐情趣的地方。设计在尊重原始地形和场地记忆的基础上将场地规划与生态景观相结合,设计团队希望这里是一个能够唤醒和增强个人感受,促进人内省和冥想的地方。只有身在其中亲身体验,才会发现独有的惊喜和感动。

09.jpg

Δ 溪水潺潺,绿草茵茵

曲径通幽的入口空间

10.jpg

Δ 茂密的竹林将尘世的喧嚣隔离在外,沿着长长的石径进入隐秘的世外仙境

场地入口处被设计成一组类似于竹林的密集的线条集,将整个园林巧妙地藏在竹海中,正是以这种若隐若现的方式,制造出一种具有特殊质感的入口。漫步竹林中,竹子纵横交错,营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高高的竹条围合成户外步行道,排列的竹条丰富了立面的节奏变化,在保证私密感的同时,并不会遮挡远处景观和室内空间的视觉联系。

10 2.jpg

11.jpg

 

Δ 凭栏远眺,放眼碧波荡漾的竹海,青翠欲滴,微风拂面

设计最大限度的保留了竹子这种材料本身的美感。设计团队在当地请来了会制作竹艺建筑的工匠,利用乡村手工劳作的资源,在传统竹工艺基础上探求当代的手工艺建造方式,通过竹建筑满足当下人们内心渴望回归自然的文化需求。

12.jpg

Δ 竹林中的栈道并没有破坏场地中的竹子,而是为其留出了生长空间,行人在竹林间穿身而过便能体会到“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的简素之美

收放有致的茶庭空间

13.jpg

Δ 亭中可观景,景中有竹亭

静谧的竹林,唯美的叠瀑,怎能不为游客提供精致的停留场所。经过反复推敲,设计团队选择了三处位置布置茶亭。竹制茶亭半隐于山畔溪边、翠绿深处,一处最大的在叠瀑对面,临着水边,作为观赏水景的最佳位置;一处在叠瀑上面,与下方的茶亭互为景观;还有一处在园路旁边,是一处过亭,和谐的与大茶亭共同构成围合感。于是三个茶亭,在选址上一处临水,一处半山,一处过亭,各具特色。

14.2.jpg

Δ 竹舍北侧的转门根据季节变化,将溪水竹林引入眼帘

茶亭在设计上,选择东侧开窗,成为框景,可看见竹林与过亭。设计团队比起建筑形式,更加注重空间的氛围。北侧将隔扇设置成转门,打开可看见后面的竹林间的小溪,关闭则自成一方天地,带来了动态的空间感受。

15.jpg

16.jpg

Δ 茶亭与梯田式的台地景观遥遥相对,坐于亭中便能体会归园田居之感

17.jpg18.jpg

Δ 竹舍设计体现了禅意与现代审美的融合

茶亭在选材上选用金属和竹结合的形式,金属为骨架,竹竿为皮肤,金属选用白色喷漆,与竹竿的黄色形成鲜明对比。

19.jpg

Δ 亭内聚知己,茶亭也可以作为市民活动的场所

通透的建筑形式使建筑如同竹林中的贤士,有幽幽花香,啾啾鸟鸣相伴,可沐温润之汤泉,可观万千之气象,让人们无不感受到它们那种低调内敛的悠然气质。

20.jpg

Δ 茶亭临于水上,与大片青翠的竹林融为一体,设计不是为了支配自然,而是为了与自然共生

静谧灵动的溪流曲桥

21.jpg22.jpg

Δ 绿水桥平,九曲桥落于水上为人们提供亲水空间

地块最南端是园区的最高点,也是红石公园整体最高的水源。设计团队将场地内七米的高差设计为叠瀑的形式,以红砂岩垒砌的层层叠叠的矮墙将高差变得丰富而有层次。同时在其中穿插多个的绿岛,种植上丰富的观赏草和地被植物,使红砂岩矮墙在其中变得半遮半掩,神秘了起来。矮墙层叠的结构如同古代文人耕种的梯田,使人想起陶渊明归园田居,采菊东篱的脱尘意境。

23.jpg

Δ 走在九曲桥上仿佛踏云而行

24.jpg

25.png

Δ 层层叠叠的梯田式叠瀑时而雾气缭绕,时而叠泉叮咚

绿岛上间或点几株红枫,摇曳生姿。挡墙上做了许多半圆形的水口,在安排上也刻意的让其错落有致。叠水下是宽阔的水面,上面布置曲桥,用现代的手法展现了传统园林九曲桥风情。最后,在叠水上点缀上雾喷,于是一处如仙境般飘渺唯美的存在变诞生了。

26.png

易兰设计采用了“融合共生”的设计理念与手法将丰富的要素融成整体。园区内的场地和道路都不是规则和对称式的,没有任何一条所谓的“轴线”。场地也没有明确的边界,掩藏在植物后的水景、地形和建筑物都为公园带来了美的意境。虽然铺装采用机器切割规整的石材,却不失自然与随意。

27.png

Δ 场地中的红石与水景相融

现场勘探过程中,在地下挖出很多大块的、形态饱满的红砂岩整石。红砂岩是距今约2亿5000万年前形成的红色地层,具有非常重要的地质特征,设计团队将其作为最重要的设计元素,以户外家具、景观小品、铺地、叠泉、挡墙等不同的方式呈现,营造出多样化的功能与空间,为整个场地带来了远古历史的厚重感,也能让每位到访者对场地留下特殊记忆。

28.jpg

Δ 在翠竹婆娑的绿影中拾阶而上

29.jpg

Δ 窗中看竹景,在茶亭中可以静静地欣赏园内的美景

竹隐园的设计为居住者营造颇有仪式感的居住体验。拉近居民与自然的关系,让步景观于人,使之回归心灵。景观设计考虑了整体性,同时推敲了递进的布局,种种巧妙的向自然借景,用视线的虚实将建筑与自然的风景结合,在设计中灵活发挥,迂回曲折,趣意盎然。设计中广泛使用的的材料,竹子、泥土、红石都取于自然之中,他们在经济和生态方面都有很重大的意义,对人和地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这背后的意义,不仅仅是对景观的追求,也向人们展示了新社会对待环境应有的态度。


版权声明:本文由作者于 网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 网立场。如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稿,需注明“文章来源: 网”。如有侵权,请与发布者或我们联系。
投稿邮箱:
contact@landscape.cn
联系电话:010-6274775

4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项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