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盛开在岭南的建筑奇葩—富有南国地方特色的骑楼建筑

admin 2003-06-17 来源: 网
铺宇鳞次,街随店延。徜徉于广州市中心的商业区,你会发现不少街道的楼房与楼房之间,跨人行道而建,在马路边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就是广州近代典型的商业建筑———骑
铺宇鳞次,街随店延。徜徉于广州市中心的商业区,你会发现不少街道的楼房与楼房之间,跨人行道而建,在马路边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就是广州近代典型的商业建筑———骑楼。在广州三大市级商业区内,骑楼建筑一直在唱主角。   骑楼特色商业骑楼建筑是20世纪初广州和岭南地区的临街商业楼房一种下店上宅的建筑形式。一般认为它最早盛行于南欧、地中海一带。骑楼在广州风行一时,主要的商业街道几乎无一不采用这种建筑形式,仅荔湾区辖区,骑楼总长度就达8公里。在其他老城区,越秀区的长堤大马路、中山四路、中山五路、北京路、大德路、海珠南路以及海珠区南华路都有骑楼。仿哥特式、南洋式,古罗马券廊式、仿巴洛克式的建筑真是令人大开眼界!但也有人认为广州骑楼是早期的干栏式建筑的发展和改进。也有人说,广州骑楼是由竹筒楼根据南方地区避雨防晒,结合商业经营需要发展而来。早期人们以步行为主,加上岭南地区气候无 常,在商业繁华地带出现这种建筑形式就顺理成章了。对于务实的广州老百姓,没人在意来龙去脉,骑楼就是他们居住,经商的场所。能为行人商户遮阳避雨,所以被喻为风雨廊。岭南的建筑师们好就好在讲究实际,不是全盘照搬,把西方建筑与岭南传统建筑有机地结合起来,演变为这种富有岭南特色的骑楼,从此在广州大行其道,并传到两广和闽南,成为岭南商业街市的特有建筑。在抗战前,广州骑楼就已成为全国甚至其它国家许多城市的模仿对象,东南亚一带也不乏模仿广州骑楼的建筑。   骑楼一般分为楼顶、楼身、骑楼底三部分。在每座骑楼建筑的楼顶,都可以看到山花和女儿墙。山花是在立面上一种缓坡的三角形山墙的花饰,有意设计成曲线型和半圆形。骑楼建筑中的山花,成为屋顶的重点装饰部分,如今装饰一新的上下九一带骑楼,便是仿照当年的山花设计,有的是极具现代感的直线条形;有的加入了西方柱饰,带有欧洲风格;有的则在上面雕塑着各式各样的图案。山花两边的矮墙,便是女儿墙,又称“压檐墙”。出现在天台边缘以及檐口以上的位置。女儿墙图案简单,强调实用性。在广州骑楼建筑中,凹阳台最为常见,设在骑楼立面中部,它由栏杆或其它胸墙围起来,栏杆呈直条状或方块状,偏重实用性装饰。骑楼底空间净高4~6米,有的甚至高达8米,一系列连续的骑楼底空间,组成贯通的人行道。   骑楼优缺点骑楼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能严格区分人行与车行交通流线,提高交通的安全性,减少或避免了交通事故。   避风雨,防日晒,方便市民行走和购物。这些确实给地处炎热、潮湿、多雨区的市民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适合广州的气候环境,受到市民的欢迎。   立面外观虚实对比强烈,空间层次强,能丰富沿街景致。廊道具有遮阳蔽雨、保护店面以及作为商品展销长廊的作用。   可以充分利用土地,二楼建在人行道上,补回拆建地皮的损失。底层是纳凉、下棋及品尝“工夫茶”的活动场所。不但有效地满足了商业活动的需要,还弥补了室内空间的不足。骑楼形式充分显示出商住建筑的个性。   然而,骑楼建筑既有利,也有弊。其“弊”主要有以下几点:骑楼内侧的商场或店铺建筑自然通风状况较差,天然光严重不足。骑楼之上的住宅易受到城市噪声的干扰,居住环境不太宁静且较拥挤。骑楼建筑由于临近交通干道,导致城市缺乏绿化用地。尤其是交通问题,随着城市人口、车辆的激增,原有的马路被拥挤的车流占据,人行道也就是商店门前的空地由于挤满人群显得过于窄小。再者,沿街的商铺经营规模小、专业性强,为争得沿街一面,进深变浅,一层经营,人们不断进出商店,效率低而活动量大,而且骑楼受环境污染影响,冷热、废气、噪声使人的身心受到侵害。同时,底层的营业铺面面积少,实际上是对昂 贵的中心商业地段资源的浪费。因此,“道路文化”的商业布局已不能适应建立国际大都市的要求。   改造与新生为了在开发的同时保护和改造骑楼这一特色建筑形式,广州市出台了《广州市骑楼街保护与开发规划》,分四类控制有价值路段:(1)核心保护段,将控制道路中线两则各50米范围内的建筑高度。街道的轮廓线、街道空间的高宽比必须严格保护。   (2)重点改造段,街道两侧避免再建设大体量建筑;建筑物的建筑形式,材料与色彩应保持统一格调。   (3)风貌协调段,保护现状较有特色的骑楼建筑,沿街建筑必须保持骑楼街的形式。   (4)建设开发段,新建筑骑楼街选择在生活性道路上。骑楼街沿街建筑以现代建筑风格为主,在一些部位适当运用装饰手法,与周边传统骑楼风格相协调。   骑楼创造了良好的步行购物环境,促进了广州商业的发展,反过来,广州的商业繁荣又促使骑楼商业街进一步发展,终于使骑楼成为羊城近代商业街的一大特色。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步行街都是将商业与传统建筑、文化相结合,在努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大力营造商业消费新的亮点和增长点,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并打造出一种浓郁的文化气息。要是政府能连同老字号一起,保留原汁原味的骑楼街,让新楼到新城区去建,那么也许会形成一种新的旅游方式———怀旧旅游!   回忆归回忆,骑楼一旦面向现实和未来,始终有几分悲哀,就像“骑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上”,有时候骑楼不得不给新楼让道,结果骑楼里面的老字号一搬走就衰落,大商业又不看好小骑楼。为什么不可以在保留原来意义的基础上设计出富有现代感的居住、商业两便的建筑呢?由于城市用地一向紧张,在旧城改造和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增加建筑面积和不占用人行道:可以在沿街建筑的底层作架空支层柱,从而形成新型而又简洁的骑楼形式。比如,在一些新建的居住区,在高层建筑的首层,参照骑楼做法处理公共活动空间的方式,深受大家欢迎。香港汇丰银行大厦把底层架空,对城市开放,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这种做法与岭南地区的骑楼建筑有异曲同工之妙。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

Baidu
map